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刚愎自用-《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金陵皇宫太和殿内,气氛压抑得能拧出水来。

  小皇帝曹祯坐在龙椅上,手里捏着两份刚送到的战报;

  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脸色铁青——他等了几天,没等来庐州府方向的捷报;

  反而收到了北部接连不断的败报:灵璧军全军覆没,宿迁军南下被袭,现在宿迁根本守不住了!

  “废物!全是废物!”

  曹祯猛地将战报摔在地上,声音带着前所未有暴怒;

  “燕山军攻击六安到现在不到十天;

  战死、失踪、逃跑的都指挥、卫指挥就超过七个!

  损失的兵更是数以万计!朕养你们这群天兵,是吃干饭的吗?”

  殿下文武大臣全都低着头,左相诸葛明只能无奈劝道:

  “陛下息怒,眼下当务之急是稳住防线,而非一味追责啊!”

  “稳住防线?”

  “怎么稳?

  连敌军有多少人都搞不清楚,只知道是数千骑兵,是不是先锋都不知道!

  你们谁能告诉朕,怎么稳?”

  右相司马嵩附和:“陛下说的是,只是……只是定北侯那边;

  或许可以先安抚一二,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安抚?”

  曹祯拍着龙椅扶手,声音陡然拔高,“朕还没有输!

  凭什么要安抚一个叛臣?

  再说,所有接战记录都是‘遭遇、被突袭、溃散’,连一场像样的抵抗都没有!

  你们倒是说说,大魏天兵的尊严都去哪了?”

  众臣被问得哑口无言,殿内只剩下曹祯粗重的呼吸声。

  他眼睛一瞪,攥紧拳头喊出两个名字:

  “淮南镇的李虎臣、凤阳府的王鹏岳!

  这两个身在前线,却连自己防区都守不住的废物!”

  曾仲涵低声提醒:“陛下,李、王二位都指挥此刻正领兵在庐州、凤阳前线……不宜过度……”

  “在前线又如何?”

  “他们指挥不力,未向朝廷请示就擅自调动蒙城、宿州、灵璧、宿迁的兵力南下;

  致使三路援军被半路截杀,丢了宿迁!

  这等无能之辈,就算在前线,也绝饶不得!”

  他转向武官队中的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

  “传朕旨意!

  立刻派锦衣卫与传旨太监分两路出发,一路去庐州前线拿李虎臣,一路去凤阳拿王鹏岳!

  将二人就地革职查办,全家押入天牢候审!若有反抗,以谋反论处!”

  “陛下!不可啊!”

  曾仲涵连忙上前一步,跪在地上,声音带着急切;

  “战时军前远捕前线大将,于战不利,恐动摇军心啊!

  李、王二人虽有过失,却也还是在前线御敌,还请陛下三思!”

  “三思?”

  曹祯冷笑一声,眼神里满是不屑,“曾仲涵,你倒是说说,怎么三思?

  他们怎么打仗的?败得这么惨?不必多说了!”

  实际上调他们南下是曹祯的决定;

  出了问题,必须得是命令是天才制定的,只是前线的蠢材将领执行坏了。

  曾仲涵抬头,急切地辩解:“陛下,李、王二位都指挥南下时;

  淮南、凤阳空虚,又是北面金陵门户,需重兵把守;

  他们并非擅自调动,是为了补防后方!”

  “朕的旨意是让他们南下支援庐州!

  谁同意他们动北线的兵,怎么不跟朕说?

  现在丢了宿迁,你这个兵部侍郎也难辞其咎!”

  曾仲涵脸色一白,还想再劝,曹祯却不想再和他掰扯;

  “够了!”

  曹祯挥手打断他,“朕不想听这些借口!

  朕让他们南下,他们调动北面的兵干嘛?

  错就是错!不拿他们问罪,不足以正视听,不足以激励将士效命!”

  说着,他冲殿外喊:“来人!把曾侍郎拉下去!”

  两个小太监连忙上前,架起曾仲涵。

  曾仲涵挣扎着,高声喊道:“陛下!臣所言句句属实!

  战时捕帅乃兵家大忌啊!前线将士得知此事,恐无心御敌啊!”

  曹祯充耳不闻,心里憋着一股火,他偏执地认为:

  京畿地区被燕山军轻易打穿,全是前线指挥愚蠢无能、将士不肯用命导致的。

  他越想越怒,伸手将案前堆积的战报尽数扫落在地,纸张散落一地,有的还飘到了大臣们的脚边。

  “兵部调度无能!京防懈怠!

  曾仲涵你这个侍郎是怎么当的?”

  “即日起,罢免曾仲涵兵部侍郎之职,你回家闭门思过吧!”

  接着,他又看向人群中的金陵府尹陈文胜:

  “陈文胜!朕提拔你为兵部侍郎,即刻上任!”

  陈文胜愣了一下,连忙跪地谢恩,声音带着一丝恐惧:

  “臣……臣谢陛下隆恩!

  臣定当尽心竭力,为陛下分忧!”

  可他心里却叫苦不迭——他清楚,兵部尚书的位置一直空缺,皇帝把他调来兵部侍郎;

  根本不是看重他的能力,他哪里懂兵,只是方便微操的角色罢了;

  而且战时的兵部尚书侍郎战事不力就是现成背锅侠。

  两天以后,庐州府前线。

  李虎臣正站在长临河镇大军驻扎地的山坡上,看着远处的巢湖,身边的卫指挥低声问:

  “都指挥,燕山军的部队在巢湖边集结,咱们要不要趁他们没站稳,先打一波?”

  李虎臣摇摇头,苦笑:“打什么?

  咱们这几千人野战根本不是燕山军北境边骑的对手;

  守城拖着才是上策,继续收拢庐州府的残兵;

  到时候用他们当炮灰,盯着燕山军就行。”

  卫指挥刚应下,突然听到后方传来一阵喧哗。

  “圣旨到!李虎臣接旨!”

  传旨太监尖着嗓子喊,身后跟着一队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脸色严肃地穿过军营,直奔山坡而来。

  李虎臣心里“咯噔”一下,心里犯嘀咕:“怎么突然有圣旨?

  难道是陛下催着进攻,还是北线有新的调令?”

  他不敢怠慢,连忙整理了一下衣甲,快步上前接旨。

  可还没等他跪稳,锦衣卫就冲了上来,一左一右按住他的肩膀,冰冷的锁链“哗啦”一声锁住了他的手。

  “你们干什么?”

  李虎臣挣扎着,大声喊道,;

  传旨太监慢悠悠地展开明黄圣旨,尖着嗓子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淮南镇都指挥李虎臣,奉命南下却擅自调动北线兵力,致宿迁失守,罪加一等!

  着即革职查办,押解回京,入天牢候审!钦此!”

  “什么?”

  李虎臣瞪大了眼睛;

  “冤枉!末将南下时,调兵是为了补防淮南!

  末将不是擅自做主,更未想过要丢宿迁啊!”

  锦衣卫不管他的辩解,强行架起他就往营外的囚车走。

  李虎臣扒着营门栏杆,高声呼喊:

  “陛下!末将冤枉!

  庐州府尚未安稳,燕山军还在!

  此时拿我,前线无人指挥,恐生大乱啊!”

  “李大人,圣意已决,再喊就是抗旨,休得胡言!”

  周围的将士们围了上来,个个面露愤色,却没人敢上前阻拦。

  一个跟了李虎臣多年的百户偷偷抹了把眼泪,小声对身边的人说:

  “都指挥这几年没少护着咱们,怎么就落得这个下场……”

  另一个百户赶紧捂住他的嘴,警惕地看了眼锦衣卫:

  “别乱说话!没看见锦衣卫吗?不想活了?”

  囚车碾过泥泞的官道,车轮溅起的泥水沾在李虎臣的衣甲上。

  他回头望着庐州城头飘扬的大魏军旗,声音嘶哑地喊着“冤枉”;

  眼神里满是绝望——他知道,自己这一走,庐州前线的刚稳定的军心要崩啊。

  而此刻的金陵皇宫里,曹祯正在跟陈文胜讲如何让京畿军队更有精神!

  完全没考虑李虎臣、王鹏岳被抓后,前线军队如何指挥。

  陈文胜提醒:“陛下,李、王二位都指挥被押解回京,庐州、凤阳前线无帅;

  是否要尽快选派新的将领赶赴前线接任?否则将士无主,恐难御敌啊!”

  曹祯摆摆手,不耐烦地说:

  “慌什么?朕的大魏有的是忠臣良将!

  你尽快先拟个名单,明日再议!

  之前失利的原因是将士不肯效死力;

  若勇猛死战,燕山军何能造成如此大患?

  今李虎、王鹏岳既已革职,正好整肃军纪,树我权威。”

  他只图一时之快,却完全不懂军事;

  就像当阿美九三之后只能谈钢铁意志而不是用装备证明先进强大时,只能说现实不需要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