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李前选择第三种方案,自卫反击。
第一种方案不确定性太高,极大概率结果是,引起共享者文明高度警惕,登陆继续。
第二种战略方案,在李前看来是以卵击石。
一个在宇宙中流浪了不知多少年的文明舰队,战斗力不可小觑。
人类制造的鲲鹏号飞船再怎么多,速度再怎么快,可能都碰不到对方。
最关键的是,这些飞船全都一去不返。
和风筝号不同,能够携带大量燃料以供减速返航。
舰队出征,势必携带更多的是弹药,且飞船中作战人员远不止一人。
物资的消耗,超高的速度,他们没有丝毫返航的可能性。
第三种方案极大地发挥了蓝星人类的各方面优势。
至于对星球地表的破坏,人员伤亡等,只能说这世界没有尽善尽美的事情,李前会尽力。
最后,相较于昔日动乱年代,如今的人口虽然增多,但再加上扩建的卫星城市等,堡垒也能住得下。
这些堡垒设计之初就考虑到遭遇外星人进攻情况,能够抵御蘑菇蛋冲击,以及高温高压辐射等。
战略方面敲定。
后续几天的军事会议,则是确定各个时段的战术。
李前就不亲自出席了。
现在他守在北极冰盖之上,精神覆盖头顶大片天空,以及宇宙空间。
按照人类的推测,共享者文明的第一波进攻即将展开。
以蓝星的速度,十一年过去,已经航行了2.7光年左右。
距离3.3光年,只剩下不到0.6光年。
这点距离,人类都已经观测到那艘广播飞船,自然也应该可以看到共享者联盟的舰队。
然而那里什么都没有。
因此,人类语气柔和的‘质问’信息,已经发送出去。
事实上,正常情况,一个正常的流浪文明,根据这些年对方信息回复的频率,应该也有机会发现问题。
那艘广播飞船中没有活人,智能系统显然不能应对人类的全部问题,需要舰队方面遥控。
至于现在才‘质问’,则是示敌以弱。
既然选择第三种方案,就需要对方尽可能的轻视自己。
最好将旗舰开进蓝星的攻击范围之内。
言归正传,假如蓝星是共享者文明,在已知对方发现自己的不轨意图,但登陆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进行,会怎样?
答案显而易见,率先发起攻击!
因此,共享者文明极可能在航线上埋藏大量陷阱,不断骚扰蓝星,乃至是轰炸,摧毁人类的战争潜力,牵扯人类精力,让这个流浪文明没有时间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登陆作战。
那么……就是现在?
暖和的房间中,李前忽地睁眼,从床上爬了起来。
扩散到外太空的精神感知,捕捉到一些模糊痕迹。
它们是死物,正在由静至动,不断加速。
李前全力将感知蔓延出去,于相对广袤的空间中,监控到超过500个正在移动的物体。
“要来了。”
李前嘴唇翕动,声音响在行星防御作战指挥所中。
众将领、参谋闻言,齐刷刷动作起来。
位于地面,或太空不同轨道上的探测器、雷达等功率全开,开始检索更为广阔范围的空间。
根据李前的指引,陆续锁定一百多个正在加速的物体。
它们全部位于蓝星轨道前方,其加速方向,自然是向着蓝星而来。
当然它们的速度并不快,主要是调整姿态,以对准目标,然后等待蓝星自己撞上去。
“它们几乎没有速度,我们有一周反应时间。”
高轨道平台计算出速度相关参数,怀疑那些是炸弹,用于调整姿态的并非粒子引擎,而是某种化合作用,释放的热量极少,隐蔽能力极强。
如果没有李前提前预警,可能等到对方进入蓝星引力圈,开始俯冲人类才会注意到,进行拦截。
“这个感知距离和精度……”
行星防御作战指挥中心,等到确定了李前的信息,一众熬夜的参谋、指挥官不由得倒吸凉气。
相较于在他们预料之中的共享者文明埋伏,李前的感知能力,更让他们吃惊。
提前如此遥远的距离,精准感知到可能不到一辆卡车重量的物体。
到底提前了多少?
非常容易计算。
蓝星的速度是24.6%c,目标基本保持不变,需要一周对方才能进入蓝星轨道。
这个距离是,400多亿公里……
太阳到海王星的平均距离,也就是59亿公里……
当然,感知距离,不代表李前就能隔这么远直接动手。
主要还是获得超感,以及脚下这颗星球的加持。
引力研究所不间断优化模型,李前通过隐秘之弦调动的引力不断的增加。
快要触摸到引力本质的地方,李前恍惚感觉,自己和蓝星融为一体,精神化作浩瀚的时空。
没有蓝星的存在,李前能感知的距离非常有限。
指挥中心,稍稍震撼于李前的能力,等到更加详细的数据分析出来。
来袭的目标具备较高隐身手段,极可能是炸弹,蘑菇蛋之类。
数量超过500颗。
这个数量,低于人类预期,因此拦截没太大压力。
事实上现在人类就可以陆续发射导弹进行拦截,因为部分炸弹在李前的指引下,人类的设备捕捉到足够支持追踪的参数。
“不着急打!放近点,尽量不要泄露我们的探查能力。”
指挥中心做出决定,等那些炸弹接近蓝星时,在正常的探测能力范围内,再进行拦截。
同时,这批炸弹到来,可能引爆共享者文明在蓝星上埋的其他后手。
全球进入战争状态,学校停课,工厂停工,所有公民撤入堡垒城市。
并断开垮大陆、城市之间的无线、有线网络连接。
备用电网随时启用。
事实上,共享者文明压根没让人类等到一周时间。
第四天的时候,蓝星忽然遭遇无比猛烈的电磁风暴。
这一次比上一次强度提升了数倍。
仅瞬间,大半颗星球电网受到影响,城市内灯光纷纷闪烁。
短暂熄灭后,备用电网启动,重新点亮城市。
同时间,从网络各个角落,一种感染能力极强的病毒忽然涌现。
其能快速繁殖,接管设备,占据计算资源,而后通过网络快速传播。
城市中智能控制的灯光再次开始闪烁,然后熄灭。
各楼层空气交换机停机。
诸多家具电器故障,冒出黑烟,引发火灾。
病毒迅速击穿智辅防御系统,侵占服务器,获得更多算力,触手继续延伸向城市各个角落。
尤其是政府机关,各大高校和研究所,聚变电站,乃至是城市顶层的武器库等。
然后病毒遭遇到不可逾越的天堑——物理断网!
早在人类得知共享者文明悄悄起航,准备登陆,人类就在做准备。
既然找不到病毒可能藏身的地方,那么进行隔离就是必须要做的。
不仅是城市间相互隔离。
重要设施等,自然也提前做了准备。
现在,病毒虽然掌控清泉市算力中心,控制住大部分智能设施。
但却都不关键,最多引发些许骚乱和火灾。
消防人员早已等待多时。
并同时,安全中心按照预案反应,根据网络沦陷情况,线下安全人员逐一关闭相关设备,分割区域,锁定病毒。
网络正一点点消失,最终只剩下算力中心。
张琳赶到时,算力中心正冒出烟雾,病毒自动过载,试图烧毁服务器。
第一种方案不确定性太高,极大概率结果是,引起共享者文明高度警惕,登陆继续。
第二种战略方案,在李前看来是以卵击石。
一个在宇宙中流浪了不知多少年的文明舰队,战斗力不可小觑。
人类制造的鲲鹏号飞船再怎么多,速度再怎么快,可能都碰不到对方。
最关键的是,这些飞船全都一去不返。
和风筝号不同,能够携带大量燃料以供减速返航。
舰队出征,势必携带更多的是弹药,且飞船中作战人员远不止一人。
物资的消耗,超高的速度,他们没有丝毫返航的可能性。
第三种方案极大地发挥了蓝星人类的各方面优势。
至于对星球地表的破坏,人员伤亡等,只能说这世界没有尽善尽美的事情,李前会尽力。
最后,相较于昔日动乱年代,如今的人口虽然增多,但再加上扩建的卫星城市等,堡垒也能住得下。
这些堡垒设计之初就考虑到遭遇外星人进攻情况,能够抵御蘑菇蛋冲击,以及高温高压辐射等。
战略方面敲定。
后续几天的军事会议,则是确定各个时段的战术。
李前就不亲自出席了。
现在他守在北极冰盖之上,精神覆盖头顶大片天空,以及宇宙空间。
按照人类的推测,共享者文明的第一波进攻即将展开。
以蓝星的速度,十一年过去,已经航行了2.7光年左右。
距离3.3光年,只剩下不到0.6光年。
这点距离,人类都已经观测到那艘广播飞船,自然也应该可以看到共享者联盟的舰队。
然而那里什么都没有。
因此,人类语气柔和的‘质问’信息,已经发送出去。
事实上,正常情况,一个正常的流浪文明,根据这些年对方信息回复的频率,应该也有机会发现问题。
那艘广播飞船中没有活人,智能系统显然不能应对人类的全部问题,需要舰队方面遥控。
至于现在才‘质问’,则是示敌以弱。
既然选择第三种方案,就需要对方尽可能的轻视自己。
最好将旗舰开进蓝星的攻击范围之内。
言归正传,假如蓝星是共享者文明,在已知对方发现自己的不轨意图,但登陆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进行,会怎样?
答案显而易见,率先发起攻击!
因此,共享者文明极可能在航线上埋藏大量陷阱,不断骚扰蓝星,乃至是轰炸,摧毁人类的战争潜力,牵扯人类精力,让这个流浪文明没有时间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登陆作战。
那么……就是现在?
暖和的房间中,李前忽地睁眼,从床上爬了起来。
扩散到外太空的精神感知,捕捉到一些模糊痕迹。
它们是死物,正在由静至动,不断加速。
李前全力将感知蔓延出去,于相对广袤的空间中,监控到超过500个正在移动的物体。
“要来了。”
李前嘴唇翕动,声音响在行星防御作战指挥所中。
众将领、参谋闻言,齐刷刷动作起来。
位于地面,或太空不同轨道上的探测器、雷达等功率全开,开始检索更为广阔范围的空间。
根据李前的指引,陆续锁定一百多个正在加速的物体。
它们全部位于蓝星轨道前方,其加速方向,自然是向着蓝星而来。
当然它们的速度并不快,主要是调整姿态,以对准目标,然后等待蓝星自己撞上去。
“它们几乎没有速度,我们有一周反应时间。”
高轨道平台计算出速度相关参数,怀疑那些是炸弹,用于调整姿态的并非粒子引擎,而是某种化合作用,释放的热量极少,隐蔽能力极强。
如果没有李前提前预警,可能等到对方进入蓝星引力圈,开始俯冲人类才会注意到,进行拦截。
“这个感知距离和精度……”
行星防御作战指挥中心,等到确定了李前的信息,一众熬夜的参谋、指挥官不由得倒吸凉气。
相较于在他们预料之中的共享者文明埋伏,李前的感知能力,更让他们吃惊。
提前如此遥远的距离,精准感知到可能不到一辆卡车重量的物体。
到底提前了多少?
非常容易计算。
蓝星的速度是24.6%c,目标基本保持不变,需要一周对方才能进入蓝星轨道。
这个距离是,400多亿公里……
太阳到海王星的平均距离,也就是59亿公里……
当然,感知距离,不代表李前就能隔这么远直接动手。
主要还是获得超感,以及脚下这颗星球的加持。
引力研究所不间断优化模型,李前通过隐秘之弦调动的引力不断的增加。
快要触摸到引力本质的地方,李前恍惚感觉,自己和蓝星融为一体,精神化作浩瀚的时空。
没有蓝星的存在,李前能感知的距离非常有限。
指挥中心,稍稍震撼于李前的能力,等到更加详细的数据分析出来。
来袭的目标具备较高隐身手段,极可能是炸弹,蘑菇蛋之类。
数量超过500颗。
这个数量,低于人类预期,因此拦截没太大压力。
事实上现在人类就可以陆续发射导弹进行拦截,因为部分炸弹在李前的指引下,人类的设备捕捉到足够支持追踪的参数。
“不着急打!放近点,尽量不要泄露我们的探查能力。”
指挥中心做出决定,等那些炸弹接近蓝星时,在正常的探测能力范围内,再进行拦截。
同时,这批炸弹到来,可能引爆共享者文明在蓝星上埋的其他后手。
全球进入战争状态,学校停课,工厂停工,所有公民撤入堡垒城市。
并断开垮大陆、城市之间的无线、有线网络连接。
备用电网随时启用。
事实上,共享者文明压根没让人类等到一周时间。
第四天的时候,蓝星忽然遭遇无比猛烈的电磁风暴。
这一次比上一次强度提升了数倍。
仅瞬间,大半颗星球电网受到影响,城市内灯光纷纷闪烁。
短暂熄灭后,备用电网启动,重新点亮城市。
同时间,从网络各个角落,一种感染能力极强的病毒忽然涌现。
其能快速繁殖,接管设备,占据计算资源,而后通过网络快速传播。
城市中智能控制的灯光再次开始闪烁,然后熄灭。
各楼层空气交换机停机。
诸多家具电器故障,冒出黑烟,引发火灾。
病毒迅速击穿智辅防御系统,侵占服务器,获得更多算力,触手继续延伸向城市各个角落。
尤其是政府机关,各大高校和研究所,聚变电站,乃至是城市顶层的武器库等。
然后病毒遭遇到不可逾越的天堑——物理断网!
早在人类得知共享者文明悄悄起航,准备登陆,人类就在做准备。
既然找不到病毒可能藏身的地方,那么进行隔离就是必须要做的。
不仅是城市间相互隔离。
重要设施等,自然也提前做了准备。
现在,病毒虽然掌控清泉市算力中心,控制住大部分智能设施。
但却都不关键,最多引发些许骚乱和火灾。
消防人员早已等待多时。
并同时,安全中心按照预案反应,根据网络沦陷情况,线下安全人员逐一关闭相关设备,分割区域,锁定病毒。
网络正一点点消失,最终只剩下算力中心。
张琳赶到时,算力中心正冒出烟雾,病毒自动过载,试图烧毁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