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江面薄雾如纱,笼罩着奔流不息的长江。
萧云骧站在一艘“中华鲟”攻击船的甲板上,望向前方逐渐清晰的马当山轮廓。
战船破开江水,顺流而下。船头那面红底金星旗,迎风猎猎作响。
长江在此被山川扭转,而我,也要在这里扭转华夏的命运——萧云骧在心中默念。
“大王,前面就是马当镇了。”
水师副统领黄金爱站在他身侧,抬手指向前方。
昨夜,钟礼芳将萧云骧抵达湖口的消息传回马当。水师统领黄文金立即派遣副手黄金爱,率两艘战船与数艘运输船前来接应。
湖口至马当不过数十里水路,往来便捷,倒不算折腾。
前方江面骤然收窄,马当山跃入眼中。
这座山海拔135米,形如奔马,横枕长江南岸。
矶头深入江心,崖壁陡峭,自成天险,扼守水路咽喉。
最窄处江宽不及500米,水流湍急,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江东岸,一座规模稍小的小孤山与之相对。两山如犄角相倚,共守长江天险。
黄金爱指向左侧,继续介绍:
“大王,眼下我们走的是主航道。北边是一片大沙洲,叫锦船镇,东西长约三十里,南北宽约十五里。”
“锦船镇北边还有一条岔河,宽才两百多米,绕镇而走,水流缓些。”
萧云骧闻言提醒:
“洋人的船,会不会不闯马当山,改走岔河?”
黄金爱嘿嘿一笑,脸上写满不屑。
常年在江上奔走,令他面色黝黑,却掩不住五官的英挺。
“大王放心。一来那岔河淤得厉害,平日只有老百姓的小木船走走,洋人那些大兵舰,绝对开不进去。”
“二来,我们早就在岔河中段做了准备,沉了船、下了铁链。洋鬼子要是真敢钻进来……”
他笑容一冷,“定叫他们晓得,什么叫自投罗网!”
言谈间,船队已缓缓靠向马当镇码头。
满面虬髯、身材魁梧的水师统领黄文金,军师钟礼芳,参谋长李靖川,以及第十九师师长张秀眉、军师陶汉生等一众军官,早已候在码头。
众人简单见礼。萧云骧言简意赅,对黄文金道:“黄统领,先带我去要塞看看。”
又转向张秀眉:“张师长,你们暂回镇上。我巡视完要塞,便来与诸位商议陆上布防。”
张秀眉应下。黄文金率先引路,带萧云骧一行朝镇北的马当要塞行去。
一行人沿新修的军用路上山,首先抵达山顶的一级炮台。
炮台占地约200平方米,以砖石砌成拱形防空洞,高3米,宽3.5米,深30米。洞顶以五层砖石加固,封土厚达2米。
黄文金向萧云骧介绍:“洞口南北贯通,南面能避开江面的射界,为弹药库。”
炮台上,列装二十门最新式的,中克联合军火公司生产的150毫米后装线膛钢炮,射程足以覆盖整个江面。
每门炮都配有完备防护掩体,炮手们正忙碌擦拭炮身、练习瞄准。
“备的什么弹?有多少?”萧云骧问。
“破甲弹、爆炸弹都备足了。”黄文金答。
萧云骧走到洞内弹药箱前,亲手抱出一枚炮弹。
这炮弹已和旧式前装滑膛炮的圆弹截然不同:弹体呈圆锥-柱形流线型,尾部装有撞击引信。
不再需要炮手点火,且采用碰炸机制。威力、射速和安全性都大大提高。
萧云骧将炮弹递给身旁一位二炮手。
“试一炮。”
战事将至,往日江面穿梭的商船早已绝迹,此时试炮并无妨碍。
二炮手上前接过炮弹,仔细检查弹体是否完好,特别是铜制密封膛环有无损伤,引信保险帽是否未脱。
与此同时,一炮手迅速用炮刷和搋子清理炮膛,去除残留,确保线膛无异物阻塞。
随后右手握住楔形炮闩手柄,向上提起后拉,解锁闩体。
伴随金属摩擦声,沉重钢楔沿滑槽后退,露出装填口。
他从二炮手中接过炮弹,再次确认铜密封环完好,将弹头对准炮尾,顺势推入膛内。
标准口径使得炮弹嵌入顺畅,直至炮弹卡入膛线起端。再压下闭锁手柄,楔块严密的封闭住炮膛。
炮长观测江面,下达炮击参数。瞄准手摇动高低与方向转轮,依口令微调瞄准。
随炮长一声“放!”,一炮手确认炮后无人,猛拉连接击发装置的火绳。
击针撞响底火,引燃发射药。
“轰!”
炮身剧震后坐,炮弹呼啸而出,在江面炸起一道冲天水柱。
一炮手打开炮闩,以专用钩子,取出药室内灼热的金属底盖——并非后世完整的弹壳。
随后再次清膛,准备下一发装填。
萧云骧转头问道:“四个人就能操作?一分钟能打几发?”
水师参谋长李靖川上前答话:“回大王,还有三名弹药手负责运送炮弹。紧急时也能顶替操作。一门炮标准编制是七人。”
他略显不好意思地补充:“军火厂的熟手试炮员,一分钟能打十发。我们接手不久,只能打到六发。”
相较嘤弗人此时不超过两发的射速,这已是极高的水准。
萧云骧满意颔首。
-------------------------------------------------------------------------------------------
(注:今天又有点事耽搁了,迟发一个半小时,抱歉哈,各位。另外马当镇的地形,见后面作者说附图,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
萧云骧站在一艘“中华鲟”攻击船的甲板上,望向前方逐渐清晰的马当山轮廓。
战船破开江水,顺流而下。船头那面红底金星旗,迎风猎猎作响。
长江在此被山川扭转,而我,也要在这里扭转华夏的命运——萧云骧在心中默念。
“大王,前面就是马当镇了。”
水师副统领黄金爱站在他身侧,抬手指向前方。
昨夜,钟礼芳将萧云骧抵达湖口的消息传回马当。水师统领黄文金立即派遣副手黄金爱,率两艘战船与数艘运输船前来接应。
湖口至马当不过数十里水路,往来便捷,倒不算折腾。
前方江面骤然收窄,马当山跃入眼中。
这座山海拔135米,形如奔马,横枕长江南岸。
矶头深入江心,崖壁陡峭,自成天险,扼守水路咽喉。
最窄处江宽不及500米,水流湍急,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江东岸,一座规模稍小的小孤山与之相对。两山如犄角相倚,共守长江天险。
黄金爱指向左侧,继续介绍:
“大王,眼下我们走的是主航道。北边是一片大沙洲,叫锦船镇,东西长约三十里,南北宽约十五里。”
“锦船镇北边还有一条岔河,宽才两百多米,绕镇而走,水流缓些。”
萧云骧闻言提醒:
“洋人的船,会不会不闯马当山,改走岔河?”
黄金爱嘿嘿一笑,脸上写满不屑。
常年在江上奔走,令他面色黝黑,却掩不住五官的英挺。
“大王放心。一来那岔河淤得厉害,平日只有老百姓的小木船走走,洋人那些大兵舰,绝对开不进去。”
“二来,我们早就在岔河中段做了准备,沉了船、下了铁链。洋鬼子要是真敢钻进来……”
他笑容一冷,“定叫他们晓得,什么叫自投罗网!”
言谈间,船队已缓缓靠向马当镇码头。
满面虬髯、身材魁梧的水师统领黄文金,军师钟礼芳,参谋长李靖川,以及第十九师师长张秀眉、军师陶汉生等一众军官,早已候在码头。
众人简单见礼。萧云骧言简意赅,对黄文金道:“黄统领,先带我去要塞看看。”
又转向张秀眉:“张师长,你们暂回镇上。我巡视完要塞,便来与诸位商议陆上布防。”
张秀眉应下。黄文金率先引路,带萧云骧一行朝镇北的马当要塞行去。
一行人沿新修的军用路上山,首先抵达山顶的一级炮台。
炮台占地约200平方米,以砖石砌成拱形防空洞,高3米,宽3.5米,深30米。洞顶以五层砖石加固,封土厚达2米。
黄文金向萧云骧介绍:“洞口南北贯通,南面能避开江面的射界,为弹药库。”
炮台上,列装二十门最新式的,中克联合军火公司生产的150毫米后装线膛钢炮,射程足以覆盖整个江面。
每门炮都配有完备防护掩体,炮手们正忙碌擦拭炮身、练习瞄准。
“备的什么弹?有多少?”萧云骧问。
“破甲弹、爆炸弹都备足了。”黄文金答。
萧云骧走到洞内弹药箱前,亲手抱出一枚炮弹。
这炮弹已和旧式前装滑膛炮的圆弹截然不同:弹体呈圆锥-柱形流线型,尾部装有撞击引信。
不再需要炮手点火,且采用碰炸机制。威力、射速和安全性都大大提高。
萧云骧将炮弹递给身旁一位二炮手。
“试一炮。”
战事将至,往日江面穿梭的商船早已绝迹,此时试炮并无妨碍。
二炮手上前接过炮弹,仔细检查弹体是否完好,特别是铜制密封膛环有无损伤,引信保险帽是否未脱。
与此同时,一炮手迅速用炮刷和搋子清理炮膛,去除残留,确保线膛无异物阻塞。
随后右手握住楔形炮闩手柄,向上提起后拉,解锁闩体。
伴随金属摩擦声,沉重钢楔沿滑槽后退,露出装填口。
他从二炮手中接过炮弹,再次确认铜密封环完好,将弹头对准炮尾,顺势推入膛内。
标准口径使得炮弹嵌入顺畅,直至炮弹卡入膛线起端。再压下闭锁手柄,楔块严密的封闭住炮膛。
炮长观测江面,下达炮击参数。瞄准手摇动高低与方向转轮,依口令微调瞄准。
随炮长一声“放!”,一炮手确认炮后无人,猛拉连接击发装置的火绳。
击针撞响底火,引燃发射药。
“轰!”
炮身剧震后坐,炮弹呼啸而出,在江面炸起一道冲天水柱。
一炮手打开炮闩,以专用钩子,取出药室内灼热的金属底盖——并非后世完整的弹壳。
随后再次清膛,准备下一发装填。
萧云骧转头问道:“四个人就能操作?一分钟能打几发?”
水师参谋长李靖川上前答话:“回大王,还有三名弹药手负责运送炮弹。紧急时也能顶替操作。一门炮标准编制是七人。”
他略显不好意思地补充:“军火厂的熟手试炮员,一分钟能打十发。我们接手不久,只能打到六发。”
相较嘤弗人此时不超过两发的射速,这已是极高的水准。
萧云骧满意颔首。
-------------------------------------------------------------------------------------------
(注:今天又有点事耽搁了,迟发一个半小时,抱歉哈,各位。另外马当镇的地形,见后面作者说附图,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