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岳飞大捷,弃疾出生
评论区的讨论还在继续。
猜测主角是什么朝代的人,猜测是武将还是文官,猜测最后是宰相还是元帅……
韩复来整理心情,调节心态,开始码字了。
【南宋绍兴十年。】
【宋朝南渡之后,终于迎来了最大的一次胜利。】
【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岳飞岳节帅率军北伐,连克颖昌、陈州等地。郾城之战,大破完颜宗弼铁浮图、拐子马精锐,金军闻岳飞名胆寒。】
【同年,在山东济南,一个小小的婴儿呱呱坠地。】
【祖父辛赞因推崇西汉名将霍去病,希望自已的孙儿能如霍去病一般,建功立业,封狼居胥,便取名为弃疾。】
【两年后的一天,辛弃疾听着外面欢呼呐喊声,却看着家里的祖父暗自垂泪,小小的脑子满是不解。】
【就像是他刚出生时,外面的人惊慌嚎啕,而他的祖父,却兴高采烈,意气风发。】
【这是因为,他出生的地方,是山东济南。】
【这里,是金国的治下。】
【转眼,已是绍兴二十四年。】
【残阳如血,染红了华不注山的嶙峋石壁。】
【山风掠过枯草,卷起几片黄叶,打着旋儿坠入山涧。】
【十四岁的辛弃疾跟在祖父辛赞身后,踩着碎石小径向上攀登。】
【他的脚步轻捷如鹿,腰间却挂着一柄短剑——那是去年生辰时,祖父从箱底取出的旧物,剑鞘上还刻着模糊的“靖康”二字。 】
【辛赞灰白的须发在风中飞扬。老人虽年近六旬,脊背却挺得笔直,仿佛一杆不肯倒下的旗。 】
【少年喘着气追上,额角渗出细汗:“祖父,这山不高,您已经带我登过两次了,为何又要来?”
【辛赞不答,只伸手将他拉到一块突出的巨岩上。】
【忽然,视野豁然开朗—— 】
【山脚下,黄河如怒龙般奔涌东去。】
【远处,青灰色的城墙匍匐在地平线上,那是被金人改称“济南府”的故乡历城。】
【更远的东方,暮霭沉沉处,该是看不见的江南……】
【辛赞枯瘦的手指划过山河,声音沙哑如磨铁,“这黄河之水,原是向东汇入淮泗,直下临安!可如今……”他猛地攥紧少年的肩膀,低沉道:“金人的战马踏碎了汴梁的宫墙,赵官家的子孙在江南苟安。” 】
【一阵狂风袭来,辛弃疾的衣袍猎猎作响。他看见祖父的眼中有火在烧。】
【“祖父,您曾说过,我们辛氏一族本是陇西将种……”少年握紧了剑柄。】
【“不错!”辛赞突然从怀中掏出一卷泛黄的绢图,在风中哗啦展开——竟是半幅残缺的《中原山河形胜图》。他指着图上断裂的墨线吼道:“靖康那年,金兵把这图劈成两半!你父亲临终前将它缝在袄子里带回来……疾儿,你可知这图意味着什么?” 】
【辛弃疾的眼神略过图上“汴京”“洛阳”等被血渍浸透的地名,喉头滚动,低声道:“是……故土。” 】
【“是血仇!”辛赞怒吼一声,道:“当年我被迫接受金人的伪职,只为保住一城百姓。但你——”】
【他猛地扳过孙子的脸,让他直视夕阳,郑重道:“你的命不是用来考金人的科举、写女真文的策论的!我要你记住这山河的模样,记住每一寸被铁蹄践踏的土地……” 】
【远处传来金军巡哨的号角声,惊起一群寒鸦。】
【辛赞迅速卷起地图塞回怀中,却从靴筒抽出一把匕首,狠狠插进岩缝:“总有一日,汉家的旗帜会重新插在这山顶。若我看不到——” 】
【“孙儿替您看。”辛弃疾突然跪下,眼神中尽是坚毅。】
【片刻后,辛赞情绪平复,缓缓道:“你还得去报名这次的科举,你得自已走一遍去燕京的路。”】
【辛弃疾瞬间明白了祖父的意思,道:“孙儿贪玩,四处游历。但文章不通,遗憾落榜。”】
【辛赞看着这个自已亲自抚养大的孙子,眼神中满是骄傲。】
【刻苦专注,聪明伶俐。现年十四,武艺已然超凡,而智谋机巧,更胜自已。】
【辛赞静静地看着孙子明亮的眼神,似乎能从这眼神中,看到汉家大军收复中原的气象,似乎能看到自已的孙子,正如霍去病那般,直捣黄龙,封狼居胥。】
【日已西落,暮色四合,】
【一老一少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像两柄出鞘的剑,斜插在破碎的山河之上。】
写到这里,韩复来打算先发上去。
这算是个序。
主要是给读者们交代了一下时代背景。
这一章不长,书友们很快就看完了。
“是岳飞的续集?”
“啊啊啊啊,我一直想看岳飞之后的故事,终于等到了啊!”
“我也是,我也好想知道完颜狗最后怎么样了,秦桧这个大奸臣被弄死了没有!”
“完颜狗应该活的好好的,秦桧这个奸臣必死!”
“快更快更啊,后面怎么样了啊!”
“当然是辛弃疾和宋朝的将领里应外合,大败金国啊!”
“显然不可能,辛弃疾的爷爷只是个小县令,连个军权都没有,并且在金军眼皮子底下,根本没法发展好不!”
“辛弃疾这个名字挺好听的啊,霍去病这个名字也挺好听……辛弃疾的故事才刚开始写呢,又出来个霍去病,霍去病再什么时候写啊?”
“看书里的意思,霍去病是个特别牛逼的人啊……”
“辛弃疾这个角色的设定有点厉害啊……武艺已经超凡了,显然是个猛将。但脑子又特别好使,智谋机变也很厉害,这是文武双全的人才啊!”
“是啊,十四岁就这么厉害了,长到二十岁不知道能牛逼成啥样!”
“怪不得人家这么狂呢,整天老子老子的……”
评论区的讨论还在继续。
猜测主角是什么朝代的人,猜测是武将还是文官,猜测最后是宰相还是元帅……
韩复来整理心情,调节心态,开始码字了。
【南宋绍兴十年。】
【宋朝南渡之后,终于迎来了最大的一次胜利。】
【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岳飞岳节帅率军北伐,连克颖昌、陈州等地。郾城之战,大破完颜宗弼铁浮图、拐子马精锐,金军闻岳飞名胆寒。】
【同年,在山东济南,一个小小的婴儿呱呱坠地。】
【祖父辛赞因推崇西汉名将霍去病,希望自已的孙儿能如霍去病一般,建功立业,封狼居胥,便取名为弃疾。】
【两年后的一天,辛弃疾听着外面欢呼呐喊声,却看着家里的祖父暗自垂泪,小小的脑子满是不解。】
【就像是他刚出生时,外面的人惊慌嚎啕,而他的祖父,却兴高采烈,意气风发。】
【这是因为,他出生的地方,是山东济南。】
【这里,是金国的治下。】
【转眼,已是绍兴二十四年。】
【残阳如血,染红了华不注山的嶙峋石壁。】
【山风掠过枯草,卷起几片黄叶,打着旋儿坠入山涧。】
【十四岁的辛弃疾跟在祖父辛赞身后,踩着碎石小径向上攀登。】
【他的脚步轻捷如鹿,腰间却挂着一柄短剑——那是去年生辰时,祖父从箱底取出的旧物,剑鞘上还刻着模糊的“靖康”二字。 】
【辛赞灰白的须发在风中飞扬。老人虽年近六旬,脊背却挺得笔直,仿佛一杆不肯倒下的旗。 】
【少年喘着气追上,额角渗出细汗:“祖父,这山不高,您已经带我登过两次了,为何又要来?”
【辛赞不答,只伸手将他拉到一块突出的巨岩上。】
【忽然,视野豁然开朗—— 】
【山脚下,黄河如怒龙般奔涌东去。】
【远处,青灰色的城墙匍匐在地平线上,那是被金人改称“济南府”的故乡历城。】
【更远的东方,暮霭沉沉处,该是看不见的江南……】
【辛赞枯瘦的手指划过山河,声音沙哑如磨铁,“这黄河之水,原是向东汇入淮泗,直下临安!可如今……”他猛地攥紧少年的肩膀,低沉道:“金人的战马踏碎了汴梁的宫墙,赵官家的子孙在江南苟安。” 】
【一阵狂风袭来,辛弃疾的衣袍猎猎作响。他看见祖父的眼中有火在烧。】
【“祖父,您曾说过,我们辛氏一族本是陇西将种……”少年握紧了剑柄。】
【“不错!”辛赞突然从怀中掏出一卷泛黄的绢图,在风中哗啦展开——竟是半幅残缺的《中原山河形胜图》。他指着图上断裂的墨线吼道:“靖康那年,金兵把这图劈成两半!你父亲临终前将它缝在袄子里带回来……疾儿,你可知这图意味着什么?” 】
【辛弃疾的眼神略过图上“汴京”“洛阳”等被血渍浸透的地名,喉头滚动,低声道:“是……故土。” 】
【“是血仇!”辛赞怒吼一声,道:“当年我被迫接受金人的伪职,只为保住一城百姓。但你——”】
【他猛地扳过孙子的脸,让他直视夕阳,郑重道:“你的命不是用来考金人的科举、写女真文的策论的!我要你记住这山河的模样,记住每一寸被铁蹄践踏的土地……” 】
【远处传来金军巡哨的号角声,惊起一群寒鸦。】
【辛赞迅速卷起地图塞回怀中,却从靴筒抽出一把匕首,狠狠插进岩缝:“总有一日,汉家的旗帜会重新插在这山顶。若我看不到——” 】
【“孙儿替您看。”辛弃疾突然跪下,眼神中尽是坚毅。】
【片刻后,辛赞情绪平复,缓缓道:“你还得去报名这次的科举,你得自已走一遍去燕京的路。”】
【辛弃疾瞬间明白了祖父的意思,道:“孙儿贪玩,四处游历。但文章不通,遗憾落榜。”】
【辛赞看着这个自已亲自抚养大的孙子,眼神中满是骄傲。】
【刻苦专注,聪明伶俐。现年十四,武艺已然超凡,而智谋机巧,更胜自已。】
【辛赞静静地看着孙子明亮的眼神,似乎能从这眼神中,看到汉家大军收复中原的气象,似乎能看到自已的孙子,正如霍去病那般,直捣黄龙,封狼居胥。】
【日已西落,暮色四合,】
【一老一少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像两柄出鞘的剑,斜插在破碎的山河之上。】
写到这里,韩复来打算先发上去。
这算是个序。
主要是给读者们交代了一下时代背景。
这一章不长,书友们很快就看完了。
“是岳飞的续集?”
“啊啊啊啊,我一直想看岳飞之后的故事,终于等到了啊!”
“我也是,我也好想知道完颜狗最后怎么样了,秦桧这个大奸臣被弄死了没有!”
“完颜狗应该活的好好的,秦桧这个奸臣必死!”
“快更快更啊,后面怎么样了啊!”
“当然是辛弃疾和宋朝的将领里应外合,大败金国啊!”
“显然不可能,辛弃疾的爷爷只是个小县令,连个军权都没有,并且在金军眼皮子底下,根本没法发展好不!”
“辛弃疾这个名字挺好听的啊,霍去病这个名字也挺好听……辛弃疾的故事才刚开始写呢,又出来个霍去病,霍去病再什么时候写啊?”
“看书里的意思,霍去病是个特别牛逼的人啊……”
“辛弃疾这个角色的设定有点厉害啊……武艺已经超凡了,显然是个猛将。但脑子又特别好使,智谋机变也很厉害,这是文武双全的人才啊!”
“是啊,十四岁就这么厉害了,长到二十岁不知道能牛逼成啥样!”
“怪不得人家这么狂呢,整天老子老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