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充后宫这种事,嬴昭其实还真没立即去考虑。
白天忙碌基础建设,对一些大汉的弊政进行废除以及推行新政。
晚上就是效仿宏哥,在濯龙池这个巨大的温泉池里开淫趴。
新鲜感,还是很重要的。
宏哥玩的话,也玩的久,人家玩腻了的花样不代表嬴昭玩过。
倒是王允这个丞相,在数日间多次上表,声称大秦初立,就算不愿广纳秀女招惹非议,也该少量的进行挑选一些品貌端正,身世清白的女子送入宫内。
否则一大帮后宫女子,全都是前朝留下来的,万一有一些心思不纯的,让后宫妃嫔甚至是嬴昭这位新君出点什么意外,那大秦可就完犊子了。
想到此处,嬴昭也只能点头应下此事。
至于原来宫内的宫娥,则被嬴昭赏赐给了军中将士。
对于嬴昭如此不忘初心的待遇,将士们又是难免一阵感恩戴德,若不是怕犯忌讳,他们都想在家中给嬴昭弄一个牌位,天天早晚三柱香了。
“如今,太医署、大司农方面的问题都已经落实成功。”
“尤其是大司农负责的新粮种大范围种植的问题,只要春耕开始,今年就注定是丰收的一年。”
嬴昭对于这几种作物很有信心。
毕竟这玩意不那么娇贵,耐旱、耐造,只要不是全年一滴水都没有的那种,基本上不存在活不了的情况。
“陛下,大司农前来求见。”
御书房外,许褚这位新晋虎卫将军开始干起了典韦之前干的工作。
至于用的十分顺手的典韦,则是领军将军,负责整个皇宫的安保工作。
“大司农?”
“宣。”
嬴昭双眼微微转动,似是猜不到对方来的目的。
毕竟,自从接了耕种新粮种一事,蔡邕基本上每天都在负责粮种下发的事情,忙的不可开交。
就连蔡邕的夫人,都已经开始有怨言了。
整日里抱怨自家老蔡头白天晚上不着家,不是给东城的李寡妇挑水,就是给南城的孙寡妇送米,如果不是出于对老蔡头人品上的信任,估计风言风语就要流传开来了。
新粮种的大面积推广,显然要说服百姓们。
面对生计吃食的大事,这些百姓相对也很是慎重,想要让他们接受新鲜事物是很难的。
这就好比你让你年迈的母亲去学习拼音打字一样。
不多时,蔡邕迈步走了进来。
“臣,参见陛下。”
蔡邕拱手一礼,并没有因为私人关系而有所忽视礼节。
“无须多礼。”
“不知大司农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莫非新粮种的问题出了差池?”
嬴昭不解的问道。
“并非是新粮种的问题。”
“去年冬天,老夫派人送了一封书信给郑康成。”
“听闻陛下所言之事,郑康成已经带着人来到宫门之外求见。”
蔡邕神色严肃的解释道。
“这件事...不是卢公在操持吗?”
嬴昭有些狐疑地问道。
“呃,陛下,卢子干你也不是不知道,为人拧巴。”
“不愿到宫里来,只负责和郑康成说了一下详细的内容,然后便委托老夫带着他们进宫。”
蔡邕面露无奈之色的解释道。
“也罢,仲康,去...算了,朕亲自去。”
嬴昭本想着让许褚带人进来算了,可是想到对方的身份,还是决定自已亲自前去。
大儒,是这个时代极为超然的身份。
倒不是说他们权力有多大,而是他们的名声太大。
在儒生、文士心中,大儒说的就是真理。
后世之人声称儒家为儒毒,其实也不全是没道理的。
儒家思想守旧,是为皇权不断进行改革的学派。
此番嬴昭邀请郑玄前来,仍旧是为了对儒家一些不太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一个学派能够贯穿华夏史,自然不可能全都是糟粕。
尤其是在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更是吸纳了诸子百家的各种有利于统治者的内容,变成了与春秋战国之时颇为不同的新儒。
朱雀门外,寒风之中,郑玄穿着朴素儒袍,腰板挺得笔直。
身后数人皆是身着儒袍,气质儒雅。
“郑师,不知此番新君邀请吾等前来有何目的?”
“若是建设学堂,只需下一道圣旨便可,何现劳烦郑氏奔波数千里?”
管宁面露不解之色的看向郑玄。
如今,郑玄已是六十余岁的高龄,大冷天的从青州赶来京城,受的罪可不是这么大岁数的人能够扛得住的。
若是因此生了病什么的,可是儒家的一大损失。
当今天下大儒虽多,可能和郑玄平起平坐的并不多。
袁隗死后,也唯有卢植能与郑玄平起平坐了。
“陛下既然召见,那自然是有其理。”
郑玄没有多做回答甚至是猜测。
任何猜测都没意义,待会自见分晓。
“陛下到。”
一名宦官尖声唱毕。
众人闻声看去,一名身着黑底金色龙纹龙袍的青年走了过来。
其身边除了一名魁梧的恶汉之外,还有一些人比较熟悉的蔡邕。
“老夫郑玄,参见陛下。”
郑玄恭敬地施礼一拜。
“吾等参见陛下。”
其身后的管宁、华歆?、王经、?王基等七八位儒生一同作揖。
“让诸位迎风冒雪,从青州跋涉而来,朕心中有愧啊。”
“诸位无须多理,速速随朕前往御书房,朕已让人备下热茶,让诸位暖和暖和,去去寒气。”
嬴昭点了点头,做出了个请的手势。
“多谢陛下。”
郑玄再次拱手,旋即带着众人跟在嬴昭身后前往御书房。
御书房的暖意,驱除了众人身上的寒意。
清香宜人的热茶,在吸溜声中让众人暖意洋洋,从胃部蔓延至四肢百骸。
“听卢子干言,陛下有意修建大量学堂,从而教化百姓?”
郑玄放下茶盏,好奇的问道。
“有教无类。”
“天下百姓,都是朕的子民,朕不忍其愚昧。”
嬴昭大义凛然的说道。
就是这个味。
一旁的蔡邕忍不住在心中腹诽道。
为啥他们这些老家伙总是被秦昭说的无言以对。
就是因为这家伙说话总是这样,什么都站在大义的一面。
“陛下之志,让老夫钦佩之极。”
“然百姓果腹尚且艰难,又如何能安心学习经学?”
“哪怕陛下要免费授学,怕也难以让百姓们求学吧?”
郑玄忍不住提问道。
“朕既然有此打算,自然有相应的对策。”
“学堂之事,朕意已决。”
“此番邀请诸位大儒、名士前来,所商议之事乃是儒家教义的弊处。”
嬴昭摆了摆手,并不打算在这种事情上浪费唇舌,而是直奔主题。
白天忙碌基础建设,对一些大汉的弊政进行废除以及推行新政。
晚上就是效仿宏哥,在濯龙池这个巨大的温泉池里开淫趴。
新鲜感,还是很重要的。
宏哥玩的话,也玩的久,人家玩腻了的花样不代表嬴昭玩过。
倒是王允这个丞相,在数日间多次上表,声称大秦初立,就算不愿广纳秀女招惹非议,也该少量的进行挑选一些品貌端正,身世清白的女子送入宫内。
否则一大帮后宫女子,全都是前朝留下来的,万一有一些心思不纯的,让后宫妃嫔甚至是嬴昭这位新君出点什么意外,那大秦可就完犊子了。
想到此处,嬴昭也只能点头应下此事。
至于原来宫内的宫娥,则被嬴昭赏赐给了军中将士。
对于嬴昭如此不忘初心的待遇,将士们又是难免一阵感恩戴德,若不是怕犯忌讳,他们都想在家中给嬴昭弄一个牌位,天天早晚三柱香了。
“如今,太医署、大司农方面的问题都已经落实成功。”
“尤其是大司农负责的新粮种大范围种植的问题,只要春耕开始,今年就注定是丰收的一年。”
嬴昭对于这几种作物很有信心。
毕竟这玩意不那么娇贵,耐旱、耐造,只要不是全年一滴水都没有的那种,基本上不存在活不了的情况。
“陛下,大司农前来求见。”
御书房外,许褚这位新晋虎卫将军开始干起了典韦之前干的工作。
至于用的十分顺手的典韦,则是领军将军,负责整个皇宫的安保工作。
“大司农?”
“宣。”
嬴昭双眼微微转动,似是猜不到对方来的目的。
毕竟,自从接了耕种新粮种一事,蔡邕基本上每天都在负责粮种下发的事情,忙的不可开交。
就连蔡邕的夫人,都已经开始有怨言了。
整日里抱怨自家老蔡头白天晚上不着家,不是给东城的李寡妇挑水,就是给南城的孙寡妇送米,如果不是出于对老蔡头人品上的信任,估计风言风语就要流传开来了。
新粮种的大面积推广,显然要说服百姓们。
面对生计吃食的大事,这些百姓相对也很是慎重,想要让他们接受新鲜事物是很难的。
这就好比你让你年迈的母亲去学习拼音打字一样。
不多时,蔡邕迈步走了进来。
“臣,参见陛下。”
蔡邕拱手一礼,并没有因为私人关系而有所忽视礼节。
“无须多礼。”
“不知大司农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莫非新粮种的问题出了差池?”
嬴昭不解的问道。
“并非是新粮种的问题。”
“去年冬天,老夫派人送了一封书信给郑康成。”
“听闻陛下所言之事,郑康成已经带着人来到宫门之外求见。”
蔡邕神色严肃的解释道。
“这件事...不是卢公在操持吗?”
嬴昭有些狐疑地问道。
“呃,陛下,卢子干你也不是不知道,为人拧巴。”
“不愿到宫里来,只负责和郑康成说了一下详细的内容,然后便委托老夫带着他们进宫。”
蔡邕面露无奈之色的解释道。
“也罢,仲康,去...算了,朕亲自去。”
嬴昭本想着让许褚带人进来算了,可是想到对方的身份,还是决定自已亲自前去。
大儒,是这个时代极为超然的身份。
倒不是说他们权力有多大,而是他们的名声太大。
在儒生、文士心中,大儒说的就是真理。
后世之人声称儒家为儒毒,其实也不全是没道理的。
儒家思想守旧,是为皇权不断进行改革的学派。
此番嬴昭邀请郑玄前来,仍旧是为了对儒家一些不太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一个学派能够贯穿华夏史,自然不可能全都是糟粕。
尤其是在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更是吸纳了诸子百家的各种有利于统治者的内容,变成了与春秋战国之时颇为不同的新儒。
朱雀门外,寒风之中,郑玄穿着朴素儒袍,腰板挺得笔直。
身后数人皆是身着儒袍,气质儒雅。
“郑师,不知此番新君邀请吾等前来有何目的?”
“若是建设学堂,只需下一道圣旨便可,何现劳烦郑氏奔波数千里?”
管宁面露不解之色的看向郑玄。
如今,郑玄已是六十余岁的高龄,大冷天的从青州赶来京城,受的罪可不是这么大岁数的人能够扛得住的。
若是因此生了病什么的,可是儒家的一大损失。
当今天下大儒虽多,可能和郑玄平起平坐的并不多。
袁隗死后,也唯有卢植能与郑玄平起平坐了。
“陛下既然召见,那自然是有其理。”
郑玄没有多做回答甚至是猜测。
任何猜测都没意义,待会自见分晓。
“陛下到。”
一名宦官尖声唱毕。
众人闻声看去,一名身着黑底金色龙纹龙袍的青年走了过来。
其身边除了一名魁梧的恶汉之外,还有一些人比较熟悉的蔡邕。
“老夫郑玄,参见陛下。”
郑玄恭敬地施礼一拜。
“吾等参见陛下。”
其身后的管宁、华歆?、王经、?王基等七八位儒生一同作揖。
“让诸位迎风冒雪,从青州跋涉而来,朕心中有愧啊。”
“诸位无须多理,速速随朕前往御书房,朕已让人备下热茶,让诸位暖和暖和,去去寒气。”
嬴昭点了点头,做出了个请的手势。
“多谢陛下。”
郑玄再次拱手,旋即带着众人跟在嬴昭身后前往御书房。
御书房的暖意,驱除了众人身上的寒意。
清香宜人的热茶,在吸溜声中让众人暖意洋洋,从胃部蔓延至四肢百骸。
“听卢子干言,陛下有意修建大量学堂,从而教化百姓?”
郑玄放下茶盏,好奇的问道。
“有教无类。”
“天下百姓,都是朕的子民,朕不忍其愚昧。”
嬴昭大义凛然的说道。
就是这个味。
一旁的蔡邕忍不住在心中腹诽道。
为啥他们这些老家伙总是被秦昭说的无言以对。
就是因为这家伙说话总是这样,什么都站在大义的一面。
“陛下之志,让老夫钦佩之极。”
“然百姓果腹尚且艰难,又如何能安心学习经学?”
“哪怕陛下要免费授学,怕也难以让百姓们求学吧?”
郑玄忍不住提问道。
“朕既然有此打算,自然有相应的对策。”
“学堂之事,朕意已决。”
“此番邀请诸位大儒、名士前来,所商议之事乃是儒家教义的弊处。”
嬴昭摆了摆手,并不打算在这种事情上浪费唇舌,而是直奔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