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 孤魂野鬼-《民间赌王》

  “六弟?六弟?把脑袋缩回来,商量事呢。”驮爷无奈地喊。

  这个“肢节肥大症”属于罕见疾病,骨头无限制增长,这玩意没治。

  世上的怪病有很多,人类对疾病的认知不到1%。

  人类能治愈的疾病,掰着手指头都能数过来。

  譬如高血压,吃西药,那算治好了吗?

  那只是抑制,一旦停药,立马反弹,高血压的发病机理至今弄不清。

  感冒都治不好,感冒的痊愈其实是身体自我免疫的过程,你不吃药它也能好。

  诸如糖尿病、老年痴呆、肺心病、抑郁症、股骨头坏死、鹤膝风、焦虑症、强迫症、突发性耳聋、支气管炎、哮喘、皮肤病,它们的发病机理,根本就没闹清。

  西医只是用化学手段或摘除手段,去抑制它,中和它,并不除根。

  中药有些可以除根,但没人信。

  中西医各有千秋,大动脉堵了,这个时候中医来不及,西医可以支架。

  但中医可以让它不堵,防患于未然,所谓治未病。

  各有所长,谁也别骂谁。

  但钱六爷这个怪病,属于中西医都束手无策。

  骨节无限增长,单位重量是固定的,骨节无限抻拉,就造成骨密度降低,所以脖子很容易折断,不开玩笑。

  这种邪病、怪病,属于《楞严经》里讲的阴魔。

  摊上了就是人间悲剧,个人业力。

  没办法。

  钱六爷的颈部神经丛由于过分抻拉,已经错乱了,扭曲在一起,造成脑电波紊乱,出现了间歇性神志不清。

  由于脖子过长,养分和氧气传送不及时,大脑皮层已经亏空,有时还会出现短暂性晕厥和失明。

  驮爷喊了半天,钱六爷也不搭理他,还是在院中吃枣和树叶。

  驮爷急了,对钱六爷的儿子钱景说:“把你爹牵进来!别吃了!我家的枣树都让他啃秃了!”

  钱景赶忙奔出去:“爹?爹?驮爷叫您呢,别吃了,把脑袋缩回去,听话,昂?”

  钱六爷这才吃了最后一口绿叶,慢慢地把头缩回屋里。

  “吃饱没?”驮爷气呼呼地说。

  钱六爷尴尬一笑:“总是增长,缺乏营养,我忍不住想吃东西。”

  驮爷愤恨地说:“我告诉你老六,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都让你吃光了,今年我都没收枣。”

  钱六爷被驮爷一通责骂,有点尴尬,心怦怦直跳,但心脏离脑袋太远了,心室喷发的血液反复冲刺了好几次,都没输送到大脑里。

  钱六爷一时脑供血不足,眼前一黑,轰然倒塌。

  长长的脖子像擎天立柱一样砸下来。

  “快跑!”杨五爷一声大喊。

  所有人抱着脑袋,四散奔逃。

  钱六爷的脖子重重地砸在桌子上,桌子碎了,茶壶茶碗全飞了。

  钱六爷最后的倔强,支撑着头颅想站起来。

  杨五爷大吼:“别动了!你再站起来,会造成二次灾难!”

  钱六爷不听,疯狂摇晃脖子,拼死挣扎。

  杨五爷大喊:“六爷疯了!保护驮爷!”

  三个小子一拥而上,掩护驮爷,先跑出屋子。

  其余人也赶忙跑出来。

  钱六爷真疯了,在里面誓死挣扎,脖子在空中甩来甩去,嘭地一声,撞断了屋中的立柱,整个房子瞬间坍塌。

  都说榫卯结构,是中国建筑师的杰作,经常听到吹嘘某某古代建筑,榫卯结构,一根铁钉都不用,屹立千年、历经风雨雷电、泥石流,傲然不倒。

  快拉倒吧。

  榫卯结构根本不抗造,从宋代开始,皇帝给木匠、建筑工人下命令:凡是榫卯结构的建筑,必须加铁钉固定,一尺一根大铁钉,否则验收不合格!

  为什么我国的古代建筑都喜欢加立柱?

  包括故宫太和殿,满满72根柱子。

  不觉得空间都被柱子占领了吗,不觉得特别不合理吗?

  说什么72根柱子代表皇权至高无上?

  可笑!就是没解决力的支撑问题,就是不懂力学原理、不懂几何,建筑水平受限。

  只能加柱子支撑重量,否则就塌了。

  看看西方的穹顶大教堂,人家没用榫卯结构,大厅里一根立柱都没有,特别宽敞明亮,几百年不倒。

  不相信科学?

  小日本为什么敢侵略?

  它武器先进,在世界上排不上号,但打当时的中国,绰绰有余。

  我们的兵,用的是汉阳造,它已经有歪把子机枪了,可以连发。

  这种机枪白送给欧洲士兵人家都不用,但在中国土地上,它就能肆意妄行。

  国人当自强,不是喊口号,得实实在在,技术赶超。

  这些道理,陈三爷早就懂,见识过,从不狂妄自大。

  所以对待村上花子、香月清司,他智斗,不硬取。

  钱六爷用自己的脖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给北平老哥们儿上了一课:卯榫结构太落后,一定要发展科技。

  等尘埃落定,驮爷带领众人走进来,扒开废墟,发现钱六爷已经一命呜呼了,颈椎折断。

  驮爷量了量钱六爷的脖子,钱六爷临终时,脖子长到了一米45.

  死了也是解脱。

  这回邢二爷在地下不孤单了,邢二爷眼神不好,经常迷路,钱六爷脖子一米四五,高高在上,一眼能看到天边,哥儿俩可以统治黄泉十八盘,在黄泉路口给新来的孤魂野鬼引路。

  北平三宝已经走了两个了,驮爷一阵唏嘘,顿感英雄迟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