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量子基金总部,西泽的办公室里。
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照在那份厚厚的风险评估计划书上。这份计划书已经被翻了好几遍,页面边缘都有些卷曲了。
西泽端着咖啡,第五次翻开了这份报告。
哪怕这份计划书里把所有的情况都考虑到了,从印度政府的政策倾向到当地散户的投资习惯,从汇率风险到流动性分析,每一个字都告诉西泽风险可控,值得一试。
他还是有些担心。
“该死的直觉。”西泽放下咖啡杯,揉了揉太阳穴。
冥冥中总有一种感觉,这次收割不会那么顺利,华资机构不是待宰的羔羊。
尤其是那个天方集团,从中弘地产的事情就能看出,对方的应对能力远超预期。现在他们又主动转移到印度市场,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陷阱?
正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进来。”
西泽的助理杰瑞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最新的情报。
“先生,最新消息。黑石集团今天上午又召开了动员大会,彼得在会上表示,这次行动的目标投入资金要达到500亿美元。”
“500亿?”西泽眉头紧皱,“他们疯了吗?”
“不只是黑石集团,贝莱德集团虽然表面上还在观望,但据可靠消息,芬克已经私下批准了至少20亿美元的资金调动。”杰瑞继续汇报道,“高盛、摩根大通、花旗,几乎所有大型机构都在响应这次行动。”
西泽沉默了一会,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的华尔街。
街上车水马龙,每一个匆忙的身影背后,都可能隐藏着巨额的资本流动。而现在,这些资本正在朝着同一个方向汇聚——印度。
“杰瑞,你觉得这次行动成功的概率有多大?”西泽突然问道。
杰瑞想了想,谨慎地回答:“从纸面数据看,我们的胜算很大。华资机构虽然这几年发展迅速,但在资金规模上还是无法与我们相比。更何况,他们这次离开了主场,到印度这种相对陌生的市场……”
“但是?”西泽听出了话外音。
“但是,”杰瑞犹豫了一下,“方阳这个人,从来没有做过没有把握的事情。他现在虽然昏迷,但天方集团的决策依然延续了他的风格。我总觉得,他们主动转移到印度市场,可能另有深意。”
西泽点点头。这也是他一直担心的问题。
可是黑石集团和贝莱德集团作为领头人已经发出了号召,所有的华尔街机构都在嗷嗷叫地调集资金,向印度市场进军。
就在昨天的华尔街金融俱乐部聚会上,几乎每个人都在谈论这次行动。
“西泽,你们量子基金这次准备投入多少?”高盛的约翰·史密斯端着酒杯走过来问道。
“还在考虑中。”西泽当时回答得很模糊。
“考虑什么?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摩根大通的大卫·罗森也凑了过来,“华资机构主动离开主场,到我们都不熟悉的印度市场,这不是送上门来的肥肉吗?”
“就是啊,”花旗集团的莎拉·琼斯也加入了讨论,“我们几家联手,还怕收拾不了他们?”
当时的氛围让西泽感到巨大的压力。外资联军士气高涨,他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拒绝参与的话。
那样的话,不仅会被同行看不起,还可能影响量子基金在华尔街的地位。
“唉,算了。”西泽叹了口气,做出了决定,“实在不行就先把资金调集过去,然后根据情况决定入不入场吧。”
这样一来,对其他机构有了交代,也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
做出决定之后,西泽拿起电话,向手下吩咐道:“腾出十亿美元资金,转到印度市场潜伏起来,记住一定要低调,没有我的命令,不准有任何操作。”
“好的,西泽先生。”交易部门的负责人立即回应,“需要多长时间完成资金调动?”
“越快越好,但要分批进行,不要引起注意。”西泽补充道,“另外,让我们在印度的情报网络保持高度警觉,华资机构的任何异动都要第一时间汇报。”
“明白了,先生。”
挂断电话后,西泽重新坐回椅子上,心情依然沉重。
十亿美元对量子基金来说不算小数目,但相比其他机构的投入,这个数额显然偏保守。不过,谨慎一些总没错。
与此同时,在黑石集团总部,气氛就完全不同了。
相比于西泽的谨慎,彼得这边就狂热多了。
“各位,这是我们华尔街的历史性机遇!”彼得站在会议室的讲台上,声音激昂,“华资机构终于离开了他们的舒适圈,主动走进了我们可以施展拳脚的战场!”
台下坐着黑石集团的各部门负责人和主要股东代表,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兴奋。
“彼得先生,您确定这次我们能够获胜吗?”一位年长的股东提出了疑问,“毕竟对手是天方集团,他们的实力不容小觑。”
“实力?”彼得冷笑一声,“在绝对的资金优势面前,什么实力都是虚的!我们这次投入的资金将是他们的三倍以上,这种碾压性的优势,他们拿什么来抵抗?”
他指着身后的大屏幕,上面显示着详细的资金对比图。
“华资机构这次总投入不会超过100亿美元,而我们华尔街联军的资金规模将超过400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这是绝对的碾压!”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而且,”彼得继续说道,“我们这次不再是各自为战,而是统一行动。黑石集团作为领头羊,将协调所有机构的作战节奏。”
在他的疯狂煽动下,黑石集团这次孤注一掷,投入了50亿美元,准备大干一场。
“彼得先生,这个投入是不是有些冒险?”风控部门的负责人担忧地问道。
“冒险?”彼得的眼神变得锐利,“我们现在面对的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还畏首畏尾,那我们就不配称为华尔街的精英!”
他环视了一圈会议室,声音提高了八度:“我可以向大家保证,这次行动的成功率超过90%!我们不仅要收回在A股和港股市场的损失,还要让华资机构彻底明白,谁才是全球金融市场的主宰!”
台下再次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所有反对的声音都被他强行压了下去。当然他也不是一味的强硬,提前准备好的评估报告摆在每一个股东的面前,从宏观经济分析到技术指标预测,从资金流向统计到风险控制措施。
每一句话都在告诉他们,这一次,他们拥有碾压一般的优势,华资机构根本没有任何胜算,只有被他们收割的份。
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照在那份厚厚的风险评估计划书上。这份计划书已经被翻了好几遍,页面边缘都有些卷曲了。
西泽端着咖啡,第五次翻开了这份报告。
哪怕这份计划书里把所有的情况都考虑到了,从印度政府的政策倾向到当地散户的投资习惯,从汇率风险到流动性分析,每一个字都告诉西泽风险可控,值得一试。
他还是有些担心。
“该死的直觉。”西泽放下咖啡杯,揉了揉太阳穴。
冥冥中总有一种感觉,这次收割不会那么顺利,华资机构不是待宰的羔羊。
尤其是那个天方集团,从中弘地产的事情就能看出,对方的应对能力远超预期。现在他们又主动转移到印度市场,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陷阱?
正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进来。”
西泽的助理杰瑞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最新的情报。
“先生,最新消息。黑石集团今天上午又召开了动员大会,彼得在会上表示,这次行动的目标投入资金要达到500亿美元。”
“500亿?”西泽眉头紧皱,“他们疯了吗?”
“不只是黑石集团,贝莱德集团虽然表面上还在观望,但据可靠消息,芬克已经私下批准了至少20亿美元的资金调动。”杰瑞继续汇报道,“高盛、摩根大通、花旗,几乎所有大型机构都在响应这次行动。”
西泽沉默了一会,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的华尔街。
街上车水马龙,每一个匆忙的身影背后,都可能隐藏着巨额的资本流动。而现在,这些资本正在朝着同一个方向汇聚——印度。
“杰瑞,你觉得这次行动成功的概率有多大?”西泽突然问道。
杰瑞想了想,谨慎地回答:“从纸面数据看,我们的胜算很大。华资机构虽然这几年发展迅速,但在资金规模上还是无法与我们相比。更何况,他们这次离开了主场,到印度这种相对陌生的市场……”
“但是?”西泽听出了话外音。
“但是,”杰瑞犹豫了一下,“方阳这个人,从来没有做过没有把握的事情。他现在虽然昏迷,但天方集团的决策依然延续了他的风格。我总觉得,他们主动转移到印度市场,可能另有深意。”
西泽点点头。这也是他一直担心的问题。
可是黑石集团和贝莱德集团作为领头人已经发出了号召,所有的华尔街机构都在嗷嗷叫地调集资金,向印度市场进军。
就在昨天的华尔街金融俱乐部聚会上,几乎每个人都在谈论这次行动。
“西泽,你们量子基金这次准备投入多少?”高盛的约翰·史密斯端着酒杯走过来问道。
“还在考虑中。”西泽当时回答得很模糊。
“考虑什么?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摩根大通的大卫·罗森也凑了过来,“华资机构主动离开主场,到我们都不熟悉的印度市场,这不是送上门来的肥肉吗?”
“就是啊,”花旗集团的莎拉·琼斯也加入了讨论,“我们几家联手,还怕收拾不了他们?”
当时的氛围让西泽感到巨大的压力。外资联军士气高涨,他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拒绝参与的话。
那样的话,不仅会被同行看不起,还可能影响量子基金在华尔街的地位。
“唉,算了。”西泽叹了口气,做出了决定,“实在不行就先把资金调集过去,然后根据情况决定入不入场吧。”
这样一来,对其他机构有了交代,也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
做出决定之后,西泽拿起电话,向手下吩咐道:“腾出十亿美元资金,转到印度市场潜伏起来,记住一定要低调,没有我的命令,不准有任何操作。”
“好的,西泽先生。”交易部门的负责人立即回应,“需要多长时间完成资金调动?”
“越快越好,但要分批进行,不要引起注意。”西泽补充道,“另外,让我们在印度的情报网络保持高度警觉,华资机构的任何异动都要第一时间汇报。”
“明白了,先生。”
挂断电话后,西泽重新坐回椅子上,心情依然沉重。
十亿美元对量子基金来说不算小数目,但相比其他机构的投入,这个数额显然偏保守。不过,谨慎一些总没错。
与此同时,在黑石集团总部,气氛就完全不同了。
相比于西泽的谨慎,彼得这边就狂热多了。
“各位,这是我们华尔街的历史性机遇!”彼得站在会议室的讲台上,声音激昂,“华资机构终于离开了他们的舒适圈,主动走进了我们可以施展拳脚的战场!”
台下坐着黑石集团的各部门负责人和主要股东代表,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兴奋。
“彼得先生,您确定这次我们能够获胜吗?”一位年长的股东提出了疑问,“毕竟对手是天方集团,他们的实力不容小觑。”
“实力?”彼得冷笑一声,“在绝对的资金优势面前,什么实力都是虚的!我们这次投入的资金将是他们的三倍以上,这种碾压性的优势,他们拿什么来抵抗?”
他指着身后的大屏幕,上面显示着详细的资金对比图。
“华资机构这次总投入不会超过100亿美元,而我们华尔街联军的资金规模将超过400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这是绝对的碾压!”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而且,”彼得继续说道,“我们这次不再是各自为战,而是统一行动。黑石集团作为领头羊,将协调所有机构的作战节奏。”
在他的疯狂煽动下,黑石集团这次孤注一掷,投入了50亿美元,准备大干一场。
“彼得先生,这个投入是不是有些冒险?”风控部门的负责人担忧地问道。
“冒险?”彼得的眼神变得锐利,“我们现在面对的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还畏首畏尾,那我们就不配称为华尔街的精英!”
他环视了一圈会议室,声音提高了八度:“我可以向大家保证,这次行动的成功率超过90%!我们不仅要收回在A股和港股市场的损失,还要让华资机构彻底明白,谁才是全球金融市场的主宰!”
台下再次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所有反对的声音都被他强行压了下去。当然他也不是一味的强硬,提前准备好的评估报告摆在每一个股东的面前,从宏观经济分析到技术指标预测,从资金流向统计到风险控制措施。
每一句话都在告诉他们,这一次,他们拥有碾压一般的优势,华资机构根本没有任何胜算,只有被他们收割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