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超级舰队-《蓝星倾覆:我不玩游戏全球恐慌》

  由于是提前中断虚拟之旅,因此章廖东醒来后,还没到与蓝星联系的时间点。

  他呆在工位,翻开智辅给出的资料,查看刚才虚拟世界的设定集。

  从资料上看,章廖东基本解开了所有重要谜题。

  虚拟世界中,一开始的设定是正确的。

  超级文明并没有忽悠人类。

  它们的文明确实已经覆灭,科研母舰流浪,并且遭遇追击。

  飞船只能在太阳系等待150年。

  因此,人类要在150年间完成升维的研究。

  至于超级文明为何自己不进行升维研究,答案非常简单。

  因为超级文明对老教授也没有撒谎,超维中,确实存在智慧。

  那是其他的高级文明。

  根据超级文明的研究,高级文明喜欢培养潜力非凡的低级文明,让他们直接跨越数个等级,晋升为高级文明。

  反而他们这种老牌超级文明不受待见,甚至偶尔还会出现干扰微观实验。

  对此,超级文明们敢怒不敢言。

  事实上,超级文明的选择正确。

  人类的种族潜力确实非常高,第一次打开超维,就受到奇迹的眷顾。

  所谓奇迹眷顾,是高级文明设定的筛选程序,不代表高级文明直接注视。

  但超级文明依然小心翼翼,选择呆在幕后。

  以上,就是虚拟世界的故事设定。

  对于章廖东而言,虚拟人生有多个选择。

  要么走基地路线,接老教授的班,忍辱负重的搞研究,完成升维,反败为胜。

  要么成为超级英雄,接触反抗军中真正的领袖,了解世界真相,领导反抗运动。

  奇迹,就是高级文明给予有潜力的低级文明在宇宙文明丛林里安身的保障。

  一旦超级文明亲自下场对付人类,那么奇迹眷顾的超级英雄会迅速变强,弹指打爆飞船,甚至挥拳击飞小行星都有可能。

  章廖东的脸被显示屏的荧光照亮,眼中倒映文档字幕,聚精会神的看故事。

  风筝号空间狭小,他的倒影落在身后的墙壁上,轮廓清晰。

  随着章廖东切换显示屏上的内容,身后光影跟着闪烁。

  几天后,章廖东再一次与蓝星方面通过火种完成沟通。

  接下来大半年时间,章廖东都没再进入深层的虚拟世界,只进行浅层的休眠放松。

  目前,共享者舰队方面肯定已经观测到蓝星,多半会发送新的电磁波。

  情况和人类预料差不多,从蓝星起航的第五个年头,哨骑兵探测组接收到有别于广播的电磁波信号。

  经过转码后顺利翻译成人类语言。

  这是一份共享者文明联盟,问候蓝星的信件,并且附带交易名录,以及共享者文明联盟的一些基本情况。

  章廖东大致处理了这份文件,提取出重要信息,然后等到约定的时间,震动火种。

  很快,蓝星那边响应。

  章廖东将截获的情报,提前发送回去。

  人类有更充足的时间考虑与准备。

  接下来的时间,章廖东将繁忙起来,开始监控共享者文明的情况。

  虽然还没发现共享者文明的舰队,但对方已经知晓蓝星的存在。

  有可能发送探测器,乃至飞船,风筝号和哨骑兵探测器组可以监控到。

  另外如果共享者文明试图对蓝星动手,展开登陆战,其就必须尽快开启加速,以达到同向速度至少24%c的高速。

  那么,一支舰队,要在短短几十年,甚至更短时间加速到这么高的速度,必然马力全开,喷出的尾焰可能长达十几万公里。

  十几万公里,放在宇宙空间极不起眼。

  但是现在人类已经知道舰队方位,特意去观察,一旦这样的尾焰出现,肯定就能观察到。

  为了调整到良好状态,半年后章廖东再次进入深层的虚拟世界,并且屏蔽记忆,重新体验。

  这次选择成为超级英雄,与反抗军合作,逼得超级文明主动下场,进而人类的超级英雄们一个个得到特化,纵横太阳系,赶走了外星人飞船。

  虚拟世界长达十几个月,现实中只过去一月不到。

  时间继续流逝,章廖东收到共享者文明对人类的更多信息,提前转告蓝星方面。

  信息一来一回,需要至少六年,因此一问一答的交流时模式效率太低。

  离开蓝星航行的第七年,哨骑兵探测组,最快的先头探测器终于有所发现,探测到了异常质量反应。

  要在宇宙空间寻找到一支几乎没有的移动舰队,难如登天!

  高功率雷达,引力透镜等,都基本不可能起效。

  除非舰队本身发光发热,像太阳一样。

  不过李前组织建立的万有引力研究所,这些年也小有成功。

  科学家研究蓝星上的重力井,研究极限超进化者撬动引力的过程,虽然还没找到改变常数G的可行性方案。

  但是,对于引力波动的探测,非常敏感。

  这种技术应用到航天领域,以至于人类可以结合物体影响时空的曲率,与其本身的引力波动的交互,发现深空中相对距离的质量。

  称作自引力探测技术。

  距离越近,探测越精准。

  章廖东和人类都很兴奋,但默默等待。

  哨骑兵探测器组开始聚拢,组成大型探测阵列,展开更细致的观测,终于获得更加珍贵的第一手数据,发送向蓝星。

  风筝号率先截获。

  章廖东将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初步分析,排除探测器组受到外界干扰误判的情况。

  根据初步数据分析,共享者文明的舰队规模极其巨大。

  能够探测到的,都超过一百艘。

  当章廖东得到初步解析的数据,眉头立刻紧皱,满脸凝重。

  能够探测到的,超过一百艘飞船,距离都非常近。

  相互间隔可能不到五千米的样子……

  章廖东难以想象一支太空舰队,飞船间距最多五公里是个什么情况,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事故。

  不过那是外星人。

  令得章廖东皱眉的原因是,这一百艘飞船都非常巨大。

  每一艘的质量,都超过20万亿吨!

  其中还有三艘特别巨大的飞船。

  按照探测器组反馈的数据,单一一艘的质量,超过300万亿吨!

  那么300万亿吨是个什么级别呢?

  蓝星上最高的山峰质量,差不多6万亿吨……

  一艘飞船,是其50倍?

  智辅按照人类风筝号的设计密度,嵌套300万亿吨的质量。

  那么风筝号将长达100公里,宽20-39公里!

  这种东西,人类的工程师们想都没想过。

  可见共享者文明的科技水准,尤其是宇宙飞船方面,绝对超过人类。

  这也是章廖东皱眉的原因。

  对方太强大了!

  但话又说回来了,共享者文明的飞船越大,人类越放心。

  首先,以可控核聚变作为能量源,驱动一艘飞船加速,速度是有极限。

  无论是燃料占比,还是考虑相对论的限制,以人类目前的技术,最多将一艘鲲鹏号加速到不足10%c。

  这还是在时间拉到足够长的情况下。

  共享者文明就算技术再怎么先进,只要还在使用可控核聚变,其最多将鲲鹏号加速到30%c,这是物理宇宙的限制。

  且需要大量时间!

  何况还是300万亿吨的庞然大物。

  不过也不能轻敌。

  谁知道共享者文明还掌握其他什么技术?

  毕竟由三个流浪文明组合,并且发展了不知道多少个千年。

  万一科幻设定中的那什么夸克发动机,人家也有呢?

  虽然就算是有,章廖东也不信共享者文明舰队能追上现在的蓝星。

  正经的问题是,共享者文明舰队过于庞大,最好提前规避,以免受到蓝星引力的影响才对。

  做完初步的数据分析,章廖东沟通火种,将自己的结论,和部分重要数据传回蓝星。

  蓝星方面可以根据数据,重新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