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凌霄踏入暗道,右臂伤势让他脚步略显沉重。沈清璃的身影已没入前方黑暗,寒气在她指尖凝成一线,贴着岩壁缓缓延伸,探查气流走向。通道狭窄,风自深处吹来,带着潮湿的泥土味,无灵力残留,也无人为痕迹。他左手按在怀中玉符上,确认其稳固,随即跟上。
三里下行,石道渐转上行,岩层缝隙透出微弱天光。叶凌霄停下,掌心贴于岩壁,感知地脉残余波动。此处已远离地缝控域,灵识探查无法穿透山腹岩层。他抬手,以指血在石面画下一道短符,符成即隐,封禁气息外泄。沈清璃回身,寒气凝雾,在洞口布下三层结界,每一层都极薄,却层层叠压,阻断灵识渗透。
藤蔓被拨开,外头是夜色笼罩的山腰,林木深密,无火光,无人迹。两人先后跃出,落地无声。沈清璃挥手,寒雾自洞内涌出,迅速凝结为冰膜,封住出口。冰面无光,触之即融,不留痕迹。
她转身,目光落在叶凌霄右臂。血已顺指尖滴落,在地上积成小洼。她未言,撕下衣襟新布条,俯身重新包扎。叶凌霄未动,任她动作。寒气覆上伤口,血流暂缓,但经脉深处仍如针扎,每一次灵力运转都牵动撕裂之痛。
“能撑住?”她问。
“够了。”他低声道,从怀中取出玉符,双手轻托。
玉符表面温润,暗线静止,无裂痕,无灵性衰减。他闭目,以灵力轻触符心,微光流转,随即隐没。沈清璃也将掌心贴于符侧,寒气渗入,探查内部灵流。片刻后,她收回手,点头。
“安全。”
叶凌霄睁开眼,将玉符置于膝上,又取出贴身布片。焦黑边缘,朱砂符线扭曲,末端指向模糊山影。他将布片靠近玉符,符面微颤,朱砂竟泛起一丝温热。他眉梢微动,将布片平铺于地,玉符置于其上。
符心与符线相对,刹那间,玉符表面浮现出交错符文,形如龙鳞叠压,流转不定。叶凌霄迅速以灵力稳定输出,沈清璃同步凝寒气于掌,覆于玉符上方,形成灵流双轨引导。符文持续显现,未再消散。
“有反应。”沈清璃低语,指尖寒气微动,竟觉一丝被吸之力。她未收手,反而试探性将寒气凝成细丝,缓缓注入符文间隙。符文微微震颤,排列略作调整,其中一段纹路变得清晰——形似“门”与“引”融合,线条古拙,似与地脉律动同频。
叶凌霄盯着那纹路,以指血点符心,试图延长显现时间。血滴入符面,瞬间被吸收,符文亮度微增,但右臂经脉猛然一抽,冷汗自额角滑落。他咬牙,左手继续引导灵力,右手颤抖着从怀中取出一块寒晶。
沈清璃接过,以冰针为笔,将符文轮廓逐一刻录。每一笔都极轻,唯恐扰动玉符灵流。她记下七组主纹,三处变体,最后停在那“门引”融合纹上。刻毕,寒晶表面冰纹密布,如蛛网般细密。
“这纹路……”她低声,“不是单一文字。像是将地脉轨迹与上古象形糅合而成。”
叶凌霄点头:“师门典籍提过‘符契’,以地气为骨,血脉为引,文字为表。若真是符契,那它记录的不是信息,而是……一段路径。”
“通往哪里?”
他未答,目光落在布片上。那模糊山影的轮廓,与符文中的“门引”纹,竟有微妙呼应。他未点破,只将布片收起。
沈清璃将寒晶置于一旁,再次凝寒气探入玉符。这一次,她以极低频率模拟地脉跳动,寒气如波纹般轻触符面。符文再度微动,其中一处节点缓缓偏移,显现出新的纹路——形如锁扣,两端闭合,中央一道细缝。
“有规律。”她道,“它在回应节律。”
叶凌霄深吸一口气,强压经脉痛楚,将灵力调至最稳状态。他以师门心法引导,灵力如溪流般缓缓注入玉符底部。沈清璃同步以寒气封住符侧,防止灵流外溢。玉符温度骤降,表面凝出一层薄霜,符文流转速度减缓,却更加清晰。
“记下这个频率。”他说。
沈清璃点头,取另一块寒晶,以冰针记录灵力节律。她将前次刻录的符文并列对比,发现七组主纹的排列,竟暗合某种循环——每三组后必有一处微调,如同呼吸的起伏。
“不是死记硬背。”她低声道,“是活的。它在……等待正确的节奏。”
叶凌霄闭目,回忆师父临终前的只言片语。那些关于“引路”“归位”“血启三重”的断续话语,此刻在脑海中回响。他忽然睁开眼,将指血再次点于符心,同时以灵力打出一段古老节律——那是师门秘传的启符之音,极少使用,唯有在祭典前夜才可轻诵。
玉符震颤加剧,符文急速重组,最终定格在一段全新纹路上——形如山峦叠嶂,中央一道裂隙,裂隙尽头,一点微光。
沈清璃迅速刻录,指尖微颤。她认出那山形,与布片上的模糊轮廓,几乎一致。
“它认得那地方。”她抬头。
叶凌霄未应,只将玉符翻转,掌心覆于背面。符背无纹,却在他触碰瞬间,传来一丝微弱跳动,如同脉搏。
他缓缓松开手,玉符恢复平静。
洞外风声渐急,吹动林梢。洞内唯有寒晶上冰针轻响,与玉符表面尚未散尽的微光。
沈清璃将两块寒晶并置,对比符文与节律。她忽然停住,指尖停在“门引”纹与山形纹的连接处。
“如果这真是路径……”她声音压低,“那它要我们去的,不只是一个地点。”
叶凌霄看着她。
“是时机。”她抬头,目光清冷,“它在等某个时刻,某种条件。否则,纹路不会只在特定节律下显现。”
他沉默片刻,将玉符收回怀中,左手按住右臂伤口。布条已被血浸透,新的一滴血正从指尖凝聚,缓缓下坠。
血珠落地,未及晕开。
喜欢天医玄龙:苍生劫起,我执命为棋
三里下行,石道渐转上行,岩层缝隙透出微弱天光。叶凌霄停下,掌心贴于岩壁,感知地脉残余波动。此处已远离地缝控域,灵识探查无法穿透山腹岩层。他抬手,以指血在石面画下一道短符,符成即隐,封禁气息外泄。沈清璃回身,寒气凝雾,在洞口布下三层结界,每一层都极薄,却层层叠压,阻断灵识渗透。
藤蔓被拨开,外头是夜色笼罩的山腰,林木深密,无火光,无人迹。两人先后跃出,落地无声。沈清璃挥手,寒雾自洞内涌出,迅速凝结为冰膜,封住出口。冰面无光,触之即融,不留痕迹。
她转身,目光落在叶凌霄右臂。血已顺指尖滴落,在地上积成小洼。她未言,撕下衣襟新布条,俯身重新包扎。叶凌霄未动,任她动作。寒气覆上伤口,血流暂缓,但经脉深处仍如针扎,每一次灵力运转都牵动撕裂之痛。
“能撑住?”她问。
“够了。”他低声道,从怀中取出玉符,双手轻托。
玉符表面温润,暗线静止,无裂痕,无灵性衰减。他闭目,以灵力轻触符心,微光流转,随即隐没。沈清璃也将掌心贴于符侧,寒气渗入,探查内部灵流。片刻后,她收回手,点头。
“安全。”
叶凌霄睁开眼,将玉符置于膝上,又取出贴身布片。焦黑边缘,朱砂符线扭曲,末端指向模糊山影。他将布片靠近玉符,符面微颤,朱砂竟泛起一丝温热。他眉梢微动,将布片平铺于地,玉符置于其上。
符心与符线相对,刹那间,玉符表面浮现出交错符文,形如龙鳞叠压,流转不定。叶凌霄迅速以灵力稳定输出,沈清璃同步凝寒气于掌,覆于玉符上方,形成灵流双轨引导。符文持续显现,未再消散。
“有反应。”沈清璃低语,指尖寒气微动,竟觉一丝被吸之力。她未收手,反而试探性将寒气凝成细丝,缓缓注入符文间隙。符文微微震颤,排列略作调整,其中一段纹路变得清晰——形似“门”与“引”融合,线条古拙,似与地脉律动同频。
叶凌霄盯着那纹路,以指血点符心,试图延长显现时间。血滴入符面,瞬间被吸收,符文亮度微增,但右臂经脉猛然一抽,冷汗自额角滑落。他咬牙,左手继续引导灵力,右手颤抖着从怀中取出一块寒晶。
沈清璃接过,以冰针为笔,将符文轮廓逐一刻录。每一笔都极轻,唯恐扰动玉符灵流。她记下七组主纹,三处变体,最后停在那“门引”融合纹上。刻毕,寒晶表面冰纹密布,如蛛网般细密。
“这纹路……”她低声,“不是单一文字。像是将地脉轨迹与上古象形糅合而成。”
叶凌霄点头:“师门典籍提过‘符契’,以地气为骨,血脉为引,文字为表。若真是符契,那它记录的不是信息,而是……一段路径。”
“通往哪里?”
他未答,目光落在布片上。那模糊山影的轮廓,与符文中的“门引”纹,竟有微妙呼应。他未点破,只将布片收起。
沈清璃将寒晶置于一旁,再次凝寒气探入玉符。这一次,她以极低频率模拟地脉跳动,寒气如波纹般轻触符面。符文再度微动,其中一处节点缓缓偏移,显现出新的纹路——形如锁扣,两端闭合,中央一道细缝。
“有规律。”她道,“它在回应节律。”
叶凌霄深吸一口气,强压经脉痛楚,将灵力调至最稳状态。他以师门心法引导,灵力如溪流般缓缓注入玉符底部。沈清璃同步以寒气封住符侧,防止灵流外溢。玉符温度骤降,表面凝出一层薄霜,符文流转速度减缓,却更加清晰。
“记下这个频率。”他说。
沈清璃点头,取另一块寒晶,以冰针记录灵力节律。她将前次刻录的符文并列对比,发现七组主纹的排列,竟暗合某种循环——每三组后必有一处微调,如同呼吸的起伏。
“不是死记硬背。”她低声道,“是活的。它在……等待正确的节奏。”
叶凌霄闭目,回忆师父临终前的只言片语。那些关于“引路”“归位”“血启三重”的断续话语,此刻在脑海中回响。他忽然睁开眼,将指血再次点于符心,同时以灵力打出一段古老节律——那是师门秘传的启符之音,极少使用,唯有在祭典前夜才可轻诵。
玉符震颤加剧,符文急速重组,最终定格在一段全新纹路上——形如山峦叠嶂,中央一道裂隙,裂隙尽头,一点微光。
沈清璃迅速刻录,指尖微颤。她认出那山形,与布片上的模糊轮廓,几乎一致。
“它认得那地方。”她抬头。
叶凌霄未应,只将玉符翻转,掌心覆于背面。符背无纹,却在他触碰瞬间,传来一丝微弱跳动,如同脉搏。
他缓缓松开手,玉符恢复平静。
洞外风声渐急,吹动林梢。洞内唯有寒晶上冰针轻响,与玉符表面尚未散尽的微光。
沈清璃将两块寒晶并置,对比符文与节律。她忽然停住,指尖停在“门引”纹与山形纹的连接处。
“如果这真是路径……”她声音压低,“那它要我们去的,不只是一个地点。”
叶凌霄看着她。
“是时机。”她抬头,目光清冷,“它在等某个时刻,某种条件。否则,纹路不会只在特定节律下显现。”
他沉默片刻,将玉符收回怀中,左手按住右臂伤口。布条已被血浸透,新的一滴血正从指尖凝聚,缓缓下坠。
血珠落地,未及晕开。
喜欢天医玄龙:苍生劫起,我执命为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