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堂内,蒯错出乎意料的谈及楚颂之的兄长楚庆之,他年轻有为,任高青县令时,审时度势,与当地豪强斗智斗勇,为百姓伸张正义,可惜死于任上。
楚颂之听后一直沉默不语,蒯错却试探的说道:“我听闻令兄生前曾调查过一起盗墓案,后来却不了了之,其中着实有些蹊跷,或许是得罪了什么人,才遭横祸—”
楚颂之断然道:“蒯侍御莫要胡乱揣测,家兄是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
蒯错质疑道:“到底你是对令兄太了解,还是太不了解呢?”
雨轻在旁道:“即使是亲兄弟,有些事也未必能完全了解,又何况外人?”
蒯错淡笑道:“我只是随口一问,洛阳令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只是眼下有一桩案子,恐怕还要洛阳令协助调查。”
“什么案子?”
“江湖术士于恩死于廷尉狱中,其死状与郑翰相同,恐怕凶手是同一个人,廷尉府已决定两案并作一案。”
蒯错又望向雨轻,笑道:“你不是一向很喜欢查案,我对你很有信心,你定能查个水落石出。”
“我看蒯侍御胸有成竹,有你在,找出真凶自是不在话下,你又何必再让我来给楚兄添乱呢?”
雨轻浅笑一下又道:“我今日不是来找楚兄的,而是看望阿圆姐姐的,既然她不在,我也不再叨扰了。”
比武大会召开在即,蒯错叮嘱楚颂之务必要加强治安巡逻,然后就和雨轻离开了县衙。
“待我回衙署忙完手头上的事情,晚些时候我会去裴府拜访逸民先生。”
蒯错对雨轻笑了笑,然后就放下了车帘,蔡贯却道:“子猷郎君打算就这样轻易放过楚颂之?”
蒯错敛容道:“当然不会,我只是想要利用楚颂之钓大鱼,告诉徐有禄,一定要盯紧楚颂之。”
县丞徐有禄是右卫将军王士文安插的眼线,楚颂之的一举一动,全在蒯错掌控之中。
县衙二堂内归于寂静,楚颂之继续有条不紊地处理公务,似乎并未受到之前的影响。
傍晚散衙后,楚颂之应邀来到崔府,此时崔意正在楼上抚弄焦尾,桌边还放着一碟山药糕。
琴声止,崔意摆手示意楚颂之入座,意有所指的道:“这是雨轻方才特意命人送来的山药糕,楚兄不妨好好品尝一下?”
楚颂之勉强吃了一口,虽然山药糕很香甜,心里却不是滋味。
“雨轻担心凭你一人根本应付不了蒯错,我倒觉得她的担心是多余的。”
楚颂之坦然道:“道儒兄有话不妨直言。”
崔意审视他片刻才道:“当年令兄查出齐王派人盗墓以养私兵,后被齐王所杀,幸而楚兄并不知情,又有人暗中庇护,你才能走到今日。”
楚颂之微微皱眉,问道:“道儒兄是什么时候知道的?”
崔意笑了一下,然后道:“我在临淄待过一段时间,楚兄与我们结识并非意外,后来你舍近求远,没去田太守那里任职,反而去了泰山郡,紧跟着府库赈粮丢失,孟广义偏偏还是张司空的门生,想来楚兄入洛,定是有人提前为你设计好的。”
“在牛山雅集上,我连你们的真实身份都不知晓,又谈何故意接近?”
“也许你是不知,但你背后之人却知道得一清二楚,更对我们的行踪了如指掌。”
“我不曾伤害过你们,那个人更不会—”
“雨轻和你一样,也选择相信他,虽然我还不知他是谁,但也只好暂且相信他。”
楚颂之突然站起身,躬身恳求道:“请道儒兄施以援手,助他摆脱困局。”
崔意颇感无奈道:“他早已给自己设下一个死局,我又如何能解?”
楚颂之满脸惊诧,似乎无法相信。
崔意告诫他道:“你现在只需做好洛阳令分内之事,至于其他的事,不该你管,你也管不了。”
另一边贾游来到茂先楼二楼,见雨轻正望着墙壁上挂着的小木牌,他便缓步走过去,还未等他开口,雨轻就转过身来,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
“大哥哥,你来迟了一步,阅览室刚刚关门了。”
“雨轻,你也是来借书的吗?”
雨轻摇摇头,又点点头,贾游不由得笑道:“虽然没能借到书,但碰见了你,也不算白跑一趟,你的六叔有事找你,你还是快些回家去吧。”
雨轻浅笑道:“没关系,晚些回去也是一样的。”
贾游却道:“你还是这样贪玩。”
雨轻跟着他下了楼,他又在一楼的几排书架之间来回走着,当拿起一本书籍时却听雨轻说道:“我有一事不明,想请教大哥哥。”
贾游一边翻看着书籍,一边随口问道:“又遇到了何事啊?”
雨轻一脸困惑道:“大哥哥曾任东宫侍讲,为何却对废太子一案漠不关心?”
贾游抬头看了她一眼,反问道:“我既已辞去东宫侍讲一职,那么东宫之事便与我再无关系,我为何还要去关心?”
雨轻近前道:“我知大哥哥并不是冷酷无情之人,况且此案还牵扯到显阳殿,为了贾氏一门,大哥哥也不会真的袖手旁观。”
贾游淡笑道:“原来你今日是特意在此等我的,不过你怎知我会来这里?”
雨轻笃定道:“如果大哥哥真的想来借书的话,又岂会故意来迟,大哥哥知道我现在住在六叔府中,所以是有话想要让我转告给六叔。”
贾游将书籍放回书架上,说道:“我来此只是想奉劝你一句,不要再查刘振之事了。”
雨轻问道:“为什么?”
贾游叹息一声:“太子已死,你再查下去也改变不了什么,反而会给你六叔招来祸端。”
雨轻不以为然的笑了笑,说道:“大哥哥应该知道侍御史刘振是绝不可能参与毒杀太子的,因为他是太子党。”
贾游淡然道:“”适可而止,否则物极必反。”
“东宫十二士莫名失踪,不知生死,此事令人匪夷所思,我想从这里入手或许能—”
“因左太妃的缘故,自你幼时起就与太子互通书信,感情深厚,我可以理解,但若是被陛下和皇后知晓此事,你可知会有什么后果?”
雨轻愣怔住,贾游竟然知道她与太子常年互通书信之事,或是在内侍陌文出事之后,她进东宫探望太子,贾游便察觉出了端倪。
楚颂之听后一直沉默不语,蒯错却试探的说道:“我听闻令兄生前曾调查过一起盗墓案,后来却不了了之,其中着实有些蹊跷,或许是得罪了什么人,才遭横祸—”
楚颂之断然道:“蒯侍御莫要胡乱揣测,家兄是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
蒯错质疑道:“到底你是对令兄太了解,还是太不了解呢?”
雨轻在旁道:“即使是亲兄弟,有些事也未必能完全了解,又何况外人?”
蒯错淡笑道:“我只是随口一问,洛阳令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只是眼下有一桩案子,恐怕还要洛阳令协助调查。”
“什么案子?”
“江湖术士于恩死于廷尉狱中,其死状与郑翰相同,恐怕凶手是同一个人,廷尉府已决定两案并作一案。”
蒯错又望向雨轻,笑道:“你不是一向很喜欢查案,我对你很有信心,你定能查个水落石出。”
“我看蒯侍御胸有成竹,有你在,找出真凶自是不在话下,你又何必再让我来给楚兄添乱呢?”
雨轻浅笑一下又道:“我今日不是来找楚兄的,而是看望阿圆姐姐的,既然她不在,我也不再叨扰了。”
比武大会召开在即,蒯错叮嘱楚颂之务必要加强治安巡逻,然后就和雨轻离开了县衙。
“待我回衙署忙完手头上的事情,晚些时候我会去裴府拜访逸民先生。”
蒯错对雨轻笑了笑,然后就放下了车帘,蔡贯却道:“子猷郎君打算就这样轻易放过楚颂之?”
蒯错敛容道:“当然不会,我只是想要利用楚颂之钓大鱼,告诉徐有禄,一定要盯紧楚颂之。”
县丞徐有禄是右卫将军王士文安插的眼线,楚颂之的一举一动,全在蒯错掌控之中。
县衙二堂内归于寂静,楚颂之继续有条不紊地处理公务,似乎并未受到之前的影响。
傍晚散衙后,楚颂之应邀来到崔府,此时崔意正在楼上抚弄焦尾,桌边还放着一碟山药糕。
琴声止,崔意摆手示意楚颂之入座,意有所指的道:“这是雨轻方才特意命人送来的山药糕,楚兄不妨好好品尝一下?”
楚颂之勉强吃了一口,虽然山药糕很香甜,心里却不是滋味。
“雨轻担心凭你一人根本应付不了蒯错,我倒觉得她的担心是多余的。”
楚颂之坦然道:“道儒兄有话不妨直言。”
崔意审视他片刻才道:“当年令兄查出齐王派人盗墓以养私兵,后被齐王所杀,幸而楚兄并不知情,又有人暗中庇护,你才能走到今日。”
楚颂之微微皱眉,问道:“道儒兄是什么时候知道的?”
崔意笑了一下,然后道:“我在临淄待过一段时间,楚兄与我们结识并非意外,后来你舍近求远,没去田太守那里任职,反而去了泰山郡,紧跟着府库赈粮丢失,孟广义偏偏还是张司空的门生,想来楚兄入洛,定是有人提前为你设计好的。”
“在牛山雅集上,我连你们的真实身份都不知晓,又谈何故意接近?”
“也许你是不知,但你背后之人却知道得一清二楚,更对我们的行踪了如指掌。”
“我不曾伤害过你们,那个人更不会—”
“雨轻和你一样,也选择相信他,虽然我还不知他是谁,但也只好暂且相信他。”
楚颂之突然站起身,躬身恳求道:“请道儒兄施以援手,助他摆脱困局。”
崔意颇感无奈道:“他早已给自己设下一个死局,我又如何能解?”
楚颂之满脸惊诧,似乎无法相信。
崔意告诫他道:“你现在只需做好洛阳令分内之事,至于其他的事,不该你管,你也管不了。”
另一边贾游来到茂先楼二楼,见雨轻正望着墙壁上挂着的小木牌,他便缓步走过去,还未等他开口,雨轻就转过身来,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
“大哥哥,你来迟了一步,阅览室刚刚关门了。”
“雨轻,你也是来借书的吗?”
雨轻摇摇头,又点点头,贾游不由得笑道:“虽然没能借到书,但碰见了你,也不算白跑一趟,你的六叔有事找你,你还是快些回家去吧。”
雨轻浅笑道:“没关系,晚些回去也是一样的。”
贾游却道:“你还是这样贪玩。”
雨轻跟着他下了楼,他又在一楼的几排书架之间来回走着,当拿起一本书籍时却听雨轻说道:“我有一事不明,想请教大哥哥。”
贾游一边翻看着书籍,一边随口问道:“又遇到了何事啊?”
雨轻一脸困惑道:“大哥哥曾任东宫侍讲,为何却对废太子一案漠不关心?”
贾游抬头看了她一眼,反问道:“我既已辞去东宫侍讲一职,那么东宫之事便与我再无关系,我为何还要去关心?”
雨轻近前道:“我知大哥哥并不是冷酷无情之人,况且此案还牵扯到显阳殿,为了贾氏一门,大哥哥也不会真的袖手旁观。”
贾游淡笑道:“原来你今日是特意在此等我的,不过你怎知我会来这里?”
雨轻笃定道:“如果大哥哥真的想来借书的话,又岂会故意来迟,大哥哥知道我现在住在六叔府中,所以是有话想要让我转告给六叔。”
贾游将书籍放回书架上,说道:“我来此只是想奉劝你一句,不要再查刘振之事了。”
雨轻问道:“为什么?”
贾游叹息一声:“太子已死,你再查下去也改变不了什么,反而会给你六叔招来祸端。”
雨轻不以为然的笑了笑,说道:“大哥哥应该知道侍御史刘振是绝不可能参与毒杀太子的,因为他是太子党。”
贾游淡然道:“”适可而止,否则物极必反。”
“东宫十二士莫名失踪,不知生死,此事令人匪夷所思,我想从这里入手或许能—”
“因左太妃的缘故,自你幼时起就与太子互通书信,感情深厚,我可以理解,但若是被陛下和皇后知晓此事,你可知会有什么后果?”
雨轻愣怔住,贾游竟然知道她与太子常年互通书信之事,或是在内侍陌文出事之后,她进东宫探望太子,贾游便察觉出了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