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卜算子·咏梅
【病重了半年多的辛弃疾,终于身体大好了。】
【虽然衰老,但行动自如,精神奕奕。】
【这一场大病,让辛弃疾看开了许多,也看明白了许多。】
【北伐,一直是他的执念。】
【但是,北伐,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北伐。】
【辛弃疾盼望北伐,盼望收复中原,是一个汉家男儿的责任,也是灵魂深处的渴望。】
【是对收复汉家江山的渴望。】
【现在的辛弃疾老了,再也拿不动枪了,但是他还有脑子,还有智慧。】
【他还可以把他的经验和想法,把他的理想和意志,传给下一代,下下代。】
【总有一天,会有一位英明圣主,会有一位汉家英雄,一起收复汉家的江山。】
【想通了这一点,辛弃疾便开始著书。】
【首先就是他之前的那些平戎策略,他把之前写的平戎策略,再次做了统筹和分类,再次重新编整。】
【这将是将来对抗金国,北伐金国的重要依据。】
【甚至,在这里面,还写到了对金国未来局势的预测。】
【有了破金北伐的策略,还需要有强健的将军和士卒。】
【辛弃疾又把自已从小练习的炼体之法,武艺枪法,同样编整成册,选良家子弟传授。】
【其中品行优良者,辛弃疾还会传授多年的政治经验和军事兵法,通过自已的得失,来切身让子弟领悟和理解。】
【最后,辛弃疾还想再去一遍镇江。】
【他要再看看长江,看看长江对面的土地。】
【辛弃疾只带着两个仆童,沿着长江走了很远很远。】
【开禧二年初。】
【朝廷北伐的声音越来越强烈,各个部门都已经准备就绪,蓄势待发。】
【辛弃疾却也不像之前那样满心愁苦。】
【他再次踏上了返回铅山的路程。】
【风雪漫天。】
【寒风如刀。】
【今年是江南少有的严冬。】
【前面的驿站已经能遥看到轮廓了。】
【赶车的仆童惊喜叫了起来:“老爷,马上就到驿站啦!”】
【辛弃疾作为一个统帅,地理地形早在心中成型。】
【现在是到了绍兴地界了。】
【辛弃疾没有说话,却又听到仆童叫道:“老爷,前面亭子里有人!”】
【辛弃疾掀开马车的帘子,看了一眼。】
【那人听见声音,也缓缓转身。】
【四目相对的刹那,辛弃疾露出惊喜的表情。】
【
"务观兄?
"】
【
"辛公!
"】
【陆游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光亮,随即被风雪淹没。】
【他已八十二岁,背脊微驼,但站姿依然挺拔如松。】
【辛弃疾下了马车,快步上前,陆游也迎了过来。】
【辛弃疾扶住陆游的手臂:
"天寒地冻,您怎独自在此?
"】
【陆游亦是北伐主战派的人物,比辛弃疾还要大十来岁。】
【陆游微微一笑,皱纹纵横,声音苍老: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公此句,正是道出了我的心声,我岁在野,亦想进言,奈何……
"】
【他顿了顿,指向驿亭,
"途经此处,见梅花初绽,不由驻足。
"】
【辛弃疾默然无语,只能长叹。】
【有志之士都能看出现在北伐时机尚未成熟,韩侂胄却一意孤行,朝廷不幸啊。】
【但现在北伐之事已定,再无回转的可能,多想无益。】
【辛弃疾转过头,这才注意到,驿亭旁一株老梅正凌寒怒放,点点红蕊在白雪中分外醒目。】
【
"外面风雪大,我们进去说话。
"辛弃疾搀扶着陆游进入驿亭。】
【亭内虽有炭火,却依然寒气逼人。随从取来酒囊酒壶,温热之后,辛弃疾为陆游斟了一杯。】
【
"辛公此次进京,可是也为北伐之事?
"陆游接过酒杯,手指微微颤抖。】
【辛弃疾点了点头,忽然又摇头,轻笑道:
"金人虽内乱不断,但根基未动。我军多年未战,贸然出击,恐重蹈覆辙。这话我给韩相说了好多遍了,但结果,务观兄也看到了。
"】
【辛弃疾被弹劾罢官之事,只要是关注北伐的人,都知晓的。】
【陆游长叹一声,将酒一饮而尽,道:
"当年孝宗皇帝在位时,我们何等意气风发,以为收复中原指日可待。如今……
"他望向亭外纷飞的大雪,
"如今我们都老了,朝廷却还在重复同样的错误。
"】
【两人相对无言,只有炭火偶尔爆出噼啪声响。】
【外面的雪下得更大了,梅花在风中摇曳,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什么。】
【良久,陆游忽然起身,走到驿亭的窗前。】
【他凝视着那株傲雪绽放的梅,眼中渐渐有了神采。】
【
"取纸笔来。
"他的声音忽然变得清朗。】
【随从连忙从行囊中取出笔墨纸砚。】
【辛弃疾见陆游心中酝酿着诗词,便接过砚台,亲自为其研墨。】
【片刻后,陆游提笔蘸墨,手腕虽颤,落笔却依然有力。】
【辛弃疾站在一旁,看着纸上渐渐成形的词句:】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最后一笔落下,陆游长舒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辛弃疾读罢,只觉胸中激荡,赞道:“好一个只有香如故!务观兄此词,道尽我等志士之心啊!”】
【陆游淡淡一笑:
"不过是见梅有感罢了。这梅花,明知寒冬难熬,却偏要绽放;明知无人欣赏,却依然芬芳。像不像我们这些老顽固?
"】
【辛弃疾大笑,笑声在驿亭内回荡。】
【笑过了,辛弃疾又默念了三遍这首《卜算子》。】
【“只有香如故,只有香如故……为何只能有香如故呢?”】
【不!】
【他这段时间做的,可不仅仅是要香如故……】
【忽然间。】
【辛弃疾心中闪过一丝亮光。】
【有一首词,忽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而来,撞在了他的脑海中。】
【这一首词,穿过时间的长河,想要借他的口来念出。】
【辛弃疾缓缓走到案边,把心中那首词写了出来。】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陆游也静静地看着这首词,喃喃自语:“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他也忽然大笑起来,道:“辛公,会有那一天的,一定会有那一天的!”】
【天色渐暗,风雪稍歇。】
【陆游的随从来报,车马已备好,可以启程回山阴了。】
【
"辛公,保重。
"陆游紧了紧身上的棉袍,躬身告别,又道:
"但愿来年春天,我们能听到北伐的捷报。
"】
【辛弃疾郑重拱手:
"务观兄也要保重身体。待中原收复之日,我定去山阴与您痛饮!
"】
【陆游笑了笑,他最后看了一眼那株梅花,转身步入渐停的风雪中。】
【辛弃疾站在驿亭门口,望着老友佝偻的背影渐渐远去,消失在茫茫雪色里。】
【他转身回到驿亭,将陆游留下的词作小心折好,收入怀中。】
【炭火将尽,余温尚存。】
【亭外,那株梅花在暮色中依然倔强地绽放着,暗香浮动,仿佛在诉说着不朽的坚持。】
【病重了半年多的辛弃疾,终于身体大好了。】
【虽然衰老,但行动自如,精神奕奕。】
【这一场大病,让辛弃疾看开了许多,也看明白了许多。】
【北伐,一直是他的执念。】
【但是,北伐,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北伐。】
【辛弃疾盼望北伐,盼望收复中原,是一个汉家男儿的责任,也是灵魂深处的渴望。】
【是对收复汉家江山的渴望。】
【现在的辛弃疾老了,再也拿不动枪了,但是他还有脑子,还有智慧。】
【他还可以把他的经验和想法,把他的理想和意志,传给下一代,下下代。】
【总有一天,会有一位英明圣主,会有一位汉家英雄,一起收复汉家的江山。】
【想通了这一点,辛弃疾便开始著书。】
【首先就是他之前的那些平戎策略,他把之前写的平戎策略,再次做了统筹和分类,再次重新编整。】
【这将是将来对抗金国,北伐金国的重要依据。】
【甚至,在这里面,还写到了对金国未来局势的预测。】
【有了破金北伐的策略,还需要有强健的将军和士卒。】
【辛弃疾又把自已从小练习的炼体之法,武艺枪法,同样编整成册,选良家子弟传授。】
【其中品行优良者,辛弃疾还会传授多年的政治经验和军事兵法,通过自已的得失,来切身让子弟领悟和理解。】
【最后,辛弃疾还想再去一遍镇江。】
【他要再看看长江,看看长江对面的土地。】
【辛弃疾只带着两个仆童,沿着长江走了很远很远。】
【开禧二年初。】
【朝廷北伐的声音越来越强烈,各个部门都已经准备就绪,蓄势待发。】
【辛弃疾却也不像之前那样满心愁苦。】
【他再次踏上了返回铅山的路程。】
【风雪漫天。】
【寒风如刀。】
【今年是江南少有的严冬。】
【前面的驿站已经能遥看到轮廓了。】
【赶车的仆童惊喜叫了起来:“老爷,马上就到驿站啦!”】
【辛弃疾作为一个统帅,地理地形早在心中成型。】
【现在是到了绍兴地界了。】
【辛弃疾没有说话,却又听到仆童叫道:“老爷,前面亭子里有人!”】
【辛弃疾掀开马车的帘子,看了一眼。】
【那人听见声音,也缓缓转身。】
【四目相对的刹那,辛弃疾露出惊喜的表情。】
【
"务观兄?
"】
【
"辛公!
"】
【陆游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光亮,随即被风雪淹没。】
【他已八十二岁,背脊微驼,但站姿依然挺拔如松。】
【辛弃疾下了马车,快步上前,陆游也迎了过来。】
【辛弃疾扶住陆游的手臂:
"天寒地冻,您怎独自在此?
"】
【陆游亦是北伐主战派的人物,比辛弃疾还要大十来岁。】
【陆游微微一笑,皱纹纵横,声音苍老: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公此句,正是道出了我的心声,我岁在野,亦想进言,奈何……
"】
【他顿了顿,指向驿亭,
"途经此处,见梅花初绽,不由驻足。
"】
【辛弃疾默然无语,只能长叹。】
【有志之士都能看出现在北伐时机尚未成熟,韩侂胄却一意孤行,朝廷不幸啊。】
【但现在北伐之事已定,再无回转的可能,多想无益。】
【辛弃疾转过头,这才注意到,驿亭旁一株老梅正凌寒怒放,点点红蕊在白雪中分外醒目。】
【
"外面风雪大,我们进去说话。
"辛弃疾搀扶着陆游进入驿亭。】
【亭内虽有炭火,却依然寒气逼人。随从取来酒囊酒壶,温热之后,辛弃疾为陆游斟了一杯。】
【
"辛公此次进京,可是也为北伐之事?
"陆游接过酒杯,手指微微颤抖。】
【辛弃疾点了点头,忽然又摇头,轻笑道:
"金人虽内乱不断,但根基未动。我军多年未战,贸然出击,恐重蹈覆辙。这话我给韩相说了好多遍了,但结果,务观兄也看到了。
"】
【辛弃疾被弹劾罢官之事,只要是关注北伐的人,都知晓的。】
【陆游长叹一声,将酒一饮而尽,道:
"当年孝宗皇帝在位时,我们何等意气风发,以为收复中原指日可待。如今……
"他望向亭外纷飞的大雪,
"如今我们都老了,朝廷却还在重复同样的错误。
"】
【两人相对无言,只有炭火偶尔爆出噼啪声响。】
【外面的雪下得更大了,梅花在风中摇曳,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什么。】
【良久,陆游忽然起身,走到驿亭的窗前。】
【他凝视着那株傲雪绽放的梅,眼中渐渐有了神采。】
【
"取纸笔来。
"他的声音忽然变得清朗。】
【随从连忙从行囊中取出笔墨纸砚。】
【辛弃疾见陆游心中酝酿着诗词,便接过砚台,亲自为其研墨。】
【片刻后,陆游提笔蘸墨,手腕虽颤,落笔却依然有力。】
【辛弃疾站在一旁,看着纸上渐渐成形的词句:】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最后一笔落下,陆游长舒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辛弃疾读罢,只觉胸中激荡,赞道:“好一个只有香如故!务观兄此词,道尽我等志士之心啊!”】
【陆游淡淡一笑:
"不过是见梅有感罢了。这梅花,明知寒冬难熬,却偏要绽放;明知无人欣赏,却依然芬芳。像不像我们这些老顽固?
"】
【辛弃疾大笑,笑声在驿亭内回荡。】
【笑过了,辛弃疾又默念了三遍这首《卜算子》。】
【“只有香如故,只有香如故……为何只能有香如故呢?”】
【不!】
【他这段时间做的,可不仅仅是要香如故……】
【忽然间。】
【辛弃疾心中闪过一丝亮光。】
【有一首词,忽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而来,撞在了他的脑海中。】
【这一首词,穿过时间的长河,想要借他的口来念出。】
【辛弃疾缓缓走到案边,把心中那首词写了出来。】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陆游也静静地看着这首词,喃喃自语:“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他也忽然大笑起来,道:“辛公,会有那一天的,一定会有那一天的!”】
【天色渐暗,风雪稍歇。】
【陆游的随从来报,车马已备好,可以启程回山阴了。】
【
"辛公,保重。
"陆游紧了紧身上的棉袍,躬身告别,又道:
"但愿来年春天,我们能听到北伐的捷报。
"】
【辛弃疾郑重拱手:
"务观兄也要保重身体。待中原收复之日,我定去山阴与您痛饮!
"】
【陆游笑了笑,他最后看了一眼那株梅花,转身步入渐停的风雪中。】
【辛弃疾站在驿亭门口,望着老友佝偻的背影渐渐远去,消失在茫茫雪色里。】
【他转身回到驿亭,将陆游留下的词作小心折好,收入怀中。】
【炭火将尽,余温尚存。】
【亭外,那株梅花在暮色中依然倔强地绽放着,暗香浮动,仿佛在诉说着不朽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