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结束后,彼得独自留在会议室里,看着窗外的曼哈顿夜景,心情复杂。
他知道,自已刚才的表现有些过于激进,但这是必要的。只有让所有人都相信这次行动必胜无疑,才能调动足够的资源。
更重要的是,这次行动关系到他未来几十年的生活。如果成功了,他将彻底拥有安稳切富裕的生活;如果失败了……
彼得不敢想象那种后果。
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芬克也不得不做出表示。
贝莱德集团总部,芬克的办公室里,气氛要比黑石集团理性得多。
“芬克先生,黑石集团的动作确实很大。”芬克的首席策略师约瑟夫汇报道,“彼得几乎是在赌博,把所有筹码都押在了这次行动上。”
芬克沉思了一会,缓缓说道:“既然彼得这么有信心,我们也不能完全置身事外。”
“您的意思是?”
“授意贝莱德集团也投入20亿美元,跟上其他机构的步伐。”芬克的决定让约瑟夫有些意外。
“但是芬克先生,我们之前的策略不是观望吗?”
“观望是对的,但完全不参与也不行。”芬克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纽约天际线,“这样,我们的资金先观望,确定胜券在握了,再进场一剑封喉。”
“我明白了。”约瑟夫点点头,“那我去安排资金调动。”
“等等,”芬克叫住了他,“告诉交易部门,这次行动要格外小心。华资机构,尤其是天方集团,从来不是省油的灯。”
约瑟夫离开后,芬克独自站在窗前,心情并不轻松。
作为华尔街的老狐狸,他的直觉告诉他,这次行动可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但是,华尔街的规则就是这样,有时候你明知道有风险,也必须参与进去。否则,就会被排除在游戏之外。
就这样,在彼得的持续鼓动下,决定进军印度市场的资金很快就超过了300亿美元,来自几十家大大小小的机构。
除了黑石集团、贝莱德集团这样的巨头,还有无数中小型基金和投资机构。每一家都拿出了真金白银,准备在这场战争中分一杯羹。
华尔街的咖啡厅、餐厅、俱乐部,到处都能听到关于印度市场的讨论。
“听说这次行动的规模比当年做空华币还要大。”
“是啊,几乎所有机构都参与了。”
“华资机构这次死定了,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已面对的是什么。”
“我觉得一个月之内就能见分晓。”
整个华尔街都弥漫着一种狂热的气氛,仿佛胜利已经在望。
规模比起上一次做空华币,有过之而无不及。
……
而在大洋彼岸的东阳,天方集团总部,气氛却要平静得多。
所有员工各司其职,根本看不出来他们正在筹划一场金融大战。
副董事长办公室里,顾云溪正通过视频电话,把收集来的所有消息都汇报给方阳。
方阳听完之后,淡淡一笑:“看来,鱼儿都要上钩了,他们想毕其功于一役呢。”
“华尔街这次的投入确实超出了我们的预期。”顾云溪也笑道,“300多亿美元,而且还在不断增加,这真不是个小数目。”
“越多越好。”方阳的声音很平静,“钓鱼的时候,鱼越大,成就感就越强。只有一次把他们打痛,他们才不敢继续算计我们。”
“可是万一……”
“没有万一。”方阳打断了她,“云溪,你要相信,这次我们不是在赌博,而是在执行一个精密的计划。华尔街的这些家伙,以为离开了我们的主场,他们就能为所欲为。殊不知,他们已经走进了我们精心设计的陷阱。”
顾云溪点点头,心情稍微放松了一些。
确实,从一开始,这个计划就不是简单的资金对抗,而是一个包含了政治、经济、心理多重因素的复杂博弈。
华尔街的机构们以为这是一场纯粹的金融战争,却不知道真正的杀招还在后面。
决战,一触即发。
3月26日,印度新德里。
孟买证券交易所的大厅里,来自世界各地的交易员们正紧张地盯着屏幕。华尔街的精英们通过各种渠道,将超过300亿美元的资金悄悄转移到了这个南亚次大陆的金融中心。
彼得站在黑石集团在孟买的临时办公室里,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心情前所未有的兴奋。
“詹姆斯,我们的资金到位了吗?”他向身边的首席交易员问道。
“已经全部到位,先生。”詹姆斯回答道,“50亿美元分布在12个不同的账户里,完全符合印度金融监管局的要求。”
“很好。”彼得满意地点点头,“华资那边呢?有什么动静?”
“天方集团带头,已经有大约150亿美元的资金进入印度股市。”詹姆斯调出数据界面,“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信息技术和消费品板块。”
彼得冷笑一声:“还是那套老把戏,先拉高股价,然后等我们跟进做空的时候,再想办法反杀。可惜,这次他们选错了地方。”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芬克的助理约瑟夫走了进来。
“彼得先生,芬克先生让我转达,贝莱德集团的20亿美元已经就位。”约瑟夫说道,“不过芬克先生再次强调,我们要保持谨慎,先观察华资的动向。”
“我知道,我知道。”彼得摆摆手,“告诉芬克先生,我们黑石集团这次绝对不会让他失望的。”
与此同时,在距离孟买不远的一处政府大楼里,印度财政部长拉杰什·帕特尔正在与一群高级官员开会。
“部长先生,外资的流入确实创造了新的记录。”一位官员汇报道,“仅仅一个月时间,就有超过400亿美元的资金进入我们的金融市场。”
“这些资金的来源都调查清楚了吗?”帕特尔问道。
“大部分来自华尔街的投资机构,还有一部分来自华国。”另一位官员回答,“从表面上看,都是正常的投资行为。”
“表面上看?”帕特尔敏锐地捕捉到了关键词,“那实际上呢?”
他知道,自已刚才的表现有些过于激进,但这是必要的。只有让所有人都相信这次行动必胜无疑,才能调动足够的资源。
更重要的是,这次行动关系到他未来几十年的生活。如果成功了,他将彻底拥有安稳切富裕的生活;如果失败了……
彼得不敢想象那种后果。
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芬克也不得不做出表示。
贝莱德集团总部,芬克的办公室里,气氛要比黑石集团理性得多。
“芬克先生,黑石集团的动作确实很大。”芬克的首席策略师约瑟夫汇报道,“彼得几乎是在赌博,把所有筹码都押在了这次行动上。”
芬克沉思了一会,缓缓说道:“既然彼得这么有信心,我们也不能完全置身事外。”
“您的意思是?”
“授意贝莱德集团也投入20亿美元,跟上其他机构的步伐。”芬克的决定让约瑟夫有些意外。
“但是芬克先生,我们之前的策略不是观望吗?”
“观望是对的,但完全不参与也不行。”芬克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纽约天际线,“这样,我们的资金先观望,确定胜券在握了,再进场一剑封喉。”
“我明白了。”约瑟夫点点头,“那我去安排资金调动。”
“等等,”芬克叫住了他,“告诉交易部门,这次行动要格外小心。华资机构,尤其是天方集团,从来不是省油的灯。”
约瑟夫离开后,芬克独自站在窗前,心情并不轻松。
作为华尔街的老狐狸,他的直觉告诉他,这次行动可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但是,华尔街的规则就是这样,有时候你明知道有风险,也必须参与进去。否则,就会被排除在游戏之外。
就这样,在彼得的持续鼓动下,决定进军印度市场的资金很快就超过了300亿美元,来自几十家大大小小的机构。
除了黑石集团、贝莱德集团这样的巨头,还有无数中小型基金和投资机构。每一家都拿出了真金白银,准备在这场战争中分一杯羹。
华尔街的咖啡厅、餐厅、俱乐部,到处都能听到关于印度市场的讨论。
“听说这次行动的规模比当年做空华币还要大。”
“是啊,几乎所有机构都参与了。”
“华资机构这次死定了,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已面对的是什么。”
“我觉得一个月之内就能见分晓。”
整个华尔街都弥漫着一种狂热的气氛,仿佛胜利已经在望。
规模比起上一次做空华币,有过之而无不及。
……
而在大洋彼岸的东阳,天方集团总部,气氛却要平静得多。
所有员工各司其职,根本看不出来他们正在筹划一场金融大战。
副董事长办公室里,顾云溪正通过视频电话,把收集来的所有消息都汇报给方阳。
方阳听完之后,淡淡一笑:“看来,鱼儿都要上钩了,他们想毕其功于一役呢。”
“华尔街这次的投入确实超出了我们的预期。”顾云溪也笑道,“300多亿美元,而且还在不断增加,这真不是个小数目。”
“越多越好。”方阳的声音很平静,“钓鱼的时候,鱼越大,成就感就越强。只有一次把他们打痛,他们才不敢继续算计我们。”
“可是万一……”
“没有万一。”方阳打断了她,“云溪,你要相信,这次我们不是在赌博,而是在执行一个精密的计划。华尔街的这些家伙,以为离开了我们的主场,他们就能为所欲为。殊不知,他们已经走进了我们精心设计的陷阱。”
顾云溪点点头,心情稍微放松了一些。
确实,从一开始,这个计划就不是简单的资金对抗,而是一个包含了政治、经济、心理多重因素的复杂博弈。
华尔街的机构们以为这是一场纯粹的金融战争,却不知道真正的杀招还在后面。
决战,一触即发。
3月26日,印度新德里。
孟买证券交易所的大厅里,来自世界各地的交易员们正紧张地盯着屏幕。华尔街的精英们通过各种渠道,将超过300亿美元的资金悄悄转移到了这个南亚次大陆的金融中心。
彼得站在黑石集团在孟买的临时办公室里,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心情前所未有的兴奋。
“詹姆斯,我们的资金到位了吗?”他向身边的首席交易员问道。
“已经全部到位,先生。”詹姆斯回答道,“50亿美元分布在12个不同的账户里,完全符合印度金融监管局的要求。”
“很好。”彼得满意地点点头,“华资那边呢?有什么动静?”
“天方集团带头,已经有大约150亿美元的资金进入印度股市。”詹姆斯调出数据界面,“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信息技术和消费品板块。”
彼得冷笑一声:“还是那套老把戏,先拉高股价,然后等我们跟进做空的时候,再想办法反杀。可惜,这次他们选错了地方。”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芬克的助理约瑟夫走了进来。
“彼得先生,芬克先生让我转达,贝莱德集团的20亿美元已经就位。”约瑟夫说道,“不过芬克先生再次强调,我们要保持谨慎,先观察华资的动向。”
“我知道,我知道。”彼得摆摆手,“告诉芬克先生,我们黑石集团这次绝对不会让他失望的。”
与此同时,在距离孟买不远的一处政府大楼里,印度财政部长拉杰什·帕特尔正在与一群高级官员开会。
“部长先生,外资的流入确实创造了新的记录。”一位官员汇报道,“仅仅一个月时间,就有超过400亿美元的资金进入我们的金融市场。”
“这些资金的来源都调查清楚了吗?”帕特尔问道。
“大部分来自华尔街的投资机构,还有一部分来自华国。”另一位官员回答,“从表面上看,都是正常的投资行为。”
“表面上看?”帕特尔敏锐地捕捉到了关键词,“那实际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