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辛弃疾起义-《为了抄古诗词,我把历史写成小说》

  第一百九十七章,辛弃疾起义

  书友们的热情还很高涨,评论还在继续。

  “原来辛弃疾出生在金国啊……”

  “这个时候之前的两个皇帝都被抓走了,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是金国的领土了,山东济南的确算是金国。”

  “额,为啥我有种错觉,我以为金国占领的北方,就应该把那个地方的汉人全都杀死……对于辛弃疾能出生,我还觉得有点意外呢……”

  “卧槽,你这人才是真正的魔鬼啊!”

  “你脑子有问题吧?为啥要杀光呢,杀光了谁种田,谁交税,谁服徭役啊?”

  “金国境内的汉人,大部分都其实是奴隶一般的角色吧……除了像辛弃疾爷爷这样当官的,或者那些有名望的士绅。”

  “额额,为啥金国不把地主全杀了,抢他们的钱抢他们的粮食啊?”

  “杀一定是杀了不少的,抢估计也抢光了。但是,一个地方,终究还是要有人来治理的,不然全都成了土匪流氓了,还怎么收税?就算是一群奴隶,也得找人管理着,不然用的时候怎么用?”

  “金人虽说是鞑子什么的,但人家也是人,也是有正规的朝廷机构的,也是有脑子会想问题的……他们自然知道汉人对他们不服气,或者仇恨。所以一定要有有名望的汉人,来管理他们,安抚他们。普通的汉人仇恨他们但怕死,金人也不想把他们全部杀光,还想奴隶他们,这个时候,那些汉人的士绅和县官们,其实就是双方的一个台阶,一个润滑剂。”

  “这么一说,有点豁然开朗了……”

  “什么叫他们怕死啊,我们汉人就没有怕死的!别给汉人丢脸好不好!”

  “啊?”

  “我是汉人,我就怕死……”

  “弱弱的问一句,辛弃疾他爷爷不是不让他去参加金国的科举吗,为什么没一会要去参加科举了?辛弃疾考都没考,竟然就说自已考不上,这样的人,和聪明智谋什么的完全不沾边吧?”

  “好家伙,你这智商,能认得字能看懂小说,就是国家义务教育最大的成功了!”

  “不让辛弃疾参加科举,是不想让辛弃疾做金国的官,可能也是不想让他浪费时间学习那些没用的文字的考点。这次去参加科举,根据辛弃疾的意思,应该主要的目的还是勘察地形去了。”

  “对的,地形这个东西,不亲身去看一遍,根本没办法想象。古代又没有视频什么的。”

  “这么早就为反攻到金国首都做准备了啊,六百六十六!”

  “这怕是最叼的一位男主角了!”

  “终于看到复来大神写一次爽文了!”

  “那啥,金国不是刚打下半壁江山吗,这就开始科举了,这科学吗?”

  “都说了,人家金国也是人,也是正规朝廷,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土匪好不……”

  “就是,正规朝廷,各级官员各种机构都是完善的,和宋朝也差不多。”

  (金国在灭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实施科举考试了,后来靖康之后,科举更加完善,原来的辽地,和新攻占的北宋的地区,分开科举,还增加了女真人自已的考试。)

  (宋朝这段时间的北方政权真是很有意思,辽国鼎盛的之后开始衰落,被旮旯拐角的女真人给灭了。女真人建立金国,发展鼎盛,但一点都不吸取辽国的教训,又被旮旯拐角的蒙古人给灭了。而宋朝,在灭辽和灭金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大致相同,也一点点都不吸取历史教训。)

  这次在番茄小说发表,自然是有广告有收益的。

  一天的阅读人数,就达到了恐怖的三百万。

  韩复来看着阅读人数和日收,还有各种打赏和用爱发电,还是很开心的。

  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这是被重视的感觉啊!

  不想了,继续写。

  【大宋绍兴三十一年,大金正隆六年。】

  【金主完颜亮为一统天下,调集六十万大军,分四路南下攻宋。】

  【完颜亮强征汉人充军,中原地区民怨沸腾,山东,河北多地爆发抗金义军,其中以耿京起义军最为壮大。】

  【正隆六年秋,济南府的天空格外阴沉。】

  【二十一岁的辛弃疾,勒马驻足山岗之上,紧皱着眉头,看着远处一队金兵押解着数百名汉民向北行进。】

  【队伍中时不时传来皮鞭的脆响,和百姓的惨叫声。】

  【辛弃疾不自觉地攥紧了缰绳,指节发白。】

  【片刻后,一言不发,打马而回。】

  【心中已经拿定了主意。】

  【三日后。】

  【灵岩寺的钟声在子夜突兀响起。】

  【大殿内火把通明,辛弃疾一袭白衣立于佛像前,身后站着形形色色的汉子。】

  【有持铁枪江湖好汉李铁枪,有使双斧的盐贩张黑子,还有以打猎为生的赵狗熊……】

  【这都是辛弃疾这些年走南闯北,结交的意气相投的好汉。】

  【辛弃疾眼神滑过众人,缓缓开口,声音掷地有声:

  "金虏南侵,中原板荡。我辛幼安虽一介书生,愿效祖逖击楫之志!今日以天地为证,我等结为兄弟,共抗金虏!

  "】

  【这些汉子们,早被辛弃疾的武艺和智谋折服,且都是热血豪迈的英雄,早就想和金人拼个生死了,只是没有带头之人,难以成事,一直隐忍。】

  【这一天,他们也期待了很久了。】

  【

  "共抗金虏!

  "汉子们的吼声震得梁上灰尘簌簌落下。】

  【“跟着公子干,干他娘的金人!”】

  【“公子,我老李等你这句话,等了两年了!干他娘的!”】

  【众人斟酒共饮。】

  【这酒,是最低劣的酒,只有一股苦酸味。】

  【辛弃疾忽然想起前年冬天病逝的祖父,老人枯瘦的手抓着他的衣袖,断断续续说着

  "王师北伐、收复中原

  "的遗愿。】

  【现在,他终于要迈出第一步了。】

  【十月初八,霜降。】

  【辛弃疾伏在河岸芦苇丛中,冰冷的露水浸透了衣衫。】

  韩复来在这里又写了一段辛弃疾埋伏金兵,抢夺粮草的情节。

  具体展示了辛弃疾的勇武和智谋。

  【十月的寒风掠过光秃秃的山梁,辛弃疾站在新立的坟前默然不语。】

  【三日前的伏击,虽然大获全胜,但终究是要死人的。现在的金人,战斗力正是最高的时期。】

  【辛弃疾身边,赵破虏低声道:“公子,耿京虽势大,但咱们这两千人也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何必寄人篱下?” 】

  【辛弃疾已经决定率军投奔耿京了。】

  【赵破虏是祖父辛赞收留的汉子,这名字还是祖父给取的。本来一直跟着祖父在县衙中当差,祖父死后,便一直跟着辛弃疾。】

  【辛弃疾摇头,目光沉静如深潭:“抗金不是逞个人意气。金兵势大,义军若各自为战,终会被逐个击破。”】

  【半个月后,辛弃疾率两千义军,投奔耿京。】

  【耿京的中军大帐设在一座废弃的金兵屯堡内。】

  【辛弃疾解下佩剑,独自入内。】

  【帐中灯火通明,耿京高坐虎皮椅上,左右皆是披甲持刃的将领,目光如刀般刮在辛弃疾身上。】

  【辛弃疾抱拳,声音清朗:“济南辛幼安,率义军两千,特来投效元帅。” 】

  【耿京也是个热情豪迈的汉子,起身扶住辛弃疾的双臂道:“济南辛幼安,我在五年前就听说过你了,今日终于盼到和你一起共事了!哈哈哈哈!”】

  【耿京引辛弃疾入座,交谈甚欢。】

  【最后才谈到正事,耿京敛了笑意,沉声道,“金兵主力虽南下攻宋,但山东留守的完颜拔速仍有三万精兵。你以为,我们该如何应对?”

  【辛弃疾心中早有应对:“完颜拔速多疑,最惧后方生乱。我们可佯攻济南,诱他分兵回援,再设伏于泰山隘口……” 】

  【烛火摇曳,帐外秋风呜咽如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