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 章 大势所趋-《三国:祖龙后裔,开局与吕布同门》

  对于皇甫嵩而言,他一直都比较欣赏秦昭。

  少年俊才,谁不喜欢?

  他希望能够把秦昭培育成大汉下一任柱石。

  然而今天的事情,让皇甫嵩对秦昭的好感降低了不少。

  妇人之仁!

  区区十余万降卒而已,杀了以彰显功劳不是更好?

  然而人各有志,皇甫嵩出身于士族,对于平民淡漠,可秦昭生于后世穿越而来,出身于平民自然不会苟同。

  无关对错,只关立场。

  锵——

  “陛下赐我持节,督三军之事,你若不从,可知后果?”

  皇甫嵩拔出宝剑,冷声问道。

  “哦?”

  “皇甫将军是想要杀我?”

  “吾乃陛下亲封讨寇将军,晋阳亭侯,我倒是好奇,不知皇甫将军手中符节,可能斩一个侯爵!”

  秦昭将方天画戟杵在地上,怒问道。

  硬刚上级是要有底气的。

  没有底气叫莽,有底气,则是运筹帷幄。

  持节可斩两千石以下官员,可秦昭这个他根本斩不了。

  顶多就是上书弹劾。

  可秦昭根本不怕他弹劾,就怕他不弹劾。

  战事已了,站队的时候到了。

  秦昭绝对不能和士族、党人搅和到一起去。

  他能够想到,今日之事必然会被放在龙案之上。

  故而,他根本无所畏惧。

  何况他本就看不上皇甫嵩杀降筑京观的行为。

  对外唯唯诺诺,对内重拳出击的老匹夫。

  “我若筑京观,何人敢拦?”

  “莫不是以为,仅凭你一人便可挡我?”

  皇甫嵩眼角狂跳,心中的怒火也被秦昭的所作所为给勾了起来。

  他堂堂中郎将、都乡侯,还奈何不了一个黄口孺子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将军冒天下之大不韪,杀降以为自已之名,可曾想过大汉以仁孝治天下!”

  秦昭利于当场,身体笔直如枪,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反手就是一个大帽子给他扣上。

  什么是道德绑架?

  这就特么是道德绑架!

  “哈哈哈,快哉,快哉!”

  “皇甫将军,曹某认为,秦将军所言甚是,还请你三思啊。”

  曹操朗声一笑,直接选择站在秦昭这边。

  他虽然被世家洗脑,但却并不是傻子。

  他爹、他爷爷都是宦官这一派的,士人党人都不带他玩。

  关键时刻也是要懂得站队的。

  何况秦昭有一句话说到曹操心坎里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大汉以仁孝治天下。

  作为一个爱国的青年,曹操此刻坚定地站在秦昭这边。

  “皇甫将军,秦将军所言甚是,还请三思。”

  刘备拱了拱手,劝道。

  “皇甫将军,请三思!”

  “皇甫将军,请三思!”

  “皇甫将军,请三思!”

  秦贲、桥蕤、冯芳、牵招等十数位校尉同时开口。

  “尔等,可是要试试我的宝剑可锋利否?”

  皇甫嵩傻了,旋即怒火中烧,持剑怒喝。

  秦昭他斩不了,不代表他斩不了区区校尉。

  这么多人站在自已这边,秦昭的底气只能说是更足。

  对方都把机会送来了,他自然不会拒绝。

  “我剑也未尝不利!!”

  秦昭拔出腰间佩剑,怒喝道。

  一句我剑也未尝不利,让皇甫嵩浑身都在颤抖。

  欺人太甚!

  “竖子!”

  “匹夫!”

  皇甫嵩、秦昭拔剑相向,同时暴喝出声。

  呼——

  一道道劲风传来,吕布、张辽哪怕是最怂的秦宜禄,此刻都将兵器对准了皇甫嵩。

  作为秦昭的师兄,吕布可谓是毫无保留地支持自已的师弟。

  而张辽、秦宜禄都是秦家之人,自然也不会犹豫。

  见到他们如此,颜良、张郃、程普、韩当几位军司马紧跟着持兵对着皇甫嵩。

  全场寂静。

  数万官军看着这一幕,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踏嗒——

  “皇甫将军,秦将军所言没错,你斩不了他。”

  “今日这京观,你也筑不成!”

  就在这时,一骑快马飞奔而来,一名身材高大身着官服的中年人策马赶到。

  随着来人来到场中,众人才看清楚对方的身份。

  甘陵国相,刘虞!

  “刘伯安...”

  看到来人,皇甫嵩一阵头皮发麻。

  他怎么来了?

  他不是在甘陵国收拾残局吗?

  别人他可以不给面子,但刘虞这个人哪怕是当今陛下也要给三分薄面。

  只因对方乃是光武皇帝一脉嫡系。

  虽与刘宏不是一个分支,但祖上也曾是光武皇帝的废太子刘疆。

  并且,这个废太子不是因为才德被废,而是主动退让,将太子之位让给了刘秀最喜爱的阴丽华之子。

  这就导致刘疆这一脉的后人,在东汉一朝一直都地位超然,刘宏对于刘虞也极为的信任倚重。

  “义真,听闻你要杀降?”

  刘虞看了一眼秦昭,对着他笑着点了点头,旋即冷着脸看向皇甫嵩。

  “哼,罢了。”

  皇甫嵩轻哼一声,摆了摆手,而后有些颓靡的走向远处。

  他知道,今日刘虞来了,他这京观也就筑不成了。

  刘虞素来有仁善之名,对于百姓更是格外的仁善。

  刘宏将善后之事交给刘虞来做,足以见刘宏对冀州战后的重视以及对刘虞的信任。

  “你就是秦昭吧?”

  刘虞转过身,目光打量着秦昭。

  “正是。”

  秦昭点了点头。

  “不错,幸亏你拦住了他。”

  “十余万降卒,打散到各地便是十余万青壮。”

  “不过你这以势压人的手法,确实有些过了,此番你得罪了不少人呐。”

  刘虞赞赏的点了点头,笑着提醒道。

  “在下并非是以势压人,而是大势所趋。”

  “再说了,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秦昭仰起头,毫不怯场的说道。

  【叮,刘虞好感度 10.】

  “哈哈哈哈,好好好。”

  “好一个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好一个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今日这情分,老夫记下了,此番自会为你上表,有老夫帮你开口,你应当无虞。”

  刘虞朗声大笑,神色和蔼的点头道。

  相比于武夫,他更喜欢一个有仁厚之心的人。

  显然,皇甫嵩欠缺而秦昭却十分让刘虞满意。

  “多谢刘公。”

  秦昭拱手一拜。

  “不必言谢,该说言谢的是老夫。”

  “对了,还得劳烦秦将军带着你麾下的部曲,协助我安置这些降卒,不知你意下如何?”

  刘虞摆了摆手,而后严肃的说道。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秦昭点了点头,立刻答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