叶凌霄左手稳住手腕,指尖肌肉绷紧,缓缓将血珠压下。**一滴血渗入那道锁孔状的刻痕,瞬间,幽蓝微光自刻痕边缘扩散,一道波纹般的符线如活物般延展而出,沿着玉符背面游走三寸,戛然而止。
他右臂猛然一震,旧伤处如被铁链抽打,灵力逆冲识海,额头青筋暴起。沈清璃立即抬手,寒气化作极细的丝线,缠上他手腕内侧,不压制痛感,只稳住灵台波动。她低声:“别断联,它在回应。”
符线停驻的末端,正对着石台上摊开的古卷双钩纹。两者之间,灵光微闪,似有无形牵引。叶凌霄咬牙,左手继续输出灵力,维持血契连接。玉符背面的符线开始缓慢旋转,形成一个闭合的环状轨迹,幽光渐盛。
沈清璃迅速取出三块寒晶,分别置于玉符、古卷与星图残卷之上。她指尖轻点寒晶表面,寒气渗入,不再模拟节律,而是将寒晶转化为感知媒介。她将耳贴于石台边缘,闭目凝神。
地底深处,传来极其微弱的震动——三重起伏,缓、急、沉,如心跳,如潮汐。
“地脉节律。”她睁眼,“不是我们去匹配符文,是符文本就生于地脉跳动之中。”
叶凌霄呼吸一滞。他立刻调整灵力输出节奏,以左手为引,模拟那三重起伏。灵力波动如波纹扩散,玉符、古卷、星图残卷上的符文同时微亮,频率逐渐趋同。锁孔刻痕中的符环加速旋转,蓝光如齿轮咬合,发出细微的“咔、咔”声。
沈清璃将三块寒晶重新排列,不再按符形归类,而是依震动频率由低到高呈螺旋分布。她以寒气为引,在寒晶之间搭起微弱的灵流通道。当节律完全同步时,符环骤然扩张,一道旋转的符环投影浮现在空中,持续五息不散。
“它在传递信息。”沈清璃声音压低,“但夹杂杂波。”
叶凌霄盯着符环,神识紧锁其波动曲线。符环每转一圈,便释放一段残缺的信息流,其中七成与已知符文吻合,但其余三成混乱无序,如噪音干扰。他试图以记忆中的师门心法过滤,却发现那些杂波并非随机,而是有规律的倒频信号。
沈清璃忽然抬手,将一块寒晶翻转,使其底面朝上。寒晶底面光滑如镜,她以寒气凝出一层极薄的冰膜,将符环投影映照其上。冰面微颤,符环的波动被拉成一条起伏的曲线。
她取出冰针,在冰面上刻录曲线。刻至第三圈时,她停住。杂波的频率曲线,竟与启符之音完全对称,如同镜像倒放。
“不是干扰。”她低声道,“是加密。”
叶凌霄眼神一凝。他不再压制灵力,反而将输出节奏反转,以启符之音的倒频冲击符环。灵力逆流而上,右臂经脉再度撕裂,血从指缝渗出,滴落在石台边缘。
符环剧烈震颤,蓝光忽明忽暗。第三圈结束时,加密层如冰壳崩裂,层层剥落。符环中心,浮现出一段全新的符文——非文字,非图案,而是一幅动态的地形投影。
山门轮廓显现,两侧山脊如龙爪环抱,中央一道裂隙隐现。其后,九道光脉自地底蜿蜒而出,如龙脊节节相连,最终汇于山门正下方一点。光脉跳动频率,与地脉三重起伏完全一致。
沈清璃屏息:“这不是地图。”
叶凌霄缓缓点头:“是开启的条件。当灵力节律与地脉九节共振,山门自开。”
投影持续七息,随后开始模糊。沈清璃迅速以寒气凝出第二面冰镜,将投影完整封存。她正欲细看山门裂隙的细节,叶凌霄却突然抬手,将玉符翻回正面,压在星图残卷之上。
“等等。”
他声音沙哑,左手颤抖。玉符刚落稳,正面中央的“门引”纹竟自行浮现,无需灵力激发。纹路比之前清晰数倍,中央竖线延伸出三道短横,横上各有一点,形如阶梯。
沈清璃立刻将寒晶移至玉符上方,寒气轻覆,稳定灵性波动。她发现“门引”纹的震颤频率,与刚才符环解密后的节律完全一致,但多出一段前奏——低频三震,如叩门。
“三重叩启。”她低语,“不是一次激活,是三次节奏递进。”
叶凌霄闭目回忆。师门典籍中曾提“三启通幽”,但无详解。他以左手蘸血,在石台空白处画出三道符节,每道间隔三寸,符形渐深。第一道平直,第二道微曲,第三道如门开。
血符刚成,玉符正面“门引”纹猛然一亮,三道短横依次发光,与血符节奏同步。古卷上的双钩纹、星图残卷的九弧线,同时微震,频率共振。
沈清璃迅速取出新寒晶,将三份资料的符文震颤曲线并列刻录。她发现,三者在“三启”节奏下,波形完全重合,形成一条螺旋上升的完整路径。路径终点,正是投影中山门下方的光脉汇聚点。
“它要的不是地点。”她声音微颤,“是时机。必须在地脉跳动的特定节律点,以三重节奏叩启,才能触发开启机制。”
叶凌霄睁开眼,目光落在布片上。那模糊的山影轮廓,此刻与投影中的山门完全重合。他指尖轻触布片边缘,忽然察觉,山影底部有一道极细的刻线,此前从未显现。线端一点,正对光脉汇聚之处。
沈清璃将冰镜中的投影与布片对照,寒气缓缓渗入布片纤维。布片微微发烫,山影轮廓边缘浮现出一圈极淡的金纹,形如锁链缠绕。
“封印。”她低声道,“山门被锁,需符钥与节律同时匹配。”
叶凌霄沉默片刻,将玉符轻轻翻转,背面锁孔刻痕朝上。他以指腹轻抚刻痕边缘,触感如冰,却隐隐有灵流回旋。
“符钥已现。”
沈清璃抬头,目光与他对视。
“下一步,不是破解,是复现。”她将寒晶排列成环,模拟地脉九节,“我们必须在真实地脉上,完整复现这段节律。”
叶凌霄点头,左手缓缓抬起,指尖凝聚一滴新血。
血珠悬于锁孔刻痕之上,微微颤动。
喜欢天医玄龙:苍生劫起,我执命为棋
他右臂猛然一震,旧伤处如被铁链抽打,灵力逆冲识海,额头青筋暴起。沈清璃立即抬手,寒气化作极细的丝线,缠上他手腕内侧,不压制痛感,只稳住灵台波动。她低声:“别断联,它在回应。”
符线停驻的末端,正对着石台上摊开的古卷双钩纹。两者之间,灵光微闪,似有无形牵引。叶凌霄咬牙,左手继续输出灵力,维持血契连接。玉符背面的符线开始缓慢旋转,形成一个闭合的环状轨迹,幽光渐盛。
沈清璃迅速取出三块寒晶,分别置于玉符、古卷与星图残卷之上。她指尖轻点寒晶表面,寒气渗入,不再模拟节律,而是将寒晶转化为感知媒介。她将耳贴于石台边缘,闭目凝神。
地底深处,传来极其微弱的震动——三重起伏,缓、急、沉,如心跳,如潮汐。
“地脉节律。”她睁眼,“不是我们去匹配符文,是符文本就生于地脉跳动之中。”
叶凌霄呼吸一滞。他立刻调整灵力输出节奏,以左手为引,模拟那三重起伏。灵力波动如波纹扩散,玉符、古卷、星图残卷上的符文同时微亮,频率逐渐趋同。锁孔刻痕中的符环加速旋转,蓝光如齿轮咬合,发出细微的“咔、咔”声。
沈清璃将三块寒晶重新排列,不再按符形归类,而是依震动频率由低到高呈螺旋分布。她以寒气为引,在寒晶之间搭起微弱的灵流通道。当节律完全同步时,符环骤然扩张,一道旋转的符环投影浮现在空中,持续五息不散。
“它在传递信息。”沈清璃声音压低,“但夹杂杂波。”
叶凌霄盯着符环,神识紧锁其波动曲线。符环每转一圈,便释放一段残缺的信息流,其中七成与已知符文吻合,但其余三成混乱无序,如噪音干扰。他试图以记忆中的师门心法过滤,却发现那些杂波并非随机,而是有规律的倒频信号。
沈清璃忽然抬手,将一块寒晶翻转,使其底面朝上。寒晶底面光滑如镜,她以寒气凝出一层极薄的冰膜,将符环投影映照其上。冰面微颤,符环的波动被拉成一条起伏的曲线。
她取出冰针,在冰面上刻录曲线。刻至第三圈时,她停住。杂波的频率曲线,竟与启符之音完全对称,如同镜像倒放。
“不是干扰。”她低声道,“是加密。”
叶凌霄眼神一凝。他不再压制灵力,反而将输出节奏反转,以启符之音的倒频冲击符环。灵力逆流而上,右臂经脉再度撕裂,血从指缝渗出,滴落在石台边缘。
符环剧烈震颤,蓝光忽明忽暗。第三圈结束时,加密层如冰壳崩裂,层层剥落。符环中心,浮现出一段全新的符文——非文字,非图案,而是一幅动态的地形投影。
山门轮廓显现,两侧山脊如龙爪环抱,中央一道裂隙隐现。其后,九道光脉自地底蜿蜒而出,如龙脊节节相连,最终汇于山门正下方一点。光脉跳动频率,与地脉三重起伏完全一致。
沈清璃屏息:“这不是地图。”
叶凌霄缓缓点头:“是开启的条件。当灵力节律与地脉九节共振,山门自开。”
投影持续七息,随后开始模糊。沈清璃迅速以寒气凝出第二面冰镜,将投影完整封存。她正欲细看山门裂隙的细节,叶凌霄却突然抬手,将玉符翻回正面,压在星图残卷之上。
“等等。”
他声音沙哑,左手颤抖。玉符刚落稳,正面中央的“门引”纹竟自行浮现,无需灵力激发。纹路比之前清晰数倍,中央竖线延伸出三道短横,横上各有一点,形如阶梯。
沈清璃立刻将寒晶移至玉符上方,寒气轻覆,稳定灵性波动。她发现“门引”纹的震颤频率,与刚才符环解密后的节律完全一致,但多出一段前奏——低频三震,如叩门。
“三重叩启。”她低语,“不是一次激活,是三次节奏递进。”
叶凌霄闭目回忆。师门典籍中曾提“三启通幽”,但无详解。他以左手蘸血,在石台空白处画出三道符节,每道间隔三寸,符形渐深。第一道平直,第二道微曲,第三道如门开。
血符刚成,玉符正面“门引”纹猛然一亮,三道短横依次发光,与血符节奏同步。古卷上的双钩纹、星图残卷的九弧线,同时微震,频率共振。
沈清璃迅速取出新寒晶,将三份资料的符文震颤曲线并列刻录。她发现,三者在“三启”节奏下,波形完全重合,形成一条螺旋上升的完整路径。路径终点,正是投影中山门下方的光脉汇聚点。
“它要的不是地点。”她声音微颤,“是时机。必须在地脉跳动的特定节律点,以三重节奏叩启,才能触发开启机制。”
叶凌霄睁开眼,目光落在布片上。那模糊的山影轮廓,此刻与投影中的山门完全重合。他指尖轻触布片边缘,忽然察觉,山影底部有一道极细的刻线,此前从未显现。线端一点,正对光脉汇聚之处。
沈清璃将冰镜中的投影与布片对照,寒气缓缓渗入布片纤维。布片微微发烫,山影轮廓边缘浮现出一圈极淡的金纹,形如锁链缠绕。
“封印。”她低声道,“山门被锁,需符钥与节律同时匹配。”
叶凌霄沉默片刻,将玉符轻轻翻转,背面锁孔刻痕朝上。他以指腹轻抚刻痕边缘,触感如冰,却隐隐有灵流回旋。
“符钥已现。”
沈清璃抬头,目光与他对视。
“下一步,不是破解,是复现。”她将寒晶排列成环,模拟地脉九节,“我们必须在真实地脉上,完整复现这段节律。”
叶凌霄点头,左手缓缓抬起,指尖凝聚一滴新血。
血珠悬于锁孔刻痕之上,微微颤动。
喜欢天医玄龙:苍生劫起,我执命为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