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轮训进度榜”前,指尖还停在第一个名字上。顾柏舟刚钉好的木板微微晃动,竹夹咬住边角发出轻响。油灯被林婶挪到了长桌中央,火苗压低了些,照着她布满裂口的手正往陶壶里添新采的薄荷叶。
“人不是教不会。”她低着头,声音像从灶膛里煨出来的,“是怕学了也守不住。”
我没有回头,只是从袖中抽出一张折好的纸,展开铺在桌上。系统日志上的数据已经更新——三号田连续三天灌溉偏差归零,五号田主动上报虫害两起,处理及时未扩散。我把图表投在白布上,红蓝线交织成平稳上升的走势。
“以前错了没人知道,现在错了能换种子。”我说,“他们开始算这笔账了。”
顾柏舟走过来,手指点在图上一处拐点。“这里,是老吴那块地?”
“是他。”我点头,“昨天他徒弟测验拿了第一,今天一早自己来要重新考核。”
林婶抬眼,壶嘴冒出的热气扑上她眼角的皱纹。“他还好面子。”
“面子挡不住实惠。”我收起投影,取出炭笔,在纸上写下一行字:**标准落地,靠罚更靠奖**。
议事厅外传来脚步声,陈砚抱着登记簿路过门口,见我们在便停下。“三队那边都通知了,下周起每村抽两人参加流动轮训。”他说完顿了顿,“有个事……李家屯问能不能多派一个?说是家里小子背口诀比吃饭还快。”
林婶哼了一声:“这会儿又抢着来了?”
等陈砚走远,顾柏舟才开口:“他们看明白了,这不是一阵风。”
我卷起图纸一角,塞进竹筒。“所以接下来,不能只管我们这一片。”
林婶猛地抬头:“你要往外教?”
“不止教。”我打开系统界面,调出社交平台的留言记录。几条消息浮在光屏上,都是周边村落的农户,有人照着我们的方法种玫瑰,却因不懂控温导致花苞全落;有人买了同样的滴灌器,装反了方向浪费了一季水。
“他们抄了样子,可没懂为什么这么干。”我说,“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把‘为什么’变成能带走的东西。”
我在黑板上画出三个圈。“一级,咱们村继续深化轮训,每月回炉考试,带徒连责;二级,每月初八设邻村观摩日,来的人交十斤杂粮或一把旧农具,兑换学习币,能在咱们这儿换抗病种苗;三级——”我顿了顿,“选出成绩最好的五个学员,组成流动讲师队,跟着商队走村授课,由系统统一认证。”
林婶盯着那三个圈,半晌没说话。最后她伸手摸了摸黑板边缘积的粉笔灰,低声问:“那要是别村学会了,反过来抢咱们生意呢?”
“那就让他们抢。”我拿起炭笔,在第三圈旁边加了个箭头,“我们卖的不是花,也不是苗,是能让花活、让苗壮的法子。谁都能种,但谁能教得明白、管得精细?这才是值钱的。”
顾柏舟忽然笑了下。“你是想让每个村都有个‘云悦’?”
“我想让每个想当‘云悦’的人,都有路可走。”
林婶慢慢站起身,走到墙边取下挂着的粗布围裙,抖了抖灰,重新系上。“我明天就去找老吴,让他把那本手抄的节气表拿出来。既然要教,就得把压箱底的都摆上台面。”
她转身时,油灯映出她佝偻的影子贴在土墙上,像一棵老树伸开的枝。
我摊开一张新纸,顶部写了四个字:三年路线。
第一年,完善本村标准体系,实现全流程可追溯;第二年,输出二十名认证讲师,覆盖周边七村;第三年,建立区域协作网,推动统一定价与联合采购。
顾柏舟翻着之前的记录册,忽然说:“承安昨天回来,举着根草棍说要当‘大田官’。”
我笔尖一顿。
“他还说,将来要管最大的试验田,让妹妹坐在旁边记账。”他看着我,“我知道他是在学你。可我也在想,等他们长大,会不会还是觉得女人只能管后院?”
屋内安静下来。林婶端来的茶还在冒热气,顾柏舟的手搭在桌沿,指节上有常年握锄留下的茧。
我抬头看向墙。那里挂着两张孩子画的画。承安画的是我站在高台上,手里拿着发光的板子,下面一群人仰头听;雅柔画的是她自己站在小凳上,给一群小女孩分发彩色的种子包,每人脸上都笑着。
“那就让她也站上去。”我说,“不止是管种子,还要教她们怎么谈价格、签契约、建队伍。我要让以后的小丫头们知道,议事厅里的位置,不是男人让不让坐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本事坐住。”
林婶没说话,默默把油灯芯拨亮了一圈。
我继续在纸上画。一条主干道从村子延伸出去,沿途标注着几个点:培训点、交换站、认证中心。每一步都对应能量值消耗与系统解锁的新功能。当路线画到第七个节点时,系统提示音响起:【检测到长期规划行为,开启“可持续发展”成就追踪】。
“你还真把这当成大事做。”顾柏舟轻声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来就是。”我合上笔帽,“一个人富不算富,一条村强也不算强。我要的是,以后谁提起种地,不再说‘靠天吃饭’,而是说‘去学规矩’。”
林婶端起茶壶,给我们三人各续了半杯。“我这辈子,见惯了女人低头走路。现在看你站着说话,起初不习惯,后来觉得该是这样。”她顿了顿,“要是能让更多人抬起头来,这点杂粮,我自家掏也愿意。”
顾柏舟翻开记录册新的一页,用端正的字迹写下:“流动讲师候选标准:一、考核成绩前百分之十;二、带徒期间无重大失误;三、愿外出授课至少三个月。”
我接着写补充项:四、须有一名女性学员作为搭档。
林婶看见这条,手顿了一下,随即笑了,眼角的纹路舒展开。
油灯烧了大半,窗外夜色沉得像浸透水的布。我将“三年路线”图压在砚台下,又取出一份空白表,标题写上“田园学堂筹备案”。
“第一批课程定五个。”我边写边念,“标准化种植流程、基础质量检测、农具日常维护、简单账目管理、协作沟通技巧。”
“够细。”顾柏舟点头。
“越细越好。”我说,“有些人一辈子都在地里打转,却从没人教他们怎么把经验变成别人也能用的东西。”
林婶站起身,收拾茶具。“明早我带几个嫂子去晒场,把去年存的旧账本都翻出来。那些涂涂改改的数字,也是学问。”
她走到门边,忽又停下。“你说的这个学堂……能不能让雅柔也旁听?她才三岁,可记性好,昨天还能帮我算出哪户欠了两把镰刀。”
我抬头看她。
“我不是急着让她干活。”林婶声音低了些,“我是怕等她长大了,别人说‘女娃不用懂这些’。”
我放下笔,认真回她:“让她来。不仅来听,以后还要让她站在前面讲。”
她点点头,推门出去。夜风卷着一点尘土扑进来,灯焰晃了晃。
顾柏舟拿起我的水杯,发现空了,起身去灶台添水。我继续在表格下方添加备注:课程开放年龄不限,鼓励家庭共同参与。
写到这里,系统再次弹出提示:【检测到教育类规划内容,解锁“知识传承”隐藏模块,是否立即查看?】
我点了否。
有些事不必急于一时。真正重要的,是先把脚下的这条路,一寸寸画清楚。
炭笔在纸上沙沙作响,我勾出下一个节点:春季启动礼,邀请各村代表见证首批讲师授证。
顾柏舟加完水回来,站在我身后看了一会儿,忽然说:“到那时候,承安应该能写自己的名字了。”
我停下笔,抬头看他。
他指着图纸边缘预留的空白处:“你还没写名字。这个学堂,总得有个正式称呼。”
我想了想,在顶部标题旁,添了四个字:**悦农学堂**。
灯火稳稳地照着桌面,我拿起尺子,准备把每一栏间距画匀。
喜欢田园女神的逆袭甜宠记
“人不是教不会。”她低着头,声音像从灶膛里煨出来的,“是怕学了也守不住。”
我没有回头,只是从袖中抽出一张折好的纸,展开铺在桌上。系统日志上的数据已经更新——三号田连续三天灌溉偏差归零,五号田主动上报虫害两起,处理及时未扩散。我把图表投在白布上,红蓝线交织成平稳上升的走势。
“以前错了没人知道,现在错了能换种子。”我说,“他们开始算这笔账了。”
顾柏舟走过来,手指点在图上一处拐点。“这里,是老吴那块地?”
“是他。”我点头,“昨天他徒弟测验拿了第一,今天一早自己来要重新考核。”
林婶抬眼,壶嘴冒出的热气扑上她眼角的皱纹。“他还好面子。”
“面子挡不住实惠。”我收起投影,取出炭笔,在纸上写下一行字:**标准落地,靠罚更靠奖**。
议事厅外传来脚步声,陈砚抱着登记簿路过门口,见我们在便停下。“三队那边都通知了,下周起每村抽两人参加流动轮训。”他说完顿了顿,“有个事……李家屯问能不能多派一个?说是家里小子背口诀比吃饭还快。”
林婶哼了一声:“这会儿又抢着来了?”
等陈砚走远,顾柏舟才开口:“他们看明白了,这不是一阵风。”
我卷起图纸一角,塞进竹筒。“所以接下来,不能只管我们这一片。”
林婶猛地抬头:“你要往外教?”
“不止教。”我打开系统界面,调出社交平台的留言记录。几条消息浮在光屏上,都是周边村落的农户,有人照着我们的方法种玫瑰,却因不懂控温导致花苞全落;有人买了同样的滴灌器,装反了方向浪费了一季水。
“他们抄了样子,可没懂为什么这么干。”我说,“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把‘为什么’变成能带走的东西。”
我在黑板上画出三个圈。“一级,咱们村继续深化轮训,每月回炉考试,带徒连责;二级,每月初八设邻村观摩日,来的人交十斤杂粮或一把旧农具,兑换学习币,能在咱们这儿换抗病种苗;三级——”我顿了顿,“选出成绩最好的五个学员,组成流动讲师队,跟着商队走村授课,由系统统一认证。”
林婶盯着那三个圈,半晌没说话。最后她伸手摸了摸黑板边缘积的粉笔灰,低声问:“那要是别村学会了,反过来抢咱们生意呢?”
“那就让他们抢。”我拿起炭笔,在第三圈旁边加了个箭头,“我们卖的不是花,也不是苗,是能让花活、让苗壮的法子。谁都能种,但谁能教得明白、管得精细?这才是值钱的。”
顾柏舟忽然笑了下。“你是想让每个村都有个‘云悦’?”
“我想让每个想当‘云悦’的人,都有路可走。”
林婶慢慢站起身,走到墙边取下挂着的粗布围裙,抖了抖灰,重新系上。“我明天就去找老吴,让他把那本手抄的节气表拿出来。既然要教,就得把压箱底的都摆上台面。”
她转身时,油灯映出她佝偻的影子贴在土墙上,像一棵老树伸开的枝。
我摊开一张新纸,顶部写了四个字:三年路线。
第一年,完善本村标准体系,实现全流程可追溯;第二年,输出二十名认证讲师,覆盖周边七村;第三年,建立区域协作网,推动统一定价与联合采购。
顾柏舟翻着之前的记录册,忽然说:“承安昨天回来,举着根草棍说要当‘大田官’。”
我笔尖一顿。
“他还说,将来要管最大的试验田,让妹妹坐在旁边记账。”他看着我,“我知道他是在学你。可我也在想,等他们长大,会不会还是觉得女人只能管后院?”
屋内安静下来。林婶端来的茶还在冒热气,顾柏舟的手搭在桌沿,指节上有常年握锄留下的茧。
我抬头看向墙。那里挂着两张孩子画的画。承安画的是我站在高台上,手里拿着发光的板子,下面一群人仰头听;雅柔画的是她自己站在小凳上,给一群小女孩分发彩色的种子包,每人脸上都笑着。
“那就让她也站上去。”我说,“不止是管种子,还要教她们怎么谈价格、签契约、建队伍。我要让以后的小丫头们知道,议事厅里的位置,不是男人让不让坐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本事坐住。”
林婶没说话,默默把油灯芯拨亮了一圈。
我继续在纸上画。一条主干道从村子延伸出去,沿途标注着几个点:培训点、交换站、认证中心。每一步都对应能量值消耗与系统解锁的新功能。当路线画到第七个节点时,系统提示音响起:【检测到长期规划行为,开启“可持续发展”成就追踪】。
“你还真把这当成大事做。”顾柏舟轻声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来就是。”我合上笔帽,“一个人富不算富,一条村强也不算强。我要的是,以后谁提起种地,不再说‘靠天吃饭’,而是说‘去学规矩’。”
林婶端起茶壶,给我们三人各续了半杯。“我这辈子,见惯了女人低头走路。现在看你站着说话,起初不习惯,后来觉得该是这样。”她顿了顿,“要是能让更多人抬起头来,这点杂粮,我自家掏也愿意。”
顾柏舟翻开记录册新的一页,用端正的字迹写下:“流动讲师候选标准:一、考核成绩前百分之十;二、带徒期间无重大失误;三、愿外出授课至少三个月。”
我接着写补充项:四、须有一名女性学员作为搭档。
林婶看见这条,手顿了一下,随即笑了,眼角的纹路舒展开。
油灯烧了大半,窗外夜色沉得像浸透水的布。我将“三年路线”图压在砚台下,又取出一份空白表,标题写上“田园学堂筹备案”。
“第一批课程定五个。”我边写边念,“标准化种植流程、基础质量检测、农具日常维护、简单账目管理、协作沟通技巧。”
“够细。”顾柏舟点头。
“越细越好。”我说,“有些人一辈子都在地里打转,却从没人教他们怎么把经验变成别人也能用的东西。”
林婶站起身,收拾茶具。“明早我带几个嫂子去晒场,把去年存的旧账本都翻出来。那些涂涂改改的数字,也是学问。”
她走到门边,忽又停下。“你说的这个学堂……能不能让雅柔也旁听?她才三岁,可记性好,昨天还能帮我算出哪户欠了两把镰刀。”
我抬头看她。
“我不是急着让她干活。”林婶声音低了些,“我是怕等她长大了,别人说‘女娃不用懂这些’。”
我放下笔,认真回她:“让她来。不仅来听,以后还要让她站在前面讲。”
她点点头,推门出去。夜风卷着一点尘土扑进来,灯焰晃了晃。
顾柏舟拿起我的水杯,发现空了,起身去灶台添水。我继续在表格下方添加备注:课程开放年龄不限,鼓励家庭共同参与。
写到这里,系统再次弹出提示:【检测到教育类规划内容,解锁“知识传承”隐藏模块,是否立即查看?】
我点了否。
有些事不必急于一时。真正重要的,是先把脚下的这条路,一寸寸画清楚。
炭笔在纸上沙沙作响,我勾出下一个节点:春季启动礼,邀请各村代表见证首批讲师授证。
顾柏舟加完水回来,站在我身后看了一会儿,忽然说:“到那时候,承安应该能写自己的名字了。”
我停下笔,抬头看他。
他指着图纸边缘预留的空白处:“你还没写名字。这个学堂,总得有个正式称呼。”
我想了想,在顶部标题旁,添了四个字:**悦农学堂**。
灯火稳稳地照着桌面,我拿起尺子,准备把每一栏间距画匀。
喜欢田园女神的逆袭甜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