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老子今天和你好好算算账!
写到这里,韩复来停下来想了许久。
辛弃疾复起,这是单纯的福建盗匪的原因吗?
并不是。
这是朝廷党争的结果。
这期间还有绍熙内禅这样的大事,皇帝都换了,还是得交代一下比较好。
韩复来继续写。
【绍熙四年初夏,辛弃疾开始戒酒,同时重新拾起武艺,强健身体。】
【而在临安,风云突变。】
【五月,太上皇赵昚病重,光宗皇帝赵惇拒绝探视。】
【六月,太上皇赵昚驾崩于重华宫,百官请光宗皇帝赵惇主丧,赵惇称病不出。】
【是日,天降血雨——雨赤水,着衣皆赤。】
【次日,赵汝愚密会工部尚书赵彦逾于六部桥,韩侂胄贿通慈福宫内侍张宗尹。】
【商议三日,在七月初一,赵汝愚召集留正、陈骙等宰执于政事堂共议大事,让光宗皇帝禅位。吴太后权同听政。】
【初二,殿前司指挥使郭杲分兵三路:2000人控制南宫门,3000人包围光宗寝殿,3000人警戒临安各城门。枢密院调发两浙水军封锁钱塘江。光宗被软禁于玉津园。】
【赵汝愚等人仿造光宗笔迹写《素服待罪》手诏,更有太皇太后诏书曰:
"皇帝以疾未能执丧,曾有御笔,欲退闲养疾,皇子嘉王可即皇帝位。
"】
【初五,嘉王赵扩在孝宗灵柩前即位,是为宁宗,改元庆元。】
【光宗皇帝为太上皇。】
【赵扩继位后,此次内禅事变的两大功臣——赵汝愚为丞相,韩侂胄仅获枢密都承旨。】
【这两人在对金策略上,都同属主战派,但具体策略却不同。】
【并且此二人分属不同政治团体,颇有对立相杀之态。】
【同年八月,福建盗匪频发,民变四起。】
【赵汝愚知辛弃疾军事才能,更是认同他北伐的策略,遂复起任命辛弃疾为福建提点刑狱,次年升任为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抚使,全权负责福建军政。】
写到这里,才算是交代清楚了,韩复来又改了改,终于上传。
还没睡的网友们等了两天,终于等来了这一大章。
“终于等来了……看完再睡!”
“我还以为陈亮这就马上死了,怎么又高中状元了,五十多岁中状元,也是六六六!”
“所以说啊,五十多岁才是闯的年纪,我才二十八,现在应该享受玩乐才对!”
“你爸妈听了你这话,怕是要当场和你断绝关系……”
“辛弃疾终于还是颓废了……”
“是啊,能不颓废吗?也就是辛弃疾这种大英雄,换成别人,早就颓废了!”
“辛弃疾颓废了一下马上又清醒了好不,这才是大男主!”
“都一个老头子了,还怎么大男主啊!这篇小说根本就不是爽文,复来大神骗我!”
“最后不是又复起了吗,说不定是老头爽文呢……”
“小铁柱都三十岁了啊……这世间过的真快。”
“是啊,当初还是个小婴儿呢,转眼间都三十岁了……”
“辛弃疾一大把年纪了,说戒酒就戒酒,我年纪轻轻,戒烟堪比要我命!”
“戒烟其实也好戒,忍几天过去就好了,最难的还是劫色!”
“那当然,劫色是犯法的,吃牢饭的!”
“戒色戒色……辛弃疾戒酒不戒色,就连天下第一的吕布,因被酒色所伤,憔悴不堪,发现之后也只是戒酒,没想着戒色。”
“男人戒色,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卧槽,男人活着难道就只是为了那点事吗,小伙子,你这不行啊,觉悟太低了!”
“男人不想着那事,还能想什么事?”
“你没救了……”
“话说,宋朝不是一直严防死守大臣造反吗,怎么还是被造了反啊?”
“就是,放着忠心耿耿又厉害的臣子不用,重用文官,还不是被造反了……”
“这个其实不算造反的……如果是武将造反,国家的国号都会改,赵家人估计也会被搞死了。但文官造反,只不过是扶持个新皇帝,自已当权臣,性质还是很不一样的。”
“这是正理,就算那个光宗皇帝被造反了,人家也还是太上皇……按照宋朝这些皇帝的尿性,就算不被造反,也是要当太上皇的。”
“不知道这个宁宗皇帝是个啥样子的,会不会支持北伐。”
“这个皇帝估计连实权都没有,更别说北伐不北伐了。不过,赵汝愚当了宰相,这是个北伐主战派,并且和辛弃疾的北伐策略一样,这次,估计辛弃疾要大放异彩了。”
“对的,不单单要是主战派,主战派还分缓图和急攻两个情况呢。这次辛弃疾算是遇到明主了!”
“辛弃疾都封疆大吏了,为啥感觉没啥权力似的?”
“因为辛弃疾一直没进中央……”
“是的,没进中央就没进权力中心,就一直是个边缘人物……这估计和辛弃疾的北方归正人的身份有关。”
“不管怎么说,辛弃疾这次算是雄起了……人家刚戒酒,好运就来了!”
“戒酒的那首词很有意思啊!”
“有啥意思,我完全看不懂啊……”
“里面写了啊,你看不懂???”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来啦来啦,讨论到诗词,那就到了我出场的时候啦!”
“教授很有自知之明……”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这首词真的很有趣,写的是辛弃疾和酒杯的对话。看第一句: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这一句,简单翻译过来就是:酒杯你过来,老子今天要和你好好算算账!”
写到这里,韩复来停下来想了许久。
辛弃疾复起,这是单纯的福建盗匪的原因吗?
并不是。
这是朝廷党争的结果。
这期间还有绍熙内禅这样的大事,皇帝都换了,还是得交代一下比较好。
韩复来继续写。
【绍熙四年初夏,辛弃疾开始戒酒,同时重新拾起武艺,强健身体。】
【而在临安,风云突变。】
【五月,太上皇赵昚病重,光宗皇帝赵惇拒绝探视。】
【六月,太上皇赵昚驾崩于重华宫,百官请光宗皇帝赵惇主丧,赵惇称病不出。】
【是日,天降血雨——雨赤水,着衣皆赤。】
【次日,赵汝愚密会工部尚书赵彦逾于六部桥,韩侂胄贿通慈福宫内侍张宗尹。】
【商议三日,在七月初一,赵汝愚召集留正、陈骙等宰执于政事堂共议大事,让光宗皇帝禅位。吴太后权同听政。】
【初二,殿前司指挥使郭杲分兵三路:2000人控制南宫门,3000人包围光宗寝殿,3000人警戒临安各城门。枢密院调发两浙水军封锁钱塘江。光宗被软禁于玉津园。】
【赵汝愚等人仿造光宗笔迹写《素服待罪》手诏,更有太皇太后诏书曰:
"皇帝以疾未能执丧,曾有御笔,欲退闲养疾,皇子嘉王可即皇帝位。
"】
【初五,嘉王赵扩在孝宗灵柩前即位,是为宁宗,改元庆元。】
【光宗皇帝为太上皇。】
【赵扩继位后,此次内禅事变的两大功臣——赵汝愚为丞相,韩侂胄仅获枢密都承旨。】
【这两人在对金策略上,都同属主战派,但具体策略却不同。】
【并且此二人分属不同政治团体,颇有对立相杀之态。】
【同年八月,福建盗匪频发,民变四起。】
【赵汝愚知辛弃疾军事才能,更是认同他北伐的策略,遂复起任命辛弃疾为福建提点刑狱,次年升任为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抚使,全权负责福建军政。】
写到这里,才算是交代清楚了,韩复来又改了改,终于上传。
还没睡的网友们等了两天,终于等来了这一大章。
“终于等来了……看完再睡!”
“我还以为陈亮这就马上死了,怎么又高中状元了,五十多岁中状元,也是六六六!”
“所以说啊,五十多岁才是闯的年纪,我才二十八,现在应该享受玩乐才对!”
“你爸妈听了你这话,怕是要当场和你断绝关系……”
“辛弃疾终于还是颓废了……”
“是啊,能不颓废吗?也就是辛弃疾这种大英雄,换成别人,早就颓废了!”
“辛弃疾颓废了一下马上又清醒了好不,这才是大男主!”
“都一个老头子了,还怎么大男主啊!这篇小说根本就不是爽文,复来大神骗我!”
“最后不是又复起了吗,说不定是老头爽文呢……”
“小铁柱都三十岁了啊……这世间过的真快。”
“是啊,当初还是个小婴儿呢,转眼间都三十岁了……”
“辛弃疾一大把年纪了,说戒酒就戒酒,我年纪轻轻,戒烟堪比要我命!”
“戒烟其实也好戒,忍几天过去就好了,最难的还是劫色!”
“那当然,劫色是犯法的,吃牢饭的!”
“戒色戒色……辛弃疾戒酒不戒色,就连天下第一的吕布,因被酒色所伤,憔悴不堪,发现之后也只是戒酒,没想着戒色。”
“男人戒色,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卧槽,男人活着难道就只是为了那点事吗,小伙子,你这不行啊,觉悟太低了!”
“男人不想着那事,还能想什么事?”
“你没救了……”
“话说,宋朝不是一直严防死守大臣造反吗,怎么还是被造了反啊?”
“就是,放着忠心耿耿又厉害的臣子不用,重用文官,还不是被造反了……”
“这个其实不算造反的……如果是武将造反,国家的国号都会改,赵家人估计也会被搞死了。但文官造反,只不过是扶持个新皇帝,自已当权臣,性质还是很不一样的。”
“这是正理,就算那个光宗皇帝被造反了,人家也还是太上皇……按照宋朝这些皇帝的尿性,就算不被造反,也是要当太上皇的。”
“不知道这个宁宗皇帝是个啥样子的,会不会支持北伐。”
“这个皇帝估计连实权都没有,更别说北伐不北伐了。不过,赵汝愚当了宰相,这是个北伐主战派,并且和辛弃疾的北伐策略一样,这次,估计辛弃疾要大放异彩了。”
“对的,不单单要是主战派,主战派还分缓图和急攻两个情况呢。这次辛弃疾算是遇到明主了!”
“辛弃疾都封疆大吏了,为啥感觉没啥权力似的?”
“因为辛弃疾一直没进中央……”
“是的,没进中央就没进权力中心,就一直是个边缘人物……这估计和辛弃疾的北方归正人的身份有关。”
“不管怎么说,辛弃疾这次算是雄起了……人家刚戒酒,好运就来了!”
“戒酒的那首词很有意思啊!”
“有啥意思,我完全看不懂啊……”
“里面写了啊,你看不懂???”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来啦来啦,讨论到诗词,那就到了我出场的时候啦!”
“教授很有自知之明……”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这首词真的很有趣,写的是辛弃疾和酒杯的对话。看第一句: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这一句,简单翻译过来就是:酒杯你过来,老子今天要和你好好算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