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山东人都爱倒装句
韩复来再次玩了两天,才把这一章节发出去。
就这么决定了,两天一章,不多不少。
就是这么任性。
网友们等的着急啊……
“不追了,先养着吧,等完结了再看!”
“前天是哪个乌鸦嘴说的,以后都成了两天一更了啊……复来大神千万别听他的,我相信你只是这两天有点事,明天就恢复正常了!”
“行咯,两天一首词,已经很厉害了!”
“兄弟,这是小说啊,不是诗词网站啊……虽然复来大神的诗词确实很牛逼。”
“话说,这种写小说,再用小说里面人物写诗词的方法很好啊,为什么再没有看到别的作者模仿啊?”
“你好,我就是个作者,我一直想模仿的……但,我写不出来诗词啊!!!”
“就是,你以为我不想吗?只是臣妾做不到啊!”
“别逼逼了,看内容吧……”
“卧槽,还不如不看呢……”
“就是!辛弃疾怎么又被罢官了啊,这宋朝廷实在是没救了!”
“刚一年,刚有点政绩,又被罢官了……这朝廷和辛弃疾是有仇吧?”
“不是有仇,我猜是害怕……根本不敢让辛弃疾常年做官!”
“这次罢官,是那个韩币胄的原因啊……但是,反正都是朝廷的原因,这个宋朝廷确实是没救了,赶快毁灭吧!”
“额,兄弟,那个人的名字叫做韩侂胄——han、tuo、zhou。那个字不读必。”
“韩托皱?着什么鬼名字,我一直以为这个字念必的,哈哈哈哈……”
“话说,这人起这么个字,小时候老师点名的时候,认不得怎么办?长大了考上进士了,考官认不得,直接给不录取了算求!”
“哈哈哈哈,虽然但是,古代的人应该都认得吧?”
“错了,古代的识字率很低的,百分之八十的人连自已的名字都不会写。”
“识字率确实是低,但是,只要是读书人,他们却又很多生僻字都会认得,是两个极端。而我们现在,是普遍教育,但教育的不深刻。大家都懂一点,但懂的又不多。”
“楼上说的对,以前的读书人就和现在的汉语言文学的博士生差不多,人家专门就是研究那个的,多生僻的字都认识。而现在的大多数普通人,也就是个会写自已名字的文盲。”
“这个韩侂胄有点牛逼啊……为啥他不是宰相,却让宰相都能听他的呢?”
“这个,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个原因,可能是党派的首领,这种情况哪怕人家什么官职都没有,自已党派内的人,就算是宰相,也得听他的。”
“另外一个原因,可能就是能力和威望,就像我朝的圣人,他做什么官重要吗,不重要的。只要他开口,所有人都得听。”
“最后一个原因,估计就是军权了,枪杆子里说话硬。”
“这个韩侂胄是主战派啊,岂不是北伐有望了?但他为什么要把辛弃疾罢官啊?”
“党争呗……主战主和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主我,要以我为主!”
“哎……我感觉辛弃疾快要死了。”
“是啊,这篇小说也快要完结了。”
“辛弃疾的那些个朋友,现在活着的也都没几个了,辛弃疾也快六十了吧。”
“这个陶渊明又出现了,这人看来是个很牛逼的人啊!”
“必须牛逼啊,苏轼连李白都不推崇,最推崇的却是他!”
“来点陶渊明实际的东西啊……”
“这么多次打广告,估计快了……”
“辛弃疾怎么又开始喝酒了啊,不是说的戒酒呢吗?”
“这你也信?男人的嘴,骗人的鬼,男人说戒烟戒酒戒色,纯粹就是糊弄鬼的,一句都别信!”
“哈哈哈哈哈哈……”
“感觉越来越悲凉了……今天写的这首词,虽然我看不懂具体意思,但还是能感觉到那种悲凉,英雄迟暮啊!”
“是啊,英雄迟暮!”
“但那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句不感觉悲凉啊,这句太妙了啊!”
“这一句确实妙,简直妙到头了!”
“教授出马,讲解讲解!”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书友们的感觉都很对,这首词确实很悲凉,悲凉中又带着雄壮,应该是悲壮!不对,不能说是悲壮,而是,还是书友们总结的嘴精辟——英雄迟暮!”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可以理解成是山东的倒装句——吾甚衰矣。意思就是:我太衰老了啊!下一句,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这一句大家应该都能懂:怅然回首,平生好友凋零殆尽,如今还剩几人。”
“倒装句啊卧槽……好像辛弃疾就是山东人啊!”
“山东人从古代的时候就爱说倒装句了吗,这真是有意思了!”
“不是,这是复来大神的小说人物啊!应该是复来大神看多了山东人的倒装句,专门给写的这么一句!”
“交游零落那一句,我有个更好的翻译——故人陆续凋零,好似风中落叶。”
“对对对,就是这一句!”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这一句的白发空垂三千丈,颇有李白的风格,和复来大神写的那首庐山瀑布,也有神似,都是用一种夸张的手法,去表达不同的情感。这一句的意思是:白发徒然垂落好长,看透人间万事之后,唯余苦笑。试问还有什么能让我欢喜呢?”
“白发空垂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辛弃疾的白发就是庐山的瀑布啊!”
“卧槽,你这么一说,我又有灵感了!小说里弄个这样的设定,很惊艳的啊!”
“去写吧,你就是下一个大神!”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上阕的最后一句,也是大家觉得最妙的一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能让辛弃疾欢喜的,也就只有青山美景了——我看青山秀美动人,料想青山看我也应如此。我们情怀与形貌,大抵相似。 这是以青山为知已,反衬人世已无知已的孤独。当然,也可以理解成辛弃疾的孤傲,我与青山情貌相似,绝世独立。青山象征永恒与高洁。”
“这一句翻译还不如不翻译呢……我还是喜欢不翻译呢!”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我们不需要翻译,谢谢!”
韩复来再次玩了两天,才把这一章节发出去。
就这么决定了,两天一章,不多不少。
就是这么任性。
网友们等的着急啊……
“不追了,先养着吧,等完结了再看!”
“前天是哪个乌鸦嘴说的,以后都成了两天一更了啊……复来大神千万别听他的,我相信你只是这两天有点事,明天就恢复正常了!”
“行咯,两天一首词,已经很厉害了!”
“兄弟,这是小说啊,不是诗词网站啊……虽然复来大神的诗词确实很牛逼。”
“话说,这种写小说,再用小说里面人物写诗词的方法很好啊,为什么再没有看到别的作者模仿啊?”
“你好,我就是个作者,我一直想模仿的……但,我写不出来诗词啊!!!”
“就是,你以为我不想吗?只是臣妾做不到啊!”
“别逼逼了,看内容吧……”
“卧槽,还不如不看呢……”
“就是!辛弃疾怎么又被罢官了啊,这宋朝廷实在是没救了!”
“刚一年,刚有点政绩,又被罢官了……这朝廷和辛弃疾是有仇吧?”
“不是有仇,我猜是害怕……根本不敢让辛弃疾常年做官!”
“这次罢官,是那个韩币胄的原因啊……但是,反正都是朝廷的原因,这个宋朝廷确实是没救了,赶快毁灭吧!”
“额,兄弟,那个人的名字叫做韩侂胄——han、tuo、zhou。那个字不读必。”
“韩托皱?着什么鬼名字,我一直以为这个字念必的,哈哈哈哈……”
“话说,这人起这么个字,小时候老师点名的时候,认不得怎么办?长大了考上进士了,考官认不得,直接给不录取了算求!”
“哈哈哈哈,虽然但是,古代的人应该都认得吧?”
“错了,古代的识字率很低的,百分之八十的人连自已的名字都不会写。”
“识字率确实是低,但是,只要是读书人,他们却又很多生僻字都会认得,是两个极端。而我们现在,是普遍教育,但教育的不深刻。大家都懂一点,但懂的又不多。”
“楼上说的对,以前的读书人就和现在的汉语言文学的博士生差不多,人家专门就是研究那个的,多生僻的字都认识。而现在的大多数普通人,也就是个会写自已名字的文盲。”
“这个韩侂胄有点牛逼啊……为啥他不是宰相,却让宰相都能听他的呢?”
“这个,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个原因,可能是党派的首领,这种情况哪怕人家什么官职都没有,自已党派内的人,就算是宰相,也得听他的。”
“另外一个原因,可能就是能力和威望,就像我朝的圣人,他做什么官重要吗,不重要的。只要他开口,所有人都得听。”
“最后一个原因,估计就是军权了,枪杆子里说话硬。”
“这个韩侂胄是主战派啊,岂不是北伐有望了?但他为什么要把辛弃疾罢官啊?”
“党争呗……主战主和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主我,要以我为主!”
“哎……我感觉辛弃疾快要死了。”
“是啊,这篇小说也快要完结了。”
“辛弃疾的那些个朋友,现在活着的也都没几个了,辛弃疾也快六十了吧。”
“这个陶渊明又出现了,这人看来是个很牛逼的人啊!”
“必须牛逼啊,苏轼连李白都不推崇,最推崇的却是他!”
“来点陶渊明实际的东西啊……”
“这么多次打广告,估计快了……”
“辛弃疾怎么又开始喝酒了啊,不是说的戒酒呢吗?”
“这你也信?男人的嘴,骗人的鬼,男人说戒烟戒酒戒色,纯粹就是糊弄鬼的,一句都别信!”
“哈哈哈哈哈哈……”
“感觉越来越悲凉了……今天写的这首词,虽然我看不懂具体意思,但还是能感觉到那种悲凉,英雄迟暮啊!”
“是啊,英雄迟暮!”
“但那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句不感觉悲凉啊,这句太妙了啊!”
“这一句确实妙,简直妙到头了!”
“教授出马,讲解讲解!”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书友们的感觉都很对,这首词确实很悲凉,悲凉中又带着雄壮,应该是悲壮!不对,不能说是悲壮,而是,还是书友们总结的嘴精辟——英雄迟暮!”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可以理解成是山东的倒装句——吾甚衰矣。意思就是:我太衰老了啊!下一句,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这一句大家应该都能懂:怅然回首,平生好友凋零殆尽,如今还剩几人。”
“倒装句啊卧槽……好像辛弃疾就是山东人啊!”
“山东人从古代的时候就爱说倒装句了吗,这真是有意思了!”
“不是,这是复来大神的小说人物啊!应该是复来大神看多了山东人的倒装句,专门给写的这么一句!”
“交游零落那一句,我有个更好的翻译——故人陆续凋零,好似风中落叶。”
“对对对,就是这一句!”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这一句的白发空垂三千丈,颇有李白的风格,和复来大神写的那首庐山瀑布,也有神似,都是用一种夸张的手法,去表达不同的情感。这一句的意思是:白发徒然垂落好长,看透人间万事之后,唯余苦笑。试问还有什么能让我欢喜呢?”
“白发空垂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辛弃疾的白发就是庐山的瀑布啊!”
“卧槽,你这么一说,我又有灵感了!小说里弄个这样的设定,很惊艳的啊!”
“去写吧,你就是下一个大神!”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上阕的最后一句,也是大家觉得最妙的一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能让辛弃疾欢喜的,也就只有青山美景了——我看青山秀美动人,料想青山看我也应如此。我们情怀与形貌,大抵相似。 这是以青山为知已,反衬人世已无知已的孤独。当然,也可以理解成辛弃疾的孤傲,我与青山情貌相似,绝世独立。青山象征永恒与高洁。”
“这一句翻译还不如不翻译呢……我还是喜欢不翻译呢!”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我们不需要翻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