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银山归明-《穿越宋青书创最强大明》

  应天府,龙江码头。

  时值仲夏,江风猎猎,却吹不散码头上的鼎沸人声与冲天喜气。数十艘巍峨如山的宝船缓缓靠岸,巨大的船身吃水极深,黝黑的船底几乎与浑浊的江面平齐,无声地诉说着舱内承载着何等惊人的分量。阳光照射在湿漉漉的船身上,反射出刺目的光晕,更添几分庄严与神秘。

  旌旗招展,蔽日遮天。最显眼的是那面巨大的“明”字大纛,以及象征武林的“武林盟主”杏黄旗。码头上,洪武皇帝朱元璋身着常服,却难掩帝王威仪,亲率文武百官列队相迎。他的目光灼灼,紧紧锁定在当先一艘巨舰的船头。

  船头,一人青衫磊落,负手而立。江风吹拂着他的衣袂,猎猎作响。正是宋青书。历经东海风涛与东瀛征伐,他眉宇间少了几分昔年武当弟子的温润,多了几分渊渟岳峙的宗师气度与掌控全局的沉稳。

  身侧,张无忌笑容敦厚,眼神清澈依旧,却隐隐有龙虎之气内蕴;周芷若白衣胜雪,清丽绝伦,气质愈发深邃莫测,仿佛九幽玄冰之下潜藏着撼动山岳的巨力。

  军师姚广孝一身简朴僧袍,手捻一串乌木佛珠,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眼神却如古井深潭,扫视着岸上那明黄色的仪仗与汹涌的人潮。波斯总教教主凌霜,面覆轻纱,只露出一双深邃冷冽的眼眸,异域风情与高深武功带来的神秘感令人侧目。大将李文忠则按剑挺立,甲胄鲜明,一派沙场宿将的剽悍。

  “臣等(属下)参见陛下!吾皇万岁!” 船刚靠稳,宋青书等人便率领核心人员飞身下船,动作飘逸利落,显露出超凡的轻功根基,引得岸边武林人士与军士们一阵低低的喝彩。

  “哈哈哈!免礼,免礼!”朱元璋龙行虎步上前,亲手扶起宋青书,又拍了拍张无忌的肩膀,目光扫过周芷若、姚广孝等人,开怀大笑,声震江岸:“好!好!好!青书、无忌、诸位爱卿,尔等跨海远征,扬我国威,荡平东瀛,功在社稷!朕心甚慰!快与朕说说,此行之详!”

  接风宴设在奉天殿偏殿,虽非正宴,却因功勋卓着而气氛热烈。酒过三巡,朱元璋终于问及此行的核心收获。

  宋青书起身,从容一礼:“启禀陛下,托陛下洪福,将士用命,东瀛已定。此役所获,除疆土纳入大明版图外,最紧要者,乃是其国积年所藏之白银!”

  他微微一顿,声音清朗,清晰地报出一个数字:“经初步清点,所获银锭、银器、银矿精炼所得,总计……一万万两有余!”

  “噗——!”朱元璋正端起酒杯,闻言手腕猛地一抖,琥珀色的御酒泼洒在龙袍前襟也浑然不觉。他霍然站起,双目圆睁,死死盯着宋青书,仿佛要从他脸上确认这数字的真伪,声音都变了调:“多……多少?青书,你说多少?!一万万两?!!”

  满殿瞬间死寂。落针可闻。连呼吸声都仿佛停滞了。

  左丞相李善长手中象牙筷“啪嗒”一声掉在桌上,他猛地吸了一口气,老脸瞬间涨得通红,随即爆发出难以抑制的狂喜,声音都带着颤抖:“陛下!陛下!天佑大明!天佑大明啊!一万万两!大明百年银荒,自此无忧矣!无忧矣!!”

  他激动得几乎要手舞足蹈,这困扰了他和整个户部多年的铸币无银的绝大难题,竟一朝得解!这是泼天之功!

  殿内文武这才如梦初醒,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惊叹与欢呼!一万万两白银!这是足以撬动整个帝国财政,甚至影响天下格局的惊天财富!无数道目光聚焦在宋青书身上,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与狂热的崇拜。

  朱元璋胸膛剧烈起伏,猛地一拍御案,震得杯盘嗡嗡作响,狂喜之情溢于言表:“好!好一个宋真人!好一个万万两白银!此乃不世之功!当浮一大白!”

  他仰头将杯中残酒一饮而尽,脸上因激动而泛起红光。“青书,这些白银,若是皆铸成‘洪武通宝’,要远大于一万万枚,如此一来,我大明银不缺矣!”

  宋青书早有准备,从容道:“陛下,待我大明国力更盛,商路通达四海,此‘洪武通宝’必能通行宇内,成为万邦贸易之基准!”

  “妙!妙极!”朱元璋抚掌大笑,“李爱卿!”

  “臣在!”李善长激动出列。

  “即刻传朕旨意!命亲军都尉府指挥使毛骧,调集精干人手,接收所有东瀛白银!交付应天工局,由工部大匠及宋卿所荐之精通新法匠人共同督办!不得有误!所需人手、物料,各部需全力配合,不得推诿!朕要尽快见到这‘洪武银元’流通天下!”朱元璋语速极快,斩钉截铁,显见对此事重视到了极点。

  “臣遵旨!”毛骧,这位朱元璋心腹中的心腹,掌管着令人闻风丧胆的“检校”(锦衣卫前身)的冷酷人物,此刻也因这泼天功劳和皇帝的亢奋而面色微红,领命时声音都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殿内气氛达到顶点,觥筹交错,颂圣之声不绝于耳。宋青书、张无忌、周芷若等人被频频敬酒,赞誉如潮。远征的艰辛仿佛在这一刻得到了最丰厚的回报,大明帝国的财政根基,似乎就此奠定。

  然而,就在这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巅峰时刻——

  “报——!!!八百里加急军报——!!!”

  一声凄厉高亢、带着无尽风尘与惶急的呐喊,如同九天惊雷,骤然撕裂了奉天殿偏殿的喧嚣与喜庆!

  一名风尘仆仆、几乎脱力的传令兵,在两名殿前武士的搀扶下,踉跄扑入殿中。他手中高举着一封插着三根染血雉羽的军报,嘶声力竭:

  “陛下!北……北伐……徐达、常遇春……二位元帅急报!我军……已……已突破居庸关!兵锋直指大都!元……元廷震动,伪帝仓皇!然……然……”

  传令兵一口气接不上来,剧烈喘息。

  满殿死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死死盯着那封染血的军报。朱元璋脸上的狂喜瞬间冻结,化为一片铁青的凝重。宋青书眼神微凝,与姚广孝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来了!

  传令兵猛地吸了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吼道:“然蒙元狗急跳墙!察罕帖木儿(王保保)部受陛下天威感召及宋真人之计,虽受命阻我,却逡巡不前,消极避战!元廷震怒无计,竟……竟以伪帝旨意,严令高丽国王王禑,倾其举国之兵,即刻发兵,攻我辽东!欲断我北伐后路,牵制我大明兵力!高丽……高丽兵马已在其大将崔莹统率下,悍然集结,兵锋……兵锋直指鸭绿江!辽东……辽东告急!!!”

  “轰!”

  仿佛一颗巨石投入死水!殿内刚刚还沉浸在银山归海喜悦中的文武百官,瞬间被这突如其来的噩耗震得头晕目眩,一片哗然!

  “高丽?!”

  “倾国之兵?!”

  “辽东空虚,如何抵挡?!”

  “蒙元此计,何其歹毒!”

  朱元璋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尽,捏着酒杯的手指因为用力而指节发白,发出咯咯轻响。他猛地看向地图,目光死死钉在辽东与高丽接壤的那片区域。北伐大军正在燕云之地与蒙元最后的主力鏖战,抽身不得。辽东驻军本就不多,如何抵挡高丽倾国之兵的猛攻?一旦辽东有失,北伐大军后路堪忧,整个北方的战略态势将瞬间逆转!

  巨大的危机感,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刚刚因万万两白银而升腾起的狂喜与暖意。奉天殿内,气氛急转直下,由盛夏的炙热,骤然堕入凛冬的酷寒。

  宋青书缓缓放下酒杯,目光深邃地望向殿外东北方向,心中默念:“高丽……畏威而不怀德……终于,还是来了。”

  周芷若的手,无声地按在了腰间长剑的剑柄之上,眼神清冷锐利。张无忌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姚广孝手中的佛珠,捻动的速度,悄然快了几分。

  荣归的万丈荣光尚未散去,来自东方的战云,已挟着刺骨的寒意,滚滚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