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库的铁皮门被风撞得哐当响时,林阳正趴在堆满单据的桌上打盹。窗缝里钻进来的风带着秋凉,吹得他后颈发紧,他猛地惊醒,抬手抹了把嘴角——还好,没流口水。桌上的报关单还摊着,第三批发往汉堡的汽车配件清单刚核到一半,铅笔在“箱号:hLx”旁边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勾,是他睡着前无意识划下的。
墙上的挂钟指向凌晨两点。外贸库的灯亮了整宿,从仓库区到办公区,惨白的光线把货架上堆叠的纸箱照得像一座座沉默的小山,只有角落里那台旧打印机还在断断续续吐着纸,发出沙沙的轻响,像是怕惊扰了这深夜的安静。
林阳揉了揉发酸的腰,起身去接水。路过仓库入口时,瞥见墙上贴着的考勤表——小陈的名字还在最上面,只是后面画了个鲜红的“离职”,日期停留在去年8月底。算起来,他走已经一年多了。
想起小陈走那天,也是个热得人发蔫的午后,比林阳大三岁的小伙子蹲在仓库门口的台阶上抽烟,烟蒂扔了一地,白t恤被汗浸得透湿,拍着他的肩膀叹气:“小林啊,外贸库这活儿,熬人。我姑在自来水厂,知道我学计算机的,正好他们那边要专人看设备仪器数据,就介绍我过去了,也算专业对口,不用再半夜爬起来核单据,这担子,以后就你一个人挑了。”
那时候林阳还笑着递过去一瓶冰红茶,说“陈哥你放心,我能撑住”,心里却没底。小陈比他大三岁,说是前辈,其实更像同龄的兄弟——林阳2011年五月入职时,小陈已经在这儿干了两年,可两人凑一起总爱拌嘴,他嫌小陈记单据时爱用红笔晃眼,小陈笑他验完货总忘把放大镜放回工具箱。但真要论起干活,小陈脑子活,毕竟是学计算机的,对数据敏感得很,哪批货的报关数据容易出纰漏、哪类设备的参数记录得格外留意,他总能提前想到。林阳跟着他学了小半年,自认把流程摸透了,可真到了一个人扛,才知道“摸透”和“撑住”是两回事。
饮水机嗡嗡响着制水,林阳捧着搪瓷缸子发呆。这一年多,人事科不是没给外贸库派过人。先是个刚毕业的小姑娘,看着挺机灵,结果跟着验了三天货就哭了——外贸库的零件最小的比指甲盖还小,得用放大镜一个个核对型号,一天下来眼睛肿得像桃子,第四天就递了辞职报告;后来来个中年男人,说是在别的仓库干过,结果第半个月发错了箱,把发往曼谷的轴承混进了去鹿特丹的货柜,被王主管骂了一顿,第二天也没来;最近一个更绝,干了九天,说是“受不了仓库的味儿”——外贸库为了防潮,常年放着生石灰,混着机油和纸箱的味道,确实呛人,可哪有干仓库活儿嫌味儿的?
王主管上次来巡查,看着空荡荡的副岗工位直皱眉:“小林,你2011年五月刚来的时候还跟小陈搭班,这小子比你大三岁,学计算机的脑子活,俩人凑一起倒像俩半大孩子,现在他走了一年多,你一个人撑到现在,是能耐,但也不能这么熬着。要不……再跟人事申请申请?”
林阳当时正蹲在货架下点货,闻言抬头笑了笑:“没事儿主管,我撑得住。实在忙不过来,加个班就完了。”
话是这么说,可加班成了常态。有时候忙到后半夜,仓库里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他会习惯性地往旁边看——以前小陈在时,那个位置总放着个小马扎,比他大三岁的兄弟叼着烟,慢悠悠地帮他核单据,嘴里还叨叨“你这数据核对得太糙,要是我学计算机那套逻辑来弄,肯定比你快一倍”;更早之前,马驰还在周转库轮岗时,偶尔会溜过来,蹲在这儿跟他分吃一袋面包,说“阳哥,等我调过来,咱哥俩轮班,保证让你天天准时下班”。
想到马驰,林阳握着搪瓷缸子的手紧了紧。缸子壁上印着“优秀新人2011”,是他去年年底拿的奖,那天小陈和马驰凑钱买了个蛋糕,仨人蹲在周转库的叉车旁,蛋糕上插着根蜡烛,小陈还故意唱跑调的《生日快乐》,说“小林你可得请客,我学计算机的都没拿过这奖”,当时可乐泡滋滋地冒,像藏不住的欢喜。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了两下,是小薇发来的微信。林阳点开,屏幕亮起来,映出女孩带着笑意的脸——是前几天他在小区楼下拍的,小薇穿着米白色外套,手里拎着刚买的菜,站在他那辆粉色电动车旁,眼睛弯成了月牙。
“还没睡?”消息后面跟着个打哈欠的表情,“我刚洗漱完,看你定位还在公司,别熬太狠了。你这天天加班,人都快熬瘦了。”
林阳心里一暖,指尖快速打字:“快完了,核完这单就回。你住的那栋楼水压还行不?前阵子我家老停水,跟物业反映才好点。”
小薇是河北沧州人,家一直在大港,在这儿租房住了好几年,巧的是跟林阳一个小区,中间就隔两栋楼。他们认识才两个月,是小区张大妈介绍的——张大妈总说“小林这小伙子踏实,小薇这姑娘本分,俩孩子准合适”,特意约了个周末在小区凉亭见的面,那天张大妈还特意揣了袋瓜子,坐在旁边假装遛弯,其实一直偷偷瞅着他俩笑。后来熟了才知道小薇在附近的服装店当店员,说话带着点北方姑娘的直爽,笑起来嗓门亮。
“还行呢,就上周三停过半小时,物业很快就修好了。”小薇回得快,“对了,我妈从沧州寄了箱冬枣,脆甜,给你留了半箱,你回来要是不晚,来楼下拿?”
“肯定去。”林阳笑了,眼角的细纹舒展开,“等我,最多半小时。”
“不急,我先放楼道的保温箱里,你回来自己拿就行,别着凉。”小薇发来个“晚安”的表情包,是只揣着热水袋的猫。
林阳把手机塞回口袋,转身继续核单据。灯光落在他手背上,能看见几道浅浅的疤——上个月搬货时被铁皮划的,当时忙着赶报关时间,随便贴了块创可贴就接着干,现在结了痂,像枚小小的勋章。他忽然想起小陈的手,比他大三岁的兄弟手指细长,说是学计算机练出来的,敲键盘快得很,修仓库那台旧扫码仪时,总能精准找到故障代码,拍他肩膀时总故意用劲儿,说“小伙子得练点劲儿,不然以后怎么扛货”;又想起马驰的手,那小子手巧,以前在周转库修叉车,总能把拧歪的螺丝拧得整整齐齐,手心磨出的茧子硬邦邦的,拍他肩膀时总硌得他疼。
马驰是上周回公司的。那天林阳正在仓库里拆集装箱,听见门口有人喊“阳哥”,声音有点哑,却熟得让他心头一震。他直起身,看见马驰站在门口,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工服,头发比以前短了,瘦了一大圈,颧骨都凸了出来,只有眼睛还是亮的,正看着他笑。
林阳扔下手里的撬棍就跑过去,想拍他肩膀,手伸到一半又停住——怕碰疼他。马驰却先抱了他一下,胳膊勒得很紧,林阳能听见他喉咙里闷闷的声响,像有话堵着。
“回来啦?”林阳拍了拍他后背,声音也有点抖,“这大半年……你去哪儿了?我给你发消息总不回。”
“嗯,回来了。”马驰松开他,往后退了半步,挠了挠头,“人事科说……先让我回周转库,熟悉熟悉流程。之前手机坏了,没来得及换号。”
林阳点头:“挺好,周转库你熟。对了,小陈去年8月底就走了,他姑介绍他去了自来水厂,专门看设备仪器数据,正好他学计算机的,专业对口,活儿挺安稳的,他比咱大三岁,早该找个不熬夜的活儿了。”
马驰愣了下,随即点头:“陈哥早该歇歇了,以前总听他说仓库的数据核对太原始,不如用系统盯着省心,现在总算如愿了。”他顿了顿,眼神飘了飘,“家里……还行。”
话刚出口林阳就后悔了。马驰的脸僵了一下,眼神暗了暗,没说话,只是低头扯了扯工服的袖口。林阳瞥见他左臂的袖口内侧,好像有块深色的布,缝得很仔细,藏在衣服里,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没事。”马驰很快抬起头,又笑了,只是笑意没到眼底,“都过去了。阳哥,你这儿还缺人不?我跟人事说,等我把手头的活儿理顺了,还来外贸库跟你搭班。”
“缺!怎么不缺!”林阳赶紧岔开话题,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我跟王主管提过好几次,他说只要你回来,随时能调过来。你先在周转库适应适应,不急。”
那天中午,林阳拉着马驰去公司食堂吃饭。路过车棚时,马驰瞥见林阳那辆粉色电动车,突然笑出了声:“阳哥,你啥时候换这车了?粉不拉几的,跟你这天天扛货的糙汉一点不搭。”
林阳脸上一热,挠了挠头:“前阵子买的,想着以后下班能方便点……”
“方便?我看是给姑娘买的吧。”马驰挤了挤眼睛,“别瞒了,上次我跟你打电话,就听见你旁边有姑娘声音,是不是有情况?”
林阳没否认,笑着推了他一把:“吃饭去,回头跟你细说。”
马驰没多追问,只是扒拉着碗里的米饭,偶尔夹一筷子青菜。林阳给他盛了碗汤,放在他面前:“多吃点,看你瘦的。晚上别回宿舍了,去我租的房子住,就在大港那边,跟你上班也近。”
马驰抬头看他,眼里有点湿:“不了阳哥,我在周转库附近租了个小单间,离得近。等周末……等周末我去找你,咱哥俩喝两杯,顺便瞅瞅你那粉色‘小电驴’。”
“成。”林阳没再劝。他知道马驰的性子,不想说的事,追问了反而让他难受。
这几天林阳总想着马驰袖口那东西。今天下午去周转库送资料,正好看见马驰蹲在叉车旁修轮胎,左臂的工服袖子被汗水浸湿了,贴在胳膊上,那块深色的布隐约露了出来——不是别的,是块黑布,上面好像还绣着字,模糊能看见个“孝”字。
林阳心里咯噔一下。他小时候在老家见过,长辈走了,晚辈会在衣服上缝块孝布,有的缝在袖口,有的别在胸前。马驰这一年多请假,说是父亲得重病,现在……林阳不敢往下想,只觉得鼻子发酸。
他没走过去,悄悄站了会儿就离开了。路过周转库的花坛,看见里面的月季开得正艳,想起2011年夏天他和马驰、小陈仨人轮岗时,总在这儿抽烟。小陈比他俩大三岁,总爱充“老大哥”,叼着烟说“你们俩小子以后娶了媳妇,可得学着疼人”,马驰当时总接话“陈哥你先找一个给我们打个样”,仨人笑成一团。马驰那时候还说:“我爸最疼我,小时候带我去捉鱼,把我扛在肩膀上,走半道摔了,他先护着我,自己胳膊擦出血都没顾上。”
那时候的马驰,说起父亲眼里闪着光。现在他把孝布缝在袖口内侧,藏得严严实实,是怕人看见追问,心里烦。林阳懂,公司里人多嘴杂,一旦知道了,难免有人嚼舌根,说些“怪不得请假这么久”“家里出这么大事还来上班”的话,马驰本就心里苦,哪禁得住这些。
但他不一样。他是马驰的兄弟,不用问,不用提,只要知道他回来了,知道他需要搭把手,就够了。
凌晨四点,单据终于核完了。林阳把文件整理好,塞进档案盒,在封面写上“hLx-汉堡”,又在旁边画了个完整的勾。仓库外传来扫地的声音,是保洁阿姨开始干活了,远处的天泛起鱼肚白,把仓库的影子慢慢压短。
他锁好仓库门,往停车场走。秋晨的风凉飕飕的,吹得人清醒了不少。路过周转库时,看见马驰的自行车靠在墙边——那是辆旧山地车,还是2011年春天他和小陈、马驰仨人一起在二手市场淘的,当时小陈还说“我比你俩大三岁,得骑新点的”,结果抢了辆蓝色的,把这辆黑色的塞给了马驰,马驰总说“等发了工资就换辆新的”,结果到现在还骑着。
林阳停下脚步,摸出手机给马驰发了条微信:“我刚下班,你要是起得早,食堂吃早饭去?”
没等多久,手机亮了:“起了,刚洗漱完。等我五分钟,我骑车过去找你。”
林阳笑着靠在自己的粉色电动车旁等。这车是上个月买的,当时想着小薇住一个小区,偶尔能载她下班,又觉得黑色太普通,鬼使神差选了粉色,买回来还怕马驰笑,没想到他上周一眼就瞅见了。
没多久,就看见马驰骑着那辆旧车过来了,风把他的工服吹得鼓起来,左臂的袖口被风吹得掀起一角,那小块黑布又露了出来,这次林阳看清了,上面确实绣着个“孝”字,用白丝线绣的,针脚很密。
马驰停下车,支起脚撑,一眼就瞥见林阳的电动车,又笑了:“啧啧,这粉色是真扎眼,阳哥你可以啊。”
“别贫。”林阳拍了他一下,“别骑车了,我载你去食堂,快。”
马驰没推辞,把自行车锁在路边,坐上电动车后座。车座有点窄,他下意识往里挪了挪,胳膊轻轻碰到林阳的后背,声音低了些:“这车……挺新的。”
“嗯,买了不到一个月。”林阳发动车子,“以后你要是去大港那边,跟我说,我载你。”
“成。”马驰应了声,没再说话。
两人一路往食堂骑,秋风吹得人舒服,路边的杨树叶子沙沙响。到了食堂,早上人少,稀稀拉拉坐了几个人。林阳端了两碗豆浆、四个肉包,放在马驰面前:“多吃点,肉包刚出锅的。”
马驰拿起一个包子,咬了一大口,热气糊了他一脸,他却没擦,只是大口嚼着。林阳看着他,忽然想起2011年冬天在周转库,他、小陈和马驰仨人抢一袋肉包的样子,小陈比他俩大三岁,却总爱耍赖,抢了俩还说“我是哥,得多吃点”,那时候多简单,累了就骂两句,饿了就凑钱买吃的,天塌下来都觉得有彼此顶着。
“阳哥,”马驰忽然开口,嘴里的包子还没咽净,话一出口,眼泪先掉了下来,砸在豆浆碗沿上,溅出小水花,“我爸……上个月走的。”
林阳握着豆浆碗的手顿住了。
“胰腺癌晚期,查出来时就晚了。”马驰抹了把脸,声音发颤,却没停,反正对着林阳,他不用藏,“一开始还好,跟正常人似的,该吃饭吃饭,还总念叨等我回公司,要尝尝你说的那个酱肉包。可后来……疼啊。”
他吸了吸鼻子,拿起桌上的纸巾胡乱擦了擦眼:“一开始一个月打一针吗啡,后来撑不住,半个月就得打,到最后一个星期就得来一针。那药贵得吓人,我请假那阵子没上班,家里积蓄早花光了,哪买得起?”
林阳没插话,只静静听着,心里揪得生疼。
“没法子,我托老家一个远房亲戚,偷偷在花盆里种了点罂粟。”马驰低下头,声音压得更低,带着自嘲的苦笑,“知道那违法,不敢多种,就几棵,藏在阳台角落里。一开始揪一小片叶子泡水给他喝,还能缓会儿,后来没用了,就整颗摘下来煮水……可哪抵得住那疼啊。”
他抬起头,眼里全是红血丝,眼泪又涌了出来:“他到最后几天,疼得在床上打滚,抓着我胳膊喊‘驰子,让我走’,我只能按着他,眼睁睁看着……到最后咽气时,手还攥着拳头呢。阳哥,他就是活活疼死的啊。”
林阳伸手,把马驰往自己这边拉了拉,让他靠在自己肩膀上,另一只手拍着他后背。拍上去才发现,他后背的骨头硌得慌,这一年多,他是怎么熬过来的。
“都过去了。”林阳声音有点哑,“回来就好,以后有哥在。”
马驰没说话,就靠着他肩膀,肩膀一抽一抽的,眼泪打湿了他的工服肩膀,凉丝丝的。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直起身,抹干净脸,拿起桌上的包子往嘴里塞,嚼得很用力,像是要把那些苦都咽下去。
林阳把自己碗里的包子推给他一个:“再吃个,不够再买。”
吃过早饭,林阳去宿舍补觉,下午两点才被闹钟叫醒。他揉着眼睛起来,看见小薇发来的微信:“下午四点我轮休,你要是醒了,要不要一起去小区门口的超市买东西?听说今天鸡蛋打折。”
林阳笑着回了“马上到”,换了身衣服就往外走。刚到楼下,就看见王主管的车停在路边,老主管摇下车窗喊他:“小林,过来一下。”
林阳走过去:“主管,咋了?”
“外贸库的人有着落了。”王主管递给他一份文件,“生产部那边调了个人过来,叫周明宇,说是以前在汽配厂干过调度,经验挺足。张副总亲自打的招呼,让他今天下午就到,你去门口接一下。”
林阳愣了一下:“调人?那马驰……”
“马驰的事我记着呢。”王主管摆摆手,“这是两码事。生产部说外贸库活儿重,你从2011年五月入职,小陈走了一年多,你一个人撑到现在,也该有个帮手了,先派个人支援,马驰那边等他在周转库理顺了,再走流程调过来。你先把这新人带带,熟悉熟悉外贸库的规矩。”
林阳接过文件,首页是入职登记表。照片上的男人穿着白衬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眼神挺亮,看着比实际年龄成熟些,简历上写着“28岁,苏南某汽配厂生产调度,五年工作经验”。
“张副总打招呼?”林阳有点纳闷,“生产部跟咱外贸库不怎么打交道啊。”
“谁知道呢。”王主管撇撇嘴,“说是这小伙子能力强,张副总看中了,想放外贸库历练历练。你多上点心,外贸库涉及进出口数据,不能出岔子。”
“知道了主管。”林阳把文件揣好,心里却犯嘀咕。生产部往仓储部调人本就少见,还是张副总亲自过问,这周明宇,怕不是普通的“支援人员”。
他先给小薇发了条消息:“临时有点事,可能晚点到,你等我会儿,别自己去超市拎东西。”
“没事,我在小区门口等你,不急。”小薇回得很快,还加了个“加油”的表情。
林阳驱车往公司大门赶。下午的阳光正好,照在公司的玻璃幕墙上,晃得人眼睛疼。他路过周转库,看见马驰正在给叉车换机油,蹲在地上,后背弓着,工服上沾了片油污。林阳放慢车速,想喊他,又想起王主管的话——马驰调过来还得等流程,现在提这个,怕他着急。
到了大门口,离约定的时间还有十分钟。林阳靠在车边抽烟,看着门口进进出出的货车。外贸库确实缺人,他从2011年五月入职,跟着比他大三岁的小陈搭班小半年,知道小陈学计算机的脑子活,跟着学了不少门道,然后一个人撑了一年多,累是真累,可一想到要跟个不认识的“关系户”搭班,心里就有点不是滋味。他更想等马驰,等那个能跟他分吃一个包子、能背靠背在仓库里打盹的兄弟。
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停在门口,不是公司的车。车门打开,一个穿着黑色夹克的男人走下来,手里拖着个银色的行李箱,身形挺拔,走路时腰杆挺得笔直——正是照片上的周明宇。
他看见林阳,快步走过来,伸出手:“林阳是吧?我是周明宇。”
手很有力,握上去凉冰冰的。林阳点点头:“欢迎,我带你去外贸库。”
“麻烦了。”周明宇笑了笑,笑容很淡,眼神扫了一圈公司的门脸,又落在林阳身上,“早就听说外贸库是公司的核心部门,你2011年入职,小陈走后一个人扛到现在,厉害。”
林阳心里咯噔一下——他怎么连小陈的事都知道?嘴上却客气道:“瞎忙,都是陈哥以前教得好,他学计算机的,教我不少核对数据的巧办法。”
林阳领着他往仓库走,路上简单介绍:“前面是行政楼,后面是仓储区,外贸库在最里面,分小件区和大宗区,进出都得登记……”
周明宇听得很认真,偶尔插一句:“出口货的检验标准和国内差异大吗?”“报关是找的固定货代还是按订单换?”“现在主要对接哪些地区的客户?”
问题都问到了点子上,不像是来混日子的。林阳心里稍微松了点,或许真是个有经验的。
到了外贸库门口,林阳推开铁门。仓库里很安静,货架上的零件码得整整齐齐,阳光从高窗照进来,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光斑。周明宇的目光扫过仓库,最后落在小陈以前的工位上——那里现在空着,只放着个旧工具箱,是林阳用来放常用工具的,箱子上还留着小陈用红笔写的“放大镜别忘放”,那是去年夏天他走前特意画的记号。
“那个位置没人?”周明宇指着问。
“以前是我们同事的,叫小陈,比我大三岁,学计算机的,去年8月底离职了,亲戚介绍去了自来水厂,专门看设备仪器数据,专业对口。”林阳说,“暂时空着,你先在旁边那个工位落脚吧。”
周明宇点点头,没说话,拖着行李箱走到空工位旁,打开箱子开始收拾。他动作很利落,文件夹按颜色排好,笔筒里的笔分了粗细,连手机都摆在桌面正中央,规规矩矩的,看着有点刻板。
林阳把资料递给她:“这是外贸库的流程手册,还有最近三个月的订单清单,你先看看,有不懂的问我。”
“谢谢。”周明宇接过资料,指尖在手册封面上顿了一下,“听说……你们部门之前有个老员工,叫马驰?”
林阳愣了:“你认识他?”
“不认识。”周明宇摇头,翻开手册,“来之前跟生产部的同事聊了两句,说他以前在周转库挺能干的,好像家里有事请假了,刚回来?”
“嗯,上周回的。”林阳没多说,“他暂时在周转库,以后可能调过来。”
周明宇“哦”了一声,没再追问,低头看手册,阳光照在他侧脸,一半亮一半暗,看不清表情。
林阳心里那点嘀咕又冒了出来。刚到就打听马驰,还知道小陈的事,是随口问的,还是……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小薇发来的:“我在小区门口的公交站等你呢,风有点大,我戴了围巾。”
林阳心里一暖,跟周明宇说了句“你先看,我出去一趟”,就快步往外走。路过车棚,骑上他那辆粉色电动车,往大港的小区赶。路过周转库时,看见马驰还在忙,他朝着那边喊了一声:“马驰,晚上来我那儿吃饭!”
马驰抬起头,朝他挥了挥手,脸上带着笑,还特意指了指他的电动车,做了个“你懂的”表情。
林阳笑着拧动车把,电动车“嗖”地窜了出去。路上给小薇打电话,女孩的声音亮亮的:“你到哪儿啦?我看见你的粉色电动车了,在这儿呢!”
林阳抬头,看见公交站旁那个穿米白色外套的身影,笑着说:“马上到,等我载你去超市。”
挂了电话,他看了眼后视镜。公司的仓库越来越远,像个沉默的巨人,守着满仓的零件和说不完的故事。马驰回来了,周明宇来了,外贸库的工位终于要坐满人了,可他心里却像压着点什么——是马驰袖口那藏着的孝布,是小陈走后空了一年多的工位,还是周明宇那深不见底的眼神?
他说不清。只知道风一吹,秋意更浓了,有些旧痕藏在心里,有些新影刚落在眼前,而日子还得往前走,像外贸库门口那条路,不管谁来谁走,总得一直往前延伸。
小区门口,小薇正踮着脚朝路口望,看见粉色电动车,笑着挥起手。林阳加快车速,朝着那抹米白色的身影开过去,心里想着——不管以后怎么样,至少现在,兄弟回来了,喜欢的人在等,就够了。至于那个叫周明宇的“不速之客”,以后的事,就留到以后再说吧。
墙上的挂钟指向凌晨两点。外贸库的灯亮了整宿,从仓库区到办公区,惨白的光线把货架上堆叠的纸箱照得像一座座沉默的小山,只有角落里那台旧打印机还在断断续续吐着纸,发出沙沙的轻响,像是怕惊扰了这深夜的安静。
林阳揉了揉发酸的腰,起身去接水。路过仓库入口时,瞥见墙上贴着的考勤表——小陈的名字还在最上面,只是后面画了个鲜红的“离职”,日期停留在去年8月底。算起来,他走已经一年多了。
想起小陈走那天,也是个热得人发蔫的午后,比林阳大三岁的小伙子蹲在仓库门口的台阶上抽烟,烟蒂扔了一地,白t恤被汗浸得透湿,拍着他的肩膀叹气:“小林啊,外贸库这活儿,熬人。我姑在自来水厂,知道我学计算机的,正好他们那边要专人看设备仪器数据,就介绍我过去了,也算专业对口,不用再半夜爬起来核单据,这担子,以后就你一个人挑了。”
那时候林阳还笑着递过去一瓶冰红茶,说“陈哥你放心,我能撑住”,心里却没底。小陈比他大三岁,说是前辈,其实更像同龄的兄弟——林阳2011年五月入职时,小陈已经在这儿干了两年,可两人凑一起总爱拌嘴,他嫌小陈记单据时爱用红笔晃眼,小陈笑他验完货总忘把放大镜放回工具箱。但真要论起干活,小陈脑子活,毕竟是学计算机的,对数据敏感得很,哪批货的报关数据容易出纰漏、哪类设备的参数记录得格外留意,他总能提前想到。林阳跟着他学了小半年,自认把流程摸透了,可真到了一个人扛,才知道“摸透”和“撑住”是两回事。
饮水机嗡嗡响着制水,林阳捧着搪瓷缸子发呆。这一年多,人事科不是没给外贸库派过人。先是个刚毕业的小姑娘,看着挺机灵,结果跟着验了三天货就哭了——外贸库的零件最小的比指甲盖还小,得用放大镜一个个核对型号,一天下来眼睛肿得像桃子,第四天就递了辞职报告;后来来个中年男人,说是在别的仓库干过,结果第半个月发错了箱,把发往曼谷的轴承混进了去鹿特丹的货柜,被王主管骂了一顿,第二天也没来;最近一个更绝,干了九天,说是“受不了仓库的味儿”——外贸库为了防潮,常年放着生石灰,混着机油和纸箱的味道,确实呛人,可哪有干仓库活儿嫌味儿的?
王主管上次来巡查,看着空荡荡的副岗工位直皱眉:“小林,你2011年五月刚来的时候还跟小陈搭班,这小子比你大三岁,学计算机的脑子活,俩人凑一起倒像俩半大孩子,现在他走了一年多,你一个人撑到现在,是能耐,但也不能这么熬着。要不……再跟人事申请申请?”
林阳当时正蹲在货架下点货,闻言抬头笑了笑:“没事儿主管,我撑得住。实在忙不过来,加个班就完了。”
话是这么说,可加班成了常态。有时候忙到后半夜,仓库里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他会习惯性地往旁边看——以前小陈在时,那个位置总放着个小马扎,比他大三岁的兄弟叼着烟,慢悠悠地帮他核单据,嘴里还叨叨“你这数据核对得太糙,要是我学计算机那套逻辑来弄,肯定比你快一倍”;更早之前,马驰还在周转库轮岗时,偶尔会溜过来,蹲在这儿跟他分吃一袋面包,说“阳哥,等我调过来,咱哥俩轮班,保证让你天天准时下班”。
想到马驰,林阳握着搪瓷缸子的手紧了紧。缸子壁上印着“优秀新人2011”,是他去年年底拿的奖,那天小陈和马驰凑钱买了个蛋糕,仨人蹲在周转库的叉车旁,蛋糕上插着根蜡烛,小陈还故意唱跑调的《生日快乐》,说“小林你可得请客,我学计算机的都没拿过这奖”,当时可乐泡滋滋地冒,像藏不住的欢喜。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了两下,是小薇发来的微信。林阳点开,屏幕亮起来,映出女孩带着笑意的脸——是前几天他在小区楼下拍的,小薇穿着米白色外套,手里拎着刚买的菜,站在他那辆粉色电动车旁,眼睛弯成了月牙。
“还没睡?”消息后面跟着个打哈欠的表情,“我刚洗漱完,看你定位还在公司,别熬太狠了。你这天天加班,人都快熬瘦了。”
林阳心里一暖,指尖快速打字:“快完了,核完这单就回。你住的那栋楼水压还行不?前阵子我家老停水,跟物业反映才好点。”
小薇是河北沧州人,家一直在大港,在这儿租房住了好几年,巧的是跟林阳一个小区,中间就隔两栋楼。他们认识才两个月,是小区张大妈介绍的——张大妈总说“小林这小伙子踏实,小薇这姑娘本分,俩孩子准合适”,特意约了个周末在小区凉亭见的面,那天张大妈还特意揣了袋瓜子,坐在旁边假装遛弯,其实一直偷偷瞅着他俩笑。后来熟了才知道小薇在附近的服装店当店员,说话带着点北方姑娘的直爽,笑起来嗓门亮。
“还行呢,就上周三停过半小时,物业很快就修好了。”小薇回得快,“对了,我妈从沧州寄了箱冬枣,脆甜,给你留了半箱,你回来要是不晚,来楼下拿?”
“肯定去。”林阳笑了,眼角的细纹舒展开,“等我,最多半小时。”
“不急,我先放楼道的保温箱里,你回来自己拿就行,别着凉。”小薇发来个“晚安”的表情包,是只揣着热水袋的猫。
林阳把手机塞回口袋,转身继续核单据。灯光落在他手背上,能看见几道浅浅的疤——上个月搬货时被铁皮划的,当时忙着赶报关时间,随便贴了块创可贴就接着干,现在结了痂,像枚小小的勋章。他忽然想起小陈的手,比他大三岁的兄弟手指细长,说是学计算机练出来的,敲键盘快得很,修仓库那台旧扫码仪时,总能精准找到故障代码,拍他肩膀时总故意用劲儿,说“小伙子得练点劲儿,不然以后怎么扛货”;又想起马驰的手,那小子手巧,以前在周转库修叉车,总能把拧歪的螺丝拧得整整齐齐,手心磨出的茧子硬邦邦的,拍他肩膀时总硌得他疼。
马驰是上周回公司的。那天林阳正在仓库里拆集装箱,听见门口有人喊“阳哥”,声音有点哑,却熟得让他心头一震。他直起身,看见马驰站在门口,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工服,头发比以前短了,瘦了一大圈,颧骨都凸了出来,只有眼睛还是亮的,正看着他笑。
林阳扔下手里的撬棍就跑过去,想拍他肩膀,手伸到一半又停住——怕碰疼他。马驰却先抱了他一下,胳膊勒得很紧,林阳能听见他喉咙里闷闷的声响,像有话堵着。
“回来啦?”林阳拍了拍他后背,声音也有点抖,“这大半年……你去哪儿了?我给你发消息总不回。”
“嗯,回来了。”马驰松开他,往后退了半步,挠了挠头,“人事科说……先让我回周转库,熟悉熟悉流程。之前手机坏了,没来得及换号。”
林阳点头:“挺好,周转库你熟。对了,小陈去年8月底就走了,他姑介绍他去了自来水厂,专门看设备仪器数据,正好他学计算机的,专业对口,活儿挺安稳的,他比咱大三岁,早该找个不熬夜的活儿了。”
马驰愣了下,随即点头:“陈哥早该歇歇了,以前总听他说仓库的数据核对太原始,不如用系统盯着省心,现在总算如愿了。”他顿了顿,眼神飘了飘,“家里……还行。”
话刚出口林阳就后悔了。马驰的脸僵了一下,眼神暗了暗,没说话,只是低头扯了扯工服的袖口。林阳瞥见他左臂的袖口内侧,好像有块深色的布,缝得很仔细,藏在衣服里,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没事。”马驰很快抬起头,又笑了,只是笑意没到眼底,“都过去了。阳哥,你这儿还缺人不?我跟人事说,等我把手头的活儿理顺了,还来外贸库跟你搭班。”
“缺!怎么不缺!”林阳赶紧岔开话题,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我跟王主管提过好几次,他说只要你回来,随时能调过来。你先在周转库适应适应,不急。”
那天中午,林阳拉着马驰去公司食堂吃饭。路过车棚时,马驰瞥见林阳那辆粉色电动车,突然笑出了声:“阳哥,你啥时候换这车了?粉不拉几的,跟你这天天扛货的糙汉一点不搭。”
林阳脸上一热,挠了挠头:“前阵子买的,想着以后下班能方便点……”
“方便?我看是给姑娘买的吧。”马驰挤了挤眼睛,“别瞒了,上次我跟你打电话,就听见你旁边有姑娘声音,是不是有情况?”
林阳没否认,笑着推了他一把:“吃饭去,回头跟你细说。”
马驰没多追问,只是扒拉着碗里的米饭,偶尔夹一筷子青菜。林阳给他盛了碗汤,放在他面前:“多吃点,看你瘦的。晚上别回宿舍了,去我租的房子住,就在大港那边,跟你上班也近。”
马驰抬头看他,眼里有点湿:“不了阳哥,我在周转库附近租了个小单间,离得近。等周末……等周末我去找你,咱哥俩喝两杯,顺便瞅瞅你那粉色‘小电驴’。”
“成。”林阳没再劝。他知道马驰的性子,不想说的事,追问了反而让他难受。
这几天林阳总想着马驰袖口那东西。今天下午去周转库送资料,正好看见马驰蹲在叉车旁修轮胎,左臂的工服袖子被汗水浸湿了,贴在胳膊上,那块深色的布隐约露了出来——不是别的,是块黑布,上面好像还绣着字,模糊能看见个“孝”字。
林阳心里咯噔一下。他小时候在老家见过,长辈走了,晚辈会在衣服上缝块孝布,有的缝在袖口,有的别在胸前。马驰这一年多请假,说是父亲得重病,现在……林阳不敢往下想,只觉得鼻子发酸。
他没走过去,悄悄站了会儿就离开了。路过周转库的花坛,看见里面的月季开得正艳,想起2011年夏天他和马驰、小陈仨人轮岗时,总在这儿抽烟。小陈比他俩大三岁,总爱充“老大哥”,叼着烟说“你们俩小子以后娶了媳妇,可得学着疼人”,马驰当时总接话“陈哥你先找一个给我们打个样”,仨人笑成一团。马驰那时候还说:“我爸最疼我,小时候带我去捉鱼,把我扛在肩膀上,走半道摔了,他先护着我,自己胳膊擦出血都没顾上。”
那时候的马驰,说起父亲眼里闪着光。现在他把孝布缝在袖口内侧,藏得严严实实,是怕人看见追问,心里烦。林阳懂,公司里人多嘴杂,一旦知道了,难免有人嚼舌根,说些“怪不得请假这么久”“家里出这么大事还来上班”的话,马驰本就心里苦,哪禁得住这些。
但他不一样。他是马驰的兄弟,不用问,不用提,只要知道他回来了,知道他需要搭把手,就够了。
凌晨四点,单据终于核完了。林阳把文件整理好,塞进档案盒,在封面写上“hLx-汉堡”,又在旁边画了个完整的勾。仓库外传来扫地的声音,是保洁阿姨开始干活了,远处的天泛起鱼肚白,把仓库的影子慢慢压短。
他锁好仓库门,往停车场走。秋晨的风凉飕飕的,吹得人清醒了不少。路过周转库时,看见马驰的自行车靠在墙边——那是辆旧山地车,还是2011年春天他和小陈、马驰仨人一起在二手市场淘的,当时小陈还说“我比你俩大三岁,得骑新点的”,结果抢了辆蓝色的,把这辆黑色的塞给了马驰,马驰总说“等发了工资就换辆新的”,结果到现在还骑着。
林阳停下脚步,摸出手机给马驰发了条微信:“我刚下班,你要是起得早,食堂吃早饭去?”
没等多久,手机亮了:“起了,刚洗漱完。等我五分钟,我骑车过去找你。”
林阳笑着靠在自己的粉色电动车旁等。这车是上个月买的,当时想着小薇住一个小区,偶尔能载她下班,又觉得黑色太普通,鬼使神差选了粉色,买回来还怕马驰笑,没想到他上周一眼就瞅见了。
没多久,就看见马驰骑着那辆旧车过来了,风把他的工服吹得鼓起来,左臂的袖口被风吹得掀起一角,那小块黑布又露了出来,这次林阳看清了,上面确实绣着个“孝”字,用白丝线绣的,针脚很密。
马驰停下车,支起脚撑,一眼就瞥见林阳的电动车,又笑了:“啧啧,这粉色是真扎眼,阳哥你可以啊。”
“别贫。”林阳拍了他一下,“别骑车了,我载你去食堂,快。”
马驰没推辞,把自行车锁在路边,坐上电动车后座。车座有点窄,他下意识往里挪了挪,胳膊轻轻碰到林阳的后背,声音低了些:“这车……挺新的。”
“嗯,买了不到一个月。”林阳发动车子,“以后你要是去大港那边,跟我说,我载你。”
“成。”马驰应了声,没再说话。
两人一路往食堂骑,秋风吹得人舒服,路边的杨树叶子沙沙响。到了食堂,早上人少,稀稀拉拉坐了几个人。林阳端了两碗豆浆、四个肉包,放在马驰面前:“多吃点,肉包刚出锅的。”
马驰拿起一个包子,咬了一大口,热气糊了他一脸,他却没擦,只是大口嚼着。林阳看着他,忽然想起2011年冬天在周转库,他、小陈和马驰仨人抢一袋肉包的样子,小陈比他俩大三岁,却总爱耍赖,抢了俩还说“我是哥,得多吃点”,那时候多简单,累了就骂两句,饿了就凑钱买吃的,天塌下来都觉得有彼此顶着。
“阳哥,”马驰忽然开口,嘴里的包子还没咽净,话一出口,眼泪先掉了下来,砸在豆浆碗沿上,溅出小水花,“我爸……上个月走的。”
林阳握着豆浆碗的手顿住了。
“胰腺癌晚期,查出来时就晚了。”马驰抹了把脸,声音发颤,却没停,反正对着林阳,他不用藏,“一开始还好,跟正常人似的,该吃饭吃饭,还总念叨等我回公司,要尝尝你说的那个酱肉包。可后来……疼啊。”
他吸了吸鼻子,拿起桌上的纸巾胡乱擦了擦眼:“一开始一个月打一针吗啡,后来撑不住,半个月就得打,到最后一个星期就得来一针。那药贵得吓人,我请假那阵子没上班,家里积蓄早花光了,哪买得起?”
林阳没插话,只静静听着,心里揪得生疼。
“没法子,我托老家一个远房亲戚,偷偷在花盆里种了点罂粟。”马驰低下头,声音压得更低,带着自嘲的苦笑,“知道那违法,不敢多种,就几棵,藏在阳台角落里。一开始揪一小片叶子泡水给他喝,还能缓会儿,后来没用了,就整颗摘下来煮水……可哪抵得住那疼啊。”
他抬起头,眼里全是红血丝,眼泪又涌了出来:“他到最后几天,疼得在床上打滚,抓着我胳膊喊‘驰子,让我走’,我只能按着他,眼睁睁看着……到最后咽气时,手还攥着拳头呢。阳哥,他就是活活疼死的啊。”
林阳伸手,把马驰往自己这边拉了拉,让他靠在自己肩膀上,另一只手拍着他后背。拍上去才发现,他后背的骨头硌得慌,这一年多,他是怎么熬过来的。
“都过去了。”林阳声音有点哑,“回来就好,以后有哥在。”
马驰没说话,就靠着他肩膀,肩膀一抽一抽的,眼泪打湿了他的工服肩膀,凉丝丝的。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直起身,抹干净脸,拿起桌上的包子往嘴里塞,嚼得很用力,像是要把那些苦都咽下去。
林阳把自己碗里的包子推给他一个:“再吃个,不够再买。”
吃过早饭,林阳去宿舍补觉,下午两点才被闹钟叫醒。他揉着眼睛起来,看见小薇发来的微信:“下午四点我轮休,你要是醒了,要不要一起去小区门口的超市买东西?听说今天鸡蛋打折。”
林阳笑着回了“马上到”,换了身衣服就往外走。刚到楼下,就看见王主管的车停在路边,老主管摇下车窗喊他:“小林,过来一下。”
林阳走过去:“主管,咋了?”
“外贸库的人有着落了。”王主管递给他一份文件,“生产部那边调了个人过来,叫周明宇,说是以前在汽配厂干过调度,经验挺足。张副总亲自打的招呼,让他今天下午就到,你去门口接一下。”
林阳愣了一下:“调人?那马驰……”
“马驰的事我记着呢。”王主管摆摆手,“这是两码事。生产部说外贸库活儿重,你从2011年五月入职,小陈走了一年多,你一个人撑到现在,也该有个帮手了,先派个人支援,马驰那边等他在周转库理顺了,再走流程调过来。你先把这新人带带,熟悉熟悉外贸库的规矩。”
林阳接过文件,首页是入职登记表。照片上的男人穿着白衬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眼神挺亮,看着比实际年龄成熟些,简历上写着“28岁,苏南某汽配厂生产调度,五年工作经验”。
“张副总打招呼?”林阳有点纳闷,“生产部跟咱外贸库不怎么打交道啊。”
“谁知道呢。”王主管撇撇嘴,“说是这小伙子能力强,张副总看中了,想放外贸库历练历练。你多上点心,外贸库涉及进出口数据,不能出岔子。”
“知道了主管。”林阳把文件揣好,心里却犯嘀咕。生产部往仓储部调人本就少见,还是张副总亲自过问,这周明宇,怕不是普通的“支援人员”。
他先给小薇发了条消息:“临时有点事,可能晚点到,你等我会儿,别自己去超市拎东西。”
“没事,我在小区门口等你,不急。”小薇回得很快,还加了个“加油”的表情。
林阳驱车往公司大门赶。下午的阳光正好,照在公司的玻璃幕墙上,晃得人眼睛疼。他路过周转库,看见马驰正在给叉车换机油,蹲在地上,后背弓着,工服上沾了片油污。林阳放慢车速,想喊他,又想起王主管的话——马驰调过来还得等流程,现在提这个,怕他着急。
到了大门口,离约定的时间还有十分钟。林阳靠在车边抽烟,看着门口进进出出的货车。外贸库确实缺人,他从2011年五月入职,跟着比他大三岁的小陈搭班小半年,知道小陈学计算机的脑子活,跟着学了不少门道,然后一个人撑了一年多,累是真累,可一想到要跟个不认识的“关系户”搭班,心里就有点不是滋味。他更想等马驰,等那个能跟他分吃一个包子、能背靠背在仓库里打盹的兄弟。
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停在门口,不是公司的车。车门打开,一个穿着黑色夹克的男人走下来,手里拖着个银色的行李箱,身形挺拔,走路时腰杆挺得笔直——正是照片上的周明宇。
他看见林阳,快步走过来,伸出手:“林阳是吧?我是周明宇。”
手很有力,握上去凉冰冰的。林阳点点头:“欢迎,我带你去外贸库。”
“麻烦了。”周明宇笑了笑,笑容很淡,眼神扫了一圈公司的门脸,又落在林阳身上,“早就听说外贸库是公司的核心部门,你2011年入职,小陈走后一个人扛到现在,厉害。”
林阳心里咯噔一下——他怎么连小陈的事都知道?嘴上却客气道:“瞎忙,都是陈哥以前教得好,他学计算机的,教我不少核对数据的巧办法。”
林阳领着他往仓库走,路上简单介绍:“前面是行政楼,后面是仓储区,外贸库在最里面,分小件区和大宗区,进出都得登记……”
周明宇听得很认真,偶尔插一句:“出口货的检验标准和国内差异大吗?”“报关是找的固定货代还是按订单换?”“现在主要对接哪些地区的客户?”
问题都问到了点子上,不像是来混日子的。林阳心里稍微松了点,或许真是个有经验的。
到了外贸库门口,林阳推开铁门。仓库里很安静,货架上的零件码得整整齐齐,阳光从高窗照进来,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光斑。周明宇的目光扫过仓库,最后落在小陈以前的工位上——那里现在空着,只放着个旧工具箱,是林阳用来放常用工具的,箱子上还留着小陈用红笔写的“放大镜别忘放”,那是去年夏天他走前特意画的记号。
“那个位置没人?”周明宇指着问。
“以前是我们同事的,叫小陈,比我大三岁,学计算机的,去年8月底离职了,亲戚介绍去了自来水厂,专门看设备仪器数据,专业对口。”林阳说,“暂时空着,你先在旁边那个工位落脚吧。”
周明宇点点头,没说话,拖着行李箱走到空工位旁,打开箱子开始收拾。他动作很利落,文件夹按颜色排好,笔筒里的笔分了粗细,连手机都摆在桌面正中央,规规矩矩的,看着有点刻板。
林阳把资料递给她:“这是外贸库的流程手册,还有最近三个月的订单清单,你先看看,有不懂的问我。”
“谢谢。”周明宇接过资料,指尖在手册封面上顿了一下,“听说……你们部门之前有个老员工,叫马驰?”
林阳愣了:“你认识他?”
“不认识。”周明宇摇头,翻开手册,“来之前跟生产部的同事聊了两句,说他以前在周转库挺能干的,好像家里有事请假了,刚回来?”
“嗯,上周回的。”林阳没多说,“他暂时在周转库,以后可能调过来。”
周明宇“哦”了一声,没再追问,低头看手册,阳光照在他侧脸,一半亮一半暗,看不清表情。
林阳心里那点嘀咕又冒了出来。刚到就打听马驰,还知道小陈的事,是随口问的,还是……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小薇发来的:“我在小区门口的公交站等你呢,风有点大,我戴了围巾。”
林阳心里一暖,跟周明宇说了句“你先看,我出去一趟”,就快步往外走。路过车棚,骑上他那辆粉色电动车,往大港的小区赶。路过周转库时,看见马驰还在忙,他朝着那边喊了一声:“马驰,晚上来我那儿吃饭!”
马驰抬起头,朝他挥了挥手,脸上带着笑,还特意指了指他的电动车,做了个“你懂的”表情。
林阳笑着拧动车把,电动车“嗖”地窜了出去。路上给小薇打电话,女孩的声音亮亮的:“你到哪儿啦?我看见你的粉色电动车了,在这儿呢!”
林阳抬头,看见公交站旁那个穿米白色外套的身影,笑着说:“马上到,等我载你去超市。”
挂了电话,他看了眼后视镜。公司的仓库越来越远,像个沉默的巨人,守着满仓的零件和说不完的故事。马驰回来了,周明宇来了,外贸库的工位终于要坐满人了,可他心里却像压着点什么——是马驰袖口那藏着的孝布,是小陈走后空了一年多的工位,还是周明宇那深不见底的眼神?
他说不清。只知道风一吹,秋意更浓了,有些旧痕藏在心里,有些新影刚落在眼前,而日子还得往前走,像外贸库门口那条路,不管谁来谁走,总得一直往前延伸。
小区门口,小薇正踮着脚朝路口望,看见粉色电动车,笑着挥起手。林阳加快车速,朝着那抹米白色的身影开过去,心里想着——不管以后怎么样,至少现在,兄弟回来了,喜欢的人在等,就够了。至于那个叫周明宇的“不速之客”,以后的事,就留到以后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