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0日
清晨醒来的时候,窗外的天空依旧是一片阴翳,仿佛有人在天幕上蒙了一层灰布,连远处的楼顶都看得不真切。空气有点潮湿,风吹进来带着一股冷意,让人忍不住缩了缩肩膀。我在床边坐了一会,才慢慢起身,像是在与自己讨价还价一样,不想过早投入到那个重复又繁琐的工作节奏里。
洗漱时,镜子里映出自己有些憔悴的模样,眼睛下的黑眼圈并不算明显,却足够说明睡眠并不踏实。心里闪过一个念头,如果日子能像水一样平静该有多好,可眼下似乎每一天都暗藏波澜。
煮了一杯速溶咖啡,苦味在舌尖蔓延,脑子才渐渐清醒一些。我打开电脑准备开工,微信却在这时响了,屏幕上跳出李倩的头像。
她发来一句话:“昨晚睡得不好,总觉得外面有声音。”
我愣了愣,赶紧回她:“怎么了,是有人吵闹吗。”
她说:“不是,可能是我太紧张了,明明什么都没有,却总觉得楼道里有脚步声,甚至还梦见有人来敲门。”
我盯着这行字,心里泛起一股说不出的滋味,那是一种隔着城市也能感受到的孤独和不安。我只能安慰她:“可能是心理作用,你要尽量放松,可以听点音乐或者看会儿书,别老盯着那些新闻。”
她发了个点头的表情,又加了一句:“其实我羡慕你,至少你还能自由地出门。”
我愣了一下,随即苦笑。自由,这个词此刻听起来有点讽刺,我所在的城市虽没有全面封锁,可街上人迹寥寥,便利店货架半空,空气中那股紧张气息同样无处不在。只是相比之下,我的确比她更宽松一些。
想到这里,我没有把苦涩打出来,只回她:“等一切过去,你想去哪,我陪你。”
她发来一个笑脸,随后没再多说。
我合上手机,深吸一口气,把注意力拉回到工作上。上午的任务是整理一份数据报告,看似不难,但需要极强的专注。偏偏今天心绪难以安定,数字一个个在屏幕上闪过,我却像在数蚂蚁一样眼花缭乱。
忍不住伸了个懒腰,走到窗边往外看。小区里空荡荡的,只有一只流浪猫蹲在楼下草坪边缘,蜷缩成一团,不时抖动着耳朵。风吹过树梢,落叶无声地打着旋儿,慢慢落在地上。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自己和那只猫一样,身处城市的一角,孤零零守着一点属于自己的领地。
中午简单煮了点米饭和鸡蛋炒青椒,味道算不上好,但至少能填饱肚子。吃完饭翻开新闻,信息依旧真假难辨,一些文章说情况已经逐渐稳定,可另一边却有人晒出医院走廊的照片,长长的队伍让人触目惊心。看得多了心情更乱,我干脆关掉页面。想起一句话“世事如棋,乾坤未定”,可在这场未定的棋局里,普通人能做的似乎只有等待。
下午工作进度仍然拖沓,我一边敲字一边时不时点开微信,生怕错过李倩的消息。四点多,她发来几张照片,是阳台上的天空,灰蒙蒙中透着一点惨白的光。她写道:“今天武汉的天色,好像永远不会放晴。”
我看着那几张照片,心里一紧,那天色与我窗外几乎一样,仿佛这座城市的心情已经扩散到四面八方。我想了想,拍了一张自己窗外的照片发给她:“你看,我们这里也一样。”
她沉默了一会才回:“有种奇怪的感觉,好像我们隔着两座城市,却被同一片天空罩着。”
这句话让我心头一震,忽然觉得这场对话不仅仅是安慰,而是某种真实的共鸣。我们都在低压之下,彼此的文字成了稀薄空气里的呼吸。
傍晚我下楼扔垃圾,顺便去小区门口转了转。风吹得呼呼作响,地上偶尔飘过几张广告纸,像无处归宿的信笺。门口的保安裹着厚厚的外套,坐在椅子上,眼神却格外警惕。我随口和他聊了几句,他摇头叹气:“最近麻烦事越来越多,每天都有人要出去,有的是真的需要,有的只是闲不住。”
他说这话时语气有点无奈,我能理解,人一旦被限制久了,哪怕只是最普通的自由都会变得格外珍贵。
晚上回来,屋子更显空旷。我简单煮了点速冻饺子,吃着总觉得味同嚼蜡。刷手机的时候,李倩忽然发来一句话:“你知道吗,我今天突然特别想吃热干面。”
我笑着回她:“我这里有速冻的,可惜你吃不到。”
她发了个哭笑不得的表情:“等以后有机会,我请你吃正宗的。”
我盯着这句话,心里涌上一股暖意,却也夹杂着淡淡的惆怅。未来会怎样谁都不敢保证,可这一句“有机会”,仿佛给人留下了一点希冀。
夜深人静时,我靠在床头,脑子里却翻来覆去想着白天和她的对话。有人说过“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寻找共鸣”,或许我正是因为这份共鸣,才在纷乱中找到了坚持的理由。
窗外的风声依旧,像是谁在低语,又像是谁在提醒:前方或许还有更多未知。但至少此刻,我知道自己并不完全孤单。
喜欢毕业后打工日记
清晨醒来的时候,窗外的天空依旧是一片阴翳,仿佛有人在天幕上蒙了一层灰布,连远处的楼顶都看得不真切。空气有点潮湿,风吹进来带着一股冷意,让人忍不住缩了缩肩膀。我在床边坐了一会,才慢慢起身,像是在与自己讨价还价一样,不想过早投入到那个重复又繁琐的工作节奏里。
洗漱时,镜子里映出自己有些憔悴的模样,眼睛下的黑眼圈并不算明显,却足够说明睡眠并不踏实。心里闪过一个念头,如果日子能像水一样平静该有多好,可眼下似乎每一天都暗藏波澜。
煮了一杯速溶咖啡,苦味在舌尖蔓延,脑子才渐渐清醒一些。我打开电脑准备开工,微信却在这时响了,屏幕上跳出李倩的头像。
她发来一句话:“昨晚睡得不好,总觉得外面有声音。”
我愣了愣,赶紧回她:“怎么了,是有人吵闹吗。”
她说:“不是,可能是我太紧张了,明明什么都没有,却总觉得楼道里有脚步声,甚至还梦见有人来敲门。”
我盯着这行字,心里泛起一股说不出的滋味,那是一种隔着城市也能感受到的孤独和不安。我只能安慰她:“可能是心理作用,你要尽量放松,可以听点音乐或者看会儿书,别老盯着那些新闻。”
她发了个点头的表情,又加了一句:“其实我羡慕你,至少你还能自由地出门。”
我愣了一下,随即苦笑。自由,这个词此刻听起来有点讽刺,我所在的城市虽没有全面封锁,可街上人迹寥寥,便利店货架半空,空气中那股紧张气息同样无处不在。只是相比之下,我的确比她更宽松一些。
想到这里,我没有把苦涩打出来,只回她:“等一切过去,你想去哪,我陪你。”
她发来一个笑脸,随后没再多说。
我合上手机,深吸一口气,把注意力拉回到工作上。上午的任务是整理一份数据报告,看似不难,但需要极强的专注。偏偏今天心绪难以安定,数字一个个在屏幕上闪过,我却像在数蚂蚁一样眼花缭乱。
忍不住伸了个懒腰,走到窗边往外看。小区里空荡荡的,只有一只流浪猫蹲在楼下草坪边缘,蜷缩成一团,不时抖动着耳朵。风吹过树梢,落叶无声地打着旋儿,慢慢落在地上。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自己和那只猫一样,身处城市的一角,孤零零守着一点属于自己的领地。
中午简单煮了点米饭和鸡蛋炒青椒,味道算不上好,但至少能填饱肚子。吃完饭翻开新闻,信息依旧真假难辨,一些文章说情况已经逐渐稳定,可另一边却有人晒出医院走廊的照片,长长的队伍让人触目惊心。看得多了心情更乱,我干脆关掉页面。想起一句话“世事如棋,乾坤未定”,可在这场未定的棋局里,普通人能做的似乎只有等待。
下午工作进度仍然拖沓,我一边敲字一边时不时点开微信,生怕错过李倩的消息。四点多,她发来几张照片,是阳台上的天空,灰蒙蒙中透着一点惨白的光。她写道:“今天武汉的天色,好像永远不会放晴。”
我看着那几张照片,心里一紧,那天色与我窗外几乎一样,仿佛这座城市的心情已经扩散到四面八方。我想了想,拍了一张自己窗外的照片发给她:“你看,我们这里也一样。”
她沉默了一会才回:“有种奇怪的感觉,好像我们隔着两座城市,却被同一片天空罩着。”
这句话让我心头一震,忽然觉得这场对话不仅仅是安慰,而是某种真实的共鸣。我们都在低压之下,彼此的文字成了稀薄空气里的呼吸。
傍晚我下楼扔垃圾,顺便去小区门口转了转。风吹得呼呼作响,地上偶尔飘过几张广告纸,像无处归宿的信笺。门口的保安裹着厚厚的外套,坐在椅子上,眼神却格外警惕。我随口和他聊了几句,他摇头叹气:“最近麻烦事越来越多,每天都有人要出去,有的是真的需要,有的只是闲不住。”
他说这话时语气有点无奈,我能理解,人一旦被限制久了,哪怕只是最普通的自由都会变得格外珍贵。
晚上回来,屋子更显空旷。我简单煮了点速冻饺子,吃着总觉得味同嚼蜡。刷手机的时候,李倩忽然发来一句话:“你知道吗,我今天突然特别想吃热干面。”
我笑着回她:“我这里有速冻的,可惜你吃不到。”
她发了个哭笑不得的表情:“等以后有机会,我请你吃正宗的。”
我盯着这句话,心里涌上一股暖意,却也夹杂着淡淡的惆怅。未来会怎样谁都不敢保证,可这一句“有机会”,仿佛给人留下了一点希冀。
夜深人静时,我靠在床头,脑子里却翻来覆去想着白天和她的对话。有人说过“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寻找共鸣”,或许我正是因为这份共鸣,才在纷乱中找到了坚持的理由。
窗外的风声依旧,像是谁在低语,又像是谁在提醒:前方或许还有更多未知。但至少此刻,我知道自己并不完全孤单。
喜欢毕业后打工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