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车辚辚,马萧萧
韩复来创作不停。
【与李白分别之后,杜甫再次回到了洛阳。】
【没有了家里的救济,手中父亲遗留的钱财日渐殆尽,杜甫不得不更加急切地拜谒。】
【京兆杜氏,虽然已经衰败,但名气尚存。】
【只是,杜甫这一脉,到了杜甫这一代,已经是极为偏远的分支了,和主脉并无往来,不然他父亲杜闲也不可能只做到了司马这样的小官吏。】
【杜氏家族并不能给杜甫提供钱财方面的帮助,只能给他一个士族的身份。】
【父亲杜闲去世后,杜甫彻底没有了经济来源。】
【天宝五年,杜甫带着妻儿来到了长安。】
【拜谒无门,那就走科举。】
【长安居,大不易。】
【长安的各方面花费都是很大的,杜甫身无余钱,无奈,只好将妻子和三个儿子送往百多里外的奉先县。】
【奉先县距离长安百二十里,物价低廉。到了这里杜甫才发现,长安竟然有不少低级的官员,都把妻儿安置在此,而自已单独一人在长安为官。】
【杜甫摇头苦笑,感慨万千。】
【天宝六年。】
【唐玄宗皇帝下令,举办制举考试,要求天下士子应试,声称要选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才。】
【杜甫欣然应试。】
【这几年,杜甫诗书经义久读不倦,就连和李白游玩的大半年,闲暇之时,也在温书,更多时间和李白高适共同研讨,学问大有长进。】
【对于此次制举考试,杜甫势在必得。】
【月余,杜甫得知自已落榜。】
【这次落榜,并非杜甫才学问题,而是,这一届的制举考试,就没有一个人考上。】
【此时,玄宗皇帝已在位三十五年。】
【年轻时英武果决、胆略过人、励精图治、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雄才大略、才华横溢、有太宗之风的圣名陛下,已经变成了年迈昏聩、怠政荒嬉、沉迷享乐、宠信奸佞的昏君了。】
【玄宗皇帝整日沉迷享乐,朝政由宰相李林甫把持。】
【李林甫为了巩固权力,排斥有才能的士人,尤其是防范科举入仕的寒门子弟。】
【此次制举考试中,李林甫担心考生在策论中批评朝政,暴露其专权乱象,直接安排亲信把持考试流程。】
【所有考生,皆以“讥讽时政”为由淘汰,无一人及第。】
【考试完毕,李林甫向玄宗皇帝报喜,曰:“野无遗贤。”】
【玄宗皇帝对此,毫不深究。】
【杜甫无奈,但也无力。】
【科举不成,只能再度献赋求仕。】
【两年间,杜甫向多位权贵献赋干谒,但都毫无音讯。】
【唯有当时尚书右丞,京兆韦氏的韦济,欣赏杜甫的才华,并多次在公开场合称赞其诗作。】
【但尚书右丞的举荐,也并未让杜甫进入仕途。】
【宰相李林甫把持朝政,非阿谀之辈,不入其眼。只有依附于李党,才能获得官职。】
【最终,杜甫还是没能如愿入仕。】
【杜甫感激韦右丞的赏识,又伤感自已仕途不顺,生活窘迫,遂写下了《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整整二十二句,情深意切,字字心血。】
【杜甫困居长安,仕途困顿,已近五年。】
【这日,杜甫路过咸阳桥,见路上壮士奔走,各个弓箭在身,车马不绝。】
【壮士身后,或年轻或年迈的女子泪眼涟涟,遥望相送。】
【哭声喊声马嘶声,此起彼伏。】
【原来,这都是被强征入伍的男子,这些男子中小的只有十五岁,大的已经白了头。】
【玄宗皇帝晚年昏聩,却又好大喜功,强行扩张疆土。朝廷连年向吐蕃、南诏等地发动战争,导致大量士兵死亡,百姓负担沉重。】
【见此情形,杜甫顿感心绪难宁。】
【世间苦难,竟至于斯!】
【杜甫回到租的院子中,还是心绪难平,那些稚嫩的脸庞,衰老的模样,和女子们伏地而哭的凄惨声,时时重现在自已眼前,重现在自已耳边。】
【杜甫研墨下笔,决定要以试记之。】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见此惨状,杜甫更加决心要入仕途。】
【天下百姓,已经经不起朝廷如此践踏了。】
【但现在,拜谒无门,科举不第,杜甫毫无机会。】
【很快,机会就来了。】
【玄宗皇帝晚年,沉迷道教,尊老子为圣祖,并频繁举行国家祭祀,强化皇权神性。】
【天宝九年,冬。】
【玄宗皇帝颁布旨意,在次年正月举行“三大礼”祭祀。】
韩复来创作不停。
【与李白分别之后,杜甫再次回到了洛阳。】
【没有了家里的救济,手中父亲遗留的钱财日渐殆尽,杜甫不得不更加急切地拜谒。】
【京兆杜氏,虽然已经衰败,但名气尚存。】
【只是,杜甫这一脉,到了杜甫这一代,已经是极为偏远的分支了,和主脉并无往来,不然他父亲杜闲也不可能只做到了司马这样的小官吏。】
【杜氏家族并不能给杜甫提供钱财方面的帮助,只能给他一个士族的身份。】
【父亲杜闲去世后,杜甫彻底没有了经济来源。】
【天宝五年,杜甫带着妻儿来到了长安。】
【拜谒无门,那就走科举。】
【长安居,大不易。】
【长安的各方面花费都是很大的,杜甫身无余钱,无奈,只好将妻子和三个儿子送往百多里外的奉先县。】
【奉先县距离长安百二十里,物价低廉。到了这里杜甫才发现,长安竟然有不少低级的官员,都把妻儿安置在此,而自已单独一人在长安为官。】
【杜甫摇头苦笑,感慨万千。】
【天宝六年。】
【唐玄宗皇帝下令,举办制举考试,要求天下士子应试,声称要选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才。】
【杜甫欣然应试。】
【这几年,杜甫诗书经义久读不倦,就连和李白游玩的大半年,闲暇之时,也在温书,更多时间和李白高适共同研讨,学问大有长进。】
【对于此次制举考试,杜甫势在必得。】
【月余,杜甫得知自已落榜。】
【这次落榜,并非杜甫才学问题,而是,这一届的制举考试,就没有一个人考上。】
【此时,玄宗皇帝已在位三十五年。】
【年轻时英武果决、胆略过人、励精图治、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雄才大略、才华横溢、有太宗之风的圣名陛下,已经变成了年迈昏聩、怠政荒嬉、沉迷享乐、宠信奸佞的昏君了。】
【玄宗皇帝整日沉迷享乐,朝政由宰相李林甫把持。】
【李林甫为了巩固权力,排斥有才能的士人,尤其是防范科举入仕的寒门子弟。】
【此次制举考试中,李林甫担心考生在策论中批评朝政,暴露其专权乱象,直接安排亲信把持考试流程。】
【所有考生,皆以“讥讽时政”为由淘汰,无一人及第。】
【考试完毕,李林甫向玄宗皇帝报喜,曰:“野无遗贤。”】
【玄宗皇帝对此,毫不深究。】
【杜甫无奈,但也无力。】
【科举不成,只能再度献赋求仕。】
【两年间,杜甫向多位权贵献赋干谒,但都毫无音讯。】
【唯有当时尚书右丞,京兆韦氏的韦济,欣赏杜甫的才华,并多次在公开场合称赞其诗作。】
【但尚书右丞的举荐,也并未让杜甫进入仕途。】
【宰相李林甫把持朝政,非阿谀之辈,不入其眼。只有依附于李党,才能获得官职。】
【最终,杜甫还是没能如愿入仕。】
【杜甫感激韦右丞的赏识,又伤感自已仕途不顺,生活窘迫,遂写下了《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整整二十二句,情深意切,字字心血。】
【杜甫困居长安,仕途困顿,已近五年。】
【这日,杜甫路过咸阳桥,见路上壮士奔走,各个弓箭在身,车马不绝。】
【壮士身后,或年轻或年迈的女子泪眼涟涟,遥望相送。】
【哭声喊声马嘶声,此起彼伏。】
【原来,这都是被强征入伍的男子,这些男子中小的只有十五岁,大的已经白了头。】
【玄宗皇帝晚年昏聩,却又好大喜功,强行扩张疆土。朝廷连年向吐蕃、南诏等地发动战争,导致大量士兵死亡,百姓负担沉重。】
【见此情形,杜甫顿感心绪难宁。】
【世间苦难,竟至于斯!】
【杜甫回到租的院子中,还是心绪难平,那些稚嫩的脸庞,衰老的模样,和女子们伏地而哭的凄惨声,时时重现在自已眼前,重现在自已耳边。】
【杜甫研墨下笔,决定要以试记之。】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见此惨状,杜甫更加决心要入仕途。】
【天下百姓,已经经不起朝廷如此践踏了。】
【但现在,拜谒无门,科举不第,杜甫毫无机会。】
【很快,机会就来了。】
【玄宗皇帝晚年,沉迷道教,尊老子为圣祖,并频繁举行国家祭祀,强化皇权神性。】
【天宝九年,冬。】
【玄宗皇帝颁布旨意,在次年正月举行“三大礼”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