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大王技艺依旧,令人钦佩-《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赵迟部下这名精锐战士恭敬呈上卷轴。

  “难道只能朕独看?”

  祖龙闻言微怔,随即朝赵高使了个眼色。

  赵高迅速领会意图,快步登阶,毕恭毕敬地接过密报递予祖龙。

  祖龙略带好奇拆开密报,面色瞬息万变,眼中透出兴奋之色。

  “蒙毅留步,其余诸卿若无要事,可先行退朝。”

  祖龙合上密报,恢复威严,对群臣说道。

  “臣等遵旨。”

  群臣齐声应诺,虽内心好奇密报内容,却知此乃大事,未得提及。

  于是文武百官陆续离殿,仅余蒙毅。

  “大王有何吩咐?”

  蒙毅恭敬询问,面露疑色。

  “随朕往禁卫营。”

  祖龙说完,目光扫过赵高,“赵高不必同行。”

  “唯。”

  蒙毅与赵高皆毕恭毕敬领命。

  须臾。

  秦王宫外禁卫营。

  “臣等叩见大王。”

  值守锐士见祖龙至,即刻行礼,神情肃穆。

  “辛胜何在?”

  祖龙问。

  “启禀大王,统领大人正在营中处理军务。”

  锐士恭敬答道。

  “入内。”

  祖龙点头,与蒙毅步入营地。

  至辛胜居所。

  “辛胜。”

  祖龙发声时,辛胜正忙于公务抬头,见祖龙来,忙起身施礼:“参见大王,臣未能远迎,还请恕罪。”

  “无妨。”

  祖龙挥手示意坐下,自坐主位。

  观眼前辛胜。

  其年岁与蒙恬、王贲相近,同为大秦年轻将领。

  现为五万禁卫军统帅,任嚣为副手协助管理。

  因任嚣赴赵,宫中禁卫军皆归其一人指挥。

  “蒙大人。”

  辛胜见蒙毅,拱手行礼。

  “辛大人。”

  蒙毅亦回礼。

  “敢问大王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辛胜恭敬问祖龙。

  “你二人看此密报。”

  祖龙递密报于二人。

  辛胜双手接过,仔细阅读。

  密报上言:

  “臣赵迟谨奏,臣在韩地时已料大王将来必伐赵。

  然赵国胡服骑射闻名天下,我秦军骑兵亦难匹敌。

  故臣潜心钻研,改良军中骑兵,提升骑射之力,以制赵国骑兵。”

  “经数月努力,臣创出秦军特有骑射之法,造出两件骑兵神兵,令秦军战力倍增。

  邯下一战,臣麾下五万骑兵皆装备此神兵,控马更灵,骑射自如,战力提高五倍以上。”

  “彼时,纵使赵军亦难与我军抗衡。”

  呈上此物,愿助秦军铁骑更强,盼陛下早日实现一统天下之宏愿。”

  密函读毕,蒙毅与辛胜皆震惊不已。

  “此非虚言?”

  二人瞠目结舌,满心疑虑。

  赵国胡服骑射称雄,历经艰难方成。

  先帝初掌权柄时,曾在函谷关习练赵国骑射技艺,却未能尽善尽美,成效远逊预期,此为先帝心结。

  而今……

  赵迟密函提及,他精心打造两件专为秦骑设计之神器,能大幅提升骑兵骑射灵活性与控马便利性,令人难以置信。

  然赵迟屡建奇功于秦廷,先帝深信不疑,接函后即中断朝议,直赴禁卫营,欲亲自验证。

  先帝满怀期待,坚信赵迟必有惊人之举。

  若属实,秦军铁骑将傲视群雄,势不可挡。

  “此函出自赵迟之手,绝无虚假。”

  先帝语气坚定,展现对赵迟的高度信任。

  蒙毅热忱道:“陛下,若赵迟所言属实,得此二宝,我军实力必将冠绝天下。”

  辛胜问道:“陛下,图纸是否详尽?禁卫营有铁匠,若制法简单,臣可立即安排打造。”

  先帝点头:“正是为此召你来。”

  随即取出另一密函,是赵迟所绘之图。

  图仅两幅:一为马鞍,一为马镫。

  辛胜接过审视后,自信道:“陛下,此图极简,一个时辰内便可完成制作。”

  “速去。”

  先帝下令,“寡人急欲亲眼见证此二宝是否真如赵迟所述那般神奇。”

  “遵旨。”

  辛胜快步离去。

  随后,先帝问蒙毅:“蒙毅,若此事成真,对我大秦有何意义?”

  蒙毅毫不犹豫答道:“国力必大增,我军铁骑在北疆将无往不利。”

  先帝满意点头。

  “若禁卫营试用证明此二宝果真神妙,即刻全军推广,提升我大秦铁骑战斗力。”

  “此亦朕留你在此之意,你为代理卫尉,掌管军械,若此事成,即刻全面实施。”

  先帝语气庄重。

  “臣明白。”

  蒙毅点头应允。

  “此事若成,便是你一大功绩,你亦可正式任卫尉,位列九卿。”

  先帝微笑说道。

  “臣定不负圣望。”

  蒙毅神情激昂,躬身一拜。

  片刻后。

  辛胜再次入内,兴冲冲向祖龙行礼:“臣拜见大王,军中匠师已铸就两件珍品,现已安置于战马上。”

  ……

  闻言,祖龙立刻起身离席。

  “走。”

  祖龙声音低沉有力,迈步走出大殿。

  殿外,禁卫军操练场。

  一匹战马已装备赵迟献上的两件骑术奇珍。

  马鞍齐全,马镫与鞍具相连,垂挂于马腹一侧。

  “大王。”

  “臣愿一试,以验其是否真如传闻那般神奇。”

  辛胜主动请缨。

  “不必了,朕亲自一试。”

  祖龙挥手制止,迈开大步走向战马。

  他跃上马背,稳坐鞍上,脚踏马镫,紧握缰绳,轻轻拍了拍战马。

  战马长啸一声,疾驰而去,在操练场上飞奔。

  不久后,祖龙勒住缰绳。

  “妙极,妙极。”

  “赵迟再立奇功。”

  “这般骑战之具实乃神品。”

  “无需用力夹紧马腹即可自如控马,即便双手离缰也能驾驭。”

  祖龙放声大笑。

  “恭喜大王,我大秦得此神器。”

  辛胜与蒙毅齐声道贺。

  “取弓箭来。”

  祖龙一笑,沉声吩咐。

  “诺。”

  辛胜忙从锐士手中取过弓箭,恭敬递上。

  祖龙接过弓箭后,催马疾驰。

  一手控缰,一手瞄准场中箭靶。

  随即,他左手握弓,右手搭箭,奋力拉开弓弦。

  战马仍在奔驰,祖龙持箭的手却纹丝不动。

  一声轻响,弓弦震动,箭矢破空而出,正中数十丈外箭靶中心。

  此箭一出,祖龙眉宇间笑意更浓。

  “大王技艺依旧,令人钦佩。”

  待祖龙停马,辛胜忙上前奉承。

  “赵迟所制马镫与马鞍果然成效显着。”

  “未曾习练骑射之人,亦能轻松驾驭战马,这对秦军骑兵而言更是易事。”

  “蒙毅,速拟方案,将这两样宝物推广全军,装备将士。”

  “赵国的胡服骑射已成历史,如今天下辽阔,唯有我大秦骑兵最为强盛。”

  祖龙扬鞭激励地说,语气中的威严让辛胜与蒙毅心生敬畏。

  “大王英明。”

  蒙毅与辛胜立即跪拜。

  “伐赵之功,破赵之策,皆源自赵迟之计。”

  “今又献此强军利器,寡人定当重赏。”

  “赐田万顷,金银布帛,以及无数奴仆。”

  此外,赵迟的官职晋升一级,获封大上造。

  其未婚妻亦受赐夫人之礼,子女每人赐爵五级,以示君恩浩荡。

  祖龙当庭颁布圣旨予以赏赐。

  赵迟立此大功,若不加封赏,恐难服众,故祖龙欲给予更丰厚的奖励。

  辛胜与蒙毅对视一眼,均露出惊讶之色。

  数月之前……

  赵迟刚升任上将,已成为秦帝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再无更高职位可授,只能通过封爵彰显皇恩。

  此次晋爵后,他将与蒙武、王翦、桓漪等人并肩而立,爵位平等无别。

  受封后的赵迟,是大秦崛起的关键人物,其威名远超其他上将。

  他晋升迅速、功勋卓着、年少有为,这些荣耀皆实至名归,也体现了祖龙治国的公正无私。

  “大王英明。”

  辛胜与蒙毅齐声道。

  祖龙叮嘱蒙毅:“先派人催促全军尽快完成马镫与马鞍的制作,之后亲自去一趟李家村。”

  此举意在展现更多的皇恩,以加深赵迟对秦帝国的忠诚。

  “臣领命。”

  蒙毅恭敬应答。

  “有了这般利器,我大秦何惧未能一统天下?有了它们,又有哪个国家的骑兵能与我大秦抗衡?”

  “赵迟啊,寡人多希望早日见到你。”

  “若归来,寡人或许会亲自出城迎接。”

  祖龙凝视赵国方向,低声说道。

  即便声音细微,蒙毅和辛胜仍听得分明,内心深受触动。

  赵迟在祖龙心中已超越蒙武这样的老将,如此备受大王挂念,实属难得。

  想到赵迟为秦帝国立下的赫赫战功,二人顿时释然。

  近两年来,赵迟的战绩令人叹服,尤其在如此年轻的年纪便取得这般成就。

  他的成功不仅令家族荣耀,更让其声名远播。

  岁月如梭。

  李家村。

  “公子,慢些走。”

  “别跑得太快,当心摔倒。”

  “要听长辈的话。”

  赵府内。

  两个尚未满周岁的孩童摇摇晃晃地奔跑,显然刚学会走路不久。

  身形矮小的他们在后院穿梭,宛如两只小萝卜,一个身着红裙,另一个披着白衣。

  这对兄妹面貌极其相似,虽未满周岁,但已长出浓密黑发,圆润的小脸惹人喜爱,让人忍不住想要亲近。

  他们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基因,未来模样已初见雏形。

  身后几个婢女紧随其后,唯恐他们磕碰受伤。

  起初,作为奴仆的她们因被赐入上将府而忐忑不安,毕竟奴仆的命运起伏不定,稍有不慎便可能丧命。

  然而在赵府,李烟言待人宽厚,从不随意责备或羞辱下人,反而给予尊重,这让府中奴仆对她心存感激,相处和睦。

  这两小童嬉戏奔跑,步伐虽不稳健,偶有碰撞,却玩得尽兴。

  忽然,两人脚步相撞,瞬间失去平衡,眼看即将摔倒之时,一位老者迎上前去,伸出双手,一手一个扶起他们。

  “琪儿,熙儿。”

  “外公来帮忙啦。”

  夏无且开怀大笑,将这对小外孙拥入怀中,眼中满是慈爱。

  终究,这是他女儿的孩子,怎能不爱?

  “坏……坏……”

  “你……太坏了……”

  两个小家伙在夏无且身上玩耍,默契地拉扯他的胡须。

  在这个纯朴的时代,或是因天赋异禀,赵迟的两个孩子学步早、说话快。

  岁月如梭,他们已初具雏形,很快便要满周岁。

  夏无且一直留在赵府,对这里的一切愈发熟悉。

  他对李烟言极为友善,对赵迟的孩子也满是喜爱,毕竟这是他女儿的骨肉。

  他对女儿的亏欠,似乎都想转移到这对小宝贝身上。

  “夏爷爷。”

  李烟言从后院走来,看见夏无且抱着两个孩子,不禁笑了。

  相处久了,她已将他当作家人。

  夏无且对她的孩子关怀备至,对她也亲切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