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二茬稻丰收-《本来种田就烦,他们还抢着入赘》

  如意沉默地看了下连稻苗都养不活的爹娘,和至今只认得一种蘑菇的哥哥。

  嗯……怎么不算是一种特别的缘分呢。

  总之买山的事是成了,如意偷偷问过爹娘:“县令是不是咱们的人?”

  肖勇和王英严谨地思考了一下,你爹自然算是自己人的。

  见她二人点头,如意又问:“他是不是给咱行便利了?”

  王英回忆那枚官印,点头的力度大了些。

  如意提议:“那咱们加快速度?”

  裴子清比他们还着急集中人手寻找将军,这自然也是合理的。

  一切顺利得让如意感到不可思议。

  王英也想明白了,以将军的身手,若是她不愿意,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从她那里拿到乾元币。

  无论裴子清是怎么得手的,都说明他得到了将军的默许。

  所以,有很大可能,将军不光是看上了他的皮相。

  疫症事了,何清风也该踏上归程。

  走之前他想好好教训教训胆敢与高贵妃作对的那肖家人。

  寻来找去,他得知肖家数月前曾撺掇村民荒废农田,去试种那什么二茬水稻。

  “二茬水稻?”

  何清风冷笑。

  在此之前他从未听说过如此荒谬的提议。

  若是粮食真能这么容易就多种一茬,大夏还哪儿来那么多饿死的百姓?

  他自觉抓住了肖家的错处,却不知到这小小“疏漏”其实是被刻意送到他面前来的。

  裴子清同肖勇道。

  “何清风此人惯来擅长官场那些蝇营狗苟。”

  “若是叫他知道二茬稻丰收之事,定会多方阻拦我们将消息送回京城。”

  雁门山与京城相距千里只要,高贵妃党羽又数不胜数,真的碍事起来也确实麻烦。

  “不如索性利用他们的陷害之心,助力一把。”

  肖勇睁大透着憨厚的双眼:“哦。”

  听不懂,随便装一装吧。

  王英一巴掌拍他背上。

  “他的意思是先别让人知道二茬稻真正的收成,免得节外生枝。”

  这话肖勇听懂了。

  雁回村种二茬稻的村民们在官府帮助下安静地收割,低调地收粮。

  待收割完毕,官府又用高于市场价三成的价格,将这批粮食尽数收购,说是要应对渝州灾民。

  村民们几乎家家都有屯粮的习惯,多的这些粮食本就是要拿去卖的。

  交给官府能多得些银子,又省了自己操劳,大家都乐意之至。

  除了锦绣山庄之外,其余村民种的水稻只被如意换了一部分,在正式称重之前,谁也不知道确切的总产量。

  即便有个别庄稼把式看出不同,想着粮食的产量多年未变,也只会当自己看错而已。

  官府换了称量的工具,又热情帮忙,村民们谁也没有怀疑册子上记录的数字。

  等何清风前来视察的时候,看到的只有满地收割后留下的稻杆。

  他是个标准的读书人,从能拿笔开始就不曾下过地。

  莫说是看这些稻杆,便是满地金黄,他也看不出什么问题。

  所以他只能寻人来问。

  村民们不知其中内情,只能给他报出官府给的数字。

  何清风将之和往年一对比,心情大好——裴子清完了!

  他万分谨慎地偷偷搜罗历年粮食收成的记录,和这二茬稻的一起,珍而重之地收了起来。

  疫症事了,他这个钦差也就该回京城去了,走之前他又来到锦绣山庄。

  刻着“锦绣”二字的牌匾实在刺眼。

  他忽然很想进去,见一见这山庄的主人。

  这么想着,他便叩响了大门。

  当下肖勇和王英都在忙,如意便背着手来迎客。

  她心下也觉得奇怪,这种时候谁会来找他?

  据门房说还是个书生模样的陌生人。

  肖家人和善,平时上门的人不少,门房也不拦着人。

  远远瞧见一道身影走进,何清风理了理衣摆,准备上前。

  刚抬起脚,门口一团原本不起眼的棕色“物件”忽然动了动,舒展成一头凶恶凛然的野兽。

  何清风猛然僵住,对视中,他觉得有一股寒气从背后密密麻麻地爬上来。

  此刻的他仿佛回到那一夜,他千辛万苦前往边关探望那个不知好歹的女人,却被她丢进狼群中。

  他被吓得仪态尽失,那女人却满含不屑极尽嘲讽——

  “就这点鼠胆,也敢妄图做本将军的相公。”

  世人传她大逆不道藐视皇权当真一点没错。

  还有谁敢明明被陛下赐婚,还故意踩着婚期领兵出征,更是一去边关多年不回?

  他堂堂探花,硬是因为她的任性成了京城的笑话。

  风清月朗的表象开始扭曲——他们嘲笑他这个所谓的将军夫君,刚“进门”就开始“独守空闺”。

  随侍一旁的小厮不解询问:“大人?”

  何清风冷冷瞪他一眼,正待开口,就被一阵乒铃乓啷的动静吸引。

  华贵的马车不知何时停在庄子门口,与马车外呼拥一同强烈起来的,是一股子各式各样的香粉气味。

  华丽到绣着金线的车帘被掀开,下人们搬来镶金雕玉的石凳,扶出马车里金尊玉贵的女子。

  “参见贵妃娘娘。”

  明艳张扬的李贵妃淡淡瞥他一眼,连眉梢都没动。

  “嗯。”

  何清风袖子底下的拳攒紧。

  他真是恨透了这些出生就高人一等的权贵。

  裴子清如是,八皇子和李贵妃也是。

  就连看人的眼神也仿佛透着股矜骄不屑——瞧不起谁呢?

  马车一辆接一辆停下,主子奴仆乱作一团,谁也没在意站在墙角边脸色难看的何清风。

  自他成为大理寺卿后,已经很久没有受过这般冷遇。

  罢了,他甩袖转身,早已没了探这庄子的兴致。

  等一切收拾妥当,何清风早已离去多时。

  李贵妃问扶着她的嬷嬷:“刚刚那是谁?”

  嬷嬷自然不知道。

  天高地远的,哪儿能随便冒个人出来都叫得上姓名。

  “大概是想攀附娘娘的某个乡绅吧。”

  李贵妃蹙着眉,忽然大步走开,扶着墙就开始干呕。

  难受,想吐。

  好容易求得圣恩来找小八,这又是疫症又是遇上流民,半条命都快折腾没了。

  这不,刚从官道上下来,她也顾不得赶路,先缓缓再说。

  “这位姨姨是晕车了吗?”

  有个甜甜的声音响在耳边。

  “我这里有药,闻一闻就舒服多了。”

  李贵妃循声望去,就看见双圆溜溜的大眼睛正发着光似的看着她,掌心还放着个素净的小香包。

  嬷嬷想说话,被李贵妃抬手挥退。

  “好啊,多谢你。”

  香包很好用,李贵妃觉得舒服多了。

  她抬眼看了一下,这才注意到女孩身后的牌匾。

  锦绣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