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箪食壶浆(1/3)-《暮汉昭唐》

  神武六年,三月。

  得到张虞批准,徐晃、郦嵩二部凑出精兵万人,算上操船水手三千人合计有一万三千人,携带大小船只四百余艘,以糜氏兄弟为向导,出淮水口,沿着海岸线而行。

  在15—16世纪之前,受限于造船术与定位法的不足,中西方航海无不是沿岸航行,或是说逐岛而行,以避免深入不可预知的海洋,及规避深海中的暴风雨。且因不知经纬、难辨星辰,故常白日航行,夜晚停泊海岸。

  如两汉时期,江东与朝鲜半岛之间所开辟出航线,除了横跨渤海是逐岛而行外,余者尽是沿岸航行。

  亦或是古罗马时期,罗马鼎盛时期的疆域囊括地中海,但实际上所有航海活动大多数是在海岸线边缘,及依靠途中的海岛停泊,才敢出海航行。而若盲目深入地中海,照样会出现人船倾覆的现象。

  因此,张虞在批准偷渡袭击江东方案前,曾为此而犹豫。但幸庞统早有考虑到,在奏疏中指出,糜氏兄弟以海贸、冶盐二业发达,部曲、家丁多识越海法,其中糜芳还亲自航海到过江东。

  见渡海之事准备充分,又有糜氏部曲深谙航海之法,张虞方才批准徐晃、郦嵩的冒险之策。

  倒不是张虞谨慎,而是航海难度非常大。如航海中涉及航道、暗礁、季风、洋流、天象等知识,而这些知识不是一朝一夕能晓得,需要大量尝试积攒下来的经验。

  如历史上大航海时期,先发者为西、葡两国,后发为英、荷两国。为何英、荷两国能后来居上?

  关键在于荷兰遣人偷取了葡萄牙花费上百年心血所积攒下来的海图。而即便有海图,荷兰人在前往亚洲途中,照样吃了不少亏。

  今糜氏兄弟二人为向导,唐军一路南下,沿海岸航行,早出晚停,花费约四、五日到了长江口附近海域。

  “今到江东否?”许褚望着漫漫无际的海洋,问道。

  “稍候!”

  糜芳示意身侧老汉打开关着乌鸦的笼门,任由乌鸦飞上天空。

  随着乌鸦飞向西方,糜芳说道:“今至江口,随着玄鸟航行,便能至陆上。”

  望着展翅高飞的乌鸦,许褚赞叹道:“引鸟辨向,实乃高明之术!”

  许褚生活在谯县,因临近淮北之故,渡江、乘舟对他并不陌生。然到了海上,许褚方知航海与渡江之区别。

  如糜芳放飞笼中的乌鸦,本质是欲借助乌鸦生活在陆地的特性,方便在漫漫无际的海洋定位。当然了,如果离陆地遥远,乌鸦会在船只周围漫无目的的飞翔。

  风帆转向,四百余艘的舰队在乌鸦的引导下,驶向了距离十余里外的陆地。

  下午时分,头船便瞧见陆地,沿着水流方向逆行,舰队发现了人烟。

  为探明所在何地,大船停泊于岸边,数艘小船载着百余甲士登岸,了解岸上军情。

  “将军,据乡民言岸上之地为吴郡毗陵县治下,其所在乡亭名为北海乡。”从岸上而归的斥候汇报导。

  “离毗陵县多远?离吴县、金陵又有多远?”许褚问道。

  斥候摇头,说道:“乡人未知金陵所在,但知郡治吴县在南一、二百里外。”

  “好!”

  许褚看向贾衢,问道:“梁道为扬州刺史,今有何见解?”

  贾衢盯着粗糙的吴郡舆图,说道:“吴郡为富庶之所,旧时在籍十六万户,仅次于豫章郡。我军初至江东,不识东南地理,今不如趁敌不备,先夺吴县,探得军报细情,之后再奔金陵。”

  “可!”

  许褚满意颔首,说道:“吴郡既为人口大郡,那么郡中大族应是不少。此番抚之而能为己用,我军破江东易尔!况吴郡富庶,米稻颇多,能为大军补给之用。”

  在不了解江东情况下,许褚与贾衢一致决定先夺取无备的吴县。后续以吴县为根基,再进一步征讨江陵。

  一、二百里路途谈不上遥远,但因天色渐晚,及唐军兵马赶路疲惫,许褚决意明天亲自带兵征讨吴县,让孟宁之留守舟舸呼应,贾衢攻打城池低矮的毗陵。

  是夜,为收买人心,以百姓疾苦为由,许褚开仓济民,并言下江东,则免赋税徭役一年,北海乡民大悦。长老有知时务者,自告奋勇为向导。

  次日清晨,三月十日。

  许褚领步骑四千,北海乡长老为向导,进攻一百余里外的吴县;贾衢领步骑三千,进攻八十里外的毗陵县。

  二将出征时,以授田平籍,轻徭薄赋为号。凡士家子、屯田户者悉归民籍,并授良田百亩。

  唐军犹如神兵天降般,忽然杀至吴郡地界上,并宣言轻徭薄赋之良政,郡中士民无不欢喜,沿途箪食壶浆者众。

  十二日,贾衢兵不血刃下毗陵县,许褚破无锡县。十三日,许褚至吴县,县令秦范出降。

  许褚兵马入驻县城,再次强调下令不得扰民,不得擅取百姓之财物。

  时吴县朱、陆、张、顾四族本恐家人为曹操效力而遭到报复,纷纷持重礼至军门拜谒许褚。

  许褚为安民心,亲自军门拒受重礼。

  “陛下有诏,天下因大江而分南北,南人因势而为曹操效力。曹操横征暴敛,士民大受惊扰,故已是疾苦。故为南人考虑,陛下严禁扰民,将士不得妄取财物。”

  许褚手搭剑柄,沉声道:“至于为曹操效力之辈,迷途知返者,不计罪责,并考学问、品德,优异者悉数录用之。而若执迷不悟者,罪不及家眷,祸仅在一人,望诸君周知。”

  “将军宽厚!”

  “陛下仁明!”

  众者纷纷拜谢,庆幸唐军之仁德,不仅不劫掠他们,还愿继续录用族中俊杰。

  出于家族前途考虑,四大家族长老纷纷写信于族中子弟,让为曹操政权效力的子弟及时投降。

  不仅于此,因许褚拒受财货之故,诸士族依旧担心,为求心安之下,以为大军献粮为由,四大氏族凑了十万石,以供南征大军食用。

  见吴县四姓执意送粮,许褚见无违纪,遂大手收下。

  十四日,许褚留数百人守吴县,拜糜竺为吴郡太守,自行解决余下诸县。自率兵马往西北而进,欲与孟宁之、贾衢汇合,共同西征金陵。

  趁许褚夺取吴县之际,贾衢在打下毗陵县,又夺下了曹操设立的云阳县,孟宁之乘舟与之呼应,夺取江边的武进县。

  十七日,三将与糜芳汇于武进县,水陆之兵合有万人。

  大帐内,得以击破吴县,唐军拥有了详细的吴、丹阳二郡舆图。

  “曹操以金陵为京畿,而今武进距金陵约有四百里,沿途重关要城有曲阿、丹徒。江北江都布有兵马近万,金陵有两万老弱,敌寇约有三万,而我军方才万人步骑。”

  许褚坐在马扎上,渐有大将之风,说道:“而敌寇急征之下,或能再得数万兵马。故今用兵宜急不宜缓,莫要让敌寇聚集众兵以来伐我。”

  出兵之前,许褚便与谋士、将校推理过多次用兵。其中许褚若想取胜,关键在于率兵急进,不能留给金陵太多时间,否则等兵马云集过来,深入敌境的许褚所部势必面临以寡击众的尴尬境遇。

  因此,许褚行军越快,越能打得荀彧猝不及防。为了阻止许褚逼近金陵,荀彧只能不断派遣兵马阻止,非汇集齐至。

  贾衢说道:“金陵为山水完固之地,今武进往金陵有二道。北以水陆并进,先取曲阿、丹徒,逆江至江乘、梅陵,可图金陵。南以陆路为主,先取曲阿,转图句容、湖熟,历汤山之险,逼图钟山,可下金陵。”

  “我军乘舟舸而来,不如水陆并进,先击江北广陵军,疏邗沟,以便进退;再西进江乘,当与金陵军厮杀。时二军若破,则江东暂无可用之兵,兵马至金陵,迟早归降。”

  许褚沉吟了下,看向孟宁之,问道:“君以为如何?”

  “曲阿辽阔无险,故若争夺必在丹徒。”

  孟宁之沉声道:“某闻丹徒有二山,北为北固山,南为南山。北固山扼水道出入,南山居丹徒之高。若广陵有精兵渡江阻击,必先争此二山。今时大军并进,行动缓慢,恐敌先夺险要,某愿率兵马昼夜兼行,先据丹徒险要。”

  “好!”

  许褚不假思索,说道:“今授将军精兵两千以为先锋,领兵争夺丹徒。”

  “末将领命!”

  孟宁之欣喜应下,遂退下点齐兵马,准备先行奔赴丹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