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外,秋风卷着血腥气掠过旷野,黑压压的军队如潮水般漫过地平线,连绵的军帐一眼望不到头,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上面“安”字图腾狰狞可怖。
中军大帐内,烛火摇曳映着安禄山那张布满横肉的脸。他刚将一碗烈酒灌下肚,帐帘便被猛地掀开,一名浑身是土的士兵踉跄闯入,甲胄上的铜扣叮当作响:“报——大帅!契丹首领李可折已攻破雁门关,正与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的军队在关下死战!”
安禄山猛地拍案而起,案上的酒盏震得跳起。他独眼微眯,嘴角咧开一抹狞笑:“好个契丹蛮子,倒是帮咱拖住了陇右的精锐!”
他踱了两步,铠甲摩擦发出沉闷的声响,“传令下去,让史思明把攻城的力道再提三分!东都洛阳,本帅今日就要踏进去!让天下人看看,这大唐的江山,到底谁说了算!”
“是!末将这就去!”士兵抱拳应道,转身时甲片相撞的脆响刺破帐内的凝重。
洛阳城头,已被围困七日的唐军早已疲惫不堪。垛口后,堆叠的唐军尸体来不及清理,血水流过城砖缝隙,在墙根积成暗红的水洼。
守将郑重扶着斑驳的垛口,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战袍上的污渍早已分不清是血还是泥。他望着城下如蚁附膻的叛军,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朝廷那边,还没有消息吗?”
身旁一名年轻士兵抹了把脸上的汗,急声道:“将军,三日前派去长安的信使已经回信了!说陛下已下旨,命河西节度使火速调兵来援!”
郑重喉结滚动了一下,望着远处灰蒙蒙的天际,苦笑道:“河西军……但愿能赶得及。”话音未落,城下突然响起震天的鼓点,叛军阵中烟尘大起。他猛地回头,厉声喝道:“叛军又来攻城了!传令各队,死守垛口,弓箭手上弦!”
“是!”士兵的回应被淹没在叛军的呐喊声中。
云梯如林般架上城墙,史思明一马当先,手中横刀横扫,三名试图推落云梯的唐军士兵应声倒地,鲜血溅了他满脸。他抹了把脸,朝身后挥手:“弓箭手,瞄准城上那员唐将!”
数百支箭矢骤然升空,在日光下划出密密麻麻的弧线,如乌云般罩向城头。郑重瞳孔骤缩,脱口喊道:“快躲!”可话音未落,身边已有数十名士兵惨叫着倒下,箭矢穿透甲胄的闷响不绝于耳。
史思明趁机提着长槊攀上城头,槊尖直指郑重:“唐将,可敢与我一战?”
郑重拔刀迎上,刀刃与槊杆碰撞出刺眼的火花。他明知自己武艺不及史思明,却仍是拼尽全力,每一刀都带着必死的决绝。
可史思明身经百战,招式狠辣如狼,不过十余个回合,便瞅准破绽,长槊猛地一拧,荡开郑重的刀,随即手腕翻转,槊尖狠狠刺入郑重胸口。
“呃……”郑重低头看着胸前的刀尖,鲜血顺着刀头汩汩流下,染红了脚下的城砖。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从喉咙里挤出两个字:“大……唐……”
史思明猛地拔出长刀,郑重的身体晃了晃,轰然倒地。他提着滴血的槊,转身对着城下的叛军放声大吼:“洛阳守将已死——东都,破了!”
喊声如雷,叛军瞬间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城头上,残存的唐军士兵望着倒下的将军,望着蜂拥而上的叛军,眼中最后一点光芒终于熄灭,手中的刀缓缓坠落在地。
剑南道蜀州的蜀道上,秋风裹挟着山间的寒意掠过栈道,两旁的古木在风中发出呜咽般的声响。张起灵一身素色长衫,负手走在最前,娜仁牵着杨玉环的手紧随其后,三人的身影在蜿蜒的山道上被拉得很长。
娜仁望着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峦,又回头望了眼来路,忍不住开口问道:“师父,河北那边的战火已经烧起来了,咱们千里迢迢来这蜀地,究竟是为了什么?”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安,自离开河北后,一路所见的断壁残垣、流离灾民,早已让她明白了战争的残酷。
张起灵脚步微顿,缓缓转过身,目光投向不远处蜀州城头飘扬的唐旗。那面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虽沾染了些许尘土,却依旧倔强地挺立着。“河北道十室九空,大多州县已沦为战场,”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沉甸甸的分量,“如今这天下,蜀中地势险要,尚未被战火波及,是最后的安稳地。我带你们来,是想将你们安顿在这里。”
娜仁和杨玉环闻言都是一怔,脚步齐齐停下。娜仁眉头微蹙,语气急切起来:“师父是说……要把我们两个留在这里?”杨玉环也抬起头,清澈的眼眸里满是茫然,她下意识地攥紧了娜仁的衣袖,轻声道:“可是……我们想跟着你。”
张起灵沉默片刻,点了点头,目光在两人脸上流转,带着一丝罕见的柔和:“咱们从河北一路南行,战乱不断,危机四伏。我尚有要事需北上处理,带着你们始终不妥。把你们安顿在此地,有可靠之人照拂,我才能放心。”
娜仁和杨玉环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不舍,却终究没有再反驳,只是静静地望着张起灵,眸中情绪复杂。山路尽头,蜀州城的轮廓愈发清晰,青灰色的城墙在夕阳下泛着冷光。
三人沿着石板路走进城中,穿过几条热闹的街巷,最终在一处僻静的宅邸前停下。朱漆大门上挂着一块匾额,上书“上官府”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门两侧的石狮子栩栩如生,透着一股沉稳的气度。
张起灵上前轻轻叩响门环,铜环撞击木门的声音在巷子里回荡。片刻后,侧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个梳着双丫髻的丫鬟探出头来,打量了三人一番,怯生生地问道:“请问三位是找谁?”
张起灵脸上露出一抹浅淡的笑意,温声道:“劳烦通报一声,我找上官夫人。”
丫鬟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连忙点头:“原来是找夫人的贵客,快请进。”说罢便侧身让开,引着三人穿过天井,来到正厅坐下,又端上茶水,才匆匆道:“几位稍等,我这就去请夫人。”
不多时,一阵轻缓的脚步声从内堂传来,一位年约四十的妇人走了出来。她身着素雅的襦裙,发髻梳得一丝不苟,虽已不惑之年,却依旧能看出年轻时的风姿,眉眼间带着几分从容与干练。正是上官清。
她走到厅中,目光落在张起灵脸上,先是一怔,随即眼中闪过了然的神色,红唇轻启,声音温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敬意:“好久不见了,天暗星。”
中军大帐内,烛火摇曳映着安禄山那张布满横肉的脸。他刚将一碗烈酒灌下肚,帐帘便被猛地掀开,一名浑身是土的士兵踉跄闯入,甲胄上的铜扣叮当作响:“报——大帅!契丹首领李可折已攻破雁门关,正与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的军队在关下死战!”
安禄山猛地拍案而起,案上的酒盏震得跳起。他独眼微眯,嘴角咧开一抹狞笑:“好个契丹蛮子,倒是帮咱拖住了陇右的精锐!”
他踱了两步,铠甲摩擦发出沉闷的声响,“传令下去,让史思明把攻城的力道再提三分!东都洛阳,本帅今日就要踏进去!让天下人看看,这大唐的江山,到底谁说了算!”
“是!末将这就去!”士兵抱拳应道,转身时甲片相撞的脆响刺破帐内的凝重。
洛阳城头,已被围困七日的唐军早已疲惫不堪。垛口后,堆叠的唐军尸体来不及清理,血水流过城砖缝隙,在墙根积成暗红的水洼。
守将郑重扶着斑驳的垛口,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战袍上的污渍早已分不清是血还是泥。他望着城下如蚁附膻的叛军,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朝廷那边,还没有消息吗?”
身旁一名年轻士兵抹了把脸上的汗,急声道:“将军,三日前派去长安的信使已经回信了!说陛下已下旨,命河西节度使火速调兵来援!”
郑重喉结滚动了一下,望着远处灰蒙蒙的天际,苦笑道:“河西军……但愿能赶得及。”话音未落,城下突然响起震天的鼓点,叛军阵中烟尘大起。他猛地回头,厉声喝道:“叛军又来攻城了!传令各队,死守垛口,弓箭手上弦!”
“是!”士兵的回应被淹没在叛军的呐喊声中。
云梯如林般架上城墙,史思明一马当先,手中横刀横扫,三名试图推落云梯的唐军士兵应声倒地,鲜血溅了他满脸。他抹了把脸,朝身后挥手:“弓箭手,瞄准城上那员唐将!”
数百支箭矢骤然升空,在日光下划出密密麻麻的弧线,如乌云般罩向城头。郑重瞳孔骤缩,脱口喊道:“快躲!”可话音未落,身边已有数十名士兵惨叫着倒下,箭矢穿透甲胄的闷响不绝于耳。
史思明趁机提着长槊攀上城头,槊尖直指郑重:“唐将,可敢与我一战?”
郑重拔刀迎上,刀刃与槊杆碰撞出刺眼的火花。他明知自己武艺不及史思明,却仍是拼尽全力,每一刀都带着必死的决绝。
可史思明身经百战,招式狠辣如狼,不过十余个回合,便瞅准破绽,长槊猛地一拧,荡开郑重的刀,随即手腕翻转,槊尖狠狠刺入郑重胸口。
“呃……”郑重低头看着胸前的刀尖,鲜血顺着刀头汩汩流下,染红了脚下的城砖。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从喉咙里挤出两个字:“大……唐……”
史思明猛地拔出长刀,郑重的身体晃了晃,轰然倒地。他提着滴血的槊,转身对着城下的叛军放声大吼:“洛阳守将已死——东都,破了!”
喊声如雷,叛军瞬间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城头上,残存的唐军士兵望着倒下的将军,望着蜂拥而上的叛军,眼中最后一点光芒终于熄灭,手中的刀缓缓坠落在地。
剑南道蜀州的蜀道上,秋风裹挟着山间的寒意掠过栈道,两旁的古木在风中发出呜咽般的声响。张起灵一身素色长衫,负手走在最前,娜仁牵着杨玉环的手紧随其后,三人的身影在蜿蜒的山道上被拉得很长。
娜仁望着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峦,又回头望了眼来路,忍不住开口问道:“师父,河北那边的战火已经烧起来了,咱们千里迢迢来这蜀地,究竟是为了什么?”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安,自离开河北后,一路所见的断壁残垣、流离灾民,早已让她明白了战争的残酷。
张起灵脚步微顿,缓缓转过身,目光投向不远处蜀州城头飘扬的唐旗。那面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虽沾染了些许尘土,却依旧倔强地挺立着。“河北道十室九空,大多州县已沦为战场,”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沉甸甸的分量,“如今这天下,蜀中地势险要,尚未被战火波及,是最后的安稳地。我带你们来,是想将你们安顿在这里。”
娜仁和杨玉环闻言都是一怔,脚步齐齐停下。娜仁眉头微蹙,语气急切起来:“师父是说……要把我们两个留在这里?”杨玉环也抬起头,清澈的眼眸里满是茫然,她下意识地攥紧了娜仁的衣袖,轻声道:“可是……我们想跟着你。”
张起灵沉默片刻,点了点头,目光在两人脸上流转,带着一丝罕见的柔和:“咱们从河北一路南行,战乱不断,危机四伏。我尚有要事需北上处理,带着你们始终不妥。把你们安顿在此地,有可靠之人照拂,我才能放心。”
娜仁和杨玉环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不舍,却终究没有再反驳,只是静静地望着张起灵,眸中情绪复杂。山路尽头,蜀州城的轮廓愈发清晰,青灰色的城墙在夕阳下泛着冷光。
三人沿着石板路走进城中,穿过几条热闹的街巷,最终在一处僻静的宅邸前停下。朱漆大门上挂着一块匾额,上书“上官府”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门两侧的石狮子栩栩如生,透着一股沉稳的气度。
张起灵上前轻轻叩响门环,铜环撞击木门的声音在巷子里回荡。片刻后,侧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个梳着双丫髻的丫鬟探出头来,打量了三人一番,怯生生地问道:“请问三位是找谁?”
张起灵脸上露出一抹浅淡的笑意,温声道:“劳烦通报一声,我找上官夫人。”
丫鬟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连忙点头:“原来是找夫人的贵客,快请进。”说罢便侧身让开,引着三人穿过天井,来到正厅坐下,又端上茶水,才匆匆道:“几位稍等,我这就去请夫人。”
不多时,一阵轻缓的脚步声从内堂传来,一位年约四十的妇人走了出来。她身着素雅的襦裙,发髻梳得一丝不苟,虽已不惑之年,却依旧能看出年轻时的风姿,眉眼间带着几分从容与干练。正是上官清。
她走到厅中,目光落在张起灵脸上,先是一怔,随即眼中闪过了然的神色,红唇轻启,声音温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敬意:“好久不见了,天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