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者文明舰队后方的宇宙深空中,哨骑兵阵列正急速追来。
经过近11年的追逐,终于直接观测到了共享者文明的舰队。
章廖东的神情中没多少兴奋,反而凝重居多,一边盯着屏幕,嘴巴嘀咕念叨不停:
“它们正在高速航行,但未观测到明显尾焰,阵型严密……”
“……似乎没有3000万亿吨的总质量,奇怪,自引力探测的数据也在减小……”
随着距离拉近,哨骑兵探测器组的传统探测手段,如雷达、红外,主要是光学,捕捉到舰队规模、轮廓等基础信息。
舰队规模远低于早先章廖东的估计。
三艘旗舰看起来个头较大,但肯定没有300万亿吨,看起来30万亿吨都悬。
并且距离拉近后,自引力探测测得的质量正在均匀下降。
“哨骑兵探测器组和风筝号,正在进入一片特殊的引力异常区间,受到前方未知引力源牵引……”
通过火种,蓝星方面简单向章廖东解释情况。
在两个月前,蓝星观测到哨骑兵组和风筝号出现较明显异常情况。
哨骑兵组和风筝号向蓝星传输的信息所需时间,比理论所需时间在增加。
而章廖东对此毫无所觉。
科学院和引力研究所组成联合小组,结合章廖东传回来的舰队观测信息,短时间想到一种可能性。
引力研究所两次高维航行时收集的数据,和常年对重力井的探测,以及极限超进化者配合参与的实验研究,通过数学方法,算出一种尚未被证明的宇宙现象,命名为——宇宙引力脉络。
即是说,在没有任何物质的宇宙空间中,时空也并非均匀的薄毯。
看不见摸不着的暗物质,充足宇宙空间,且分布并不均匀,像神经网络那样,分布在整个宇宙中。
在这些网络上,暗物质浓郁的脉络,时空发生扭曲,凝聚了周围空间的星际物质,组成了行星、恒星。
小点的就是星云之类的。
而在多条脉络交汇的节点上,时空扭曲更明显,吸引更多的星际物质,组成星河、星团等。
“共享者文明舰队没有采用传统的动力推进,因此足够隐秘,我们迟迟观测不到。
这支舰队始终保持紧密的阵列,说明在不大的尺度上,不同质量的飞船,受到的加速度基本一样大。”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是的。”
“我们早年发现,航道前方出现特殊的引力扰动,疑似发生过宇宙大事件,产生出巨引源头。
但实际疑点重重,我们后续收集到的各项宇宙数据显示,那不是一颗黑洞正在吞噬物质,倒像是凭空出现一个点,质量在不断增加的点……”
说到这里,小会议室所有人眼中都出现明悟之色。
“50光年外,刚好就有一团星云,是开启高维航行的关键,按照你们的理论模型,那里正好是宇宙脉络,共享者文明通过某种手段引动宇宙脉络,导致时空扭曲增强,形成了强大的引力场?”
“你们的理论模型可信度有多高?”
“……在上次进入高维航行前,和高维航行结束后,超过30位极限超进化者能够调用的引力存在微小差距。
蓝星的质量不变,极限超进化者精神数值也没提升,改变的只是这片宇宙空间。”
“但是,人为引发堪比宇宙大事件的时空影响力度,这真的可能吗?”
“应该是这样……否则如何解释那些飞船没有任何动力推进,却在不断加速?
按照风筝号传回的消息,分析其加速趋势,再有十几年左右,其速度就能达到24%c,并恰好与蓝星位置重合。”
“此外这种时空影响也干扰到了哨骑兵携带自引力探测,导致我们误判了共享者文明舰队的规模。
排除掉影响,其旗舰质量不超过3万亿吨,其余战舰都在1万亿吨之下。”
“这也不小了。”
“总比3000万亿吨让人舒心。”
引力研究所的研究员摊手,表示这就是很好的结果了。
“哨骑兵探测器组和风筝号,靠近共享者文明舰队后,也受到引力场牵引,获得了加速度……风筝号减速的难度也在提升。”
将这几名科学家的讨论,转告给章廖东,结束通话后,李前回到自己身体中,继而走进大会议室。
这段时间联盟频繁开启会议,基本都和行星防御相关。
各种战略、战术方案通过层层审核,堆积起来也有一米多高。
李前进入会场,会议立刻开始。
没有开场白,西天区空天总指挥上台,汇报自己战区呈上来的战略方针和各项战术方案。
围绕其发言,台下时而响起嗡嗡议论,时而肃静聆听,时而一起鼓掌,颇为认可。
李前收回精神力,面前厚厚一堆文件夹原封不动,但其内容已了然于胸。
简单而言,关于大的战略方案,主要是三个方向。
首先是受到最多人认可的威慑方案,即人类的加速能力,以及超光速传讯手段,迫使共享者文明联盟忌惮,进而放弃登陆,重新回到谈判桌,进行交易。
按照这个方案,理想情况下战争不会发生,自然受到许多人认可。
经过多次军事会议商讨,该方案却是风险最大的。
首要的第一点是,人类并不了解共享者文明到底需要什么。
他们展开登陆的意念有多坚定。
尤其确定其在雾气空间的留言,引导人类拿到第一个技术资源包,里面就至少埋下了智能体的隐患,人类差点上当。
这说明,共享者文明对于流浪文明的谋划,很早之前就开始了。
那么共享者文明的决心到底有多大?
人类暴露出超过大多数流浪文明的加速能力,以及超光速通讯手段,是否能威慑成功,使其忌惮?
如果不能,人类岂不是凭白暴露了底牌?
第二个战略方案,则是主动出击,杜绝战火蔓延到蓝星。
这是军方主张的战略方案。
经过近十年的战备,人类的外太空作战单位规模,也已经相当庞大,虽然比不上共享者文明联盟。
但是人类有着李前,和诸多突破精神极限的超进化者,完全可以给这些战舰赋予更高的速度,提前拦截共享者文明舰队。
这方案如果能成功,蓝星将免于战火。
这其中的风险,显而易见。
人类舰队与共享者文明的舰队,各方面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大概就类似二战的螺旋桨小飞机,对上现在人类的鸿鹄战机群,没有丝毫取胜可能。
甚至,可能完全够不到对方,起不到拦截拖延作用。
最为关键的是,军方多以超进化者为主,极限超进化者不少。
他们能够调用隐秘之弦,离开蓝星后,宇宙间引力场微弱,反而本身的能力大打折扣。
且战舰超视距作战,超进化者也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李前看到这份方案,心中立刻就否决了。
人类还远没到需要少部分人去如此牺牲的地步。
至于第三个方案,则是最务实的,人类最大的优势就是坐拥一颗星球,资源比对方丰富,只要与共享者文明进入焦灼状态,就有机会依靠完整工业体系,源源不断的战争潜力拖垮对方。
并且蓝星的行星防御系统,也已经打造的固若金汤。
配合数量众多的超进化者,极限进化者,以及突破精神属性的超进化者,留守在蓝星上,进行自卫反击胜算明显最大。
只是,这样造成的破坏,伤亡肯定也是最大。
经过近11年的追逐,终于直接观测到了共享者文明的舰队。
章廖东的神情中没多少兴奋,反而凝重居多,一边盯着屏幕,嘴巴嘀咕念叨不停:
“它们正在高速航行,但未观测到明显尾焰,阵型严密……”
“……似乎没有3000万亿吨的总质量,奇怪,自引力探测的数据也在减小……”
随着距离拉近,哨骑兵探测器组的传统探测手段,如雷达、红外,主要是光学,捕捉到舰队规模、轮廓等基础信息。
舰队规模远低于早先章廖东的估计。
三艘旗舰看起来个头较大,但肯定没有300万亿吨,看起来30万亿吨都悬。
并且距离拉近后,自引力探测测得的质量正在均匀下降。
“哨骑兵探测器组和风筝号,正在进入一片特殊的引力异常区间,受到前方未知引力源牵引……”
通过火种,蓝星方面简单向章廖东解释情况。
在两个月前,蓝星观测到哨骑兵组和风筝号出现较明显异常情况。
哨骑兵组和风筝号向蓝星传输的信息所需时间,比理论所需时间在增加。
而章廖东对此毫无所觉。
科学院和引力研究所组成联合小组,结合章廖东传回来的舰队观测信息,短时间想到一种可能性。
引力研究所两次高维航行时收集的数据,和常年对重力井的探测,以及极限超进化者配合参与的实验研究,通过数学方法,算出一种尚未被证明的宇宙现象,命名为——宇宙引力脉络。
即是说,在没有任何物质的宇宙空间中,时空也并非均匀的薄毯。
看不见摸不着的暗物质,充足宇宙空间,且分布并不均匀,像神经网络那样,分布在整个宇宙中。
在这些网络上,暗物质浓郁的脉络,时空发生扭曲,凝聚了周围空间的星际物质,组成了行星、恒星。
小点的就是星云之类的。
而在多条脉络交汇的节点上,时空扭曲更明显,吸引更多的星际物质,组成星河、星团等。
“共享者文明舰队没有采用传统的动力推进,因此足够隐秘,我们迟迟观测不到。
这支舰队始终保持紧密的阵列,说明在不大的尺度上,不同质量的飞船,受到的加速度基本一样大。”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是的。”
“我们早年发现,航道前方出现特殊的引力扰动,疑似发生过宇宙大事件,产生出巨引源头。
但实际疑点重重,我们后续收集到的各项宇宙数据显示,那不是一颗黑洞正在吞噬物质,倒像是凭空出现一个点,质量在不断增加的点……”
说到这里,小会议室所有人眼中都出现明悟之色。
“50光年外,刚好就有一团星云,是开启高维航行的关键,按照你们的理论模型,那里正好是宇宙脉络,共享者文明通过某种手段引动宇宙脉络,导致时空扭曲增强,形成了强大的引力场?”
“你们的理论模型可信度有多高?”
“……在上次进入高维航行前,和高维航行结束后,超过30位极限超进化者能够调用的引力存在微小差距。
蓝星的质量不变,极限超进化者精神数值也没提升,改变的只是这片宇宙空间。”
“但是,人为引发堪比宇宙大事件的时空影响力度,这真的可能吗?”
“应该是这样……否则如何解释那些飞船没有任何动力推进,却在不断加速?
按照风筝号传回的消息,分析其加速趋势,再有十几年左右,其速度就能达到24%c,并恰好与蓝星位置重合。”
“此外这种时空影响也干扰到了哨骑兵携带自引力探测,导致我们误判了共享者文明舰队的规模。
排除掉影响,其旗舰质量不超过3万亿吨,其余战舰都在1万亿吨之下。”
“这也不小了。”
“总比3000万亿吨让人舒心。”
引力研究所的研究员摊手,表示这就是很好的结果了。
“哨骑兵探测器组和风筝号,靠近共享者文明舰队后,也受到引力场牵引,获得了加速度……风筝号减速的难度也在提升。”
将这几名科学家的讨论,转告给章廖东,结束通话后,李前回到自己身体中,继而走进大会议室。
这段时间联盟频繁开启会议,基本都和行星防御相关。
各种战略、战术方案通过层层审核,堆积起来也有一米多高。
李前进入会场,会议立刻开始。
没有开场白,西天区空天总指挥上台,汇报自己战区呈上来的战略方针和各项战术方案。
围绕其发言,台下时而响起嗡嗡议论,时而肃静聆听,时而一起鼓掌,颇为认可。
李前收回精神力,面前厚厚一堆文件夹原封不动,但其内容已了然于胸。
简单而言,关于大的战略方案,主要是三个方向。
首先是受到最多人认可的威慑方案,即人类的加速能力,以及超光速传讯手段,迫使共享者文明联盟忌惮,进而放弃登陆,重新回到谈判桌,进行交易。
按照这个方案,理想情况下战争不会发生,自然受到许多人认可。
经过多次军事会议商讨,该方案却是风险最大的。
首要的第一点是,人类并不了解共享者文明到底需要什么。
他们展开登陆的意念有多坚定。
尤其确定其在雾气空间的留言,引导人类拿到第一个技术资源包,里面就至少埋下了智能体的隐患,人类差点上当。
这说明,共享者文明对于流浪文明的谋划,很早之前就开始了。
那么共享者文明的决心到底有多大?
人类暴露出超过大多数流浪文明的加速能力,以及超光速通讯手段,是否能威慑成功,使其忌惮?
如果不能,人类岂不是凭白暴露了底牌?
第二个战略方案,则是主动出击,杜绝战火蔓延到蓝星。
这是军方主张的战略方案。
经过近十年的战备,人类的外太空作战单位规模,也已经相当庞大,虽然比不上共享者文明联盟。
但是人类有着李前,和诸多突破精神极限的超进化者,完全可以给这些战舰赋予更高的速度,提前拦截共享者文明舰队。
这方案如果能成功,蓝星将免于战火。
这其中的风险,显而易见。
人类舰队与共享者文明的舰队,各方面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大概就类似二战的螺旋桨小飞机,对上现在人类的鸿鹄战机群,没有丝毫取胜可能。
甚至,可能完全够不到对方,起不到拦截拖延作用。
最为关键的是,军方多以超进化者为主,极限超进化者不少。
他们能够调用隐秘之弦,离开蓝星后,宇宙间引力场微弱,反而本身的能力大打折扣。
且战舰超视距作战,超进化者也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李前看到这份方案,心中立刻就否决了。
人类还远没到需要少部分人去如此牺牲的地步。
至于第三个方案,则是最务实的,人类最大的优势就是坐拥一颗星球,资源比对方丰富,只要与共享者文明进入焦灼状态,就有机会依靠完整工业体系,源源不断的战争潜力拖垮对方。
并且蓝星的行星防御系统,也已经打造的固若金汤。
配合数量众多的超进化者,极限进化者,以及突破精神属性的超进化者,留守在蓝星上,进行自卫反击胜算明显最大。
只是,这样造成的破坏,伤亡肯定也是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