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你所作所为不错-《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遵命!降者不杀,顽抗者,格杀勿论!”

  十万秦军齐声响应,残赵、残韩在这样的威压下尽皆屈服,弃械伏地。

  大局已定。

  章节:新郑陷落,韩国覆灭

  “将军,此战全赖您的神勇!”

  “亲手击毙韩王,并消灭赵军主力,最后的荣耀属于您,我军上下都对您赞誉有加。”

  屠睢与章邯激动地对赵迟说道。

  赵迟神色平静,心中却狂喜。

  “准备接收降兵,顺便查探俘虏中是否有重要人物。”

  他对两位将领说道。

  “是!”

  屠睢和章邯领命而去,策马奔向战场。

  赵迟注视着刚击毙的赵国将领,走近后发现此人虽濒死挣扎,仍不肯轻易倒下。

  “你叫什么名字?”

  赵迟语气平静地问道。

  这位将领的才能与武艺令人印象深刻,若不是自己那一箭,普通弓矢无法伤他分毫,显然是赵国的重要人物。

  赵迟心中既存杀意,亦怀敬意。

  “那一箭可是你所发?”

  扈辄吃力抬眸,视线锁定赵迟。

  “确是。”

  赵迟直言相告。

  “不意我扈辄竟败于一名秦军将领手中。

  那一箭避无可避,你实在高明。”

  “我...我认输。”

  临终之际,扈辄竭力询问:“可否告知姓名?”

  “秦人,赵迟。”

  赵迟简短回应。

  “怎会是你!”

  扈辄睁大双目,震惊地看着赵迟,旋即气力耗尽。

  “哈哈...”

  “从未想过,** 竟是你。”

  “这般年纪便有此成就,纵使白起当年亦不及。”

  “天意不公,良将何以尽出秦邦……赵国当真无望灭秦?”

  扈辄狂笑转为苦笑,直至离世。

  “扈辄。”

  “难怪如此英勇。”

  “可惜啊,若有百万大军,除去你定非易事。”

  “然世事难测,遇我,此乃宿命。”

  赵迟瞥了一眼扈辄。

  知晓其身份后,熟悉历史的赵迟明了,此人为赵国重臣,廉颇部下旧将,终死于抗秦战场。

  而今,他提前与赵迟相遇,英年早逝。

  “报将军。”

  “人数已清点完毕。”

  片刻间,屠睢策马至赵迟身旁。

  “如何?”

  赵迟问。

  “此次我军功不可没。”

  “韩王及其家眷除少数中箭身亡,余者皆降,含太子、公主及数位公子。”

  “新郑一役,首功归于我军。”

  “另,领军赵将身份已被俘虏供出,乃赵国主帅,名唤扈辄。”

  “将军。”

  屠睢欣喜言道。

  “携韩王与扈辄首级,回营向蒙将军呈报战果吧。”

  赵迟点头微笑,内心亦甚振奋。

  新郑城下,十万秦军精锐强攻,此战原应克城。

  然诸将渴望的先锋之功与擒王之功,皆不及赵迟今日所建之功。

  “是!”

  屠睢高声应答。

  赵迟早料韩王欲逃,此预见令屠睢、章邯及全军将士深感钦佩。

  新郑城内烽火四起,秦军横扫残敌,肃清叛乱。

  大军顺势攻占王宫。

  首破城门的万人将率军入宫时,殿内韩朝文武无不惊惧。

  “这一天终究到来。”

  韩非闻宫外兵戈之声,唇角微扬。

  自稷下学成归韩,韩非满怀壮志,欲展抱负。

  然韩国局势复杂,他深感无力回天。

  如今,

  韩国即将倾覆,韩非心如死灰。

  “公子,大王何在?”

  韩相张平问。

  “哈哈!”

  “国运已尽,吾王早已逃去。”

  韩非苦笑道。

  “大王逃了吗?”

  张平与其他官员皆显绝望。

  “哈哈哈哈!”

  “好个大王!老夫为国效力数十载,他竟弃我们不顾,独自逃命……”

  张平眼中闪过黯淡。

  忽闻轰隆巨响,

  殿门被踹开,

  秦军涌入,将众人包围。

  ……

  领头将领环视四周,厉声喝道:“韩臣尽在此处,今日我必建功!”

  “韩臣听令,跪降则生,抗秦者死!”

  “不降者,杀无赦!”

  千名秦军齐声怒吼,气势汹汹,殿内多数韩臣当即跪下,无人敢违抗。

  但仍有几人傲然挺立。

  “要杀便杀。”

  韩非缓步而出,神情孤寂。

  韩王已逃,韩国灭亡,他心灰意冷。

  “我愿与大韩共存亡。”

  张平亦站到韩非身旁,高声说道。

  随后,数位大臣也站出,毫无惧色。

  显见,朝堂之上并非人人贪生怕死,亦有忠义之士。

  “来人!”

  大秦的万人将扫视一眼,准备下令处决。

  在他眼中,这些人降与不降无异,皆可换取军功。

  对他来说,捉拿韩王才是关键。

  “等等。”

  蒙武、蒙恬缓步入殿。

  “参见上将军。”

  “参见蒙将军。”

  众人见二人至,忙行礼。

  “韩公子韩非,韩丞相张平,闻名已久,今日得以相见。”

  蒙武步入大殿,笑意盈盈看向韩非与张平。

  “蒙武。”

  两人目光透着悲凉。

  昔日地位相当,今却沦为阶下囚。

  “你们的大王在哪里?”

  蒙武似笑非笑地问。

  “令蒙将军失望,敝国大王已离新郑赴赵,令贵国徒劳一场。”

  张平冷冷回应。

  “跑了?”

  蒙武眉头微皱,面露不悦。

  “何事?”

  他转向蒙恬与其他将领。

  “上将军,我等刚至王宫,发现王宫已被围,韩王不该此时逃走。”

  万人将急切答道。

  “吾王早先已逃。”

  韩非苦笑。

  “这下麻烦了。”

  蒙武面色沉重。

  若韩王逃匿,灭韩大事必起波澜。

  彼时王室血统备受尊崇,韩王若藏身赵国或其他地方,扰乱韩地局势,秦帝国将难以稳固控制此地,后果不堪设想。

  韩虽已亡,但韩王竟隐迹无踪,若大王得知此事,必定震怒。

  蒙恬眉头紧锁,忧心忡忡。

  韩王的逃逸对秦之大局极为不利,这一点蒙恬心知肚明。

  蒙武目光如炬,扫视着韩非与张平等韩廷重臣。

  “处斩吧。”

  韩非缓缓开口,语气平静而坚定,仿佛已决心赴死。

  “蒙武将军。”

  “吾辈战败,无需多言。”

  “取吾等性命,可保吾等清誉。”

  张平也大声说道。

  听到此话,蒙武摇头道:“汝等生死,非我所能决定,唯我大秦之王可裁定。”

  就在此时,传令兵入殿禀报:

  “启禀上将军,蒙将军,赵迟将军求见。”

  亲卫统领激动地进入殿堂。

  “赵迟?他不是在外巡查新郑周边吗?”

  蒙恬颇感意外。

  “召他进殿。”

  蒙武点头示意。

  亲卫统领随即退出。

  不久后,赵迟在屠睢与章邯二人的陪同下入殿,在昔日韩廷重地行礼:“见过上将军,见过蒙将军。”

  “赵迟,军中常听闻你的名字,你所作所为不错。”

  望着意气风发的赵迟,蒙武赞许道。

  近月以来,蒙武与蒙恬分头征伐韩国,直到阳城陷落后才合兵一处。

  然而关于赵迟的事迹,蒙武早已有所耳闻。

  “多谢上将军夸奖。”

  赵迟谦逊回应,举止得体。

  在上司面前,他对熟识的蒙恬自然随意,而对年长者则显得更加谨慎。

  蒙武满意地笑了:“听说你此次没有担任先锋,而是巡查新郑,今日前来禀报,是否有什么要事?”

  赵迟站得笔直,嘴角微微上扬:“上将军莫非在寻找韩王及其宗族?”

  蒙武一愣,随即追问:“你知道韩王在哪里?”

  韩王及其族人的安危至关重要,若其逃往他国,对秦帝国的影响不可小觑。

  更何况,若韩王真的逃脱,蒙武也难辞秦王的责问。

  “屠睢!”

  赵迟轻笑一声,拍手示意。

  “在!”

  他转身向外高呼:“抬进来!”

  随后,四个锐士抬着两样东西进入大殿。

  众人一眼便认出其中一个是韩王,殿堂内的韩国大臣们顿时震惊不已。

  “大王……”

  “为什么会这样……”

  张平惊恐地脱口而出,其他效忠韩王的官员也变了脸色。

  蒙武看了一眼,惊讶道:“这是赵国的兵卒。”

  “难道赵军已经潜入韩国腹地?”

  赵迟从容道:“在进攻新郑前,我就认定韩王并非忠诚于国的君主,而是一个胆怯之人。

  数日前,我已派探子暗查新郑四周,发现少量赵军踪迹,并确认韩王带着全族通过密道撤离,意图投奔赵国。”

  “我率军追击,击溃上千赵军,斩下赵将与韩王首级。”

  蒙武与蒙恬闻言动容。

  “难怪那天他不愿争先锋,原来早有准备。”

  “此人不仅杀韩王,还除赵将,功劳卓着。”

  蒙恬凝视赵迟,心中庆幸:“幸亏有他,否则韩王恐已被赵军掳走。

  若韩王逃脱,我和父亲难辞其咎。”

  他的目光流露出感激,军中诸将也敬佩地看着赵迟。

  当初议定强攻新郑时,众人争先恐后要求担任先锋,唯赵迟默然不语。

  如今方知,他早已胸有成竹。

  “赵迟虽年轻,却智勇双全,我远不如他。”

  众将士无不钦佩。

  “秦帝国赵迟,暴鸢上将军竟败于他手,令人震惊。”

  “更难得的是,他预见到韩王会逃,这种预见力实属罕见。”

  韩非眼中闪过赞赏:“秦帝国人才辈出,果然如此。

  韩国既亡,秦帝国东进再无障碍,接下来便是统一天下。”

  随即他又叹息:“可惜这一切与我无缘。”

  蒙武回过神来,笑着夸赞:“干得好!”

  此刻,看着被俘的韩王与赵将扈辄,蒙武心中庆幸。

  此次灭韩机会,全因秦王信任。

  若韩王逃脱,他难逃责罚。

  然而赵迟妥善解决了所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