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这是正宗武道之路-《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此塔乃天赐之物,必为我大秦带来无穷灵药,助我大秦迈向修炼之邦。”

  嬴迟语气坚定。

  话音未落,从未涉足修炼的朝臣眼中浮现出期待与兴奋。

  长生不老、位列仙班,这些词深深镌刻在每个人心里。

  “臣等愿为大秦赴汤蹈火,效忠陛下。”

  群臣齐声道。

  “朕会让你们有机会修行,成败取决于各自努力。”

  嬴迟遥望连绵的宫殿,继续说。

  同时,系统接收指令。

  “启动崇文殿投影。”

  “启动尚武场投影。”

  嬴迟下令。

  “指令已接收。”

  系统回应。

  随即,虚空波动显现,两道金色光柱自天而降,直射嬴迟注视的宫殿。

  金光照耀,光芒四溢。

  满朝官员眼前一片璀璨金辉,仿佛宫殿隐于光辉之中。

  “这是神迹!”

  “又是神迹!”

  “跟随陛下,我们已见证无数奇迹。”

  这般奇观让所有人敬畏,仿佛面对无法估量的力量。

  即便见过许多异象,他们仍无法平静。

  当光芒渐退,两座高塔赫然矗立。

  它们如通天之柱,横贯苍穹。

  这两座塔像纽带,连接皇宫与天空。

  与传说中的丹塔相似,这两塔也具九层结构。

  令人意外的是,这两塔分别名为崇文殿和尚武场。

  嬴迟扫视这两塔,心想:看来它们与丹塔无异,分九层,每层都有不同的力量增幅。

  “当年丹塔现世时我们未能得见,如今有幸目睹这两大奇塔,亲身体验仙神造化的奇妙。”

  “陛下之能,实非凡人所能及。”

  “轻描淡写间,成就惊世之举。”

  文武百官仰望这两塔,无不震撼。

  “此塔名崇文殿。”

  “另一座称尚武场。”

  “未来,它们将是秦帝国修行者的圣地。”

  嬴迟语气庄重。

  “陛下神技,吾等敬佩。”

  众人齐声赞叹。

  “先去崇文殿,朕赐予你们修行之机。”

  嬴迟拂袖前行,群臣紧跟其后,充满向往。

  进入崇文殿内。

  嬴迟心中浮现崇文殿的特点:

  特殊建筑:崇文殿(九重宫阙)。

  一层:外界灵气加倍,融入文道领悟之力。

  在此修习,文道修为可加倍,有一定几率领悟自身文道玄机,可测试文道资质,辅助凝练文气,可将经典转化为文道精华,可显化文道之力,凝聚一阶贤者论辩。

  二层:待探索。

  三层:待探索。

  “系统回馈果然不负期望,大秦既有武道,也有文道。”

  “文道巅峰,凭文气即可克敌,万邪不侵。”

  “有了崇文殿,大秦文道之旅就此开始。”

  “文道一阶贤者,论辩。”

  嬴迟展颜浅笑,群臣入殿,尽显惊诧。

  “外观虽简朴,内蕴却广阔无垠,足以容万人而不显局促。”

  “莫非此为仙家宝物?”

  群臣环视四周,内心震撼。

  “此乃文道圣殿。”

  “修行之路变化万千,每条皆可通达巅峰。”

  “朕已知两途。”

  “其一为武道,其二为文道。”

  “崇文殿可传承文道,具文道天赋者可习文道,昔日以文臣习武道者,亦可于此专注文道。”

  嬴迟对群臣言道。

  众人愕然,韩非谨慎发问:“武道与文道有何异?文道能求长寿否?”

  “朕言之,诸天万道,每道皆达极巅。”

  “武道重真气、气血与肉身,以武技争胜,以武问道。”

  “而文道……”

  嬴迟环视群臣,阐明文道与武道的区别:“文道侧重文气修行,唯心怀浩然正气者方可为之。

  它既可凭文气制敌,又可借正言引天地之力。

  而武道倚仗气血与真气取胜。”

  “对大秦而言,无论儒家、法家或其他治国之术,皆属文道范畴,彰显其包容。”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神情舒展。

  冯去疾急切询问:“陛下,修武道之臣,可否兼修文道?”

  嬴迟镇定作答:“未达先天境者,可双修;若入先天境,则须舍弃真气,专攻文道。”

  韩非毫不犹豫表明愿舍真气,转修文道。

  嬴迟强调:“大秦布局为武臣习武,文臣修文,此为方向。

  欲习文道者,可承传,朕于文道殿助其凝炼文气。”

  “恳请陛下赐法门!”

  众文臣齐声恳求。

  嬴迟下令:“敞开胸怀,朕传授文道法门。”

  随即开讲。

  不久,每位大臣心底皆铭刻一部名为《文典》的文道法门。

  “文道初境在于感悟文道之宏大精妙,从而凝炼文气,此需自身努力。”

  “天资聪慧者,可于此殿凝炼文气,登临文道之门;资质不足者,亦可研习武道。”

  “诸位爱卿,自行于文道殿领悟。”

  “诸位武将,随朕赴尚武场。”

  嬴迟扫视群臣,挥手离去,武将随之而去。

  对于未曾涉足修行的官员而言,见文臣得赐文道,自然心生向往。

  至于文臣如何入文道,全凭各自领悟,因嬴迟并未涉足文道。

  虽他尚有一次选择主修职业的机会,但文道非其所选。

  未来,嬴迟渴望更强修炼法门,专注攻击与杀敌。

  此为其志向。

  若有日后增补主职业机会,或许会考虑文道。

  尚武场内,气氛与崇文殿截然不同,弥漫武者杀伐气息。

  特殊建筑:尚武场。

  一层:外界灵气翻倍,提升一成武技理解,加快武技掌握速度,修炼速度加倍,有一定几率顿悟武道,检测武道天赋,辅助凝练内力,可将一阶武学典籍纳入塔中化为武道精华,可施展武道之力,与一阶后天境傀儡交战,直至后天境巅峰。

  二层:外界灵气增至四倍,提升两成武技理解,加快武技掌握速度,修炼速度提高两倍,有更高几率顿悟武道,可将二阶武学典籍放入塔中,施展武道之力,与一阶先天境傀儡交战,直至先天境巅峰。

  三层:外界灵气无穷倍增,武技理解无限提升,加快武技掌握速度……可将无限阶武学秘典纳入塔中,施展武道之力,与宗师级傀儡交战,直至宗师境巅峰。

  四层:待解锁。

  五重:待开启。

  “事出有因。”

  “丹塔、崇文殿、尚武场,若要突破更高层级的障碍,均需实力与境界达到标准。”

  \"我现已达宗师之境,尚武场的第∞重随之开启。”

  看到尚武场第∞重的封印解除,嬴迟豁然醒悟。

  \"此塔内的灵息比外界更精纯,与崇文殿无异。”

  踏入尚武场的瞬间,许多武官感受到天地间气息波动。

  \"诸位爱卿,\"

  \"这里就是尚武场,灵韵浓度是外界的两倍。”

  \"在此潜修,修炼效率将大幅提升。”

  嬴迟转向群臣宣布。

  此刻,众武官目光炽热,尤其是那些蓄势待发者,深知天地灵气带来的神效。

  见众人眼中有渴求之色,嬴迟明白他们对武道的执着。

  如今朝堂内外,忠诚不足之人已被清除,留存者皆为一心效忠秦帝国、倾心于自己的良臣。

  推动修炼政策的效果逐渐显现。

  \"刚才朕已说明,\"

  \"未来的秦帝国将成为修炼之国。”

  \"武将习武,文臣修文。”

  \"诸位爱卿,切勿辜负朕的期望。”

  嬴迟话语坚定。

  \"臣等遵旨!\"

  武臣们激动回应,个个精神振奋,满怀期待。

  随即,嬴迟分发基础内功心法给群臣,按职位高低分配相应层次,依据爵位赐予。

  低阶者得五重心法,高阶者获完整心法。

  \"这是正宗武道之路,\"

  \"通往长生久视、比肩仙神之径。”

  群臣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向往。

  \"谢陛下恩典。”

  缓过神来,众人齐声感激。

  \"关于武道境界:\"

  \"后天为入门之境,强身健体,凝聚气劲;\"

  \"先天需贯通奇经八脉,气劲化作真气;\"

  \"宗师能短时间凌空御虚,寿命延长数百年。”

  \"更多精妙之处,各自体会。”

  嬴迟在尚武场训导武臣:“珍惜这段缘分,踏上武道征程。”

  众武臣齐声回应:“臣等定不负圣望。”

  嬴迟胸有成竹,对崇文殿与尚武场的布局早已了然于心。

  如同炼丹般,日后或可纳入年俸体制。

  非人人皆可随意进入这两处圣地修行,需经甄选方可准入,以激士气。

  军营亦然。

  建造陨落心焰火塔并非无偿,须凭战功换取资格。

  “陛下,”

  匈奴大军压境,北境告急。

  顿弱急匆匆赶来,面色凝重禀报:“冒顿亲率精锐,侵扰我大秦边疆,已有百姓罹难,伤亡惨重。”

  嬴迟闻言,眸光一凛,语气沉稳:“朕不会坐视匈奴嚣张,更不会坐等帝国稳固后再与之交锋。”

  蒙骜抚须而笑:“各营已按旨意筹备,老弱兵士将归田,新军正整训,不出数月,大秦军势必将焕然一新。”

  辛胜接口道:“今时今日,国库充盈,兵强马壮,战事不仅是试炼将士,更是强基固本之举。”

  **嬴迟听罢,剑眉微皱,随侍的蒙骜、李青等人亦神色骤变。

  大秦雄踞一方,竟有外族挑衅边防,此乃奇耻大辱。”胆识倒是不小。”

  嬴迟冷哼一声,“未动刀,他们便已先发制人。

  冒顿此獠,目空一切。”

  自六国归一、中原平定后,嬴迟与大秦致力于根基稳固与文化融合。

  如今四海归心,社稷太平,再无内忧外患。

  这等强盛王朝,举世无双。

  “横扫八荒,正是升维之机。”

  嬴迟眼中闪烁着志在必得的光芒,“未来的征途通向更广阔的世界,那片灵气充沛且生机勃勃的乐土,才是大秦真正的归宿。”

  传闻中的洪荒大千世界浩瀚无垠,中千、大千世界的圣人传说令人向往。

  嬴迟渴望未来能踏足洪荒,届时大秦也将诞生自己的圣者。

  “冒顿究竟调集了多少人马?”

  嬴迟问道。

  顿弱恭敬答道:“据暗线探报,匈奴倾巢而出,兵力绝不少于十万。”

  “冒顿弑父篡位,吞并东胡,霸占草原,自视甚高,欲与我大秦分庭抗礼。”

  顿弱续道。

  “既然如此,就让他们尝尝我大秦铁骑的厉害!”

  嬴迟语气温柔却坚定,目光转向崇文殿与尚武场。

  “诸位议定对策后,即刻前往秦王殿商讨部署。”

  嬴迟缓步走向御座,转身回殿。

  时光悄然流逝,四个时辰转瞬即逝。

  夜幕降临,大地笼罩在黑暗之中。

  秦王殿灯火通明,文武百官齐聚一堂。

  这是大秦立国以来首次夜间朝会。

  “很好!”

  “众卿未负朕望,皆已臻修道之境。”

  嬴迟端坐殿上,目光扫过群臣。

  “吾辈承圣恩,必当效死力以报。”

  文武齐齐跪拜,神情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