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储君之位仍未定-《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家中有长辈,如藏珍宝。”

  这话果然不假。

  两个小家伙年纪尚小,偶有不适,但夏无且乃秦帝国有名的大夫,有他在,李烟言毫无忧虑。

  他还亲自照顾孩子的成长,这让她十分感激。

  即便夏无且未提家事,但他孤身一人,对孩子的这份深情,李烟言也愿意回报。

  日后若他年迈体弱,奉养他也理所当然。

  “两个小捣蛋鬼。”

  李烟言看着揪扯自己胡须的小家伙,笑着摇头。

  “哈哈,没关系。”

  夏无且享受这样的生活。

  能与秦人相处,曾是他的心愿,若女儿也在身边就更圆满了,可惜,这已成为奢望。

  想到此处,他心中泛起难言的惆怅。

  在李家村停留数日。

  夏无且每隔几天就会到山上去,与女儿李烟言谈心。

  看着怀中的孩子,他感慨道:“时间过得真快,他们快要满周岁了。”

  李烟言轻抚孩子的脸庞,眼中满是温柔与思念:“迟哥哥,我们的孩子快满周岁了。

  他在战场一定要小心,我和孩子们都在等他回来。”

  “无论多久,我们都会等他归来。”

  夏无且微笑道,“你很想念赵迟吧?”

  “是的。”

  李烟言点头。

  “别担心,赵迟很能干,无人能伤他。

  可惜我现在不在咸阳,否则也能了解赵国战况。”

  “不知战况如何,只盼早日平息,让他能回家团圆。”

  夏无且说道。

  “只要迟哥哥平安回来就好。”

  李烟言满心挂念。

  这时,村长匆匆赶来:“烟言,快去接旨!咸阳来的使者已在村口。”

  作为村中长辈,村长与几位照料烟言的婶子可以随意进出上将军府,其他人则不得擅入。

  这里是赵迟的封地,规矩森严,擅自闯入者必死无疑。

  “王使?”

  李烟言惊讶,随即带着急切离去。

  因地处偏僻,消息闭塞,她只能靠蒙武、蒙恬偶尔回村探望才能得知赵迟的消息。

  “烟言,快走。”

  \"这次一定能收到迟哥哥的消息了。”

  夏无且急切地说。

  \"好。”

  烟言随即快步走向府外,神色充满焦虑。

  上将军府外,四周布满精兵守卫,村民在外围围观。

  作为赵迟的故乡,李家村距离雍城百里,因其封地而备受关注,吸引了许多邻近村落的人。

  赵迟声名远播后,不仅本地村民,连远方城池的百姓也慕名而来。

  渐渐地,李家村成了一个小集市,摊贩增多,俨然成为繁荣的小镇。

  这一切,都源于一人——大秦最年轻的战将赵迟。

  他是上将军,在秦帝国地位崇高,权势极大。

  这样的人物居住在李家村,怎能不引人注目?即便别国的探子也可能隐藏其中,只是未被发现。

  毕竟,一位上将军的威名非同小可。

  赵迟的战绩让各国忌惮,谁能不关心他的真实情况?

  这就是\"人怕出名猪怕壮\"的道理。

  赵迟的名字,天下皆知。

  因此,上将军府戒备森严,上千精兵守护,外人难以接近。

  这些士兵是蒙武后来增派的,他不愿承担万一烟言和孩子们遭遇危险的责任。

  府邸外,蒙武与蒙恬父子早已等候。

  此次传旨的不是宫中太监,而是一位身着秦官服的年轻人,仪表堂堂,显然是重要官吏,来自咸阳的使者。

  \"臣李烟言。”

  \"代夫君赵迟领受王旨。”

  烟言快步出府,见到持旨者后,立刻恭敬行礼。

  \"秦王旨意。”

  \"上将军赵迟在南阳大捷后,又为大秦立下新功,攻克晋阳,攻陷邯郸。

  面对赵国名将廉颇坚守八日未破的困境,赵迟扭转局面,助秦帝国达成长远目标,最终破赵,在邯郸击杀廉颇等人,建立非凡功绩。”

  \"现因王恩,特晋升赵迟为大上造,再升一级,享受相应爵位的岁禄与恩惠。”

  \"同时赏赐良田万顷、金银布帛及奴仆若干。”

  \"至于赵迟的未婚妻李烟言,封为夫人;其子女各赐五级爵,以表王恩浩荡。”

  蒙毅手持旨意,当场宣读了这道旨意。

  这道旨意公布后,立刻赢得附近官员和民众的敬佩。

  从旨意中得知,赵迟不仅平安无事,还在赵国取得显着成就,这让一直担忧丈夫安危的李烟言终于安心。

  尽管赵迟身为上将军,统领百万雄师,但在李烟言心中,他始终是那个让她牵挂的迟哥哥,她唯一的心愿就是他能平安健康。

  \"赵夫人,请妥善保管圣旨。”

  \"大王提到,待赵国局势稳定后,会让赵迟将军班师回朝,全家团聚。”蒙毅上前一步,将圣旨递给李烟言,并微笑着补充道。

  蒙毅震惊道:“竟然是长公子?”

  这是祖龙特意嘱咐蒙毅传达的信息。

  赵迟离乡已久,未婚妻诞下子嗣而他仍未归,这正是他为国效力的体现。

  蒙毅此举意在让李烟言安心。

  “多谢大王关怀。”

  李烟言闻言展颜一笑。

  以往仅听闻夏无且等人提及赵国计划时,迟哥哥或许会归来,如今却是当今圣上遣使送信,意义非凡。

  “快将大王赏赐赵迟将军之物搬入府中。”

  蒙毅示意众人行动。

  随后,一列队伍缓缓而来,红布覆盖的金器、高级布料以及上千名仆从,场面壮观。

  对李家村村民而言,此类场景早已熟悉。

  多次目睹大王对赵迟的厚待,无不彰显其宠爱。

  村民深受鼓舞,如此杰出人物出身小村,实乃全村荣光。

  “来人,妥善安置赏赐。”

  李烟言命令侍从。

  起初面对丰厚赏赐,她欣喜若狂,但屡次之后渐显从容,因这些皆为迟哥哥以军功所得,光明磊落。

  “是。”

  侍从恭谨回应。

  “烟言。”

  任务完成后,蒙武与蒙恬走近,微笑着打招呼。

  “蒙伯父,蒙大哥。”

  李烟言含笑回礼。

  “你家赵迟再立新功。”

  蒙武夸赞,语气满是欣慰。

  赵迟出自他的雍城大营,亲见其成长,自然骄傲。

  蒙武暗自思忖:“大王,长公子才智过人,胆略超群。

  若将来我大秦统一天下,长公子必是最佳继承者。

  有他在,江山稳固,百万将士亦将衷心归附。”

  “爹,大哥。”

  为何在此?

  见到久别的蒙恬与蒙毅,蒙武之子蒙毅格外欢喜。

  蒙氏一族人才济济。

  蒙武之父蒙骜虽已退隐咸阳颐养天年,然年逾八旬仍不问政事。

  蒙武承袭父志,任上将军。

  蒙恬精通军事,蒙毅擅长政务,均受秦王重用。

  蒙氏家族英才辈出,只要大秦延续且明君在位,家族定会愈发昌盛。

  目前,蒙武已有周密规划。

  秦帝国尚处统一六国进程之中,秦王正值壮年,储君一事暂未提及,但此事终将被提上议程。

  秦王后宫佳丽众多,育有十八子,最小者仅数岁,长子扶苏年方十五。

  秦王对扶苏颇为器重,特聘名师教导。

  虽如此,储君之位仍未定。

  蒙武曾不解为何秦王未立皇后、未定储君,直至夏无且来访方明。

  夏无且言:“大王心中真皇后惟夏御医之女,储君似更倾向冬儿姑娘所出。”

  “然若赵迟实为亲子,储君必属赵迟。

  此不仅因大王对冬儿情深,更因赵迟之才。”

  夏无且补充道,“观大王十八子,谁可及赵迟?”

  蒙武内心早有决断,蒙家亦需提前谋划。

  秦虽未完全统一,但一统之势已显,蒙武决心坚定。

  蒙毅低声问:“我们不该来?”

  蒙武斥道:“有何不敢?许久不见你爹和大哥,甚是想念。”

  蒙恬豪放直爽,蒙毅则温文尔雅,更似文人。

  蒙恬虽未如史载般沉稳,却已是将领。

  蒙毅叹息:“大哥依旧鲁莽。”

  蒙恬安慰弟弟:“难得你来雍城,多住几日。”

  李烟言微笑迎入府中:“伯父,请进休息。”

  蒙武与蒙恬入内,蒙毅见父兄关系融洽,甚感欣慰。

  夏无且后院嬉戏,琪儿、熙儿扑向蒙武,蒙武抱起两个孩子,夏无且提醒勿用力,蒙武笑应:“放心,不会伤着他们。”

  “大哥,咱们常来这里吗?”

  蒙毅注意到父亲与赵迟的孩子相处融洽,便问蒙恬。

  “赵迟原本是雍城军的一员。

  烟言怀孕时,我和父亲只要有空就会去李家村探望她。

  李思一直针对赵迟,而烟言是他女儿,我们必须多加关照,以免他借此生事。”

  蒙恬解释道。

  “嗯。”

  蒙毅点头。

  朝中的人都知道当年李思对付赵迟的事,但最后不了了之。

  如今,大王更信赖赵迟,他的地位远超九卿,还统领数十万大军。

  除非赵迟背叛国家,否则李思绝不敢动他。

  “小心点,别把孩子摔了。”

  虽然蒙武这么说,夏无且还是非常担心,急忙靠近以防万一。

  面对夏无且的表现,蒙武只是笑笑没说什么。

  他已经明白,夏无且为何如此在意这对小兄妹,毕竟他们是自己女儿的孙子孙女。

  一阵嬉戏后,蒙武将两个孩子放在地上。”烟言,”

  他对李烟言说,“这两个小家伙是不是快满周岁了?”

  李烟言点头说是。

  “等他们周岁那天,我一定要来祝贺,还要给他们准备些礼物。”

  蒙武笑着说。

  “蒙伯父能来,是我们极大的荣幸,礼物就不必了。”

  李烟言也笑着回应。

  “这怎么行?看着他们长大,我怎能不送礼物?”

  蒙武摇摇头,“赵迟不在你们身边,我们理应替他照顾好你们母子。”

  “您的恩情,我永远铭记在心。”

  李烟言充满感激地说。

  从那以后,李烟言怎么会忘记蒙武父子对他们的关怀?

  “好了,别说这些了。

  这次来就是想看看孩子,顺便跟你聊聊。”

  蒙武爽朗一笑,看向蒙毅,“爹有事找你,进去详谈。”

  “爹,您找我到底什么事?”

  蒙毅好奇地问。

  “别啰嗦,跟我进来再说。”

  蒙武站起来,看着李烟言,“快到饭点了,你得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让我们父子好好吃一顿。”

  李烟言掩嘴轻笑,转身去准备了。

  “老夏,这两个孩子就交给你了。”

  蒙武对夏无且眨眨眼,随后进入大殿。

  蒙恬和蒙毅紧跟其后。

  在大殿里,蒙武坐在首位,蒙恬与蒙毅恭敬站立,等待父亲指示。

  蒙武转向蒙毅,语气温和却意味深长,“最近李思有没有继续为难赵迟?”

  作为将领,朝廷琐事并不是蒙武关心的重点。

  蒙武严肃地对蒙毅说道:“之前李思因为赵迟放弃攻打赵国转而攻打魏国的事指责过他,却被大王训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