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八十年代恶毒女配她爸24-《快穿穿成年代文男配》

  老太太急得踮起小脚,嗓门拔高:“你们手下留棒啊,别都抢光了!我孙子还等着吃这口鲜呢!”

  她扒开旁边那人的胳膊往里钻,可惜没人搭理她。

  有人抢的才是好东西,买玉米的人越聚越多,手慢一步就可能空手而归,谁肯甘心让给别人?

  这时候大家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尊老爱幼,彼此都是不能相让的竞争者。

  老太太见没人理会她,急得眼泪都快出来了,双手在空中胡乱挥舞着,“各位行行好,给我留两根玉米吧,我孙子就爱吃这口。”

  “老板,你帮我留一份。”

  “老板,别理她,孙子真好这一口早干嘛去了。”

  “是啊,是啊,一听就是糊弄人的鬼话。”

  “……”

  宋宣当然不会特意为谁预留,谁买到就是谁的,假装自己没听见。

  “哎呀,玉米没啦!”

  20分钟后,一道惊呼响起。

  大家纷纷伸长脖子张望,确认后都露出了失望的神情。

  -

  老太太听后,腿一软差点跌坐在地上,满脸都是悔意,嘴里还念叨着:“完了完了,这下我孙子没玉米吃了。”

  “早知道我就不讲价了,老板你咋做生意的啊,准备的玉米这么少,你到底会不会做生意。”

  “摊上东西没了,赶紧补货呀!”

  有人见他身后还有一筐,连忙说:“那筐里不是还有吗?拿出来卖啊!”

  “是啊,我来的晚还没买到。”

  听见这话,准备离开的人顿时留步,一脸期待地看着宋宣。

  “老板,你给我装十根。”

  老太太听见还有,顿时也不嫌贵了,张口就要一半。

  -

  宋宣自然不可能答应这种请求,他面露难色,带着歉意说道:“真是不好意思啊各位,玉米真的没有多余的了。”

  “这些玉米我留着走亲戚用的,不过,我这里还有一筐新鲜的蘑菇,你们有没有人想要?”

  “这些蘑菇都是鲜货,今天早上才从山上摘回来的!用来煲汤味道好极了,非常鲜美!”

  大家还是对玉米念念不忘,不甘心地说:“老板,你就不能再余两根玉米给我们吗?你看你筐里还有这么多呢!”

  宋宣看着摊位前的人群,满脸纠结地说:“大家这么喜欢我家的玉米,我真的特别高兴。”

  “但是真的不多了,这样吧,我最多再挪出十根玉米来,没买到的人一人一根,怎么样?”

  “行!”

  众人生怕宋宣反悔,一口答应下来。

  很快,这十根玉米就被抢购一空。

  -

  买到玉米的人有些迫不及待地撕开了玉米壳子,尝了一口,发现味道和老板之前给的试吃品并没有什么区别,都十分香甜可口,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有的人还没离开,好奇地问道:“老板,你明天还来这里卖玉米吗?能不能多准备一些货呀?”

  宋宣苦笑一声,摇了摇头说:“这个说不准,得看情况。”

  家里压断的玉米都已经背出来卖光了,宋宣暂时没有货源,所以没办法给他们一个确切的答复。

  宋安没想到玉米会这么好卖,带来的玉米竟然全卖光了。

  家里这么多玉米,若是只卖嫩的也能赚不少。

  -

  宋宣见众人注意力都在玉米上,没人问价,便开口道:“蘑菇有人要吗?没人要我就收摊走亲戚去了。”

  “你先拿出来看看,蘑菇怎么卖?” 有人搭话。

  “九毛一斤。”

  宋宣从背篼里抽出芭蕉叶,把装蘑菇的背篼摆在上面,让众人细看,又补充道:“你们看,我已经把泥巴和菌根都去掉了。”

  “这蘑菇多干净多漂亮啊,一点损伤都没有,回去洗洗就能吃。”

  “……” 价格确实不低,但他的东西是真的不错。

  一个大婶挑挑拣拣,忍不住念叨:“太贵了,你这东西咋都这么贵?能便宜点不?”

  “小伙子,你看我都买了你这么多玉米了,少一毛成不?平时蘑菇都是卖八毛钱一斤。”

  -

  “真不行啊大姐,” 宋宣继续收拾摊位上的玉米壳,解释道,“蘑菇虽说都是山上采的,但采起来太费劲了。”

  “我今早采蘑菇的时候,还在山里碰见了一条蛇,差点就被蛇咬了,直到现在回想起来还冒冷汗呢。”

  “再说我家离镇上远,来回一趟不容易,真要是便宜卖,连辛苦钱都挣不回来。”

  宋宣打定主意不降价, 自己采得这么辛苦,低价出售实在对不起自己花费的时间。

  就这,他还觉得便宜了。

  若不是再高就卖不出去,还会被人骂奸商,他能喊出一块五的价格。

  有些人觉得价格过高,便转身离开了。

  但也有一些人被蘑菇的品质吸引,留下来挑选蘑菇,听到他说遇到了危险,也不好再讲价了。

  “我来拿,你们慢慢选。”

  宋宣怕他们下手没轻没重碰坏了蘑菇,影响卖相和自己的收入,便自己动手往外放蘑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宋宣一共采了六斤蘑菇,去掉蘑菇的根脚和泥巴,留下给三姐的一斤蘑菇,原本六斤的蘑菇就只剩下了四斤。

  他小心翼翼地把所有的蘑菇一一摆放在摊位上,这样一来,大家能直观地感受到这些蘑菇的卖相有多好。

  很快,这些蘑菇就被抢购一空了。

  东西都卖光了,宋宣也开始收拾摊位准备去三姐家。

  许多人闻风而来,他们都是听说这里有新鲜的玉米出售才赶来的。

  可是,当他们赶到摊位时,却发现玉米已经全部卖光了。

  宋宣看到这么多人赶来,赶紧用芭蕉叶把剩下的玉米盖住,稍微掩盖一下玉米的存在,免得留给三姐的玉米保不住。

  宋安看着弟弟的举动,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

  宋宣注意到了大哥的表情,不过他并没有多问。

  这些都是纺织厂的人,他们得到消息就匆匆忙忙地赶了过来,没想到还是晚了一步。

  -

  有人不死心,期待地询问道:“老板,你这里还有玉米吗?”

  宋宣面带歉意地回答道:“不好意思啊,各位叔叔婶婶、姐姐们,玉米都已经卖光了,谢谢你们的支持和喜欢。”

  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感到有些遗憾,纷纷叹了口气,转身离开了。

  接下来,又有几个人陆续过来询问玉米的情况,宋宣也都统一回答说没有了。

  “喝口水吧。”

  宋安听到弟弟的声音都有些沙哑了,连忙打开水壶,递到宋宣面前。

  他知道弟弟很讲究,不喜欢和别人共用东西,特意解释了一句,“我还没喝。”

  “谢谢,大哥。”

  宋宣咕噜咕噜地喝了起来,一下子喝掉了半壶水,递过去道:“大哥你也辛苦了,剩下的你都喝光吧,一会儿我们去三姐那里装一壶水。”

  -

  “嗯。” 宋安接过水壶喝了几口,不解地问:“小弟,你咋能忍住?我刚才都差点劝你把剩下的玉米卖给他们了。”

  三角钱一根啊,他做梦都不敢想能卖这么高的价。

  何况这还是带壳带棒的玉米,能吃的玉米粒也就那么一小撮,其余全是不能吃的壳和芯子。

  宋宣静静地听着他说,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

  他把空筐子摞起来,淡淡道:“钱是挣不完的,咱们去三姐家,总不能空手上门。况且那是娘特意交代要给三姐的。”

  “我们要是卖了,等三姐和姐夫回家,娘知道我们阳奉阴违,私下昧了给三姐的东西准得给我们一顿棍棒伺候。”

  宋宣仔细观察过,这个家里最受宠的是‘自己’,其次是他三姐宋萍。

  “你说得对,我就是瞧见玉米能卖这么多钱,心乱了。”

  宋安叹了口气,将地上的玉米壳收拢进空箩筐里。

  刚才卖玉米时,街道办的工作人员特意过来叮嘱他们,离开前记得把地面打扫干净。

  所以,他不敢丢在路上,不管不顾。

  “小弟,你可真厉害,看到这么多人围着你买东西,你真的不紧张吗?”

  宋安想着今天生意红火,买主多得他们差点忙不过来,一边干活,一边惊奇地看着小弟,仿佛第一次认识他似的。

  -

  “紧张啥?大家都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的人,谁还能比谁多出些啥?”

  宋宣斜睨他一眼,不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推心置腹道:“大哥,做生意,首先得脸皮厚,放得下面子和自尊。”

  “你这人再体面,家里穷得叮当响,别人该看不上还是看不上。”

  “眼下放下的脸面和自尊,等将来日子过好了,都会加倍找回来。”

  “你想想,等你赚到钱了,就算他们看不起你,也不影响你天天吃肉。”

  “到时候,他们只会嫉妒你,甚至还会舔着脸找你指点发财路。”

  宋安想到自己刚才糟糕的表现,沉默了下来。

  一般人都豁不出去,可小弟不是一般人。

  他说不来小弟那些漂亮话,以后还是老老实实种地吧。

  宋宣见他陷入了沉思,便也没再说什么。

  -

  “对了,小弟,我刚才给买主装袋的时候,好像看见村里人了。”

  宋安忽然想起这茬,脸上浮现出一丝担忧。

  “村里人又怎么了?看见了就看见了呗。我们不偷不抢做点小生意,又不会影响到谁。”

  宋宣听大哥这话,觉得有些莫名其妙,抬眼奇怪地瞥了他一眼。

  “可万一他们回去瞎嚼舌根呢?”

  宋安想到村里那些碎嘴的男人就犯愁,别以为大老爷们不爱说闲话,真要说起来,比长舌妇还能编排。

  “行了,放宽心。随他们说去,咱正正经经做生意,又没犯法。”

  宋宣压根没把这当回事,“真要有人上纲上线,拿我们卖玉米说事,我也有法子应付。”

  “说的也是。”

  宋安看着弟弟镇定自若的模样,心里的担忧,竟像被风吹过的烟,渐渐散了。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玉米壳可以用来做叶儿粑,也可以用来熬水喝,所以扔掉壳子的人不多。

  他们这会儿主要收拾的是散落在地上的玉米须,两人分工明确,手脚麻利地清理起来。

  没过多久,地面就变得整洁干净。

  身后第二棵树上拴着牛,即便两人忙得不可开交,兄弟俩也没忘记分神留意那头牛。

  这可是家里的重要资产,真要是被人牵走了,回去准少不了一顿揍。

  宋宣和宋安各拎着几个空筐,走向正在路边吃草的老牛。

  好在这头牛在进城前拉过,没有随地大小便,不然他们还得多做一道清理牛粪的活儿才能走。

  “哥,你来驾车吧。”宋宣上了牛车,他对镇上的路不熟,赶车的事便交给了宋安。

  “嗯,坐好。”

  宋安熟练地扬了扬鞭子,牛车缓缓动了起来,车轮滚动时发出轻微的 “嘎吱” 声,伴着老牛的蹄声,慢悠悠地往镇政府家属院去了。

  -

  牛的体积太大,没法赶进家属院。

  好在镇政府家属院附近就有个公共拴牛处,宋安把牛车赶了进去,先付了包含草料的停牛费,又递过去一根烟,说道:“张大爷,麻烦您帮着照看一下牛车和上面的筐,我去办点事晚点过来取。”

  “行,你放心去吧,天黑之前记得来取车,我们七点半就关门了。”

  张大爷和常来的宋安熟络得很,接过烟爽快地应了。

  “嗯。”宋安回道。

  宋宣见张大爷在打量自己,便笑着朝他点了点头,跟着宋安往外走。

  “……”张大爷摸了摸后脑勺,望着两人的背影,心里犯起了嘀咕。

  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书记儿媳这小弟才一周没见,性子就变了不少。

  -

  七八分钟后,两人走进了家属院。

  “三妹婆家住在 1 栋 1 单元 2 号,房子挺宽敞,还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

  宋安一边走,一边给失忆的小弟介绍着三妹家的详细情况。

  “大舅!小舅!”

  林旺家正在楼下跟家属院里的孩子玩弹珠,眼尖地瞧见舅舅们来了,连忙从地上爬起来,跟同伴说了声不玩了,便拍了拍身上的灰,跑了过去。

  宋安一把搂住冲过来的孩子,笑着问:“哎,旺家,你娘回来了没?”

  喜欢快穿穿成年代文男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