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之瞥见王婉眼眸里的坚定和决绝,温热的指尖掠过她遍布泪痕的面容。小声劝道:“婉儿,你如今身子这样重,外面天晚又雨势渐大,实在是不宜奔波。有梁院盼与太医们守在魏王府,应是无虞,还是等明日一早,朕陪你同去……”
“不必劳烦皇上了。”王婉心神俱乱,已归心似箭,她胡乱的擦了一把脸上的眼泪。冷然说道:“臣妾的父亲正命悬一线,叫臣妾怎能安心等待?身为人女,就算不能在榻前尽孝,难道连看一眼都不能够吗?臣妾身子无妨,皇上不必再拦着了。”她双手捧着高高隆起的腹部,清了清嗓子道:“春兰,速来替本宫更衣;秋菊,备好一应所需之物;如月,劳烦你去安排车马轿子。本宫就从角门悄悄地出去,也不必惊动旁人……”
丫鬟宫女皆偷瞟了一眼皇上凝重的神色,“扑通”一声跪下,却又不敢应允。王婉转身往屋外走去,含着隆重的鼻音怒斥道:“好!好,看来,是本宫使唤不动你们了。那本宫就走着回去。”眼见着她就要拾阶而下,太监宫女们慌忙乌泱泱地全在雨中跪下,齐声道:“雨天路滑,请皇后娘娘留步!”
王婉愤然回头,双目如箭一般望向皇上李恪之。李恪之无奈的长叹了一声,对众人挥了挥手,沉声道:“就按皇后的吩咐去办吧。”又使人喊来大太监恵江河,嘱咐由他护送皇后归宁。转身出来时,对依旧站在檐下的王婉说道:“路上一切小心,朕就先回御书房了。”
秋雨淅沥,夜黑如墨,冰凉刺骨的冷风裹挟着冷雨,只冻的人瑟瑟发抖。可那些轿夫们却都出了一头一脸的汗,路面湿润,每个人都凝神的注意着脚下,不敢有丝毫的偏差,只觉得肩头的力量重逾千斤。王婉坐在平稳的,未有一丝颠簸的轿子里,心急如焚,恨不能插翅而飞。秋菊陪在一旁,大气也不敢触出,她还从未见过皇后有这般疾言厉色,不知所措的时候。一行人在无数盏灯笼火把的引领下,悄然无声的穿过大街小巷,往东边的安仁坊而去。
魏国公王乾佑躺在宽大的雕花梨木床上,眼皮沉重的如同压上了巨石,怎么也睁不开。沉香袅袅入鼻,却驱不散那药石无方的苦涩气味。
他正值壮年,素来身体强健,不过是一场小小的伤寒,谁知,竟渐成油尽灯枯之势。身为王氏宗主,他还有太多的未尽之事;身为一家之主,他的两个儿子皆未成家立业;虽女儿入宫为后,家里荣宠日盛,可谁又能知道“高处不胜寒”的滋味?自从当了京官,他总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有一丝差池授人以柄,坏了身为皇后的女儿清誉。眼下,女儿在宫中独的圣心,以致六宫无妃,引的朝中官员议论纷纷。更有来日方长,以后的事,谁又能说的清楚?宫中恩宠自古便是变化无常,而自家那个女儿却是胸无城府,至纯至善之人,他又怎知“伴君如伴虎”的凶险?虽说有皇子怀瑾承欢膝下,如今又有了身孕,但对皇家来说,多子多福,不是有一两个子??就可以的。那开枝散叶之责,实在是重于泰山,想当初,他内心里并不愿女儿嫁入皇家,受那些无形的规矩约束。可造化弄人,女儿还是成为了母仪天下的皇后,她要承担的责任,自然要比旁人重上好多。
看来,自己怕是等不到再看一眼那即将出世的小皇孙了,以后,更是没法给女儿丝毫的助力了。若自己不在,这府中的一大摊子事,怕也得耗费她无数的心力,没想到,自己未尽的责任,就要让这个出嫁的女儿来代替自己完成?……世事无常,天意如此,岂能尽如人意?一颗浑浊的老泪,从他的眼眶中渐渐溢出……
皇上派来的几位太医已诊治完毕,这会子大抵都在外间商量脉案,开方取药。屋里静悄悄的,只有丝丝秋风晃的烛光不住的摇曳,王乾佑暗自叹了一口气,费力的睁开眼睛,只有两个小丫鬟侍立在床边,屏声敛气。
“父亲,您醒了?”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原来是小儿子王博智端着一碗药正走至床前。他还未满十四,满是青涩的脸上,已经有了超乎年龄的沉稳,王乾佑点头,喉咙干涩的发不出声音。,
“这是太医们开的药,刚刚熬好,父亲用些。”他熟练的扶起父亲坐好,垫好软枕,让丫鬟们拧了温热的帕子来,仔细的给父亲擦了擦脸,又一勺一勺的为他服药。“父亲,您莫要再忧心了,儿子已使管家去宫里禀报,姐姐她定会回来看您的。到时候,您一高兴,这病兴许就好了,也不用再喝这些苦哈哈的药汤了。”他低低的声音里满是期待。
药汁乌黑,苦的让王乾佑眉头紧皱,听了这个小儿子的话,瞬间,便觉得这苦涩的药汁都不及心中之苦的万一。他顾不上漱口,吃力的说道:“糊涂!谁给你的胆子……竟敢往宫中送信?你姐姐身子重,怎能承受忧烦操劳之苦?”他喘着粗气,恨铁不成钢的长吁了一口气道:“若是有丝毫闪失,我王氏一门岂不成了罪人?若是皇上怪罪,你将如何承担?咳……咳咳咳……”他还未说完,便剧烈的咳嗽起来,就连刚刚咽下去的药汁也全吐了出来。
“父亲息怒,儿子只想着让父亲见上姐姐一面……”王博智的跪在床边,低声说道。柳氏夫人与长子王博睿、并太医等急忙赶来,一面给王乾佑抚胸顺气,一面又重新诊脉抓药。梁院盼轻声劝慰道:“魏国公,不过就是伤寒拖延日久,寒气入了心肺,只需静养服药,慢慢养着就会痊愈了,切忌病中动怒……”
柳氏夫人眼眶中蓄满了泪水,却依旧强自抑制着不敢落下来。她悄悄地转身,擦了擦眼睛,含着勉强挤出的浅笑道:“夫君不必生气,智儿,他也是一片孝心,此事并非他私自而为,妾身和博睿也都是知情的……”
“不必劳烦皇上了。”王婉心神俱乱,已归心似箭,她胡乱的擦了一把脸上的眼泪。冷然说道:“臣妾的父亲正命悬一线,叫臣妾怎能安心等待?身为人女,就算不能在榻前尽孝,难道连看一眼都不能够吗?臣妾身子无妨,皇上不必再拦着了。”她双手捧着高高隆起的腹部,清了清嗓子道:“春兰,速来替本宫更衣;秋菊,备好一应所需之物;如月,劳烦你去安排车马轿子。本宫就从角门悄悄地出去,也不必惊动旁人……”
丫鬟宫女皆偷瞟了一眼皇上凝重的神色,“扑通”一声跪下,却又不敢应允。王婉转身往屋外走去,含着隆重的鼻音怒斥道:“好!好,看来,是本宫使唤不动你们了。那本宫就走着回去。”眼见着她就要拾阶而下,太监宫女们慌忙乌泱泱地全在雨中跪下,齐声道:“雨天路滑,请皇后娘娘留步!”
王婉愤然回头,双目如箭一般望向皇上李恪之。李恪之无奈的长叹了一声,对众人挥了挥手,沉声道:“就按皇后的吩咐去办吧。”又使人喊来大太监恵江河,嘱咐由他护送皇后归宁。转身出来时,对依旧站在檐下的王婉说道:“路上一切小心,朕就先回御书房了。”
秋雨淅沥,夜黑如墨,冰凉刺骨的冷风裹挟着冷雨,只冻的人瑟瑟发抖。可那些轿夫们却都出了一头一脸的汗,路面湿润,每个人都凝神的注意着脚下,不敢有丝毫的偏差,只觉得肩头的力量重逾千斤。王婉坐在平稳的,未有一丝颠簸的轿子里,心急如焚,恨不能插翅而飞。秋菊陪在一旁,大气也不敢触出,她还从未见过皇后有这般疾言厉色,不知所措的时候。一行人在无数盏灯笼火把的引领下,悄然无声的穿过大街小巷,往东边的安仁坊而去。
魏国公王乾佑躺在宽大的雕花梨木床上,眼皮沉重的如同压上了巨石,怎么也睁不开。沉香袅袅入鼻,却驱不散那药石无方的苦涩气味。
他正值壮年,素来身体强健,不过是一场小小的伤寒,谁知,竟渐成油尽灯枯之势。身为王氏宗主,他还有太多的未尽之事;身为一家之主,他的两个儿子皆未成家立业;虽女儿入宫为后,家里荣宠日盛,可谁又能知道“高处不胜寒”的滋味?自从当了京官,他总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有一丝差池授人以柄,坏了身为皇后的女儿清誉。眼下,女儿在宫中独的圣心,以致六宫无妃,引的朝中官员议论纷纷。更有来日方长,以后的事,谁又能说的清楚?宫中恩宠自古便是变化无常,而自家那个女儿却是胸无城府,至纯至善之人,他又怎知“伴君如伴虎”的凶险?虽说有皇子怀瑾承欢膝下,如今又有了身孕,但对皇家来说,多子多福,不是有一两个子??就可以的。那开枝散叶之责,实在是重于泰山,想当初,他内心里并不愿女儿嫁入皇家,受那些无形的规矩约束。可造化弄人,女儿还是成为了母仪天下的皇后,她要承担的责任,自然要比旁人重上好多。
看来,自己怕是等不到再看一眼那即将出世的小皇孙了,以后,更是没法给女儿丝毫的助力了。若自己不在,这府中的一大摊子事,怕也得耗费她无数的心力,没想到,自己未尽的责任,就要让这个出嫁的女儿来代替自己完成?……世事无常,天意如此,岂能尽如人意?一颗浑浊的老泪,从他的眼眶中渐渐溢出……
皇上派来的几位太医已诊治完毕,这会子大抵都在外间商量脉案,开方取药。屋里静悄悄的,只有丝丝秋风晃的烛光不住的摇曳,王乾佑暗自叹了一口气,费力的睁开眼睛,只有两个小丫鬟侍立在床边,屏声敛气。
“父亲,您醒了?”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原来是小儿子王博智端着一碗药正走至床前。他还未满十四,满是青涩的脸上,已经有了超乎年龄的沉稳,王乾佑点头,喉咙干涩的发不出声音。,
“这是太医们开的药,刚刚熬好,父亲用些。”他熟练的扶起父亲坐好,垫好软枕,让丫鬟们拧了温热的帕子来,仔细的给父亲擦了擦脸,又一勺一勺的为他服药。“父亲,您莫要再忧心了,儿子已使管家去宫里禀报,姐姐她定会回来看您的。到时候,您一高兴,这病兴许就好了,也不用再喝这些苦哈哈的药汤了。”他低低的声音里满是期待。
药汁乌黑,苦的让王乾佑眉头紧皱,听了这个小儿子的话,瞬间,便觉得这苦涩的药汁都不及心中之苦的万一。他顾不上漱口,吃力的说道:“糊涂!谁给你的胆子……竟敢往宫中送信?你姐姐身子重,怎能承受忧烦操劳之苦?”他喘着粗气,恨铁不成钢的长吁了一口气道:“若是有丝毫闪失,我王氏一门岂不成了罪人?若是皇上怪罪,你将如何承担?咳……咳咳咳……”他还未说完,便剧烈的咳嗽起来,就连刚刚咽下去的药汁也全吐了出来。
“父亲息怒,儿子只想着让父亲见上姐姐一面……”王博智的跪在床边,低声说道。柳氏夫人与长子王博睿、并太医等急忙赶来,一面给王乾佑抚胸顺气,一面又重新诊脉抓药。梁院盼轻声劝慰道:“魏国公,不过就是伤寒拖延日久,寒气入了心肺,只需静养服药,慢慢养着就会痊愈了,切忌病中动怒……”
柳氏夫人眼眶中蓄满了泪水,却依旧强自抑制着不敢落下来。她悄悄地转身,擦了擦眼睛,含着勉强挤出的浅笑道:“夫君不必生气,智儿,他也是一片孝心,此事并非他私自而为,妾身和博睿也都是知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