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军报洋溢蒙恬真挚话语-《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谢将军向蒙恬行礼,四周的将领无不震动。

  蒙恬随后补充道:“赵迟,你与两位将领从两翼协助主攻,如有意外,立即增援。”

  赵迟领命,心中暗喜,侧翼出击让他感到行动更为灵活。”这是击杀韩王的绝佳机会!”

  他嘴角微扬,露出笑意。

  众人皆聚焦于破城之功,因韩王盘踞都城,先破其城即可直抵王宫擒获韩王。

  然而,赵迟深知历史,韩王绝不会轻易屈服,必会伺机逃脱,除非陷入绝境才可能投降。

  因此,此战至关重要。

  ---

  ---

  咸阳,章台宫。

  四个月前,祖龙下令攻打韩国,自那以后,他每日除了处理政务,便伫立在天下沙盘前,静候前方战报。

  这场战役是其统一天下的开端,绝不能失败。

  “报!”

  一名锐士在外跪禀,双手递上军报。

  “呈上来。”

  祖龙转身,声音低沉。

  赵高快步接过军报,小心地交给祖龙。

  展开后,王翦的奏章写道:“臣驻守边境,赵魏欲救韩,臣提前出击,两国畏惧而止步。”

  “只要我在位一日,边境无忧。”

  祖龙阅毕奏章,面露喜色,称赞道:“王翦果然不负所望,以一人之力稳住边疆,令敌国不敢轻举妄动。”

  王翦领兵攻赵,天下震动,连赵国也暂停对燕的攻势,以为秦帝国将攻打赵国。

  实际上,这只是虚张声势,意在迷惑敌人,真正的目标是han国。

  按时间推算,han国战事即将结束,祖龙统一天下的计划接近完成。

  赵高适时恭贺:“恭喜大王。”

  “替我传旨。”

  祖龙吩咐,“嘉奖王翦,并告知他战场之事悉数交由他处理,寡人只关注最终结果。”

  “遵命。”

  赵高恭敬回应。

  此时,一名锐士匆匆来报军情,祖龙早有交代,诸将遇紧急军情需速回咸阳。

  赵高接过军报呈给祖龙。

  展开一看,祖龙表情微变。

  “赵迟,又是他。”

  “几个月前在韩边境初显锋芒,如今竟攻破阳城,斩杀韩大将暴鸢。”

  “有趣。”

  “昔日赫赫威名,今成他人踏脚石。”

  阅罢军报,祖龙先是微惊,旋即展颜。

  赵迟。

  这个名字频繁现身军报,每一次亮相都引发巨变。

  首回,他以新兵之躯击败老卒。

  再回,他伐韩杀韩将,不仅歼敌,还斩韩军万人统帅。

  这些事迹令祖龙记忆犹新。

  当下,暴鸢久围阳城无果,损兵惨重,赵迟领兵强攻告捷,破城杀敌。

  这般战绩,祖龙岂能忘却?

  “赵迟又建功业,又可升迁矣。”

  祖龙苦笑言道。

  当初赵迟初受封赏已越制,然其不负众望,封诏甫下便再立奇功。

  “报!”

  祖龙接军报未几,殿外又有锐士急禀。

  此锐士较前两者更为急迫,递报时手竟微颤。

  “何事?”

  祖龙凝视来人,迅疾接过军报。

  赵高不敢怠慢,即刻快步呈上。

  “莫非韩地有变?”

  祖龙心绪不宁,展开军报瞥一眼,面色瞬改。

  “宣王绾、李思、冯去疾。”

  “召夏无且。”

  “唤蒙毅。”

  “速速召集!”

  祖龙合上军报,对赵高吩咐。

  “此事绝非寻常。”

  赵高觉察氛围异样,急去召集群臣。

  “又是赵迟闹出的动静?”

  “这小子到底有何隐藏本领?”

  “谁料他不但战力出众,竟通晓医术。

  稍作改良,我军伤兵存活率竟达五成。”

  赵高离去后,祖龙满面惊疑,几近不信。

  若非军报为蒙恬亲笔,他恐难置信。

  祖龙勤政不懈,治国领军皆尽心尽力,深知秦帝国情势。

  他虽广纳良医救治将士,然秦军伤兵存活率从未逾两成。

  如今……

  赵迟击杀暴鸢建功后,再度为祖龙带来惊喜。

  医术上的突破极大提升了生存几率,军报随附的金疮药及配方更是令人瞩目。

  祖龙端详手中瓷瓶与配方,内心震撼无比。

  对常人而言,金疮药或不足为奇,但对祖龙、大秦乃至乱世而言,意义非凡。

  若金疮药真如蒙恬所述那般神效,它将开启新时代,赵迟亦将成为此时代缔造者。

  “金疮药止血效果卓着,即便经脉损伤亦有效,此乃臣亲见。”

  “赵迟心系大秦,愿献出配方,仅欲减小我大秦锐士伤亡。

  以此药,堪称天下最佳疗伤圣品;依此方,封侯拜爵亦非难事。”

  “臣恳请大王试用后,若未让大王失望,恳请赐臣恩惠,莫让功臣寒心,臣蒙恬叩谢。”

  军报洋溢蒙恬真挚话语。

  统率数十万大军的蒙恬深谙金疮药的重要,这是军队活力的关键。

  对赵迟而言,这无疑是一项非凡功绩。

  蒙恬平素从不向祖龙求取,此次主动提出请求,可见其对赵迟的重视。

  “寡人治国,岂会薄待功臣?”

  “这蒙恬,竟把我看作昏庸之君。”

  读至末尾几句,祖龙不禁莞尔。

  他任人唯贤,不论出身高低,卑贱者亦能重用。

  即便异国贤才,他也接纳。

  如如今主持开凿关中大渠、引黄河水入关中、将其变为秦粮仓的郑国,原是韩国派遣的疲秦之计,却被祖龙招揽,为秦帝国效力。

  大殿外有几道身影显现。

  “大王,相邦大人来访。”

  赵高入内禀报。

  “全进。”

  祖龙示意。

  众人鱼贯而入,齐声行礼:“臣等拜见大王。”

  “今日非朝会,免礼。”

  祖龙摆手。

  “大王召见,可是前线有消息?”

  王绾期待地问。

  蒙武已破阳城,韩境门户洞开,不过半月,战事即将结束。

  祖龙说完,群臣皆露喜色:“恭贺大王。”

  祖龙递出两份军报:“这里有二报,诸公自阅。”

  赵高领会,双手奉上。

  群臣接过细读,瞬间变色,军报内容让他们震惊。

  “又是这赵迟。”

  “数月攻韩,此名已广为人知。”

  “暴鸢虽不及李牧、廉颇,亦是一方良将,竟败于年仅十岁的少年将军手下,实在令人惋惜。”

  众议纷纷,随后一致点头:“这般战功,理应厚赏。”

  王绾与李思等人看完,无不赞叹:“先看其一,再阅其二。”

  祖龙目光扫过众人,知后续消息定让众人震撼。

  多年困扰大军的伤员存活难题,被赵迟一举解决。

  “遵旨。”

  群臣不敢懈怠,速展第二份军报。

  众人屏息静气,目不转瞬。

  读完内容,众人再次惊愕。

  “大王,军报所述是否属实?”

  王绾声音微颤。

  众人也齐望祖龙,满是疑问。

  祖龙轻笑:“蒙恬从不虚报。”

  王绾感慨:“若属实,赵迟便是天赐秦之瑰宝。

  他不仅英勇无比,还精通医道。

  有他在大王身边辅佐,实为大王之幸,秦之福。”

  “确实如此。”

  众人附和。

  “改良后的治伤法让伤员存活率翻倍,蒙恬提到的金疮药更似奇迹,若全军推广,伤者存活率有望超八成。”

  “若可行,我秦伤患皆可康复。”

  赵迟堪称我大秦功臣。

  李思、冯去疾、蒙毅等人闻言沉默。

  他们深知军报的重要,一旦全面推行,其影响力不可估量。

  ---

  “臣夏无且,觐见大王。”

  殿外一位老者缓步而入,躬身一拜。

  他是宫中御医,也是祖龙唯一贴身的医者。

  祖龙见状,眼中流露暖意。

  在旁人眼中,二人不过是君臣关系,但熟悉内情的人知道,夏无且曾差一点成为祖龙的岳父——他正是祖龙念念不忘的女子之父。

  多年来,夏无且留驻咸阳,深受祖龙信任,不仅因为他的医术高超,更因为他独特的身份。

  “进来吧。”

  祖龙低声吩咐。

  夏无且昂首入殿,向殿内诸臣行礼:“见过诸位大人。”

  “夏太医免礼。”

  众人回礼。

  尽管这些大臣都是朝廷重臣,但他们对夏无且格外尊敬,因为秦王对他的信任显而易见。

  “不知大王今日召见有何要事?”

  夏无且抬头看向祖龙问道。

  “军营中有一位年轻医者研制出一种灵药,据说可以止住经脉断裂引起的出血。

  现请先生一观此金疮药是否真如传闻那般神奇。”

  祖龙说完,将手中的瓷瓶递给赵高,赵高恭敬接过递给夏无且。

  夏无且不敢怠慢,接过药瓶后揭开瓶塞,先以鼻轻嗅,眉宇间露出一丝惊异。

  “大王,此药实为前所未有的止血良方,由多种药材配制而成。

  依我多年行医经验,此药确能止血。

  验证其效果也十分简便,只需用兔子做实验即可知晓。”

  夏无且重新盖好瓶塞,恭敬说道。

  “速去捉只兔子来。”

  秦王嘱咐赵高。

  “遵旨。”

  赵高立刻离去。

  不久,一名宦官提着一只兔子步入大殿。

  “只需割开这只兔子的皮肉和经脉,再涂上这金疮药,便可知道它的效果如何。”

  夏无且边说边走向宦官,从医箱中取出小刀,在兔身上划了一道口子。

  顿时,鲜红的血液涌出,似乎难以止住。

  群臣静静观看这一试验,无人出声干扰。

  这时,夏无且迅速将金疮药撒在兔伤处。

  奇迹出现。

  兔子腹部的伤口迅速止血,血液快速凝结并结痂。

  仅仅几个呼吸的时间,伤口就完全不再流血。

  目睹此景,夏无且瞪大了眼睛,满脸震惊:“此药当真神妙!比起我所研究的止血草药,功效至少高出百倍!”

  “若是此神药能在吾军推广,士兵的存活率必定提高五成以上。

  从此,我军将士只需担心风寒,不再惧怕流血不止。”

  “未曾想到,我大秦营中竟有这般高才医者,能创造出如此奇效之药。

  大王,他日定当拜会此神医。”

  夏无且满心震撼地说道。

  显而易见,此金疮药让身为大秦首医的夏无且也深感震撼。

  听闻夏无且之言,祖龙稍感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