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预撑杖而起时,朽木般的身体爆发出惊人气势:
紫袍下摆扫翻茶盏,碎瓷片飞溅中露出内衬的锁子甲寒光。
本应蹒跚的步子踏出当年白马义从的骑兵鼓点,震得地砖嗡嗡作响。
佝偻的脊背在门口挺直一瞬,剪影与殿外张飞的铁像重叠。
待脚步声消失,司马懿从炭盆边拾起半焦的密信:
信纸背面多了一行茶渍写就的小字:“晋公可封,汉鼎难移”。
信角残留着宗预的体温,而火漆印已被换成武侯祠特有的青灰蜡。
司马懿将信笺凑近残烛,火苗吞噬“郭淮”二字时,窗外传来夜枭凄厉的啼叫。
宗预的脚步声刚消失在回廊尽头,书房东侧的云母屏风后便转出一人。
司马昭穿着素色窄袖便服,腰间却挂着只有嫡子才能佩戴的错金玉带钩,烛光在他轮廓分明的脸上投下深浅不一的阴影。
“父亲。”他行礼时左手按在带钩上,这是他们约定的暗号——代表外面已清场。
司马懿注意到儿子中指第一节有新鲜墨渍,看来方才在偏厅没少记录密谈内容。
司马懿没有起身,只是将凉透的茶汤泼进青瓷唾壶。水声激荡中忽然开口:“听见了多少?”
“从'陈只通敌'开始。”司马昭自行取来蒲团坐下,这个距离既不失礼又能看清父亲案上文书,“宗预老狐狸接招太快,反倒可疑。”
司马懿忽然将镇纸掷向儿子面门!司马昭眼皮都没眨一下,任那方青铜兽钮擦着耳畔飞过,在身后柱子上撞出清脆回响。
“错在何处?”司马懿声音骤冷。
司马昭从袖中取出记事的竹简,指尖点在某处:“儿臣疏忽了。宗预两次提到'老臣'自称,却始终没碰您给的茶——他依然自视为蜀汉纯臣。”竹简上密密麻麻的批注里,“茶礼“二字被朱砂重重圈起。
司马懿眼底终于浮现一丝满意。他推开北窗,夜风裹着桂花香涌入,冲淡了室内剑拔弩张的气息。
“昭儿,”他忽然换了称呼,手指轻叩窗棂,“知道为何选宗预?“
司马昭起身为父亲续上新茶。水温控制在刚好不起白雾的程度——这是司马懿教导过的,谈判时最适宜的温度。
“月前费祎遇刺后,宗预是唯一能让姜维放下兵符的人。”司马昭将茶盏放在案几正中央,“如今蜀汉旧臣分三派:以姜维、诸葛瞻为首的北伐派,陈只把持的益州本土派,还有就是宗预这样的荆州元老派。”
他说到“荆州“时,司马懿的眉毛几不可察地动了动。当年关羽失荆州,这些随刘备入蜀的旧部最是耿耿于怀。
司马懿忽然从袖中抖出另一封火漆密函。
这次是真正的杀手锏——陈只与东吴往来的完整证据,比方才给宗预看的详尽十倍。
“你以为为父真要保张皇后?”他撕碎密函投进香炉,腾起的青烟中浮现冷笑,“刘禅冷落张氏,正因为她是张飞之女,代表蜀汉旧勋贵。”
司马昭瞳孔骤缩。他瞬间明白父亲真正的棋路:表面用皇后之事拉拢宗预,实则是要激化蜀汉新旧势力矛盾。
书房内,烛火摇曳,铜漏滴答。
司马懿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节奏沉稳如沙场点兵。
司马昭静立案前,目光随着父亲的指尖移动,仿佛在解读某种隐秘的军令。
“父亲,”司马昭微微倾身,袖中的手不自觉地摩挲着兵符的棱角,“明日朝会,若诸葛瞻当廷抗辩晋公之议,孩儿是否要...:”
“噤声。”司马懿忽然抬手,指尖悬停在空中。
窗外一阵夜风掠过,烛火猛地一晃,在墙上投下父子二人交错的暗影。
司马昭立刻屏息,耳畔只余铜漏滴水之声——三滴,正好是父亲惯用的思考间隙。
司马懿缓缓收回手,从案上拈起一枚黑玉棋子,在指间轻轻转动。
棋子表面泛着幽光,映出他深不见底的眼眸。
“你看这棋局。”他将棋子“嗒“地按在案上某处,那里正压着一道竹简的裂痕,“诸葛瞻是明棋,陈只是暗棋,而宗预...”手指突然一翻,露出掌心另一枚白玉棋子,“是枚活棋。”
司马昭目光一凝。
父亲这个翻掌的动作他太熟悉了——建兴九年街亭之战前夜,父亲演示如何诱张合入伏时,用的就是这个手势。
“孩儿愚钝。”他故意低头,让父亲看见自己额角渗出的细汗,“活棋要如何用?”
司马懿忽然轻笑一声,声音沙哑如磨刀石上的锈铁:“活棋最妙处,就是他自己都不知道是棋。”说着突然将白玉棋子弹向司马昭,后者条件反射地接住,发现棋子竟带着父亲的体温。
“明日朝堂,你只需做三件事。”司马懿竖起三根手指,烛光从指缝漏下,在案几上投下三道阴影,“第一,当诸葛瞻提及张皇后时,你要咳嗽。”
司马昭一怔,旋即会意——这是要打断诸葛瞻的节奏。
“第二,当陈只党羽攻讦张皇后时,你的茶盏要失手。”
白玉棋子在司马昭掌心变得滚烫。摔盏为号,这是要发动安插的御史弹劾。
“第三...”司马懿突然倾身向前,紫袍带起的风压得烛火一矮,“当有人提及晋公二字时,你的眼神要看黄皓。”
司马昭倒吸一口凉气。黄皓是刘禅最宠信的宦官,父亲这是要...
“记住。”司马懿重新靠回隐囊,阴影重新爬上他的面容,“真正的杀招,永远藏在别人袖中。”
窗外传来三更梆子声,父子二人的影子在墙上融为一体,宛如一头蛰伏的巨兽。
司马昭退出书房时,廊下的铜灯恰好被夜风吹灭。他驻足片刻,待瞳孔适应黑暗后,才沿着回廊向西侧偏厅走去。
偏厅内,三名官员早已候着。见司马昭推门而入,三人立刻起身行礼,衣袖带起的风搅动了案上檀香,青烟在空中扭出诡异的纹路。
“少将军。”为首的中年文士拱手,腰间玉佩纹丝不动——这是新投靠的尚书郎杜预,以谨小慎微着称。
司马昭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其余二人:侍御史荀恺正用指尖摩挲茶盏边缘,这是他在权衡利弊时的习惯; 而年轻的门下通事贾充则盯着自己的靴尖,但司马昭注意到他右手的食指在膝上轻轻敲击——摩尔斯密码的节奏,这是他们约定的暗号。
“茶凉了。”司马昭忽然道。
侍立的哑仆立刻要换新茶,却被他抬手制止。
他亲自提起红泥火炉上的铜壶,沸水冲入盏中时,茶叶在漩涡中舒展如剑。
紫袍下摆扫翻茶盏,碎瓷片飞溅中露出内衬的锁子甲寒光。
本应蹒跚的步子踏出当年白马义从的骑兵鼓点,震得地砖嗡嗡作响。
佝偻的脊背在门口挺直一瞬,剪影与殿外张飞的铁像重叠。
待脚步声消失,司马懿从炭盆边拾起半焦的密信:
信纸背面多了一行茶渍写就的小字:“晋公可封,汉鼎难移”。
信角残留着宗预的体温,而火漆印已被换成武侯祠特有的青灰蜡。
司马懿将信笺凑近残烛,火苗吞噬“郭淮”二字时,窗外传来夜枭凄厉的啼叫。
宗预的脚步声刚消失在回廊尽头,书房东侧的云母屏风后便转出一人。
司马昭穿着素色窄袖便服,腰间却挂着只有嫡子才能佩戴的错金玉带钩,烛光在他轮廓分明的脸上投下深浅不一的阴影。
“父亲。”他行礼时左手按在带钩上,这是他们约定的暗号——代表外面已清场。
司马懿注意到儿子中指第一节有新鲜墨渍,看来方才在偏厅没少记录密谈内容。
司马懿没有起身,只是将凉透的茶汤泼进青瓷唾壶。水声激荡中忽然开口:“听见了多少?”
“从'陈只通敌'开始。”司马昭自行取来蒲团坐下,这个距离既不失礼又能看清父亲案上文书,“宗预老狐狸接招太快,反倒可疑。”
司马懿忽然将镇纸掷向儿子面门!司马昭眼皮都没眨一下,任那方青铜兽钮擦着耳畔飞过,在身后柱子上撞出清脆回响。
“错在何处?”司马懿声音骤冷。
司马昭从袖中取出记事的竹简,指尖点在某处:“儿臣疏忽了。宗预两次提到'老臣'自称,却始终没碰您给的茶——他依然自视为蜀汉纯臣。”竹简上密密麻麻的批注里,“茶礼“二字被朱砂重重圈起。
司马懿眼底终于浮现一丝满意。他推开北窗,夜风裹着桂花香涌入,冲淡了室内剑拔弩张的气息。
“昭儿,”他忽然换了称呼,手指轻叩窗棂,“知道为何选宗预?“
司马昭起身为父亲续上新茶。水温控制在刚好不起白雾的程度——这是司马懿教导过的,谈判时最适宜的温度。
“月前费祎遇刺后,宗预是唯一能让姜维放下兵符的人。”司马昭将茶盏放在案几正中央,“如今蜀汉旧臣分三派:以姜维、诸葛瞻为首的北伐派,陈只把持的益州本土派,还有就是宗预这样的荆州元老派。”
他说到“荆州“时,司马懿的眉毛几不可察地动了动。当年关羽失荆州,这些随刘备入蜀的旧部最是耿耿于怀。
司马懿忽然从袖中抖出另一封火漆密函。
这次是真正的杀手锏——陈只与东吴往来的完整证据,比方才给宗预看的详尽十倍。
“你以为为父真要保张皇后?”他撕碎密函投进香炉,腾起的青烟中浮现冷笑,“刘禅冷落张氏,正因为她是张飞之女,代表蜀汉旧勋贵。”
司马昭瞳孔骤缩。他瞬间明白父亲真正的棋路:表面用皇后之事拉拢宗预,实则是要激化蜀汉新旧势力矛盾。
书房内,烛火摇曳,铜漏滴答。
司马懿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节奏沉稳如沙场点兵。
司马昭静立案前,目光随着父亲的指尖移动,仿佛在解读某种隐秘的军令。
“父亲,”司马昭微微倾身,袖中的手不自觉地摩挲着兵符的棱角,“明日朝会,若诸葛瞻当廷抗辩晋公之议,孩儿是否要...:”
“噤声。”司马懿忽然抬手,指尖悬停在空中。
窗外一阵夜风掠过,烛火猛地一晃,在墙上投下父子二人交错的暗影。
司马昭立刻屏息,耳畔只余铜漏滴水之声——三滴,正好是父亲惯用的思考间隙。
司马懿缓缓收回手,从案上拈起一枚黑玉棋子,在指间轻轻转动。
棋子表面泛着幽光,映出他深不见底的眼眸。
“你看这棋局。”他将棋子“嗒“地按在案上某处,那里正压着一道竹简的裂痕,“诸葛瞻是明棋,陈只是暗棋,而宗预...”手指突然一翻,露出掌心另一枚白玉棋子,“是枚活棋。”
司马昭目光一凝。
父亲这个翻掌的动作他太熟悉了——建兴九年街亭之战前夜,父亲演示如何诱张合入伏时,用的就是这个手势。
“孩儿愚钝。”他故意低头,让父亲看见自己额角渗出的细汗,“活棋要如何用?”
司马懿忽然轻笑一声,声音沙哑如磨刀石上的锈铁:“活棋最妙处,就是他自己都不知道是棋。”说着突然将白玉棋子弹向司马昭,后者条件反射地接住,发现棋子竟带着父亲的体温。
“明日朝堂,你只需做三件事。”司马懿竖起三根手指,烛光从指缝漏下,在案几上投下三道阴影,“第一,当诸葛瞻提及张皇后时,你要咳嗽。”
司马昭一怔,旋即会意——这是要打断诸葛瞻的节奏。
“第二,当陈只党羽攻讦张皇后时,你的茶盏要失手。”
白玉棋子在司马昭掌心变得滚烫。摔盏为号,这是要发动安插的御史弹劾。
“第三...”司马懿突然倾身向前,紫袍带起的风压得烛火一矮,“当有人提及晋公二字时,你的眼神要看黄皓。”
司马昭倒吸一口凉气。黄皓是刘禅最宠信的宦官,父亲这是要...
“记住。”司马懿重新靠回隐囊,阴影重新爬上他的面容,“真正的杀招,永远藏在别人袖中。”
窗外传来三更梆子声,父子二人的影子在墙上融为一体,宛如一头蛰伏的巨兽。
司马昭退出书房时,廊下的铜灯恰好被夜风吹灭。他驻足片刻,待瞳孔适应黑暗后,才沿着回廊向西侧偏厅走去。
偏厅内,三名官员早已候着。见司马昭推门而入,三人立刻起身行礼,衣袖带起的风搅动了案上檀香,青烟在空中扭出诡异的纹路。
“少将军。”为首的中年文士拱手,腰间玉佩纹丝不动——这是新投靠的尚书郎杜预,以谨小慎微着称。
司马昭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其余二人:侍御史荀恺正用指尖摩挲茶盏边缘,这是他在权衡利弊时的习惯; 而年轻的门下通事贾充则盯着自己的靴尖,但司马昭注意到他右手的食指在膝上轻轻敲击——摩尔斯密码的节奏,这是他们约定的暗号。
“茶凉了。”司马昭忽然道。
侍立的哑仆立刻要换新茶,却被他抬手制止。
他亲自提起红泥火炉上的铜壶,沸水冲入盏中时,茶叶在漩涡中舒展如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