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圆眼眶微红,心里直犯嘀咕:你也没少使唤我啊!
他哪里是为她撑腰,他是馋她给的东西。
“哎呀,娘你说这些干什么?”
张方立马拉着姐姐出去了,安慰她:“姐你别听娘的。”
张圆心情烦躁,暂时不想听他说话,“闭嘴!”
-
宋家。
宋志勇实在抽不开身,见小儿子闲得发慌,直勾勾地看得他压力倍增,连忙叫人:“老大,快过来教你弟看秤。”
“行。”宋安应了一声,对他说道:“小弟跟我来。
“好吧。”宋宣没有任何意见,跟着他来到秤前。
“小弟,你看这秤杆,上面有刻度,秤砣在不同的刻度,代表着不同的重量……”
宋安取出秤砣和秤杆,耐心地讲解着,一边说一边操作示范。
宋宣凑上前仔细观察,一边听一边默默地记在了心中。
蒋红和苏小月洗完碗走出来,见宋安正在院子里教小叔子看秤,两人站在屋檐下小声嘀咕:
“他连秤都不会看,真去做买卖能成吗?到时候顾客来了,他一紧张准忘光,还不是只能跟人家大眼瞪小眼。”
“婆婆还真由着小弟瞎折腾,这也太宠孩子了。”
“是啊,幸好卖不出玉米只是浪费点时间,不至于让全家因为这门生意背债。”
“她也不想想小弟到底靠谱不靠谱。”
若不是现在小弟失忆了,蒋红都怕小弟把这些玉米背到宁寡妇家里去。
苏小月认同地点了点头,幸好这是无本买卖,但凡小叔子要从家里拿钱做生意,她头一个不答应。
……
宋宣假装没听见,依旧专注地学着看秤。
-
章小蕙听见她俩说这些扫兴话,忍不住瞪了两个儿媳一眼:“你们就别瞎操心了,让小宣试试怎么了?卖不掉背回来自家吃,怎么都亏不了。”
“你们不看好小宣,那就自己背着去卖,我倒要看看你们有多大本事,敢这么瞧不起人。”
“到时候你们跟他比一比,看谁卖得多,别光会耍嘴皮子。”
“小弟听见没有?她们都不相信你,你可得争口气,让她们大跌眼镜!”
“大哥相信你能行的。”
宋安趁机教育弟弟,又扫了眼媳妇和弟妹,轻声安慰了一句,便继续教弟弟看秤。
既然改变不了父母和小弟的决定,宋安只能盼着他生意兴隆、玉米大卖!
-
宋宣学得认真,很快就掌握了技巧。
宋康赶紧把媳妇拉回屋,不让她继续泼凉水,走到宋宣身边,说道:“小弟,下午卖玉米你得上点心,人多的时候别让人摸走玉米。”
一根玉米差不多有半斤重,实在卖不出去,拿回家给孩子当口粮,也比被小偷顺手摸走强。
宋宣自信满满地说:“二哥放心,我心里有数。”
一切准备妥当,宋宣和宋安赶着牛车运上玉米,满怀期待地往镇上赶。
一路上,宋安心里七上八下的,见小弟一脸胸有成竹的模样,实在想不通他为何如此淡定。
明明这也是小弟头一回做生意,可他看上去好像半点都不担心卖不出去。
宋宣哪里知道大哥心里的焦灼与不安,此时他满脑子都是怎么把玉米卖出去,信心足得很。
“小弟,我教你赶牛车吧?”
宋安心脏扑通跳得厉害,只能找点事做分散注意力,开口提议道。
宋宣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行。”
-
“记住,食指一定要紧扣在绳头的这圈活结上,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牛的行动。”
宋安把缰绳递到宋宣手里,不仅亲手帮他调整手部姿势,讲解得也格外详尽,生怕弟弟听不明白,真在路上出了岔子翻了车。
“当牛走得顺畅时,你只需要轻轻搭着缰绳即可。”
“如果路上遇到沟坎或者其他阻碍,就需要往回带半分力,引导牛避开它们。千万不要死死攥着缰绳,否则牛会变得焦躁不安。”
……
宋安与他交换位置后,便全神贯注地聆听他的讲解,努力记住每一个要点。
待宋安讲完,他便小心翼翼地开始尝试驱赶牛车。
宋安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宋宣的一举一动,准备在他出错时补救,时不时地开口提醒宋宣一些关键的操作,比如如何控制牛的速度、如何应对突发情况。
在宋安的悉心指导下,宋宣逐渐掌握了赶牛车的技巧,牛车也开始平稳地前进。
宋宣总感觉自己好像学过赶牛,但他没有自大,还是认真听着大哥的教导,小心谨慎地驾车。
-
等到镇上时,宋宣已经学会了怎么赶牛。
他手中鞭子轻轻一挥,娴熟地驾着牛车,询问道:“大哥,镇上哪里人多?”
今年农业部门刚提出 “菜篮子” 工程,镇上便特意建了处农贸市场。
宋安想起这事,提议道:“当然是菜市场啊,咱们去门口摆摊。那里买菜的人多,依我看,生意差不了。”
“……”
宋宣沉默了片刻,心里有些犹豫。
他转头看向大哥,迟疑地说:“你确定我们在那里摆摊不会被撵走吗?菜市场里面的菜贩子都是交了摊位费的,我们在门口卖菜抢生意,不太好吧?”
宋安迟疑起来,“应该不会吧?咱们只是在门口摆一会儿,又不是每天都去占他们的地方。”
宋宣想了想,还是觉得不妥。
他们在门口摆摊,生意应该差不了。
毕竟买菜的人一过来,最先瞧见的就是他们摊位上的玉米。
可要是生意太好,难免会影响市场里正规摊位的生意,那样肯定会被管理人员赶走,到头来不仅白折腾一场,还会耽误他们的生意。
“咱们镇上有纺织厂或者服装厂吗?”
宋宣对镇上的情况不大熟悉,转头问宋安,“或者女人多的地方也行。”
“菜市场那边我总觉得不踏实,万一咱们摊刚摆好,人家就让挪地方,太折腾了;更糟的是,要是直接把玉米没收了就完蛋了。”
宋安听后,脸色严肃起来。
这么多玉米要是真被没收了,他会心疼得晚上睡不着觉,“有纺织厂,我给你指路。”
“行。”
牛车在集市上缓缓前行,宋宣驾着车往纺织厂赶,没多久就在厂子附近寻了个显眼的位置。
他麻利地跳下车,将牛绳牢牢系在路边的老槐树上,又从车上拿下几片宽大的芭蕉叶铺在地上,免得玉米沾了灰尘看着不干净。
“大哥,现在厂里应该还没下班。”
宋宣望了眼纺织厂紧闭的大门,根据路上稀少的行人推测道。
宋安应了声:“没事,咱们先把玉米摆好等着买主来。”
“嗯。”
-
宋宣和大哥一起把车上的玉米搬下来,在地上的芭蕉叶上摆放得整整齐齐。
宋安看着来来往往的路人,脸颊涨得通红,半天张不开嘴招揽客人,手攥着衣角来回揉搓,与人对视时眼神都有些闪躲。
宋宣倒没这么多顾虑,见有人朝这边走来,清了清嗓子大声喊起来:“新鲜的农家玉米,又香又甜,味道好极了,快来瞧瞧!”
“新鲜采摘,原汁原味,粒粒金黄,颗颗饱满,美味香甜,无论您是用来煮来吃,还是炒来吃,老人孩子都爱吃!”
……
宋宣的叫卖声在集市上荡开,很快就引来了不少人的目光。
没一会儿,就有顾客围拢过来,打听玉米的价钱,“小兄弟,你这玉米怎么卖?”
宋宣一通乱喊:“三毛五,这是今早刚摘下的玉米非常新鲜。“
“……”
宋安瞳孔地震,这么贵,会有人买吗?
小弟他怎么喊的出口,万一把人吓跑了怎么办?
一想到他们无功而返,怎么来的怎么回,筐里的玉米原封不动,宋安只觉得太阳穴突突直跳,眼前猛地一黑。
众人面露迟疑,都觉得这玉米贵的离谱。
去年晒干的玉米才两毛多,新鲜玉米竟要贵出一角多,买来吃实在有些不划算。
-
“你们瞧,这玉米金黄饱满,长得多好啊!"
宋宣仿佛没有看到大家惊疑不定的表情,自顾自地撕开了一根玉米,将其展示在大家面前,"要不是昨天那场大暴雨下得太大,对玉米地的收成造成了一些影响,我家可舍不得把它摘下来卖呢。”
“你可以尝一尝,不甜不要钱,我家今天煮了一锅玉米,结果很快就被孩子们给吃光了!”
“这玉米粒天然爆浆,甜度适中,你们买回去可以用来煮玉米粥、玉米汤,不需要额外添加白糖,完全符合低龄儿童以及老年人的饮食需求。”
“我这玉米还非常容易消化吸收,生吃当水果都可以,味道甜滋滋的,你们尝了就知道作不了假,我不会骗你们。”
宋宣热情地介绍着玉米的优点,还掰了一小段让顾客品尝。
“嗯,味道确实不错!”
“不过,这价格也太贵了吧?”
……
大家纷纷点头,玉米的味道是很不错,就是太贵了。
三角五分钱都可以用来买两斤玉米面了。
-
一位老太太也尝了一口玉米,然后面露嫌弃,嘟囔道:“太贵了,小伙子你抢钱呐,这玉米卖得比鸡蛋还贵。”
宋安听到老太太的话,心里顿时慌乱起来。
他担心小弟喊价太高,没有人愿意购买这些玉米,想劝小弟把价格降低一些,可是突然又想起出门前,娘曾再三叮嘱过他,让他在卖玉米的时候,一切都要听从小弟的安排。
宋安忧心忡忡,却又不能在众人面前表现出来,只能在一旁干着急。
宋宣不慌不忙地按住她那双不停往嘴里塞玉米粒的手,从中抽出玉米棒,为难地说:“哎唷,我的亲奶奶耶,一个鸡蛋要一角一,一斤玉米才三角,这哪能比呀?”
“鸡蛋可是一块多一斤,买一斤鸡蛋的钱,能买好几斤玉米了。”
老太太刚想骂他耍流氓,竟敢碰自己的手,可瞧见老板那张过分英俊的脸庞,到了嘴边的脏话又咽了回去,只说:“便宜点,便宜点我就买几根回去尝尝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奶奶,您这不是为难我吗?我要是能便宜,一开始就卖便宜了,哪能赚您的钱呀?”
宋宣叹道,“这不是暴雨影响了收成嘛,我喊这个价也是没办法,只是想为家里挽回点损失。”
“当然我家的收成跟您没啥关系,主要是这玉米确实是镇上独一份的好,不管是自己吃,还是送人,都特有面子。”
“味道更是顶好,我敢卖这个价,自然有我的道理,绝不是把您当冤大头糊弄。”
宋安看得目瞪口呆,真没想到失忆后的小弟嘴巴竟这么能说。
-
大家确实没在镇上见过卖玉米的摊子,这玉米哪怕没煮,也香得让人垂涎三尺,一闻就知道是好东西。
有些家境不错、对蔬菜品质有要求的人,立马开口:“给我来十根玉米。”
有人一带头,其他人顿时慌了神,生怕下手慢了抢不着,转瞬掀起一阵抢购热潮。
“老板,给我来五根!” 一个挎着藤篮的大爷往前挤了挤,说道。
“老板帮我挑六根。” 穿的确良的大姐把钱递过来,眼尾带着笑,“我看你模样周正,挑东西指定靠谱。”
“我要十五根!” 一个小媳妇高声说,“我得给娘家捎一些,我爹娘好些年没尝过这么新鲜的玉米了。”
这些话一出,要买玉米的人更多了,大家的手都往摊子上伸。
-
看着生意越来越好,宋安原本悬着的心渐渐安定下来,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他一边帮着称秤装袋,一边提醒顾客:“大家不要挤不要急,玉米很多,都能买上。”
“大哥,看着点摊子。”
宋宣一边往包里塞钱,一边用胳膊肘轻轻撞了撞宋安,声音压得很低。
他担心有人浑水摸鱼逃单,眼梢还得瞟着那些正挑玉米的手。
“嗯嗯,我一直在留意。”
宋安手忙脚乱地往袋里装玉米,恨不能自己有三头六臂。
-
“小伙子,我先问的,你得给我留八根!”
老太太被人群挤得东倒西歪,手里的竹篮都歪到了胳膊肘后头。
自从镇上开了自由市场,她就有了跟小商贩磨价的爱好,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
可今儿不等她开始讲价,就被抢玉米的人潮挤到了圈外。
这阵仗倒让她想起没开放那会儿,供销社进了紧俏货,柜台前也是这般黑压压的人头。
喜欢快穿穿成年代文男配
他哪里是为她撑腰,他是馋她给的东西。
“哎呀,娘你说这些干什么?”
张方立马拉着姐姐出去了,安慰她:“姐你别听娘的。”
张圆心情烦躁,暂时不想听他说话,“闭嘴!”
-
宋家。
宋志勇实在抽不开身,见小儿子闲得发慌,直勾勾地看得他压力倍增,连忙叫人:“老大,快过来教你弟看秤。”
“行。”宋安应了一声,对他说道:“小弟跟我来。
“好吧。”宋宣没有任何意见,跟着他来到秤前。
“小弟,你看这秤杆,上面有刻度,秤砣在不同的刻度,代表着不同的重量……”
宋安取出秤砣和秤杆,耐心地讲解着,一边说一边操作示范。
宋宣凑上前仔细观察,一边听一边默默地记在了心中。
蒋红和苏小月洗完碗走出来,见宋安正在院子里教小叔子看秤,两人站在屋檐下小声嘀咕:
“他连秤都不会看,真去做买卖能成吗?到时候顾客来了,他一紧张准忘光,还不是只能跟人家大眼瞪小眼。”
“婆婆还真由着小弟瞎折腾,这也太宠孩子了。”
“是啊,幸好卖不出玉米只是浪费点时间,不至于让全家因为这门生意背债。”
“她也不想想小弟到底靠谱不靠谱。”
若不是现在小弟失忆了,蒋红都怕小弟把这些玉米背到宁寡妇家里去。
苏小月认同地点了点头,幸好这是无本买卖,但凡小叔子要从家里拿钱做生意,她头一个不答应。
……
宋宣假装没听见,依旧专注地学着看秤。
-
章小蕙听见她俩说这些扫兴话,忍不住瞪了两个儿媳一眼:“你们就别瞎操心了,让小宣试试怎么了?卖不掉背回来自家吃,怎么都亏不了。”
“你们不看好小宣,那就自己背着去卖,我倒要看看你们有多大本事,敢这么瞧不起人。”
“到时候你们跟他比一比,看谁卖得多,别光会耍嘴皮子。”
“小弟听见没有?她们都不相信你,你可得争口气,让她们大跌眼镜!”
“大哥相信你能行的。”
宋安趁机教育弟弟,又扫了眼媳妇和弟妹,轻声安慰了一句,便继续教弟弟看秤。
既然改变不了父母和小弟的决定,宋安只能盼着他生意兴隆、玉米大卖!
-
宋宣学得认真,很快就掌握了技巧。
宋康赶紧把媳妇拉回屋,不让她继续泼凉水,走到宋宣身边,说道:“小弟,下午卖玉米你得上点心,人多的时候别让人摸走玉米。”
一根玉米差不多有半斤重,实在卖不出去,拿回家给孩子当口粮,也比被小偷顺手摸走强。
宋宣自信满满地说:“二哥放心,我心里有数。”
一切准备妥当,宋宣和宋安赶着牛车运上玉米,满怀期待地往镇上赶。
一路上,宋安心里七上八下的,见小弟一脸胸有成竹的模样,实在想不通他为何如此淡定。
明明这也是小弟头一回做生意,可他看上去好像半点都不担心卖不出去。
宋宣哪里知道大哥心里的焦灼与不安,此时他满脑子都是怎么把玉米卖出去,信心足得很。
“小弟,我教你赶牛车吧?”
宋安心脏扑通跳得厉害,只能找点事做分散注意力,开口提议道。
宋宣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行。”
-
“记住,食指一定要紧扣在绳头的这圈活结上,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牛的行动。”
宋安把缰绳递到宋宣手里,不仅亲手帮他调整手部姿势,讲解得也格外详尽,生怕弟弟听不明白,真在路上出了岔子翻了车。
“当牛走得顺畅时,你只需要轻轻搭着缰绳即可。”
“如果路上遇到沟坎或者其他阻碍,就需要往回带半分力,引导牛避开它们。千万不要死死攥着缰绳,否则牛会变得焦躁不安。”
……
宋安与他交换位置后,便全神贯注地聆听他的讲解,努力记住每一个要点。
待宋安讲完,他便小心翼翼地开始尝试驱赶牛车。
宋安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宋宣的一举一动,准备在他出错时补救,时不时地开口提醒宋宣一些关键的操作,比如如何控制牛的速度、如何应对突发情况。
在宋安的悉心指导下,宋宣逐渐掌握了赶牛车的技巧,牛车也开始平稳地前进。
宋宣总感觉自己好像学过赶牛,但他没有自大,还是认真听着大哥的教导,小心谨慎地驾车。
-
等到镇上时,宋宣已经学会了怎么赶牛。
他手中鞭子轻轻一挥,娴熟地驾着牛车,询问道:“大哥,镇上哪里人多?”
今年农业部门刚提出 “菜篮子” 工程,镇上便特意建了处农贸市场。
宋安想起这事,提议道:“当然是菜市场啊,咱们去门口摆摊。那里买菜的人多,依我看,生意差不了。”
“……”
宋宣沉默了片刻,心里有些犹豫。
他转头看向大哥,迟疑地说:“你确定我们在那里摆摊不会被撵走吗?菜市场里面的菜贩子都是交了摊位费的,我们在门口卖菜抢生意,不太好吧?”
宋安迟疑起来,“应该不会吧?咱们只是在门口摆一会儿,又不是每天都去占他们的地方。”
宋宣想了想,还是觉得不妥。
他们在门口摆摊,生意应该差不了。
毕竟买菜的人一过来,最先瞧见的就是他们摊位上的玉米。
可要是生意太好,难免会影响市场里正规摊位的生意,那样肯定会被管理人员赶走,到头来不仅白折腾一场,还会耽误他们的生意。
“咱们镇上有纺织厂或者服装厂吗?”
宋宣对镇上的情况不大熟悉,转头问宋安,“或者女人多的地方也行。”
“菜市场那边我总觉得不踏实,万一咱们摊刚摆好,人家就让挪地方,太折腾了;更糟的是,要是直接把玉米没收了就完蛋了。”
宋安听后,脸色严肃起来。
这么多玉米要是真被没收了,他会心疼得晚上睡不着觉,“有纺织厂,我给你指路。”
“行。”
牛车在集市上缓缓前行,宋宣驾着车往纺织厂赶,没多久就在厂子附近寻了个显眼的位置。
他麻利地跳下车,将牛绳牢牢系在路边的老槐树上,又从车上拿下几片宽大的芭蕉叶铺在地上,免得玉米沾了灰尘看着不干净。
“大哥,现在厂里应该还没下班。”
宋宣望了眼纺织厂紧闭的大门,根据路上稀少的行人推测道。
宋安应了声:“没事,咱们先把玉米摆好等着买主来。”
“嗯。”
-
宋宣和大哥一起把车上的玉米搬下来,在地上的芭蕉叶上摆放得整整齐齐。
宋安看着来来往往的路人,脸颊涨得通红,半天张不开嘴招揽客人,手攥着衣角来回揉搓,与人对视时眼神都有些闪躲。
宋宣倒没这么多顾虑,见有人朝这边走来,清了清嗓子大声喊起来:“新鲜的农家玉米,又香又甜,味道好极了,快来瞧瞧!”
“新鲜采摘,原汁原味,粒粒金黄,颗颗饱满,美味香甜,无论您是用来煮来吃,还是炒来吃,老人孩子都爱吃!”
……
宋宣的叫卖声在集市上荡开,很快就引来了不少人的目光。
没一会儿,就有顾客围拢过来,打听玉米的价钱,“小兄弟,你这玉米怎么卖?”
宋宣一通乱喊:“三毛五,这是今早刚摘下的玉米非常新鲜。“
“……”
宋安瞳孔地震,这么贵,会有人买吗?
小弟他怎么喊的出口,万一把人吓跑了怎么办?
一想到他们无功而返,怎么来的怎么回,筐里的玉米原封不动,宋安只觉得太阳穴突突直跳,眼前猛地一黑。
众人面露迟疑,都觉得这玉米贵的离谱。
去年晒干的玉米才两毛多,新鲜玉米竟要贵出一角多,买来吃实在有些不划算。
-
“你们瞧,这玉米金黄饱满,长得多好啊!"
宋宣仿佛没有看到大家惊疑不定的表情,自顾自地撕开了一根玉米,将其展示在大家面前,"要不是昨天那场大暴雨下得太大,对玉米地的收成造成了一些影响,我家可舍不得把它摘下来卖呢。”
“你可以尝一尝,不甜不要钱,我家今天煮了一锅玉米,结果很快就被孩子们给吃光了!”
“这玉米粒天然爆浆,甜度适中,你们买回去可以用来煮玉米粥、玉米汤,不需要额外添加白糖,完全符合低龄儿童以及老年人的饮食需求。”
“我这玉米还非常容易消化吸收,生吃当水果都可以,味道甜滋滋的,你们尝了就知道作不了假,我不会骗你们。”
宋宣热情地介绍着玉米的优点,还掰了一小段让顾客品尝。
“嗯,味道确实不错!”
“不过,这价格也太贵了吧?”
……
大家纷纷点头,玉米的味道是很不错,就是太贵了。
三角五分钱都可以用来买两斤玉米面了。
-
一位老太太也尝了一口玉米,然后面露嫌弃,嘟囔道:“太贵了,小伙子你抢钱呐,这玉米卖得比鸡蛋还贵。”
宋安听到老太太的话,心里顿时慌乱起来。
他担心小弟喊价太高,没有人愿意购买这些玉米,想劝小弟把价格降低一些,可是突然又想起出门前,娘曾再三叮嘱过他,让他在卖玉米的时候,一切都要听从小弟的安排。
宋安忧心忡忡,却又不能在众人面前表现出来,只能在一旁干着急。
宋宣不慌不忙地按住她那双不停往嘴里塞玉米粒的手,从中抽出玉米棒,为难地说:“哎唷,我的亲奶奶耶,一个鸡蛋要一角一,一斤玉米才三角,这哪能比呀?”
“鸡蛋可是一块多一斤,买一斤鸡蛋的钱,能买好几斤玉米了。”
老太太刚想骂他耍流氓,竟敢碰自己的手,可瞧见老板那张过分英俊的脸庞,到了嘴边的脏话又咽了回去,只说:“便宜点,便宜点我就买几根回去尝尝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奶奶,您这不是为难我吗?我要是能便宜,一开始就卖便宜了,哪能赚您的钱呀?”
宋宣叹道,“这不是暴雨影响了收成嘛,我喊这个价也是没办法,只是想为家里挽回点损失。”
“当然我家的收成跟您没啥关系,主要是这玉米确实是镇上独一份的好,不管是自己吃,还是送人,都特有面子。”
“味道更是顶好,我敢卖这个价,自然有我的道理,绝不是把您当冤大头糊弄。”
宋安看得目瞪口呆,真没想到失忆后的小弟嘴巴竟这么能说。
-
大家确实没在镇上见过卖玉米的摊子,这玉米哪怕没煮,也香得让人垂涎三尺,一闻就知道是好东西。
有些家境不错、对蔬菜品质有要求的人,立马开口:“给我来十根玉米。”
有人一带头,其他人顿时慌了神,生怕下手慢了抢不着,转瞬掀起一阵抢购热潮。
“老板,给我来五根!” 一个挎着藤篮的大爷往前挤了挤,说道。
“老板帮我挑六根。” 穿的确良的大姐把钱递过来,眼尾带着笑,“我看你模样周正,挑东西指定靠谱。”
“我要十五根!” 一个小媳妇高声说,“我得给娘家捎一些,我爹娘好些年没尝过这么新鲜的玉米了。”
这些话一出,要买玉米的人更多了,大家的手都往摊子上伸。
-
看着生意越来越好,宋安原本悬着的心渐渐安定下来,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他一边帮着称秤装袋,一边提醒顾客:“大家不要挤不要急,玉米很多,都能买上。”
“大哥,看着点摊子。”
宋宣一边往包里塞钱,一边用胳膊肘轻轻撞了撞宋安,声音压得很低。
他担心有人浑水摸鱼逃单,眼梢还得瞟着那些正挑玉米的手。
“嗯嗯,我一直在留意。”
宋安手忙脚乱地往袋里装玉米,恨不能自己有三头六臂。
-
“小伙子,我先问的,你得给我留八根!”
老太太被人群挤得东倒西歪,手里的竹篮都歪到了胳膊肘后头。
自从镇上开了自由市场,她就有了跟小商贩磨价的爱好,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
可今儿不等她开始讲价,就被抢玉米的人潮挤到了圈外。
这阵仗倒让她想起没开放那会儿,供销社进了紧俏货,柜台前也是这般黑压压的人头。
喜欢快穿穿成年代文男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