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清平乐·为儿铁柱作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这位书友说的很对。这十策中,审势、察情、观衅、自治、防微、致勇,这几点都是普通大将都能想到的,打仗必然要分析敌我形势,必然要探查对方的内部矛盾,必然要寻找对方的弱点去攻击。还有自我改革,防止内乱,激励士气,这都是最基础的也是大众熟知,老生常谈的一些点。很多官员估计都能想到,但因为之前赵构是个主和派,没人上表。”
“错了错了,教授你错了!这次北伐,宋朝就没有审势、察情、观衅,什么情况都不知道,就是个一股脑冲,冲到撞墙了,又是一股脑的跑,什么狗屁敌人的弱点,根本不知道!”
“对的……我们现在觉得这些是老生常谈,但古代人不一定知道啊,那时候连读书都是奢侈的事呢,哪像我们现在,各种书随便看,各种电视剧电影里面,都能看到。”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感谢指教!是我想茬了,这一点我竟然给忘了!打仗确实还需要专业的人来,这次北伐的统帅是张浚,这人的具体经历不知道,但能在宋朝做到宰相,那一定是个文官。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文官,但没有军事能力。”
“是啊,只有像岳飞这样的军人,才能具体知道是怎么打仗的,才能取胜,可惜,可恨!”
“连范邦彦都觉得美丽的芹菜不可能被采纳,估计有点悬了……”
“不一定哦!辛弃疾不是通过朝廷的一系列政策和调任,看到了希望吗,他自已还被升官成了通判。”
“是啊,通判可是六品大官了吧?就和现在的市长差不多了!”
“六品……辛弃疾才二十出头,再混几年说不定能混到宰相啊,到时候北伐就有希望了!”
“是啊,二十几岁的市长,好牛逼的感觉!”
“宰相不好说,等混到三品,在朝堂中就有一定的话语权了,到时候什么都好办了。”
“话说,辛弃疾结婚结的好草率啊……”
“古代人结婚,这种才是正常的吧……都是有父母长辈操持的。”
“这个范邦彦也牛逼,赶着把自已的女儿往上送!”
“二十几岁的市长啊,是你你也送!是正妻,又不是小妾!”
“是的,并且辛弃疾和范邦彦关系这么好,对辛弃疾的能力和品性自然也是很了解很满意的,这样的女婿可不好找了。”
“怎么都好几章了,还没有写首诗词啊?”
诗词?
等辛弃疾开始写诗词,那就说明他开始发愁了啊……
第二天一大早,白芷之就走了,她现在也不上课了,去盯着三国剧组。
对于三国演义的拍摄要求和构思,韩复来和她晚上躺在一起的时候聊了很多。
白芷之算是最懂韩复来的一个人了,有她盯着,好一点。
白芷之走了,韩复来就只能码字了。
打游戏?
书友们允许你打游戏吗,不可能的,快码字!
【辛弃疾接受了调令,带着妻子和刚出生的儿子来到了光德军。】
【通判确实是高官了,所以他有一个朝廷分配的大宅子,还有不少佣人仆人。】
【但是不久,儿子辛稹突然惊厥不断。】
【这种两个月的婴儿,大夫很多都是束手无策。】
【婴儿不会说话,不会不会表达,就知道个哭。】
【最终无奈,范氏请来了道士来做醮仪。】
【道观的人来了,在院中设起醮坛,朱砂符纸贴满廊柱,檀香混着艾草的气息弥漫。铁柱被乳母抱到坛前,裹着一件小小的道袍,昏昏沉沉。】
【铁柱是辛稹的乳名。铁骨铮铮,擎天之柱。】
【道家天师手持桃木剑,脚踏禹步,铜铃在风中叮当作响。】
【辛弃疾站在一旁,看着道士们诵经、焚符、洒净水。】
【小铁柱缩在范氏的怀里,当张天师摇动法铃,高喝
"邪祟退散
"时,孩子忽然哇哇大哭起来。】
【法事持续到深夜,小铁柱终于睡着了,呼吸平稳,小手还攥着范氏的一根手指。范氏轻轻将孩子抱回房中,而辛弃疾独自走到书房。】
【初为人父,那种欣喜是从内心深处涌现出来的。】
【同样,现在的担心,也是在心底里翻涌。】
【铁柱,铁柱……】
【辛弃疾喃喃自语道:“不要做铁柱了,不要做铁柱了罢。”】
【孩子出生时,他只想着孩子将来长大了,能像自已一样习得一身好武艺,能跟着自已北伐中原,能建功立业,才取了这么个乳名。】
【但现在,看到孩子如此惊吓哭闹,辛弃疾心软了。】
【他摊开纸张,写下了自已对孩子最真挚的愿望。】
【清平乐·为儿铁柱作】
【灵皇醮罢,福禄都来也。试引鵷雏花树下,断了惊惊怕怕。】
【从今日日聪明,更宜潭妹嵩兄。】
【看取辛家铁柱,无灾无难公卿。】
……
这个《清平乐·为儿铁柱作》其实作者君不确定是不是辛弃疾所作的。
有没有专门学宋史或者宋词的朋友来讲讲。
抖音和搜索软件上都把这首词明明白白标注成辛弃疾的作品,但也有说这是后人所作的。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这位书友说的很对。这十策中,审势、察情、观衅、自治、防微、致勇,这几点都是普通大将都能想到的,打仗必然要分析敌我形势,必然要探查对方的内部矛盾,必然要寻找对方的弱点去攻击。还有自我改革,防止内乱,激励士气,这都是最基础的也是大众熟知,老生常谈的一些点。很多官员估计都能想到,但因为之前赵构是个主和派,没人上表。”
“错了错了,教授你错了!这次北伐,宋朝就没有审势、察情、观衅,什么情况都不知道,就是个一股脑冲,冲到撞墙了,又是一股脑的跑,什么狗屁敌人的弱点,根本不知道!”
“对的……我们现在觉得这些是老生常谈,但古代人不一定知道啊,那时候连读书都是奢侈的事呢,哪像我们现在,各种书随便看,各种电视剧电影里面,都能看到。”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感谢指教!是我想茬了,这一点我竟然给忘了!打仗确实还需要专业的人来,这次北伐的统帅是张浚,这人的具体经历不知道,但能在宋朝做到宰相,那一定是个文官。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文官,但没有军事能力。”
“是啊,只有像岳飞这样的军人,才能具体知道是怎么打仗的,才能取胜,可惜,可恨!”
“连范邦彦都觉得美丽的芹菜不可能被采纳,估计有点悬了……”
“不一定哦!辛弃疾不是通过朝廷的一系列政策和调任,看到了希望吗,他自已还被升官成了通判。”
“是啊,通判可是六品大官了吧?就和现在的市长差不多了!”
“六品……辛弃疾才二十出头,再混几年说不定能混到宰相啊,到时候北伐就有希望了!”
“是啊,二十几岁的市长,好牛逼的感觉!”
“宰相不好说,等混到三品,在朝堂中就有一定的话语权了,到时候什么都好办了。”
“话说,辛弃疾结婚结的好草率啊……”
“古代人结婚,这种才是正常的吧……都是有父母长辈操持的。”
“这个范邦彦也牛逼,赶着把自已的女儿往上送!”
“二十几岁的市长啊,是你你也送!是正妻,又不是小妾!”
“是的,并且辛弃疾和范邦彦关系这么好,对辛弃疾的能力和品性自然也是很了解很满意的,这样的女婿可不好找了。”
“怎么都好几章了,还没有写首诗词啊?”
诗词?
等辛弃疾开始写诗词,那就说明他开始发愁了啊……
第二天一大早,白芷之就走了,她现在也不上课了,去盯着三国剧组。
对于三国演义的拍摄要求和构思,韩复来和她晚上躺在一起的时候聊了很多。
白芷之算是最懂韩复来的一个人了,有她盯着,好一点。
白芷之走了,韩复来就只能码字了。
打游戏?
书友们允许你打游戏吗,不可能的,快码字!
【辛弃疾接受了调令,带着妻子和刚出生的儿子来到了光德军。】
【通判确实是高官了,所以他有一个朝廷分配的大宅子,还有不少佣人仆人。】
【但是不久,儿子辛稹突然惊厥不断。】
【这种两个月的婴儿,大夫很多都是束手无策。】
【婴儿不会说话,不会不会表达,就知道个哭。】
【最终无奈,范氏请来了道士来做醮仪。】
【道观的人来了,在院中设起醮坛,朱砂符纸贴满廊柱,檀香混着艾草的气息弥漫。铁柱被乳母抱到坛前,裹着一件小小的道袍,昏昏沉沉。】
【铁柱是辛稹的乳名。铁骨铮铮,擎天之柱。】
【道家天师手持桃木剑,脚踏禹步,铜铃在风中叮当作响。】
【辛弃疾站在一旁,看着道士们诵经、焚符、洒净水。】
【小铁柱缩在范氏的怀里,当张天师摇动法铃,高喝
"邪祟退散
"时,孩子忽然哇哇大哭起来。】
【法事持续到深夜,小铁柱终于睡着了,呼吸平稳,小手还攥着范氏的一根手指。范氏轻轻将孩子抱回房中,而辛弃疾独自走到书房。】
【初为人父,那种欣喜是从内心深处涌现出来的。】
【同样,现在的担心,也是在心底里翻涌。】
【铁柱,铁柱……】
【辛弃疾喃喃自语道:“不要做铁柱了,不要做铁柱了罢。”】
【孩子出生时,他只想着孩子将来长大了,能像自已一样习得一身好武艺,能跟着自已北伐中原,能建功立业,才取了这么个乳名。】
【但现在,看到孩子如此惊吓哭闹,辛弃疾心软了。】
【他摊开纸张,写下了自已对孩子最真挚的愿望。】
【清平乐·为儿铁柱作】
【灵皇醮罢,福禄都来也。试引鵷雏花树下,断了惊惊怕怕。】
【从今日日聪明,更宜潭妹嵩兄。】
【看取辛家铁柱,无灾无难公卿。】
……
这个《清平乐·为儿铁柱作》其实作者君不确定是不是辛弃疾所作的。
有没有专门学宋史或者宋词的朋友来讲讲。
抖音和搜索软件上都把这首词明明白白标注成辛弃疾的作品,但也有说这是后人所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