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6 章 那不是骗他闺女吗-《三国:祖龙后裔,开局与吕布同门》

  听到卢植口中的是秦昭。

  蔡邕没有第一时间做决定,而是细细盘算了一下。

  “门不当,户对。”

  “说起来,若为妻的确是我蔡家高攀了。”

  “可若为妾,却又有些委屈昭姬。”

  蔡邕捋着胡须,低声道。

  所谓门当户对,在古人眼中是十分重要的。

  门为门第,指的是双方的社会地位。

  户则是家族的规模、渊源、传承等等。

  蔡家和秦家比,这门第低了一些,他蔡邕的地位能拿得出手的也只有文学圈子里大儒的身份。

  可对方却是当朝镇北将军、冠军侯。

  就算以他大儒的身份,也是低了对方一头。

  至于家族背景,蔡家虽曾有三公大员,但到了这辈终究是差了些许。

  而秦家虽然没出过三公九卿,但却在地方经常任两千石官员,算是对等的家族。

  “你在这里犹犹豫豫没什么意义,不如问问贤侄女。”

  “她喜好诗文经典,而秦昭不仅武功卓绝,文采也是不输他人啊。”

  “最主要的是,样貌方面也是不差,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剑眉星目,高大魁梧,实乃良婿啊。”

  “最主要的是,他是冠军侯啊。”

  卢植在一旁煽风点火。

  如果不是自已没有女儿和孙女,他觉得自已是不会把这种好事推给蔡邕的。

  “嗯,也罢。”

  “她若自已愿意,老夫也不用过多担忧。”

  “翠娥,去将小姐带来。”

  蔡邕沉吟片刻,便点了点头,对着暖阁中婢女说道。

  “敢问家主,是大小姐还是二小姐。”

  翠娥立刻问了一句。

  “不如都请来吧。”

  卢植开口提议道。

  “老匹夫,我小女儿才刚两岁!”

  蔡邕面色通红,吹胡子瞪眼的盯着卢植。

  “呃...我就说嘛,伯喈什么时候多了个女儿。”

  而听到对方的解释,卢植则是尴尬地笑了笑。

  话音刚落,卢植就面露古怪之色的看向蔡邕:“等等,不对啊,你今年五十二。”玩味的看着蔡邕,卢植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老当益壮啊!”

  “咳咳...说来惭愧,夫人...又有孕了。”

  蔡邕神色有些尴尬的捋了捋胡须。

  毕竟岁数大了,对于这种事总是有些不太好意思。

  虽说这是好事,可谁叫他年纪大了呢?

  “厉害...不服不行。”

  卢植眼角微微抽搐。

  “这次希望能是个儿子。”

  “老夫年事已高,再无子嗣,怕是机会渺茫了。”

  蔡邕感慨万千的说道。

  就在二人交谈间,一名身穿蓝色衣裙,身披一件雪白狐裘的俏丽少女走了过来。

  高髻垂髾,仅有一件银色珠翠妆点。

  容貌称得上上佳,看起来颇为清纯甜美不说,身上还散发着一股书卷气。

  少女莲步轻移,走到蔡邕和卢植面前盈盈下拜,声音清脆悦耳:“父亲,卢伯父。”

  “一转眼,昭姬已经这么大了。”

  “及笄一年了,河东卫家给嫡次子卫仲道提亲了多次,老夫都以兵荒马乱为由婉拒。”

  二人看着蔡琰,交谈着。

  “你幸亏没同意。”

  听到蔡邕说起卫家,卢植连忙庆幸的说道。

  “怎么说?”

  蔡邕有些不解,河东卫家也算是望族了,怎么卢植这么瞧不上对方。

  其实他都已经打算松口了。

  毕竟女大不中留,女儿早晚都是要嫁人的。

  河东卫家虽然已经走下坡路,但在当地靠着祖上余荫也算有不错的影响力。

  “听闻那卫仲道虽然在当地小有才名,却是个沉迷酒色之人。”

  “如今刚刚及冠,就已经时常流连于病榻,这样的人你要是答应了,那不是让老夫的侄女去守寡?”

  卢植摇了摇头,没好气的说道。

  原本他也是不知道的。

  毕竟他卢植这种人物,怎么可能去关注一个小人物。

  这一切的原因还要从董卓是河东太守说起。

  他想要坐稳这个位置,肯定要和当地的士族搞好关系。

  而在狱中董卓闲着无聊,时常与卢植主动搭话。

  这一来二去的,卢植就算不理董卓,也把河东的情况知道了个七七八八。

  “什么?”

  “竟然如此?”

  蔡邕脸色一变,就连原本还认为自已会嫁到河东的蔡琰脸色也变了。

  读书人好酒还是比较常见的。

  正所谓酒后诗兴大发云云,喝酒有时确实能够给人带来一些灵感,尤其是酒后狂醉的那种豪情。

  但贪杯、贪色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小小年纪就已经要噶了。

  “父亲,女儿不想嫁河东。”

  蔡琰看着面色变换的蔡邕,连忙上前拉住对方的衣角。

  没人想嫁给一个病秧子,哪怕是她也不例外。

  “放心,为父不会让你嫁过去受委屈的。”

  “此前有些意动,那是不知情啊。”

  蔡邕拍了拍女儿的手背,宽慰道。

  “侄女,你看看这首词如何。”

  就在这时,卢植趁着父女二人说话之际把满江红写了出来,然后拿给了蔡琰。

  “词?”

  蔡琰虽然不懂什么是词,但却精通音律以及乐府诗。

  “用词激昂,慷慨壮烈,仅从诗文便可看到卢伯父胸中的浩然正气与满腔热血。”

  “哪怕是我一介女流,看到此作都恨自已不是男儿身,不能投身沙场,报效家国。”

  良久,品读之后的蔡琰忍不住夸赞道。

  她写不出来,她认为她父亲蔡邕也写不出来。

  不是文学素养不够,而是阅历不足,没有相应的阅历是很难写出这种诗文的。

  就如同年轻时的潇洒自在的李白,写不出58岁才能作出的轻舟已过万重山一样。

  在诗作方面,学问是皮而阅历则是骨。

  “哈哈哈,这满江红可不是老夫所作。”

  “而是一位少年俊杰,老夫也正是为了此事而来。”

  卢植朗声一笑,立刻道明来意。

  见状,蔡琰也是明白了过来,对方这是来说媒的。

  而且根据她的观察,蔡邕对此事也是行默许态度,不支持但也不反对。

  “那不知,卢伯父口中的少年俊杰是何人?”

  蔡琰带着浓浓的兴趣,一脸好奇的问道。

  “晋阳秦子皓,当今陛下亲封镇北将军、冠军侯,不仅文武双全,而且风流倜傥。”

  卢植笑着夸赞了一番秦昭。

  说媒嘛,当然是往好了夸,否则他还说媒干嘛。

  可这话听到蔡邕耳中就不是那个味道了。

  夸好的他能够理解,但不好的地方也得说出来,否则那不是骗他闺女吗。

  “别一直夸他的好,你怎么不说是给他做妾?”

  一旁的蔡邕忍不了了,立刻开口说道。

  “做妾...”

  蔡琰的脸色从一开始的羞涩立刻变成了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