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张平乃是江西信州农家子,比辛弃疾大三岁。】
【隆兴元年进士及第,授临安府钱塘县主簿。因清查豪强隐田有功,调入户部任度支司主事。】
【辛弃疾、陈亮等交好,曾联名上书《论恢复六事疏》,主张练兵屯田。】
【淳熙元年因反对主和派
"以金帛换和议
",被诬
"挪用漕粮
",贬琼州司户参军。】
【赴任途中遇台风,妻小溺亡,仅以身免。】
【后又复起,再次户部任职,今年又一次被贬至琼州。】
【张平和辛弃疾同为主战派,以前便是好友,此时老友重逢,颇为欣喜。】
【辛弃疾看张平的打扮,又疑惑道:“意直兄这是?”】
【张平苦笑道:“户部钱粮差数大,只能让下官担这个责任了,正要去琼州赴任。”】
【辛弃疾愤恨道:“上次诬陷你挪用漕粮,这次直接诬陷你贪污?这帮人真是……”】
【张平连忙制止道:“辛大人,幼安兄,慎言。”】
【见张平如此,辛弃疾明白,这应该是皇上或者是太上皇搞出来的事了,最终只能轻叹一声。】
【两人闲聊几句,等雨停了,辛弃疾便邀请道:“意直兄,去我居舍暂住几天,咱们把酒当歌。我适才漫步黄沙道中,正有所感。”】
【张平笑道:“既有所感,何不现在就付诸笔墨?”】
【“正是正是!”辛弃疾哈哈一笑,命仆人拿出笔墨纸砚。】
【研好了墨,辛弃疾也已整理好了思绪,提笔便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张平看完,忍不住赞赏:“全词无雕琢,用词自然,幼安兄的这首词,正如李太白写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
【辛弃疾大笑两声,很是受用。】
【张平又道:“近两年在临安也经常听到幼安的唱词,闲云野鹤,令人羡慕。”】
【辛弃疾摇头苦笑道:“意直兄此言,让我汗颜。天色已晚,骤雨初停,走走走,去我寒舍饮酒夜谈。”】
【张平摇头道:“非是不想,实不能耳。朝廷旨意在身,不敢怠慢。”】
【辛弃疾见对方竟然只有一人赴任,也没个长随仆人,便知对方拮据。此处水路发达,本应该乘船直下,对方却在此歇脚,更说明对方是一路走过来的。这样一路走着,走到琼州不知道猴年马月了。】
【辛弃疾便道:“意直勿忧,明日我让家仆驾船送你赴任。”】
【朋友有通财之义,张平便也没有推辞。】
【等张平起身,辛弃疾才发现,他走路竟然一瘸一拐。】
【辛弃疾震惊道:“意直兄,你的腿这是怎么了?”】
【张平毫不在意道:“上次任职琼州,因瘴气溃烂致残,这几年求医问药,并无起色。”】
【接下来几天,张平住在稼轩,每日与辛弃疾饮酒作乐,讨论诗词歌赋,共谈北伐之志。】
【同时,辛弃疾也找了不少上饶名医,来为张平治疗腿疾。】
【医师看过之后,都只是摇头轻叹,时间太久,已无法医治。】
【张平倒是豁达:“我都习惯了……”】
【五天后,张平告别。】
【张平有公务在身,辛弃疾自然也不能多做挽留。】
【只能遣一家仆,驾船送张平赴任,更资助银钱若干。】
【见张平一瘸一拐登上了小船,辛弃疾感慨万千,琼州本就是烟瘴之地,张意直现在腿脚又不便,以后艰难可想而知。】
【此次再度被贬,仕途曲折,更不必多说。】
【辛弃疾也乘舟送行,送了三十里地,这才作罢。】
【送行途中,辛弃疾作词《鹧鸪天》,以酬张平。】
【《鹧鸪天·送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写到这里,一章结束。
又写出来了两首词……
辛弃疾在这段时间作的诗词还有很多,但耳熟能详的,差不多也快写完了。
还有一首就是少年不识愁滋味,这个暂且放放,等他晚年再写。
下一章,就直接写到鹅湖之会了。
写到鹅湖之会,就必然要写出那首写给陈同甫的《破阵子》了。
韩复来刚把这一章修改完,白芷之就回来了。
看她脸色,似乎不怎开心。
韩复来赶紧起身,走到白芷之身旁问道:“怎么了,谁惹你了?怎么感觉你不开心啊……”
白芷之痛快道:“也不是谁惹我了,就是那个演赵云的演员,看到诸葛亮化了妆,他也要化妆。”
韩复来感觉有点好笑:“这有什么好生气的……妆造不都设计好的吗,他一个小演员,还能自已改?不对啊,他一个小演员凭啥啊?零零后整顿职场来了?他这也不是整顿职场啊,这是带坏职场吧!”
【张平乃是江西信州农家子,比辛弃疾大三岁。】
【隆兴元年进士及第,授临安府钱塘县主簿。因清查豪强隐田有功,调入户部任度支司主事。】
【辛弃疾、陈亮等交好,曾联名上书《论恢复六事疏》,主张练兵屯田。】
【淳熙元年因反对主和派
"以金帛换和议
",被诬
"挪用漕粮
",贬琼州司户参军。】
【赴任途中遇台风,妻小溺亡,仅以身免。】
【后又复起,再次户部任职,今年又一次被贬至琼州。】
【张平和辛弃疾同为主战派,以前便是好友,此时老友重逢,颇为欣喜。】
【辛弃疾看张平的打扮,又疑惑道:“意直兄这是?”】
【张平苦笑道:“户部钱粮差数大,只能让下官担这个责任了,正要去琼州赴任。”】
【辛弃疾愤恨道:“上次诬陷你挪用漕粮,这次直接诬陷你贪污?这帮人真是……”】
【张平连忙制止道:“辛大人,幼安兄,慎言。”】
【见张平如此,辛弃疾明白,这应该是皇上或者是太上皇搞出来的事了,最终只能轻叹一声。】
【两人闲聊几句,等雨停了,辛弃疾便邀请道:“意直兄,去我居舍暂住几天,咱们把酒当歌。我适才漫步黄沙道中,正有所感。”】
【张平笑道:“既有所感,何不现在就付诸笔墨?”】
【“正是正是!”辛弃疾哈哈一笑,命仆人拿出笔墨纸砚。】
【研好了墨,辛弃疾也已整理好了思绪,提笔便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张平看完,忍不住赞赏:“全词无雕琢,用词自然,幼安兄的这首词,正如李太白写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
【辛弃疾大笑两声,很是受用。】
【张平又道:“近两年在临安也经常听到幼安的唱词,闲云野鹤,令人羡慕。”】
【辛弃疾摇头苦笑道:“意直兄此言,让我汗颜。天色已晚,骤雨初停,走走走,去我寒舍饮酒夜谈。”】
【张平摇头道:“非是不想,实不能耳。朝廷旨意在身,不敢怠慢。”】
【辛弃疾见对方竟然只有一人赴任,也没个长随仆人,便知对方拮据。此处水路发达,本应该乘船直下,对方却在此歇脚,更说明对方是一路走过来的。这样一路走着,走到琼州不知道猴年马月了。】
【辛弃疾便道:“意直勿忧,明日我让家仆驾船送你赴任。”】
【朋友有通财之义,张平便也没有推辞。】
【等张平起身,辛弃疾才发现,他走路竟然一瘸一拐。】
【辛弃疾震惊道:“意直兄,你的腿这是怎么了?”】
【张平毫不在意道:“上次任职琼州,因瘴气溃烂致残,这几年求医问药,并无起色。”】
【接下来几天,张平住在稼轩,每日与辛弃疾饮酒作乐,讨论诗词歌赋,共谈北伐之志。】
【同时,辛弃疾也找了不少上饶名医,来为张平治疗腿疾。】
【医师看过之后,都只是摇头轻叹,时间太久,已无法医治。】
【张平倒是豁达:“我都习惯了……”】
【五天后,张平告别。】
【张平有公务在身,辛弃疾自然也不能多做挽留。】
【只能遣一家仆,驾船送张平赴任,更资助银钱若干。】
【见张平一瘸一拐登上了小船,辛弃疾感慨万千,琼州本就是烟瘴之地,张意直现在腿脚又不便,以后艰难可想而知。】
【此次再度被贬,仕途曲折,更不必多说。】
【辛弃疾也乘舟送行,送了三十里地,这才作罢。】
【送行途中,辛弃疾作词《鹧鸪天》,以酬张平。】
【《鹧鸪天·送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写到这里,一章结束。
又写出来了两首词……
辛弃疾在这段时间作的诗词还有很多,但耳熟能详的,差不多也快写完了。
还有一首就是少年不识愁滋味,这个暂且放放,等他晚年再写。
下一章,就直接写到鹅湖之会了。
写到鹅湖之会,就必然要写出那首写给陈同甫的《破阵子》了。
韩复来刚把这一章修改完,白芷之就回来了。
看她脸色,似乎不怎开心。
韩复来赶紧起身,走到白芷之身旁问道:“怎么了,谁惹你了?怎么感觉你不开心啊……”
白芷之痛快道:“也不是谁惹我了,就是那个演赵云的演员,看到诸葛亮化了妆,他也要化妆。”
韩复来感觉有点好笑:“这有什么好生气的……妆造不都设计好的吗,他一个小演员,还能自已改?不对啊,他一个小演员凭啥啊?零零后整顿职场来了?他这也不是整顿职场啊,这是带坏职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