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设备我要了,但钱不付!-《我在民国种田的日子》

  三日后,苏府内宅花厅。

  气氛凝重而肃穆。

  二舅苏承业立于厅中,面前放着三份方案,风尘仆仆却精神紧绷。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带着沙哑的亢奋与压力:

  “三家洋行的方案都齐了!怡和(英)、礼和(德)、还有半路杀出来的三井物产(日)。”

  枯树林项目核心前提:乃集采矿、选矿、焦化、自备发电(燃煤)、炼铁、炼钢、铸锭于一体的完整重工业联合体!

  一期目标:年产铁5万吨,钢3万吨。

  此等规模与技术集成度,远超当下国内任何单一工厂(注:1913年汉阳铁厂虽规模不小,但矿石依赖外运,无自备矿山及完整焦化、发电配套,体系不完整,可比性有限)。

  1.怡和洋行(英国):

  技术方案:“快”字诀。核心:翻新2503高炉1座 二手贝塞麦转炉1套。配套:翻新选矿设备(处理能力150吨/时)、简易焦炉组(年产焦炭3万吨)、蒸汽动力发电机组(1000kW)。提供同规模联合体通用图纸(非独家)。

  设备总报价:纹银380万两(含翻新、拆运、安装指导)。(注:包含矿山机械、发电等,远超单一铁厂)

  工期承诺:16个月实现采矿出矿、焦炉出焦、高炉点火(设备拆运8个月,安装调试8个月)。

  金融成本:提供设备总额65%贷款,年息7.5%(单利),期限5年,需省府或晋兴强担保。剩余35%现付。

  附加条件:关键备件(炉衬、特种阀门)五年内由怡和独家供应,价浮15%。

  2.礼和洋行(德国):

  技术方案:“最优技术”。核心:全新克虏伯2803高炉1座 全新西门子-马丁平炉1座(强调钢质优、适应本地矿)。配套:全新高效选矿线(200吨/时)、先进回收式焦炉(年产焦炭4.5万吨)、西门子蒸汽轮机发电厂(2500kW)。提供定制化图纸(含地质、矿性深度适配)。

  设备总报价:纹银480万两(全新,含运、安、德工程师团队驻场1年)。

  工期承诺:20个月全系统贯通投产(设备制造海运10个月,安装调试10个月)。承诺“三十年技术不落后”。

  金融成本:提供设备总额55%贷款,年息5%(单利),期限8年,仅需项目资产抵押。剩余45%可分三年付清。

  附加条件:参与前三年技术管理,派驻顾问(费另计),享技术升级优先权。

  3.三井物产(日本):

  技术方案:“低价切入”。核心:翻新2003高炉1座 翻新小型酸性转炉1套。配套:二手选矿设备(100吨/时)、简易焦炉(年产焦炭2.5万吨)、小型蒸汽发电机组(800kW)。图纸为“简化通用版”。

  设备总报价:纹银280万两(最低价)。

  工期承诺:14个月!(设备在港待运,海运2月,安装调试声称可压至12月)。

  金融成本:致命陷阱!提供85%高贷,年息12%(复利!),期3年。需抵押枯树林矿区五年内60%铁矿砂产出按市价折抵本息。剩余15%现付。

  附加条件:严苛!核心岗位需日方监督,工人强制日式培训(高费),维护必须用三井指定(天价)备件。

  苏承业语毕,花厅内落针可闻。

  巨额数字带来的压力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苏鸿儒捻须不语,苏伯钧忧心工期,苏承勇对日方条款面露冷色,苏婉贞则在飞速心算着晋兴银行的承压极限。

  目光,无声地汇聚于林砚。

  他轻轻合上德文摘要,那细微的“嗒”声,却让所有人的精神为之一紧。

  “二舅辛苦。这三家方案,利弊已明。”

  “日本,条款如刀,矿权抵押,复利盘剥,是绝路,不可取。”

  “英国,取巧图快,翻新隐患大,备件受制于人,后患无穷,亦不可取。”

  “德国,”林砚的目光转向那份德文摘要,语气依旧平稳,“技术最优,根基最牢。平炉合矿,发电强劲。工期虽长八个月,但根基可期百年。利息5%,亦是三家最优。”

  他略作停顿,花厅内空气仿佛凝固。

  所有人都屏息等待他最终的决断。

  林砚抬起眼帘,目光扫过长辈们,最后落回苏承业身上,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决断力:

  “选德国礼和。”

  苏承业刚欲点头应承,却听林砚继续说道,语气依旧平和,内容却石破天惊:

  “设备,我们用他的。”

  “但钱,”林砚微微一顿,清晰地吐出两个字,“不付。”

  “不付?!”苏承业以为自己听错了,失声反问。

  苏鸿儒捻须的手猛地一顿。

  苏伯钧、苏承勇、苏婉贞脸上瞬间布满惊愕!

  不付钱?

  白拿德国人480万两的设备?

  这怎么可能?!

  林砚面对长辈们震惊的目光,神态依旧恭谨平和,并无半分得意或倨傲,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理所当然的事实。

  他看向苏承业,眼神带着晚辈对长辈的托付与信任:

  “二舅,劳您费心,将我的意思,明白转告那位汉斯·克虏伯先生。”

  “礼和的设备与技术,领航者认可,亦愿合作。”

  “然,”林砚的语气带着一种奇异的笃定,“这480万两的设备本金,领航者,分文不付。”

  此言一出,厅内响起一片压抑的吸气声!

  苏承业眼睛瞪得溜圆,嘴巴张了张,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白拿?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林砚仿佛没有看到众人的极度震惊,继续平静地说道,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力量:

  “二舅只需告诉他,领航者自有法门,可令其欣然接受此议。”

  他微微前倾身体,目光中带着一丝晚辈特有的、近乎恳请的托付,看着苏承业:

  “至于这‘法门’为何,二舅不必忧心。待您与克虏伯先生面谈之时,我自有计较,保他无有不从。”

  林砚说完,再次对着长辈们微微颔首示意,便不再多言,重新拿起那份德文摘要,目光沉静地投入其中,仿佛刚才那番足以颠覆所有人认知的惊世之言,不过是交代了一件寻常小事。

  花厅内,只余下死一般的寂静和长辈们粗重的呼吸声!

  德国方案已定,但那“分文不付”的惊天之语,如同投入深潭的巨石,激起的不是水花,而是滔天巨浪!

  巨大的疑问和难以置信的震撼,死死攫住了每个人的心:

  白得德国人480万两的设备?

  林砚口中的“法门”究竟是什么?

  他凭什么能让骄傲的德国克虏伯代表“欣然接受”这种近乎屈辱的条件?

  苏承业又该如何开这个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