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1日
清晨六点多,手机的闹铃在床头响起,那声音像一根细细的针扎在耳膜上,让我从混沌里惊醒过来。我伸手关掉闹铃,窗外的天色仍旧是灰蒙蒙的,没有一点清澈的迹象,仿佛整个城市都陷在一口厚重的铁锅里。空气潮湿,带着一股冷意,床边的地板冰凉得让人不想挪动脚步。
我拖着身体去了洗手间,镜子里的自己看上去比昨天更加疲惫,眼神中隐隐透着几分倦怠。我盯着自己看了几秒,忽然想起一句话“有时候人不是输给了别人,而是输给了自己”,心里不由得一紧,随即甩了甩头,告诉自己今天必须更精神一些。
烧了一壶水,煮了一点燕麦片当早餐,味道寡淡却能填饱肚子。吃完后我打开电脑,准备继续整理昨天没完成的数据。屏幕亮起的瞬间,我忍不住瞥了一眼微信,果然,李倩在凌晨发来一条消息:“你睡了吗,我有点失眠。”
我皱了皱眉,赶紧点开输入框:“早上才看到,昨天太晚没看手机了,你没事吧。”
过了几分钟,她回了:“没事,就是有点焦虑,翻来覆去睡不着。”
她还配了一张图,是她卧室里的台灯,灯光昏黄,照在白色的墙面上,显得空旷又寂静。我看着那张照片,心里莫名泛酸,那种孤独感似乎透过屏幕蔓延过来。
我发过去一句:“以后再睡不着就直接给我发消息,哪怕只是聊几句,可能会轻松些。”
她回了一个笑脸:“你可别嫌烦。”
我下意识笑了笑:“不会的。”
放下手机,开始真正投入到工作里。今天的任务是整理一份季度总结,数据庞杂,需要耐心和细致。我敲击键盘的声音在屋子里显得格外清晰,像是某种节拍在提醒自己不要松懈。可没过多久,注意力就再次被外面打断。
楼下传来几声嘈杂,是小区里有人在搬东西。我走到窗边,看见一个中年男人推着一辆小推车,车上堆满了大袋米和面,旁边的女人嘴里还在不停地嘟囔:“囤点心里踏实,不然哪天去超市都没得买了怎么办。”
这句话让我愣了一下,心里隐隐有些不安。新闻里一再强调供应充足,可普通人往往更相信眼前的直觉,当一个人开始囤货,就会带动更多的人效仿。那一刻,我忽然想起家里只剩下半袋米和几包挂面,不知道能撑多久。
回到电脑前,心思却飘远了。工作虽然重要,但生活的基本需求同样不能忽视。犹豫再三,我还是记下一个计划,准备这两天找机会去超市看看,哪怕只是买点额外的粮食,也能让心里更踏实些。
中午的时候,我简单炒了一个土豆丝,再煮了一小碗汤。吃着的时候,李倩又发来消息:“你午饭吃什么了。”
我拍了一张照片发过去,她回:“看着还不错,比我强多了,我今天就煮了点方便面。”
我打趣她:“这就叫北方家庭和南方单身女白领的差别。”
她回了一个翻白眼的表情,又补了一句:“别笑我,最近都不想去超市,人多了心里慌。”
我盯着这句话,想了想才回:“那你能网购就尽量网购吧,别让自己饿着。”
她很快回复:“嗯,我知道。”
这种平淡的对话让我觉得莫名安心,就像两条线在黑暗中不断交汇,虽然微弱,却能互相照亮。
下午三点左右,我强迫自己专注在数据上,键盘声在屋子里持续敲响。偶尔停下抬头,发现窗外的天色依旧没有变化,沉闷得让人怀疑是不是时间停滞了。
突然,微信再次震动,是李倩发来的:“你有没有觉得最近时间过得特别慢。”
我盯着这句话笑了笑,回她:“对,我也有这种感觉,好像每天都被拉长了。”
她说:“昨天晚上我还在想,要是能快进就好了,直接跳到春天。”
我回:“春天会来的。”
这四个字发出去,我自己也愣了一下,明知道只是宽慰的话,可写出来的瞬间,却有一种奇怪的力量,仿佛在给自己打气。
傍晚的时候,我放下工作,下楼去小区门口透口气。风很大,吹得树枝呼啦啦直响,路灯的光映在地面上,拉出长长的影子。门口的保安正和几个居民说话,大概是在核对出入登记。有人抱怨手续麻烦,保安耐着性子解释,声音透着疲惫。
看着这一幕,我心里有些感慨。平日里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些最普通的岗位,可当真正的风浪来临时,正是这些人守在第一道口。
晚上回到家,煮了一点米饭和青菜,边吃边刷手机。朋友圈里有人晒出空荡荡的街道,有人发小孩子戴着口罩在家跳绳的照片,也有人写了一句简短的感慨:“原来真正的奢侈是自由呼吸。”
我盯着这句话,心里忽然一紧,忍不住复制下来发给李倩:“这句话说得对吧。”
她过了一会才回:“嗯,我也在想,等以后能自由出门,我第一件事就是去江边走一走。”
我回她:“到时候我陪你。”
屏幕那头安静了一会,才跳出一个笑脸。那一刻,我感觉胸口被轻轻撞了一下,像是有什么微弱却真实的东西,正在悄悄生根。
夜里,我躺在床上,脑子里却总是浮现白天的点滴。数据文件、楼下的吵闹、保安的身影,还有李倩的笑脸。它们像碎片一样拼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暧昧不明的画面。我忽然觉得,这样的日子或许平淡,但也有一种独特的重量。
风声拍打着窗子,像是有人在低语。我闭上眼,耳边回荡着李倩那句话:“时间过得特别慢。” 是啊,慢得让人心慌,却也因此,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清晰。
喜欢毕业后打工日记
清晨六点多,手机的闹铃在床头响起,那声音像一根细细的针扎在耳膜上,让我从混沌里惊醒过来。我伸手关掉闹铃,窗外的天色仍旧是灰蒙蒙的,没有一点清澈的迹象,仿佛整个城市都陷在一口厚重的铁锅里。空气潮湿,带着一股冷意,床边的地板冰凉得让人不想挪动脚步。
我拖着身体去了洗手间,镜子里的自己看上去比昨天更加疲惫,眼神中隐隐透着几分倦怠。我盯着自己看了几秒,忽然想起一句话“有时候人不是输给了别人,而是输给了自己”,心里不由得一紧,随即甩了甩头,告诉自己今天必须更精神一些。
烧了一壶水,煮了一点燕麦片当早餐,味道寡淡却能填饱肚子。吃完后我打开电脑,准备继续整理昨天没完成的数据。屏幕亮起的瞬间,我忍不住瞥了一眼微信,果然,李倩在凌晨发来一条消息:“你睡了吗,我有点失眠。”
我皱了皱眉,赶紧点开输入框:“早上才看到,昨天太晚没看手机了,你没事吧。”
过了几分钟,她回了:“没事,就是有点焦虑,翻来覆去睡不着。”
她还配了一张图,是她卧室里的台灯,灯光昏黄,照在白色的墙面上,显得空旷又寂静。我看着那张照片,心里莫名泛酸,那种孤独感似乎透过屏幕蔓延过来。
我发过去一句:“以后再睡不着就直接给我发消息,哪怕只是聊几句,可能会轻松些。”
她回了一个笑脸:“你可别嫌烦。”
我下意识笑了笑:“不会的。”
放下手机,开始真正投入到工作里。今天的任务是整理一份季度总结,数据庞杂,需要耐心和细致。我敲击键盘的声音在屋子里显得格外清晰,像是某种节拍在提醒自己不要松懈。可没过多久,注意力就再次被外面打断。
楼下传来几声嘈杂,是小区里有人在搬东西。我走到窗边,看见一个中年男人推着一辆小推车,车上堆满了大袋米和面,旁边的女人嘴里还在不停地嘟囔:“囤点心里踏实,不然哪天去超市都没得买了怎么办。”
这句话让我愣了一下,心里隐隐有些不安。新闻里一再强调供应充足,可普通人往往更相信眼前的直觉,当一个人开始囤货,就会带动更多的人效仿。那一刻,我忽然想起家里只剩下半袋米和几包挂面,不知道能撑多久。
回到电脑前,心思却飘远了。工作虽然重要,但生活的基本需求同样不能忽视。犹豫再三,我还是记下一个计划,准备这两天找机会去超市看看,哪怕只是买点额外的粮食,也能让心里更踏实些。
中午的时候,我简单炒了一个土豆丝,再煮了一小碗汤。吃着的时候,李倩又发来消息:“你午饭吃什么了。”
我拍了一张照片发过去,她回:“看着还不错,比我强多了,我今天就煮了点方便面。”
我打趣她:“这就叫北方家庭和南方单身女白领的差别。”
她回了一个翻白眼的表情,又补了一句:“别笑我,最近都不想去超市,人多了心里慌。”
我盯着这句话,想了想才回:“那你能网购就尽量网购吧,别让自己饿着。”
她很快回复:“嗯,我知道。”
这种平淡的对话让我觉得莫名安心,就像两条线在黑暗中不断交汇,虽然微弱,却能互相照亮。
下午三点左右,我强迫自己专注在数据上,键盘声在屋子里持续敲响。偶尔停下抬头,发现窗外的天色依旧没有变化,沉闷得让人怀疑是不是时间停滞了。
突然,微信再次震动,是李倩发来的:“你有没有觉得最近时间过得特别慢。”
我盯着这句话笑了笑,回她:“对,我也有这种感觉,好像每天都被拉长了。”
她说:“昨天晚上我还在想,要是能快进就好了,直接跳到春天。”
我回:“春天会来的。”
这四个字发出去,我自己也愣了一下,明知道只是宽慰的话,可写出来的瞬间,却有一种奇怪的力量,仿佛在给自己打气。
傍晚的时候,我放下工作,下楼去小区门口透口气。风很大,吹得树枝呼啦啦直响,路灯的光映在地面上,拉出长长的影子。门口的保安正和几个居民说话,大概是在核对出入登记。有人抱怨手续麻烦,保安耐着性子解释,声音透着疲惫。
看着这一幕,我心里有些感慨。平日里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些最普通的岗位,可当真正的风浪来临时,正是这些人守在第一道口。
晚上回到家,煮了一点米饭和青菜,边吃边刷手机。朋友圈里有人晒出空荡荡的街道,有人发小孩子戴着口罩在家跳绳的照片,也有人写了一句简短的感慨:“原来真正的奢侈是自由呼吸。”
我盯着这句话,心里忽然一紧,忍不住复制下来发给李倩:“这句话说得对吧。”
她过了一会才回:“嗯,我也在想,等以后能自由出门,我第一件事就是去江边走一走。”
我回她:“到时候我陪你。”
屏幕那头安静了一会,才跳出一个笑脸。那一刻,我感觉胸口被轻轻撞了一下,像是有什么微弱却真实的东西,正在悄悄生根。
夜里,我躺在床上,脑子里却总是浮现白天的点滴。数据文件、楼下的吵闹、保安的身影,还有李倩的笑脸。它们像碎片一样拼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暧昧不明的画面。我忽然觉得,这样的日子或许平淡,但也有一种独特的重量。
风声拍打着窗子,像是有人在低语。我闭上眼,耳边回荡着李倩那句话:“时间过得特别慢。” 是啊,慢得让人心慌,却也因此,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清晰。
喜欢毕业后打工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