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瑞士奇缘-《上善若水,寻安》

  论文发表后的第三周,一封烫金边的信函躺在药膳馆前台的邮件堆里。

  "爸!有您的国际挂号信!"程明举着信封冲进后院,我正给"天使之泪"浇水。铜药铲挂在腰间的皮套里,这些日子它已经成了我形影不离的伙伴。

  信封上印着"日内瓦传统医学与能量研究中心"的字样,落款是一个叫"阿尔伯特·冯·霍恩海姆"的人。我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张质地考究的邀请函和一张头等舱机票。

  "尊敬的程远先生:

  拜读您与郑淮安教授发表在《自然》上的论文,深受启发。本研究中心收藏有数件与您描述的'通灵药器'相似的古代医疗器具,诚邀您前来鉴定研究。所有费用由我方承担。

  随信附上机票。如您接受邀请,请于本周五搭乘LX197航班,将有专人在日内瓦机场接您。

  您诚挚的,

  阿尔伯特·冯·霍恩海姆博士"

  我反复看了几遍,确认不是恶作剧。"冯·霍恩海姆"这个姓氏似曾相识,但一时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爸,这会不会是骗子?"程明皱眉,"哪有人直接寄机票的?"

  "先问问郑教授。"我拨通了郑淮安的电话。

  出乎意料,郑淮安也收到了同样的邀请。"我刚想打给你,"他在电话里说,"查过了,这个研究中心确实存在,专注于传统医学现代化研究。冯·霍恩海姆是现任主任,医学史专家。"

  "那我们去吗?"

  "当然去!"郑淮安斩钉截铁,"你知道'冯·霍恩海姆'这个姓氏意味着什么吗?"

  "有点耳熟..."

  "帕拉塞尔苏斯!"郑淮安激动地说,"十六世纪最伟大的医学改革家,本名特奥弗拉斯特·冯·霍恩海姆!如果这个阿尔伯特是他的后代,那他们的家族收藏必定非同凡响!"

  就这样,三天后,我和郑淮安踏上了飞往瑞士的航班。程明本想同行,但药膳馆需要人照看,而且我们答应每天视频汇报情况。

  飞机上,郑淮安滔滔不绝地讲述帕拉塞尔苏斯的成就:"...他第一个提出'剂量决定毒性'的概念,挑战了传统体液学说,还发现了多种化学元素..."

  我听着,思绪却飘向腰包里的铜药铲。自从"天使之泪"发芽后,铲子似乎有了微妙的变化——重量时轻时重,温度也随环境波动。最奇怪的是,它开始偶尔发出几乎不可闻的嗡鸣,就像...在回应什么。

  "程远?你在听吗?"郑淮安不满地打断我的走神。

  "抱歉,郑兄。"我歉意地笑笑,"我在想,如果真有其他'通灵药器',它们和我的铜铲会有什么联系?"

  郑淮安眼睛一亮:"这正是我们要探究的!假设这类器具确实存在,那么它们的制作工艺、使用范围、能量特性..."

  他继续滔滔不绝,而我望向舷窗外翻滚的云海,心中莫名升起一丝预感——这次旅程,将揭开比我们想象中更多的秘密。

  日内瓦机场的接机者是个高挑的银发老人,穿着笔挺的深蓝色西装,举着写有我们名字的牌子。

  "冯·霍恩海姆博士?"郑淮安快步上前。

  老人微笑着摇头:"我是汉斯,博士的管家。冯·霍恩海姆博士在庄园等您二位。"他的英语带着浓重的德语口音,"请随我来。"

  黑色奔驰驶出机场,没有前往日内瓦市区,而是沿着莱芒湖向北行驶。约一小时后,车子拐上一条僻静的山路,最终停在一座古老的石砌庄园前。

  庄园坐落在半山腰,俯瞰着湛蓝的湖水。主楼是典型的欧式古堡风格,但东侧延伸出一座玻璃幕墙的现代建筑,想必就是研究中心所在。

  "请进。"汉斯引领我们穿过厚重的橡木大门,"博士在收藏室等您。"

  大厅里,一个身材瘦小的白发老人从扶手椅上站起来。他穿着复古的棕色天鹅绒外套,戴着一副圆框眼镜,活像从古代油画里走出来的人物。

  "程先生!郑教授!"他热情地迎上来,英语流利,"欢迎来到霍恩海姆庄园!我是阿尔伯特·冯·霍恩海姆。"

  寒暄过后,冯·霍恩海姆博士直奔主题:"想必二位很好奇我为何邀请你们。"他神秘地眨眨眼,"请随我来。"

  收藏室位于古堡西翼,是个圆形大厅,四周陈列着各种古老的医疗器具——中世纪的放血刀、阿拉伯风格的铜制蒸馏器、非洲部落的草药袋...但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玻璃柜里的三件器物:一把银质小刀、一个铜制研钵和一根水晶棒。

  "这些..."我下意识摸向腰间的铜铲,感到它正在发热。

  冯·霍恩海姆敏锐地注意到我的动作:"啊,您带了您的药铲?能让我看看吗?"

  我犹豫片刻,还是取出铜铲。当铲子暴露在空气中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中央柜子里的三件器物同时泛起了微光!

  "果然!"冯·霍恩海姆激动地拍手,"它们彼此感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郑淮安目瞪口呆:"这...这怎么解释?"

  "请坐,这是个很长的故事。"博士示意我们坐在收藏室角落的皮椅上,汉斯端来了咖啡和点心。

  "我的祖先帕拉塞尔苏斯,"冯·霍恩海姆开始讲述,"不仅是医学改革家,还是炼金术大师。根据家族记载,他曾游历东方,在西藏和青城山学习过密法医术。"

  我心头一震:"青城山?"

  "正是。"博士点头,"传说他在那里结识了一位道长,获赠四件'通灵药具',分别对应制药的四个步骤——采集、切割、研磨和调和。回到欧洲后,他用炼金术仿制了这些器具,就是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三件。"

  "四件?"我数了数,"那第四件..."

  "原版的采集铲,也就是程先生手中这把。"冯·霍恩海姆凝视着铜铲,"根据记载,帕拉塞尔苏斯临终前将原版铲子还给了青城山的传人,只留下仿制品。"

  我脑中闪过师父的面容——难道他就是那个"传人"?可师父从未提起过这段渊源。

  郑淮安已经迫不及待:"博士,这些器具的'通灵'特性有科学解释吗?"

  "现代术语来说,它们含有某种特殊合金,能对特定频率的生物能量场产生共振。"冯·霍恩海姆走向玻璃柜,"请看。"

  他打开柜子,取出银质小刀递给我。当刀接近铜铲时,两者同时发出柔和的蓝光,并伴有轻微的振动。

  "不可思议..."郑淮安记录着现象,"能量传递肉眼可见!"

  冯·霍恩海姆继续解释:"这些器具不仅能识别优质药材,还能增强药效。我的研究表明,用它们处理的药材,有效成分提取率提高30%以上。"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沉浸在研究中。冯·霍恩海姆慷慨地允许我们测试所有器具,甚至提供了研究中心的全部设备。我们发现,四件器具一起使用时,能量场会形成完美的闭环,而铜铲始终处于核心位置。

  "程远,"郑淮安兴奋地说,"这证实了我们的猜想!'通灵'不是迷信,而是可观测的能量现象!"

  第四天早晨,冯·霍恩海姆提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请求:"程先生,能否请您用全套器具制作一道药膳?我想亲眼见证古籍中描述的'四器合一'的效果。"

  我欣然同意。在庄园的厨房里,我选择了当地产的几种草药——迷迭香、百里香和瑞士特有的阿尔卑斯山金盏花。铜铲帮我挑选出最优质的植株;银刀精准切割;铜研钵将材料研磨成均匀粉末;水晶棒则用于调和。

  当四件器具协同工作时,一种奇妙的和谐感油然而生,仿佛它们有自己的意识,引导着我的每个动作。最终完成的药膳汤散发着前所未有的香气,连一向对气味敏感的郑淮安都赞叹不已。

  冯·霍恩海姆品尝后,闭上眼睛久久不语。当他再次睁开眼时,里面闪烁着泪光:"七十年前,我的祖父曾用仿制器具做过类似的汤...味道几乎一样。他说,这是'治愈灵魂的药'。"

  当晚,我们在庄园的图书室查阅帕拉塞尔苏斯的手稿复制品。在一本褪色的笔记中,郑淮安突然发现了一幅素描——青城山道观的简图,旁边写着"玄静道长"四个汉字!

  "程远!"郑淮安惊呼,"这是你师父吗?"

  我仔细辨认,心跳加速——虽然画风简略,但那眉眼和神态,确实与师父有七分相似!更惊人的是素描下方的日期:1526年。

  "这不可能..."我声音发颤,"师父若活在明朝,怎么可能..."

  冯·霍恩海姆轻声解释:"东方修道者常有长寿传说。或许您师父是'玄静'道号的传承者?"

  我沉默不语。师父确实从未提及自己的年龄,而他的容貌在我记忆中始终是那副仙风道骨的样子,看不出岁月痕迹。

  夜深人静时,我独自站在庄园露台上,望着月光下的莱芒湖。铜铲静静躺在掌心,散发着与往常不同的温暖。太多的谜团涌现——师父的真实身份、铜铲的来历、四件器具的奥秘...

  "程先生。"冯·霍恩海姆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打扰了。有件事我必须告诉您。"

  他递给我一封泛黄的信封:"这是祖父留给我的,嘱咐我在找到第四件器具的持有者时转交。"

  我小心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张薄如蝉翼的宣纸,上面用毛笔写着几行字:

  "药器通灵,非为技也,实为心也。

  四器合一,可启药境,然必以济世为本。

  若生贪念,必遭反噬。

  玄静"

  字迹苍劲有力,正是师父的手笔!我双手微颤,纸上的墨迹在月光下似乎流动起来,化作师父的声音在我耳边回响:"远儿,记住,药为心镜..."

  "程先生?"冯·霍恩海姆关切地问,"您还好吗?"

  我深吸一口气,将信纸小心收好:"博士,谢谢您。这封信...对我很重要。"

  次日早餐时,我们决定缩短行程。郑淮安急于回国建立更完善的实验室,而我则迫切想重新翻阅师父留下的所有资料,寻找更多线索。

  冯·霍恩海姆理解我们的心情:"随时欢迎你们再来。这些器具,"他指着中央柜子,"永远为你们开放。"

  临行前,他送给我们一份厚礼——三件仿制器具的详细设计图和高清扫描数据。"希望这些能帮助你们的研究。"他说,"如果有朝一日能复制出完整的四器..."

  郑淮安激动地接过图纸:"太感谢了!这将大大推进我们的工作!"

  回程的飞机上,郑淮安全神贯注地研究图纸,不时发出惊叹。而我则反复阅读师父的信,思索着"可启药境"的含义。

  "郑兄,"我突然问,"你说,师父会不会还活着?"

  郑淮安从图纸中抬起头,罕见地没有立即否定:"科学上不可能...但考虑到我们最近的发现..."他耸耸肩,"谁知道呢?也许你师父掌握了某种超越时代的养生秘法。"

  飞机穿越云层,我摩挲着铜铲,感受它稳定的温度。无论师父身在何方,他传给我的不仅是工具和技艺,更是一种理解生命的方式。而现在,这种方式正在引导我走向更深的奥秘。

  "师父,"我在心中默念,"我会找到答案的。"

  铲子轻轻震动,仿佛在回应。

  喜欢上善若水,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