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这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晚唐:开局一条船》

  李唐拍手示意一名换装黑色特战服的侍卫从门外进来,伸手接过公文包,从里面掏出一本书,然后递给长孙玥。

  “这,叫做‘复式记账法’。它要求每一笔账目,都至少在两个不同的账户中进行登记。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清晰地追踪每一笔资金的来龙去脉,并且可以随时进行交叉验证,确保账目的平衡和准确。你那个黄金汇率换算差额的问题,用这个方法,半个时辰就能查得水落石出。”

  长孙玥接过这本《复式记账法》,仅仅只是翻看了几页,很快就被其中严谨的逻辑和巧妙的设计深深吸引了。

  李唐没有打扰她,而是又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叠印制精美的纸币。

  西北王府早在八年前就推出了银行机构实施金融货币改革,只是因为银行从业人员缺乏,导致西北四大行很大程度上依然还是在按钱庄、票号的旧有模式在运营。

  尽管西北四大行各个营业部之间都开通了电汇业务,但受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实在有限的影响,工作效率低得让李唐提都不想提。

  可以说,李唐搞出来的西北四大行,属于典型的面子工程,空有其形,而无其神。

  不过,李唐坚决不会承认这是面子工程。毕竟西北王府现如今已经解决了银行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硬件全部到位,欠缺的只是软件而已。

  考虑到西北王府目前已经对全天下所有各方势力具备足够强大的军事威慑,甚至是军事讹诈,李唐这次下决心先为西北四大行及其分布在天下各地的营业点全都配置仿生智能机器人,让西北的金融系统真正运转起来。

  反正开银行的基本都是店大欺客,也不用讲究热情微笑服务,让面部表情呆板的仿生智能机器人充当网点营业员,无伤大雅。

  而搞金融,当然离不开大批量印制钞票。

  以西北王府日趋成型的全套工业体系为国家信用基础,再锚定一定数量的黄金和白银作为储备金,李唐觉得发行几百亿唐币在全天下流通应该不在话下。

  长孙玥认真把整本《复式记账法》看完后,长长地吁出一口气,整个人重新恢复神采亦已。

  她本身就是个商业天才,自然能明白这套记账法背后所蕴含的革命性力量。

  这套方式是把记账从一门模糊的经验手艺,变成了一门精确的学科!

  “王爷,您怎么不早点把这套记账法教给我。”

  长孙玥神情稍显有点幽怨地望着李唐。

  李唐摸了摸鼻头,呵呵笑道:“呵呵,得等你有了足够多的商业和金融实践经验,再看这套记账法,你心里才会有对比。”

  他当然不会承认是他得了健忘症,压根就没想到要搞会计和出纳培训。

  长孙玥将信将疑地盯着李唐看了好一会儿,让李唐尴尬得差点用脚趾头在地面抠出三室两厅,这才将视线落在他手里那叠纸币上。

  “这是什么?”

  听长孙玥主动转移话题,李唐马上答道:“唐币。用来取代金币和银币的纸质货币。”

  说完,李唐拿了一张面额为一百元的唐币递给长孙玥。

  长孙玥接过来认真打量了几眼,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着搓了几下,然后举在眼前仔细端详。

  纸张的质地远比市面上最好的澄心堂纸还要坚韧,上面印制的复杂花纹和色彩鲜艳的图案文字。

  正面图案以船山城的俯瞰图为背景,正中央是李唐威武震气的头像,上书西北人民银行六个隶书小字,背面是更为复杂的大西北万里河山图纹,纸里面隐显清晰的防伪水印。

  左边印有“100元”数字,右侧是“壹佰圆”竖写繁体字。

  长孙玥若有所思地问道:“王爷是打算用这种纸币代替金元券和银票?”

  “确切地讲,这将是我们西北王府正式发行的法定货币。”

  李唐很严肃地答道:

  “我将以立法的形式作为背书,以西北王府储备的一万八千吨黄金,以及我们所有的矿山、工厂、土地的产出作为信用担保。

  每一张纸币,都可以在西北人民银行、西北工商银行、西北农业银行、西北建设银行四大行无条件兑换成等额的黄金或白银。”

  长孙玥闻言顿时眼显异彩,欣然问道:“您终于决定要从龙巢基地调派大批量的仿生机器人进银行工作?”

  “嗯!”

  李唐很肯定地点头答道:“商业发展越来越快,规模也越来越大,是时候让我们的银行正式启用并运营。开办专业的财经学校已经立项,在没有培养出一批接一批银行专业从业者之前,只能动用龙巢基地的力量。”

  “太棒了!”

  长孙玥兴奋地凑到李唐近前在他脸上亲了一嘴,欣然说道:

  “要是能早点让银行运营起来,我根本不用为每天海量的记账、对账、转账以及结算业务发愁了。”

  她很早就知道银行能办理结算业务,而且还能通过电汇技术进行远程划账转账。只不过因为银行对其内部的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非常高,所以分布在各地的营业网点都没法启用。

  “呵呵,好饭不怕晚。”

  李唐看着她微微笑道:“开银行涉及的利益太大,如果事先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不仅为造成市场混乱,更为闹出笑话,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嗯嗯!臣妾明白。”

  长孙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所有的疲惫、委屈和迷茫全部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兴奋和昂扬斗志。

  她将手中的那张面额为“壹佰圆”纸币紧紧攥住,仿佛攥住了整个未来。

  “请王爷下令!”

  她挺直了腰杆,目光灼灼,恢复了那个精明干练、杀伐果断的商业女王本色。

  李唐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才是他心目中那个长孙玥。

  “我的命令很简单。”

  他的声音变得庄重而威严。

  “第一,即日起安排总商会现有人员进财经干部培训班轮训。全面学习数学、复式记账法、基础会计学和银行管理条例。所有商会和未来银行职员,必须考核合格,执证上岗。”

  “第二,以王府的名义,发布西北全境货币改革令。以西北唐币为法定货币,逐步回收市面上流通的金、银、铜钱。

  规定所有大宗交易和税收,必须使用唐币结算。给予一年过渡期,一年之后,任何私人持有的大量贵金属,将被视为非法。”

  “第三,银行成立后,立刻启动对所有加盟商的信贷评估。对于信誉良好、经营有方的商户,可以提供低息贷款,支持他们扩大经营。对于投机倒把、扰乱市场者,立刻停止合作,并列入黑名单,永不录用。”

  “第四,在银行正式运营之前,全面收缩总商会各项业务,在维持现有业务的前提下,向所有合作商宣传银行的工作模式和好处。

  并明确告诉他们,今后所有跟西北的贸易往来,一律使用唐币,否则中止一切贸易合作!”

  一条条命令,从李唐口中有条不紊地发出。每一条,都直指问题的核心。每一条,都充满了开天辟地般的气魄。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调整,而是一场自上而下,对整个西北地区的经济秩序进行的彻底革命!

  苏玥听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她仿佛看到了一张无形的金融大网,正在以西北为中心,缓缓张开。

  这张网,比千军万马更加有力,比刀枪剑戟更加锋利。一旦建成,整个世界的财富,都将在这张网的节点上流动,而她,长孙玥,将是那个坐在蛛网中心的织网者!

  “臣妾,长孙玥,领命!”

  长孙玥单膝跪地,郑重其事地行了一个大礼,目光坚毅地说道:“必不负王爷所托!”

  周围所有的管事、账房,也全都齐刷刷地跪了下来,神情激动,高声呼喊:

  “臣下,愿为王爷效死!”

  他们知道,一个全新的时代,就在此刻,就在他们眼前,由他们的王,亲手开启了。

  他们不仅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这份荣幸,足以让他们铭记一生。

  李唐扶起长孙玥,拍了拍她的肩膀,沉声道:

  “记住,这只是第一步。我们的目标,是让西北四大行,开遍大唐的每一个州府,吐蕃的每一个部落,甚至,开到更西边的大食和拂菻去。”

  “当全世界都开始使用我们的唐币,当他们的经济命脉都依赖于我们的银行系统时,这个世界,才算真正地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他的眼中,闪烁着星辰般的光芒。

  那光芒,映照着一个前所未闻的宏大帝国蓝图。

  一个不依靠武力征服,而是通过经济、金融和科技,实现“软性殖民”的大唐日不落帝国。

  看着重新投入工作,眼中燃烧着火焰的长孙玥,以及那些仿佛脱胎换骨般,开始在新知识新思想的指引下,有条不紊地整理旧有混乱的总商会工作人员,李唐悄然抽身闪人。

  拓跋尼孜正在外面的马车旁等他,见他出来,脸上带着一丝笑意:“看来,我们的玥妹妹又活过来了。”

  “凤凰涅盘,自然要经历烈火的考验。”

  李唐坐上马车,神情轻松了许多。

  “王爷这一手,可真是釜底抽薪。”

  拓跋尼孜坐在他身边,由衷地赞叹道:

  “金融、货币、信息,您把这些最根本的东西都抓在了手里。以后,别说是吐蕃、阿拔斯,就算是中原的大唐朝廷,恐怕也要看我们的脸色行事了。”

  “这还不够。”

  李唐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深邃的冷光。

  “金融是利剑,但利剑也需要坚实的铠甲来保护。我们的商品倾销,已经让中原的世家大族们感受到了切肤之痛。他们不会坐以待毙。”

  他透过车窗,望着天边的残月,缓缓说道:“根据星辰的推演,最多半年,他们就会联合起来,动用他们最擅长的武器,来对我们进行反击。”

  拓跋尼孜心中一凛:“他们最擅长的武器?”

  “舆论和……朝堂。”

  李唐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他们会污蔑我们的商品是‘奇技淫巧,惑乱人心’;他们会指责我们‘以商贾之术,乱农桑之本’;他们会联合朝中的言官,弹劾我这个西北王‘图谋不轨,祸乱天下’。”

  “最终,他们会逼迫长安那位皇帝,下一道圣旨,一道……禁止我西北货物进入中原的圣旨。”

  这番推演,逻辑严密,几乎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拓跋尼孜的脸色顿时凝重起来:“那我们该怎么办?若是断了与中原的贸易,我们的许多计划都会受到影响。”

  “断?”李唐发出一声轻笑,那笑声中充满了不屑和霸道。

  “他们想得太美了。”

  “当一个人习惯了点灯,他就再也回不去点蜡烛的时代了。当中原的百姓习惯了我们物美价廉的布匹、食盐、白糖和各种新奇的商品后,谁敢断掉这条商路,谁就是与天下百姓为敌。”

  “他们不下这道旨意还好,一旦下了……”

  李唐的眼中,杀机一闪而过,一字一顿地沉声说道:

  “那正好给了我一个,清君侧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