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为了抄古诗词,我把历史写成小说》

  第二百三十一章,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

  上回写到——孝宗禅位,北伐无望。

  【四年后。】

  【绍熙四年。】

  【这一年的科举策论题目是:问礼乐邢政之要。】

  【这一年,一位白头老翁,被皇帝钦点为状元,皇帝夸赞:朕三十年不见此奇才。】

  【这位老翁,正是陈亮。】

  【是的,现今五十一岁的陈亮,科举多次未中,一生无缘官场的陈亮,在他五十一岁,头发皆白的年纪,考上了状元。】

  【时人称为——白头状元。】

  【同年,陈亮被任命为建康府判官。】

  【三个月内十二次次上书《长江防御体系疏》, 整顿漕运,查处贪官十三人。】

  【因遭史弥远党羽弹劾,三个月后便又调任为暂代枢密院编修官 。】

  【次年三月,外放江西提刑 。】

  【绍熙四年。】

  【江西上饶。】

  【虽然已是初夏,但春末的雨还带着惊人的凉气。】

  【停云阁内。】

  【辛弃疾卧倒在地,呼唤仆人:“来人,再拿几坛酒来!”】

  【已经年迈体衰的辛忠缓缓走了过来,道:“老爷,医师让您戒酒呢,不能再喝了……”】

  【这几年,辛弃疾越发悲愤,悲愤无处可消,只能借酒消愁。】

  【随着年纪的增大,饮酒的无度,辛弃疾大病一场,更患上了风眩症。】

  【饮酒无度,谁劝都不听。】

  【仅仅几年时间,他那练了一辈子武艺的身体,便迅速衰败了下来。】

  【辛弃疾怒道:“拿酒来!”】

  【辛忠不敢再劝,片刻后,他手中端着一碗热腾腾的药,身后两个小厮,各提着一坛酒。】

  【辛忠道:“老爷,先把药喝了吧,这样下去,您的身体可怎么办啊。”】

  【辛弃疾摆摆手:“不喝不喝,退下去……”】

  【辛忠无奈,只能端着药,在门口候着。】

  【这时,一个脚步声匆匆传来。】

  【是他的大儿子辛稹。】

  【辛稹今年已经三十岁了,武艺才学,也都出色。】

  【看到辛稹,辛弃疾才露出了笑颜,辛稹连忙下拜,恭敬道:“父亲!”】

  【辛弃疾点点头,道:“起来吧,此次科举结果如何?”】

  【辛稹面露惭愧,道:“孩儿愚钝,未能上榜。”】

  【辛弃疾似乎早有预料,淡淡道:“无妨,你还年轻,下次再考。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辛弃疾还记得,曾经给这个长子写的那首长短句——看取辛家铁柱,无灾无难公卿。】

  【这个孩子孝顺、诚实、正直、善良,只不过没有弟弟们那么聪明机灵,但却有一颗君子之心,这就够了,这才是长子最重要的品质。 】

  【辛稹对自已的定位也很自知,这次科举,还是父亲特意嘱咐他去的,考不考得上并不重要,一是经历一下科举的紧张和艰难,二是游历,增长见识,所以才问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这句。】

  【辛稹道:“陈叔父此次春闱高中状元,特别向父亲禀报。还带来了陈叔父的信。”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了过去。】

  【辛弃疾惊奇起身,却又一个踉跄跌倒在地。】

  【辛稹和辛忠两人都连忙上前搀扶。】

  【辛弃疾道:“你是说同甫高中状元了?”】

  【辛稹点头道:“正是。”】

  【辛弃疾哈哈一笑,连忙拆开信,信中讲述了自已这四年潜心著书,完善学问,此次高考的经过,最终高中并且授建康府判官。又写到自已和辛稹的交谈,了解到这几年辛弃疾的近况,又是担心,又是劝导。】

  【最后,在信中写了一句——醉里且笑,醒时补天。】

  【看完信,辛弃疾久久无语。】

  【醉里且笑,醒时补天。】

  【这大宋的天,这汉家的天,还需要他来补吗?】

  【这朝廷,还有他的用武之地吗?】

  【辛弃疾挥散其他人,自已在亭子中独自饮酒,心中思绪万千。】

  【直到深夜,终于心境彻明。】

  【陈同甫五十多岁的年纪都还能高中状元,陈同甫的大名谁人不知,这样的主战派都能高中状元,这未尝也不是一种信号。】

  【退一万步讲,就算,就算朝廷无意北伐,难道自已就这样自暴自弃吗?】

  【不行!】

  【自已这一身武艺,满腹韬略,不能被酒水淹没了。】

  【想之前,自已虽然年迈,但绝不可能起身都能踉跄跌倒。】

  【看着满地的酒坛子和桌子上的酒杯,辛弃疾找到了根源所在。】

  【戒酒,戒酒!】

  【辛弃疾举起酒杯,就打算要砸碎他。】

  【忽然,恍惚中,酒杯突然说话了:“莫要摔我!主人可知刘伶之事?他乃饮者,醉中取乐,生无挂碍,醉死便埋,笑看人间,方为通达贤者,主人何不效仿!”】

  【刘伶?辛弃疾自然知道此人。】

  【刘伶字伯伦,乃是晋朝人物,是最著名的酒徒。】

  【他常于家中裸体饮酒,客至不避,谓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乘鹿车带酒壶出游,命仆人扛锹跟随,谓曰:死便埋我。】

  【最终活了八十岁,醉卧三日,无疾而终。】

  【辛弃疾想到此人,心中不快——这刘伶装醉,乃是为了躲避司马家族的迫害,自已忠君报国,一心北伐,如何能像他一样逃避躲藏?】

  【酒杯似乎听到了辛弃疾的心声,又道:“罢了罢了,吾即去了,待主人相召,吾再至也。”】

  【辛弃疾哈哈大笑。】

  【转而惊醒。】

  【感念戒酒之情,梦中酒杯之事,遂作数语。】

  【词曰:】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

  【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

  【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

  【浑如此,叹汝于知已,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人间鸩毒猜。】

  【况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

  【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亦须来。】

  【自即日起,辛弃疾戒酒。】

  【同时又拾起武艺,锻炼不辍,仅月余,康健如初。】

  【同年九月,福建盗匪频发,民变四起。】

  【辛弃疾再度被任命为福建提点刑狱,次年升任为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抚使,全权负责福建军政。】

  ……

  有书友提出建议,说最近写的只有辛弃疾的故事,和故事诗词的分析解释,韩复来的故事线纯粹没了。

  额,本来就是没有的。

  有也是以韩复来的身份念出写出几首诗词,还是个装逼。

  这本书的初衷,就是写诗词和写那些诗人词人的一生经历。

  今天写了点现实中的剧情,发现真的太好写了,写的贼快……还收住了点,不然那一段聊天,就能水三章,哈哈哈哈!

  感谢各位书友老爷!

  顺便说一句,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这几句,用那种愤怒的上位者语气读出来,很有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