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技术仿冒,市场混战-《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小山写给县衙的呈报,如同投石问路,暂时没有激起太大的波澜。

  石头带去给赵四海的“诉苦”,也得到了对方“静观其变,稳住阵脚”的回复。

  张家大院周围,因为那高高筑起的围墙和日夜巡逻的护院队,也确实清净了不少。

  似乎,那些来自外部的觊觎和暗流,都暂时蛰伏了下去。

  然而,张大山知道,真正的暴风雨,往往在最平静的时候酝酿。

  明面上的威胁消停了,暗地里的刀子,却会更加阴险。

  果然,没过多久,石头再次从府城归来。

  这一次,他的脸上,不再是之前的凝重,而是充满了压抑不住的愤怒。

  他一进堂屋,便将一个沉甸甸的布包,“砰”的一声摔在了桌子上。

  “爹,花儿姐,你们看!”

  布包散开,里面露出的,是一匹颜色暗淡、花纹粗糙的麻布。

  “这是什么?”

  花儿疑惑地拿起那匹布,只摸了一下,眉头就紧紧地皱了起来。

  “这布……手感不对。”

  “线是普通的粗麻线,又干又硬。”

  “这花样,是学了咱们的菱形格,可织得歪歪扭扭,布面也松散得很,好几处都跳了线。”

  “这……这是哪家布坊出的次品?”

  石头咬着牙,恨恨地说道:“次品?”

  “姐,这可是府城里新出的、‘锦绣行’的畅销货!”

  “他们就仗着这花样跟咱们的有点像,价钱却比咱们的‘青石精麻’足足便宜了一成!”

  “就这么个破烂玩意儿,这个月,抢了咱们至少两成的生意!”

  “好多图便宜的客人,一听价钱,就买他们的了!”

  “不仅是布。”

  石头又从另一个小包袱里,拿出几样东西。

  一小坛颜色发黑、气味刺鼻的豆酱。

  一壶浑浊不堪、带着酸味的米酒。

  “这些,也都是市面上新冒出来的。”

  “都打着‘青石风味’的旗号,价钱便宜得吓人。”

  “品质,却是天差地别。”

  “可那些没尝过咱们家真东西的客人,哪里分得清?”

  “他们只会觉得,原来所谓的‘青石优品’,也不过如此。”

  听着石头的话,看着桌上那些粗制滥造的“仿冒品”。

  所有人的脸色,都变得异常难看。

  “岂有此理!”

  铁牛一拳砸在桌子上,震得碗碟作响。

  “他们这是明抢啊!”

  “咱们辛辛苦苦琢磨出来的东西,他们转头就学了去,还做得这么糟蹋,败坏咱们的名声!”

  “爹,不能就这么算了。”

  石头也愤愤不平地说道。

  “他们降价,咱们就不能比他们降得更狠?”

  “跟他们打价钱仗,看谁耗得过谁!”

  张大山看着桌上的仿冒品,又看了看儿子们那义愤填膺的脸,却出奇地没有动怒。

  他的眼神,平静而深邃。

  良久,他才缓缓摇了摇头。

  “不行。”

  “打价钱仗,是最低等的法子。”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咱们的东西,用料、做工,都比他们好得多,本钱也高。”

  “跟他们拼价格,咱们拼不起,也划不来。”

  “那……那咋办?”石头急道,“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抢咱们的生意,坏咱们的名声吧?”

  “他们要仿,就让他们仿。”

  张大山忽然笑了,笑容里带着几分高深莫测。

  “他们要降价,就让他们降。”

  “咱们要做的,恰恰相反。”

  “从明天起,咱们‘青石优品’的所有东西,不仅不降价。”

  “还要……再提价一成。”

  “什么?还提价?”

  这一下,连王氏和花儿都惊呆了。

  “爹,您没说胡话吧?人家都降价抢生意了,咱们还提价,那……那不是更没人买了吗?”

  “对。”张大山点头,“就是要让那些只图便宜的人,都去买他们的仿冒货。”

  “咱们要做的,不是跟他们抢那些图便宜的客人。”

  “而是要让所有人都清清楚楚地知道。”

  “咱们‘青石优品’这四个字,跟那些便宜货,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

  “咱们卖的,是独一份的手艺,是最好的品质,是别人家没有的体面。”

  他站起身,在堂屋里踱着步,思路变得越来越清晰。

  “所以,第一步,就是要让咱们的东西,跟他们的,彻底不一样。”

  他看向铁牛。

  “铁牛,你这两天,就给爹用精钢,打一个最小、也最精细的印章出来。”

  “印章上,就刻两个字——‘青石’。”

  “要刻得有咱们自家独有的味道,让别人仿都仿不像。”

  他又看向花儿。

  “花儿,从今天起,咱们家织的每一匹布,在最边上,都要用不同颜色的丝线,把咱们这个‘青石’印记,给它织上去。”

  “要让所有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才是咱们张家布坊出的正品。”

  他又看向栓子。

  “栓子,你那酒坛和酱罐,以后封口的时候,除了用泥,还得再用火漆,盖上咱们家的‘青石’印章。”

  “要让客人看到这印章,就知道是好东西,是真东西。”

  接着,他看向石头。

  “石头,你下次去府城,不仅要卖货,还要‘说货’。”

  “你要告诉所有人,如何分辨真假‘青石优品’。”

  “你就跟他们说,一分价钱一分货。咱们的东西是贵,但贵得有道理。”

  “是贵在咱们独一份的沤麻法上,贵在咱们提花的巧手艺上,贵在咱们酿酒的独门曲上,贵在咱们制酱的日晒夜露上。”

  “咱们要让‘青石’这两个字,变成‘好东西’的代名词。”

  “最后,”他看向小山,“小山送去县衙的呈报,就是咱们的另一张牌。”

  “等官府给咱们的技术正了名,那就是最好的招牌。”

  “到时候,咱们再大张旗鼓地宣传,这是‘官府嘉奖’的技艺。”

  “我看谁还敢明目张胆地仿冒。”

  品牌、印记、宣传、官方背书……

  张大山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听得在场的孩子们是目瞪口呆,又心悦诚服。

  他们第一次发现,原来这生意场上的门道,不仅仅是低买高卖。

  还有如此多的、他们闻所未闻的“学问”。

  “都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