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祥十二年夏。
太子替皇帝前往燕国巡游,视察长城的修建情况。
出发以前,皇帝召太子入宫,为之饯行。
父子俩在未央宫有一番对话。
皇帝对太子说:“长城关乎到边疆的稳定,太子要仔细检查,看有没有工匠偷工减料,各级官吏是否尽职尽责。”
太子拱手称是。
五月,太子从洛阳出发往燕国而去。
六月,太子途经晋国。
晋王田玉携百官出城迎接太子。
太子乘坐马车和晋王一同入城,晋王带着太子检视了晋阳城。
晚上,太子把他在晋阳城的所见所闻都如实的写进了奏书中。
“儿臣自入晋国以来,见晋国之百姓生活之况,晋阳城中多有穿丝袍之百姓,民众以粟米为食,民安而国富,此皆晋王治国有方……”
皇帝看完太子的奏书后很高兴,下诏给晋王,称赞他治国有方,又把太子的所见所闻告知其他几位藩王,请他们效仿晋王那样,能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
离开晋国后,太子继续北上,到达代国。
在到达了代国以后,代国的景象和晋国大大不同。
只见代国境内,百姓多着破衣烂衫,面黄肌瘦,逃亡者甚众。
进入代城时,太子看到城外的田地全都因为干旱龟裂,不见有半颗庄稼,倒是代王,气色甚好。
太子本想责难,但是又见代王年幼,而自己又是代王的伯父,问责的话便不好出口。
入城后,太子召来代国相,问他说:“代国距离晋国不远,晋国百姓富足安乐,为何代国百姓生活的如此困苦?”
代国相惶恐地低下头,战战兢兢道:“殿下有所不知,今年代国遭遇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生活艰难。而代王年幼,尚未能亲政,诸多事务由下官处理,下官虽日夜操劳,却仍未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实乃下官之罪。”
太子眉头紧皱,又问道:“那为何不见官府开仓放粮,赈济百姓?”
代国相脸色微变,犹豫片刻后说:“仓中粮食本就不多,加之运输不便,一时难以发放到百姓手中。”
太子心中生疑,决定亲自去查看粮仓。
到了粮仓,却发现仓中空空如也。就在这时,一个小吏偷偷拉住太子衣角,小声说:“殿下,粮食都被代国相和一些官员私吞了,他们勾结奸商,高价售卖粮食,百姓苦不堪言。”
太子闻言大怒,当下决定彻查此事,定要还代国百姓一个公道。
代国相听闻太子正在调查他,大为惊恐。
一旦等太子把事情查个水落石出,自己必死无疑。
而如今能够救他的人就只有一个,代王!
代王宫。
代国相找到太后韩姬,一见面就跪在她面前,说道:“太后救命。”
韩姬眉头一皱,问道:“出了何事,如此惊慌?”
代国相哭诉道:“太后,太子正在调查粮仓的事情,要是让太子查清楚,老臣必死无疑。”
韩姬听了以后一点也不着急,她半躺在榻上,打量着自己葱白的手指,说:“这事儿和孤有什么关系?”
代国相没想到韩姬会是这种反应。
“太后,您难道是要见死不救?”
韩姬说道:“国相,你贪污粮食中饱私囊,如今事发了太子要查你,孤一个妇道人家又能如何呢?”
代国相闻言,面色狠厉的说:“太后,臣这些年每年都给您和代王送钱,臣每次送的钱都让人登记造册做了账的,要是老臣被太子抓了,对您恐怕也没好处。”
韩姬心中一紧,她没想到代国相居然还有后手,若是太子拿到账本,自己和代王都免不了要被皇帝重责。
她沉思片刻,说道:“此事需从长计议。太子是皇帝器重之人,不可轻易得罪。你先下去,我自有安排。”
代国相千恩万谢地退下。韩姬立刻召来心腹谋士王桦商议。
王桦是王绾的侄子,韩姬带着代王到代国来的时候,田承业特意让王桦跟随在侧为代王母子出谋划策。
代王母子初入代国时,国政都被国相把持,王桦献计给韩姬,用重利贿赂代国,很快就将他腐化了,代国的大权也落入代王母子之手。
从此以后,韩姬对王桦十分器重,大事小事都与之商量。
王悦听韩姬说明事情原委,献计道:“太后可先稳住太子,再暗中派人去和太子身边人接触,许以重利,让他们从中周旋,拖延时间。同时,赶紧筹集粮食,重新填满粮仓,销毁一切证据。”
韩姬觉得此计可行,立刻着手安排。
她让人带着重礼分别去贿赂太子身边的三个近臣叔孙通,王文越,齐杰。
使者先找到了叔孙通。
叔孙通看着韩姬送来的礼物,严词拒绝,拒不受贿。
使者被大骂了一顿,无奈离去。
很快,使者又找到了王文越。
王文越看着眼前黄澄澄的金子,很是心动。
使者趁机说:“只要先生能让此事善了,代王还有重谢。”
王文越拿出一锭金子掂了掂,又用牙咬了咬,贪婪的说:“金子可真是好东西呀。”
使者见王文越这副反应以为事情稳了。
王文越把金子放回到托盘里,摇头说:“太子待我不薄,我不能接受代王的贿赂,这是背主,请先生回去吧。”
使者还想诱惑王文越,就说:“先生,这可是一百两金子,寻常人十辈子都赚不到,您只需要在太子面前说几句话,这些钱就是您的,您又何苦如此执着?“
王文越不为所动。
使者只好告辞而去。
转眼,使者又找到了齐杰。
说实话,使者对齐杰已经不抱什么期望。
叔孙通和王文越都是油盐不进,想必这个齐杰也是一样。
果然,齐杰看到使者带来的黄金,立即严词拒绝。
使者相争性的劝说了几句,齐杰不答应,使者就准备走。
齐杰这时却说:“先生留步。”
使者就问:“齐君还有什么教诲?”
齐杰摸着自己的八字胡,说:“这事儿很难办,但是难办不代表办不了。”
使者一听有戏,忙说:“只要齐君能在太子面前周旋一二,这些钱都是齐君的。”
齐杰摇头说:“哎呀,这点钱,我很难给你办事啊!”
说着,齐杰朝使者做一个手势,意思是钱不够。
使者立即说:“我再加一百两!”
齐杰冷笑。
使者又说:“二百两!”
二百两黄金加上面前这一百两就是三百两。
三百两黄金,已经是一个千石官员三年的俸禄。
然而齐杰依旧不满意。
使者愣住了。
齐杰这家伙也太贪心了吧?
三百两黄金居然还不知足?
“那先生想要多少?”使者试探的问道。
齐杰伸出五根手指。
使者惊讶的说:“五百两?”
这五百两虽然说不少,但也还在可接受范围,自己回去和太后说说,太后应该还是能答应的。
齐杰把巴掌翻了翻。
使者眉头一皱,瞬间不高兴了:“齐君这是什么意思?”
齐杰就说:“我要一千两!”
“一千两!”使者心里倒吸一口冷气,说:“先生胃口这么大,就不怕撑死你?”
齐杰却满不在乎道:“我有这本事,自然配得上这报酬。若用一千两金子就能保全代王,要是我肯定会答应。先生仔细想想,一千两黄金买个平安,很值!”
使者犹豫了,一千两黄金数额巨大,太后是否会答应还是未知。但事到如今,似乎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使者咬咬牙说:“我回去和太后商议,若太后同意,这一千两黄金立刻给你。”
齐杰得意一笑,“那便等你消息。不过你最好快些,太子查案的速度可是很神速的。”
使者匆匆离开,回宫向韩姬禀报。韩姬听闻齐杰索要一千两黄金,气得拍案而起,“这齐杰也太贪心了!”
但仔细一想,若齐杰真的有本事让他们母子从这件事情全身而退,一千两黄金,确实不贵。
她权衡再三,最终决定答应齐杰的要求。使者带着一千两黄金再次找到齐杰,齐杰满意收下。
使者就问:“齐君,这钱你可收了,这事你准备怎么办?”
齐杰对使者说:“其实想让代王从这件事情全身而退,太容易了,只要抓个替罪羊就可以。”
“替罪羊??”
齐杰说:“代国相就正合适!”
他能做替罪羊,我还来找你?
使者没好气的说:“太后的意思是,代国相也得保住。”
齐杰一听就知道准是代国相拿着代王母子的短,要不然早被推出去做替罪羊了。
“那这事可就不好办了!”
使者急了:“齐君,你可是拿了太后一千两金子!”
齐杰看着使者:“你别急啊!我说这事儿不好办,没说办不了。”
使者一听就知道齐杰这小子又想要钱。
“先生,你都拿了一千两金子了,别不知足。”
齐杰却说:“一千两金子是保全代王母子的价,代国相想要置身事外,这个价得另算!做生意嘛!得仔细点,不能马虎。”
使者被气笑了。
他头一次见有人收受贿赂,还能说的这么堂而皇之。
使者就问:“先生想要多少?”
齐杰笑了笑:“不多,你再给我五百两就行!”
“你他妈可真贪心!”使者忍不住把心里话说出来了。
齐杰也不恼:“五百两金子罢了,相比起代国粮库中丢失的那些官粮,九牛一毛上的毛尖尖而已。”
使者想了想也是。
一千两金子都花出去了,也不差这五百两。
何况要是不答应齐杰,刚才付出的那一千两都得打水漂。
使者说道:“我可以替太后将此事答应下来,不过得事情办成了,我才能把剩下的这五百两付给你。”
齐杰想说话。
使者伸手打断他:“先生刚才也说了,我们是做生意,既然是做生意,先生就该明白,没有人做生意会付全款,这一千两就当是首付,尾款要等事情了结再付给先生,这很公平吧!”
齐杰居然点了点头。
使者又问:“先生要怎么办成太后交代的事情?”
齐杰这次不藏着掖着了。
“其实要保全代王和代国相,再容易不过了,还是我说的,要找替罪羊。”
“其实最合适的替罪样是代国相,既然他做不了替罪羊,那太后就只能重新找一个 。”
“找谁?”使者问。
齐杰耸了耸肩:“我又不知道代国的人事情况,代国是太后和代王的,难道他们俩想找一个替罪羊也找不到?”
使者点了点头。
代国这么大,想寻一只替罪羊确实不难。
使者说:“光有替罪羊恐怕不行吧?”
齐杰点头:“当然不行了,太后还得办一件事,先前告发代国相的那个小吏,必须将此人的嘴堵住,让他改口承认诬陷代国相,代相方能在此事中全身而退。”
“这怎么可能?”
使者惊呼出声。
那个小吏早被太子保护起来了,他们有什么本事能让他改口?
齐杰说:“那个小吏是被保护起来了,可他的家人呢?他是代国人,太后想抓住他的家人应该不难吧。”
“只要抓住他的家人,就能逼迫他改口。”
使者说:“可他现在在太子手里,就算他家人被抓了他也不知道。”
齐杰指了指自己:“我可以把话带到他面前,让他改口。”
使者很高兴。
齐杰打断他:“我知道你很高兴,但你先别高兴,我不会白白帮你带这个话,想让我去带这个话题,再给我一百两金子。”
使者一下站了起来:“带个话就要一百两金子,你也太贪心了!”
齐杰看着他说:“我带话是要担风险的,难道我承担这么大风险不该要一百两金子。”
使者虽然生气,但又无可奈何。
就在使者离去的时候。
齐杰又对他说:“回去之后带话给太后,放火把所有账册都烧了,只要没有粮库的账本,太子就是想查也查不出东西。还有封代国上下那些官员的嘴,别让他们胡说。”
找替罪羊,诬陷证人,放火烧毁账本,堵嘴,这几招听的使者心惊肉跳。
这齐杰可真是天生当贪官的料。
这种主意让他想,他是绝对想不出来的。
太子替皇帝前往燕国巡游,视察长城的修建情况。
出发以前,皇帝召太子入宫,为之饯行。
父子俩在未央宫有一番对话。
皇帝对太子说:“长城关乎到边疆的稳定,太子要仔细检查,看有没有工匠偷工减料,各级官吏是否尽职尽责。”
太子拱手称是。
五月,太子从洛阳出发往燕国而去。
六月,太子途经晋国。
晋王田玉携百官出城迎接太子。
太子乘坐马车和晋王一同入城,晋王带着太子检视了晋阳城。
晚上,太子把他在晋阳城的所见所闻都如实的写进了奏书中。
“儿臣自入晋国以来,见晋国之百姓生活之况,晋阳城中多有穿丝袍之百姓,民众以粟米为食,民安而国富,此皆晋王治国有方……”
皇帝看完太子的奏书后很高兴,下诏给晋王,称赞他治国有方,又把太子的所见所闻告知其他几位藩王,请他们效仿晋王那样,能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
离开晋国后,太子继续北上,到达代国。
在到达了代国以后,代国的景象和晋国大大不同。
只见代国境内,百姓多着破衣烂衫,面黄肌瘦,逃亡者甚众。
进入代城时,太子看到城外的田地全都因为干旱龟裂,不见有半颗庄稼,倒是代王,气色甚好。
太子本想责难,但是又见代王年幼,而自己又是代王的伯父,问责的话便不好出口。
入城后,太子召来代国相,问他说:“代国距离晋国不远,晋国百姓富足安乐,为何代国百姓生活的如此困苦?”
代国相惶恐地低下头,战战兢兢道:“殿下有所不知,今年代国遭遇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生活艰难。而代王年幼,尚未能亲政,诸多事务由下官处理,下官虽日夜操劳,却仍未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实乃下官之罪。”
太子眉头紧皱,又问道:“那为何不见官府开仓放粮,赈济百姓?”
代国相脸色微变,犹豫片刻后说:“仓中粮食本就不多,加之运输不便,一时难以发放到百姓手中。”
太子心中生疑,决定亲自去查看粮仓。
到了粮仓,却发现仓中空空如也。就在这时,一个小吏偷偷拉住太子衣角,小声说:“殿下,粮食都被代国相和一些官员私吞了,他们勾结奸商,高价售卖粮食,百姓苦不堪言。”
太子闻言大怒,当下决定彻查此事,定要还代国百姓一个公道。
代国相听闻太子正在调查他,大为惊恐。
一旦等太子把事情查个水落石出,自己必死无疑。
而如今能够救他的人就只有一个,代王!
代王宫。
代国相找到太后韩姬,一见面就跪在她面前,说道:“太后救命。”
韩姬眉头一皱,问道:“出了何事,如此惊慌?”
代国相哭诉道:“太后,太子正在调查粮仓的事情,要是让太子查清楚,老臣必死无疑。”
韩姬听了以后一点也不着急,她半躺在榻上,打量着自己葱白的手指,说:“这事儿和孤有什么关系?”
代国相没想到韩姬会是这种反应。
“太后,您难道是要见死不救?”
韩姬说道:“国相,你贪污粮食中饱私囊,如今事发了太子要查你,孤一个妇道人家又能如何呢?”
代国相闻言,面色狠厉的说:“太后,臣这些年每年都给您和代王送钱,臣每次送的钱都让人登记造册做了账的,要是老臣被太子抓了,对您恐怕也没好处。”
韩姬心中一紧,她没想到代国相居然还有后手,若是太子拿到账本,自己和代王都免不了要被皇帝重责。
她沉思片刻,说道:“此事需从长计议。太子是皇帝器重之人,不可轻易得罪。你先下去,我自有安排。”
代国相千恩万谢地退下。韩姬立刻召来心腹谋士王桦商议。
王桦是王绾的侄子,韩姬带着代王到代国来的时候,田承业特意让王桦跟随在侧为代王母子出谋划策。
代王母子初入代国时,国政都被国相把持,王桦献计给韩姬,用重利贿赂代国,很快就将他腐化了,代国的大权也落入代王母子之手。
从此以后,韩姬对王桦十分器重,大事小事都与之商量。
王悦听韩姬说明事情原委,献计道:“太后可先稳住太子,再暗中派人去和太子身边人接触,许以重利,让他们从中周旋,拖延时间。同时,赶紧筹集粮食,重新填满粮仓,销毁一切证据。”
韩姬觉得此计可行,立刻着手安排。
她让人带着重礼分别去贿赂太子身边的三个近臣叔孙通,王文越,齐杰。
使者先找到了叔孙通。
叔孙通看着韩姬送来的礼物,严词拒绝,拒不受贿。
使者被大骂了一顿,无奈离去。
很快,使者又找到了王文越。
王文越看着眼前黄澄澄的金子,很是心动。
使者趁机说:“只要先生能让此事善了,代王还有重谢。”
王文越拿出一锭金子掂了掂,又用牙咬了咬,贪婪的说:“金子可真是好东西呀。”
使者见王文越这副反应以为事情稳了。
王文越把金子放回到托盘里,摇头说:“太子待我不薄,我不能接受代王的贿赂,这是背主,请先生回去吧。”
使者还想诱惑王文越,就说:“先生,这可是一百两金子,寻常人十辈子都赚不到,您只需要在太子面前说几句话,这些钱就是您的,您又何苦如此执着?“
王文越不为所动。
使者只好告辞而去。
转眼,使者又找到了齐杰。
说实话,使者对齐杰已经不抱什么期望。
叔孙通和王文越都是油盐不进,想必这个齐杰也是一样。
果然,齐杰看到使者带来的黄金,立即严词拒绝。
使者相争性的劝说了几句,齐杰不答应,使者就准备走。
齐杰这时却说:“先生留步。”
使者就问:“齐君还有什么教诲?”
齐杰摸着自己的八字胡,说:“这事儿很难办,但是难办不代表办不了。”
使者一听有戏,忙说:“只要齐君能在太子面前周旋一二,这些钱都是齐君的。”
齐杰摇头说:“哎呀,这点钱,我很难给你办事啊!”
说着,齐杰朝使者做一个手势,意思是钱不够。
使者立即说:“我再加一百两!”
齐杰冷笑。
使者又说:“二百两!”
二百两黄金加上面前这一百两就是三百两。
三百两黄金,已经是一个千石官员三年的俸禄。
然而齐杰依旧不满意。
使者愣住了。
齐杰这家伙也太贪心了吧?
三百两黄金居然还不知足?
“那先生想要多少?”使者试探的问道。
齐杰伸出五根手指。
使者惊讶的说:“五百两?”
这五百两虽然说不少,但也还在可接受范围,自己回去和太后说说,太后应该还是能答应的。
齐杰把巴掌翻了翻。
使者眉头一皱,瞬间不高兴了:“齐君这是什么意思?”
齐杰就说:“我要一千两!”
“一千两!”使者心里倒吸一口冷气,说:“先生胃口这么大,就不怕撑死你?”
齐杰却满不在乎道:“我有这本事,自然配得上这报酬。若用一千两金子就能保全代王,要是我肯定会答应。先生仔细想想,一千两黄金买个平安,很值!”
使者犹豫了,一千两黄金数额巨大,太后是否会答应还是未知。但事到如今,似乎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使者咬咬牙说:“我回去和太后商议,若太后同意,这一千两黄金立刻给你。”
齐杰得意一笑,“那便等你消息。不过你最好快些,太子查案的速度可是很神速的。”
使者匆匆离开,回宫向韩姬禀报。韩姬听闻齐杰索要一千两黄金,气得拍案而起,“这齐杰也太贪心了!”
但仔细一想,若齐杰真的有本事让他们母子从这件事情全身而退,一千两黄金,确实不贵。
她权衡再三,最终决定答应齐杰的要求。使者带着一千两黄金再次找到齐杰,齐杰满意收下。
使者就问:“齐君,这钱你可收了,这事你准备怎么办?”
齐杰对使者说:“其实想让代王从这件事情全身而退,太容易了,只要抓个替罪羊就可以。”
“替罪羊??”
齐杰说:“代国相就正合适!”
他能做替罪羊,我还来找你?
使者没好气的说:“太后的意思是,代国相也得保住。”
齐杰一听就知道准是代国相拿着代王母子的短,要不然早被推出去做替罪羊了。
“那这事可就不好办了!”
使者急了:“齐君,你可是拿了太后一千两金子!”
齐杰看着使者:“你别急啊!我说这事儿不好办,没说办不了。”
使者一听就知道齐杰这小子又想要钱。
“先生,你都拿了一千两金子了,别不知足。”
齐杰却说:“一千两金子是保全代王母子的价,代国相想要置身事外,这个价得另算!做生意嘛!得仔细点,不能马虎。”
使者被气笑了。
他头一次见有人收受贿赂,还能说的这么堂而皇之。
使者就问:“先生想要多少?”
齐杰笑了笑:“不多,你再给我五百两就行!”
“你他妈可真贪心!”使者忍不住把心里话说出来了。
齐杰也不恼:“五百两金子罢了,相比起代国粮库中丢失的那些官粮,九牛一毛上的毛尖尖而已。”
使者想了想也是。
一千两金子都花出去了,也不差这五百两。
何况要是不答应齐杰,刚才付出的那一千两都得打水漂。
使者说道:“我可以替太后将此事答应下来,不过得事情办成了,我才能把剩下的这五百两付给你。”
齐杰想说话。
使者伸手打断他:“先生刚才也说了,我们是做生意,既然是做生意,先生就该明白,没有人做生意会付全款,这一千两就当是首付,尾款要等事情了结再付给先生,这很公平吧!”
齐杰居然点了点头。
使者又问:“先生要怎么办成太后交代的事情?”
齐杰这次不藏着掖着了。
“其实要保全代王和代国相,再容易不过了,还是我说的,要找替罪羊。”
“其实最合适的替罪样是代国相,既然他做不了替罪羊,那太后就只能重新找一个 。”
“找谁?”使者问。
齐杰耸了耸肩:“我又不知道代国的人事情况,代国是太后和代王的,难道他们俩想找一个替罪羊也找不到?”
使者点了点头。
代国这么大,想寻一只替罪羊确实不难。
使者说:“光有替罪羊恐怕不行吧?”
齐杰点头:“当然不行了,太后还得办一件事,先前告发代国相的那个小吏,必须将此人的嘴堵住,让他改口承认诬陷代国相,代相方能在此事中全身而退。”
“这怎么可能?”
使者惊呼出声。
那个小吏早被太子保护起来了,他们有什么本事能让他改口?
齐杰说:“那个小吏是被保护起来了,可他的家人呢?他是代国人,太后想抓住他的家人应该不难吧。”
“只要抓住他的家人,就能逼迫他改口。”
使者说:“可他现在在太子手里,就算他家人被抓了他也不知道。”
齐杰指了指自己:“我可以把话带到他面前,让他改口。”
使者很高兴。
齐杰打断他:“我知道你很高兴,但你先别高兴,我不会白白帮你带这个话,想让我去带这个话题,再给我一百两金子。”
使者一下站了起来:“带个话就要一百两金子,你也太贪心了!”
齐杰看着他说:“我带话是要担风险的,难道我承担这么大风险不该要一百两金子。”
使者虽然生气,但又无可奈何。
就在使者离去的时候。
齐杰又对他说:“回去之后带话给太后,放火把所有账册都烧了,只要没有粮库的账本,太子就是想查也查不出东西。还有封代国上下那些官员的嘴,别让他们胡说。”
找替罪羊,诬陷证人,放火烧毁账本,堵嘴,这几招听的使者心惊肉跳。
这齐杰可真是天生当贪官的料。
这种主意让他想,他是绝对想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