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复琢磨着,这件事,冯盎就算是察觉到不对劲了,到时候也要看冯盎悟性如何了。
朝廷在东南会有动作,等到冯盎回到岭南之后,不会不知道,他跟党仁弘不对付,党仁弘接了朝廷的旨意,配合行事,有什么举动,冯盎一定会注意。
当他察觉,党仁弘要帮助朝廷的人谋林邑,说不定,还会主动参与这件事,在这件事里头分一杯羹呢。
毕竟,泼天的功劳。
占城稻的事情,里头有太子,有房遗直,有杜构,这俩人虽说年轻,但是代表的是房家和杜家。
皇帝的左膀右臂,朝廷的重臣,储君牵头,这意味着什么?
但凡不是傻子,就知道该怎么站队。
在这种事上要是选择给党仁弘使绊子,那冯盎真就是蠢材一个了。
蠢材,镇不住岭南。
本来北上长安就是为冯家谋机缘的,机缘到了,还不知道抓住?
甚至冯智彧如果打了林邑的使者,冯盎想明白了,都会拍着冯智彧的肩膀说,打的好。
上元节一过,冯盎和岭南的使者还没有来得及离开长安。
这件事就被捅到朝堂上去了。
有言官站出来参了冯盎一本,说冯盎教子不严,冯家三郎在西市,当街持刀威胁林邑使者。
消息传到冯盎耳朵里,如同晴天霹雳。
在长安这么长时间,无数次耳提面命告诉儿子,莫要在长安城里惹是生非。
眼见着就熬出头了,要离开长安了,整这一出?
闹麻了。
冯家还能有好了?
马上朝廷就要下旨给智戴赐官,智戴顺理成章留在长安,让陛下放心,让朝廷放心。
这个节骨眼上闹出事情来,这让陛下如何放心?
让朝廷如何对冯家放心?
冯盎自从来了长安之后,便一直小心谨慎,在皇帝面前保持着谦卑的姿态。
这一下子,却是因为冯智彧闹事,想要低调谦卑的离开长安,都不行了。
冯盎不仅懵了,连林邑的使者也懵了。
这个事儿,他们没打算拿到朝堂上告状啊!
毕竟论起来,是自己在赌局里用了不正当的手段。
这事儿,他们不占理啊!
这,怎么就捅到朝堂上去,让陛下知道了呢?
那岭南冯三郎竟然是冯智彧?!冯盎的儿子!!!!
多隆在长安使者官邸中,急的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心里一万句不好听的不雅之词欲宣之于口。
林邑和岭南,挨着啊!!!
岭南冯三郎!!!
尼玛早就应该往这方面去想一想啊。
该死的麻脸闲汉!!!
多隆将上元节那天接触的所有的人都在心里骂了个遍。
还有多管闲事的言官。
我都没说什么,你上赶着告什么状啊。
这是能告的状吗?
万一冯家回到岭南之后,要对林邑动手,那咋办?
岭南冯家,千族归附........
多隆坐在官邸中,感觉自己的脑袋都要炸了。
冯家私宅里,冯盎让人将冯智彧带了回来。
“逆子,为父是怎么叮嘱你的,只是上元节一天,你就给为父惹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你还真是长能耐了,去西市斗鸡,还持刀威胁番邦使者!”冯盎怒斥着。
冯智彧跪在地上。
“父亲,我本来是公平公正的跟他们玩,但是那伙人实在是太卑鄙了,是他们先用毒,毒死了儿子的金翅大王,儿子只是.....”
“闭嘴!”冯盎抄起桌子上的茶盏,摔在了地上。
茶盏四分五裂,碎片溅射的到处都是。
“儿子在知道他们是林邑的使者之后,就没有对他们动手了!”
冯智彧倔强的说道:“儿子知道,这是在长安,如果动手,对父亲不利,对二哥不利!”
自己明明已经忍耐了。
若是在岭南,敢玩这么肮脏的手段,那两个狗东西,早就身首异处了。
“所以儿子忍住了!但是谁能想到,他们竟然这么不要脸,明明不占理,竟然还要去陛下面前告状!”
“父亲,儿子所言,句句属实,本就是因为他们先下毒,儿子才生气的!”
冯智彧神色倔强,抬头来仰视着父亲。
这锅,自己可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的就背上了。
林邑的两个使者,实在是太卑鄙了!
无耻至极!
赌博输了,人品也输了!
这帮狗东西!根本就没有人品,番邦蛮子,不曾开化!
冯智彧心里也将林邑的人骂了个遍,各种难听的词汇,都在心里问候了一遍。
冯盎闭上眼睛,叹息一声。
“这件事,我会去查一查的。”冯盎说道:“若是真像你说的这般,为父会去宫中,求见陛下,将事情的真相跟陛下说清楚。”
林邑使者......若是当真如此卑鄙无耻,冤枉自己的儿子,那他也断然不会就此忍气吞声。
自己好歹是大唐的耿国公!
即便是谦卑,也是在陛下面前谦卑。
而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要上来踩一脚。
林邑!!!
冯盎心里将这笔账记下了。
也不能让自己的儿子,受这小小番邦使者的冤枉气。
“儿啊,上元节当日,长安城里这么多人。”
“你也应该知道,这长安城里,有多少双眼睛盯着的。”
冯盎伸手将儿子拉了起来。
就事论事,若是自家儿子做错了,当然要训斥,训斥完了,也要教导,如果自家儿子没错,那也是要去讨个公道的。
“既然事情是发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有人看着的,那就不算难办,离开长安之前,你且在家中,这件事,为父去办。”冯盎说道:“父亲也不会让你平白受委屈的。”
冯智彧低头,应了一声。
他不怕父亲责骂自己,父亲责骂自己倒是没什么,就是担心给父亲和二哥添麻烦。
二哥留在长安,已经是代冯家受委屈了。
自己若是因为这件事,耽误了二哥,那.......
被父亲温柔的言语一安慰,冯智彧心里更是过意不去了。
“二哥呢?”冯智彧问道。
或许,自己也应该跟二哥说一声抱歉。
“你二哥出门了,他也要在长安城转转,毕竟往后.......”
次子留在长安,或许一年到头见不到一面,冯盎心里滋味儿也不好受。
官邸之中,林邑的使者忐忑。
这件事,陛下如果要过问,势必是要召见那冯家三郎,或者是冯盎。
到时候,事情真相大白,自己下毒的事情被陛下知道了,哪怕自己本意不是那般,可是下毒,也是事实。
多隆眉头皱的能夹死一只苍蝇。
该怎么办.......
到底是哪里蹦出来的言官,竟然这样多事。
本来西市的事情,双方都各退一步,放下了就完事儿了。
现在倒好,反而闹大了,闹到朝廷上,当面拿出去说!
该死!简直该死!
多隆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想到这些,心中气急,直接一脚踹翻了青铜灯架,火星溅到地毯上,烧出几个焦黑的窟窿。
傍晚时分,官邸的仆从来问晚膳,多隆着急上火,吃不下东西,便随意将人打发了。
等到那人退下之后,多隆来到屋外廊下,顺着游廊往花园走。
走到一处萧墙跟下,隔着牖窗听到有人在墙根底下窃窃私语。
“这回林邑的使者,惨咯,对上岭南冯家。”
“谁说不是,不过,倒也不是完全没有路子,你想,林邑国来的使者,朝廷好歹也要顾全藩国颜面不是?”另外一个人低声说道:“更何况,你想想,岭南冯家,自冯盎的爷爷那一辈就开始盘踞岭南,百年不倒,在岭南声望极高,我都听说了,冯家在岭南,统帅千族呢。”
“好家伙,冯家这么厉害吗?那岂不是,林邑更没法子了。”
“不不不,可不是没法子,你想,岭南冯家这么厉害,而且,那地方天高皇帝远的,离着长安千里之遥,朝廷不好管啊,就这样一个冯家,朝廷会不忌惮吗?”
“听说耿国公这次来长安,带了两个儿子来,走的时候,得留下一个呢,朝廷要是不忌惮岭南冯家,又何必留下耿国公的一个儿子在长安?”
“也是.......”
两个人窃窃私语,多隆就站在墙根底下静静的听着。
说的,也挺有道理啊。
朝廷还忌惮冯家呢,自己虽然得罪了冯家,可是如果朝廷借着这个机会,打压一下冯家,让冯家在岭南不要那么肆无忌惮,那么,得罪人的事儿,就不算什么事了。
冯家要有什么行动,也要顾忌长安这边不是。
另外,冯家三郎在长安行事乖张,这是上赶着给皇帝送了个拿捏他们的把柄........
多隆越想越是觉得有道理。
“哎呀,我觉得,冯家被忌惮,那是一回事,但是林邑的使者得罪人,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听说了吗?这件事是林邑的使者不占理啊。”
“嗨呀,想要脱身,什么是机会?浑水摸鱼才是机会,这你就不懂了吧?”
“你懂,你说。”
“啧,多简单,什么叫浑水摸鱼,那就得先把水搅浑,再走一步看一步,不然连眼前这一关都过不去,还想要安然无恙离开长安?且不说离不开长安,就算是离开了,下毒这事儿,一来都闹到宫中了,宫中势必要追究,二来,得罪了冯家三郎,岭南冯家不会咽下这口气,事情就大条了。”
“那岂不是后果很严重?”其中一人语气惊讶:“都到这地步了,还有机会?”
“有。”另外一人笑道:“当然有机会,把水搅浑嘛,朝廷不是忌惮冯家?那就把这件事当成朝廷拿捏冯家的把柄呗?朝廷得了机会,哪怕是偏颇,只要对朝廷有好处,那么就会有人如此提议。”
“那,怎么才能将水搅浑?这事儿发生在西市,这么多人都看见了,占理不占理,自有那么多人评判呢。”
“嘿嘿,多简单,那就.......顾左右而言他呗,不拿着赌博下毒的事儿说,朝廷害怕什么,就说什么,吓唬人嘛。”
“朝廷忌惮冯家在岭南的势力,那就说,岭南赋税,冯家自己就截下三成,这查证起来,可就难了,而且,朝堂那么多官员,三成的赋税,他们能放过冯家?”
“嘿嘿,就跟你说,老哥留在这官邸里,接待这些番邦人,都屈才了。”
“对对对,老哥实在是有宰相之才啊。”另外一个人赶忙吹捧着。
多隆算是听明白了,这是两个官邸里的仆从搁这儿吹牛逼呢,对朝廷大事,长安时时事侃侃而谈。
倒是还真不缺这种人。
可转念一想,人家说的,也未尝没有道理。
而且,好像,还真的......有一定的......可行性。
多隆陷入了沉思之中。
这俩人,怎么开始互相吹捧了,甚至幻想将来发达以后如何如何了?
倒是多说一些啊。
岭南冯家,还有什么事情?
要是朝廷跟岭南冯家对上,冯家哪儿还有心思管这鸡毛蒜皮的小事?
“唉?你听说邕州去年发生的事情,刺史在邕州病故什么的.......”
“这也跟冯家有关系?”
另外一个人摇了摇头:“那就不知道了,反正朝廷派去岭南的官员,都得跟冯家打交道。”
一阵夜风突然卷过游廊,多隆打了个哆嗦,不小心蹭到萧墙,发出一点声响。
"谁?!"
多隆赶忙离开。
等到那两人穿过月亮门来到这边之后,多隆早就已经不见了身影。
两人相视一眼,歪了歪头,嘴角微微掀起。
“走吧,这里没人了。”
另外一人点点头,两人结伴离开。
多隆回到了房间,仔细的思索着方才的人说的话。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要自保,要冯家顾不得林邑,那就........
多隆虽然心里有这个想法,但是还是很担心冯家在岭南的势力。
万一朝廷没有对冯家........
也不对,自己都有这个想法,更何况朝廷忌惮冯家的情况下呢?
多隆心里纠结了良久,心里还是朝着秤杆子的另一侧倾斜过去。
若是狠不下心来做决定,或许,如同那人说的,林邑的使者团,都难以离开长安。
朝廷在东南会有动作,等到冯盎回到岭南之后,不会不知道,他跟党仁弘不对付,党仁弘接了朝廷的旨意,配合行事,有什么举动,冯盎一定会注意。
当他察觉,党仁弘要帮助朝廷的人谋林邑,说不定,还会主动参与这件事,在这件事里头分一杯羹呢。
毕竟,泼天的功劳。
占城稻的事情,里头有太子,有房遗直,有杜构,这俩人虽说年轻,但是代表的是房家和杜家。
皇帝的左膀右臂,朝廷的重臣,储君牵头,这意味着什么?
但凡不是傻子,就知道该怎么站队。
在这种事上要是选择给党仁弘使绊子,那冯盎真就是蠢材一个了。
蠢材,镇不住岭南。
本来北上长安就是为冯家谋机缘的,机缘到了,还不知道抓住?
甚至冯智彧如果打了林邑的使者,冯盎想明白了,都会拍着冯智彧的肩膀说,打的好。
上元节一过,冯盎和岭南的使者还没有来得及离开长安。
这件事就被捅到朝堂上去了。
有言官站出来参了冯盎一本,说冯盎教子不严,冯家三郎在西市,当街持刀威胁林邑使者。
消息传到冯盎耳朵里,如同晴天霹雳。
在长安这么长时间,无数次耳提面命告诉儿子,莫要在长安城里惹是生非。
眼见着就熬出头了,要离开长安了,整这一出?
闹麻了。
冯家还能有好了?
马上朝廷就要下旨给智戴赐官,智戴顺理成章留在长安,让陛下放心,让朝廷放心。
这个节骨眼上闹出事情来,这让陛下如何放心?
让朝廷如何对冯家放心?
冯盎自从来了长安之后,便一直小心谨慎,在皇帝面前保持着谦卑的姿态。
这一下子,却是因为冯智彧闹事,想要低调谦卑的离开长安,都不行了。
冯盎不仅懵了,连林邑的使者也懵了。
这个事儿,他们没打算拿到朝堂上告状啊!
毕竟论起来,是自己在赌局里用了不正当的手段。
这事儿,他们不占理啊!
这,怎么就捅到朝堂上去,让陛下知道了呢?
那岭南冯三郎竟然是冯智彧?!冯盎的儿子!!!!
多隆在长安使者官邸中,急的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心里一万句不好听的不雅之词欲宣之于口。
林邑和岭南,挨着啊!!!
岭南冯三郎!!!
尼玛早就应该往这方面去想一想啊。
该死的麻脸闲汉!!!
多隆将上元节那天接触的所有的人都在心里骂了个遍。
还有多管闲事的言官。
我都没说什么,你上赶着告什么状啊。
这是能告的状吗?
万一冯家回到岭南之后,要对林邑动手,那咋办?
岭南冯家,千族归附........
多隆坐在官邸中,感觉自己的脑袋都要炸了。
冯家私宅里,冯盎让人将冯智彧带了回来。
“逆子,为父是怎么叮嘱你的,只是上元节一天,你就给为父惹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你还真是长能耐了,去西市斗鸡,还持刀威胁番邦使者!”冯盎怒斥着。
冯智彧跪在地上。
“父亲,我本来是公平公正的跟他们玩,但是那伙人实在是太卑鄙了,是他们先用毒,毒死了儿子的金翅大王,儿子只是.....”
“闭嘴!”冯盎抄起桌子上的茶盏,摔在了地上。
茶盏四分五裂,碎片溅射的到处都是。
“儿子在知道他们是林邑的使者之后,就没有对他们动手了!”
冯智彧倔强的说道:“儿子知道,这是在长安,如果动手,对父亲不利,对二哥不利!”
自己明明已经忍耐了。
若是在岭南,敢玩这么肮脏的手段,那两个狗东西,早就身首异处了。
“所以儿子忍住了!但是谁能想到,他们竟然这么不要脸,明明不占理,竟然还要去陛下面前告状!”
“父亲,儿子所言,句句属实,本就是因为他们先下毒,儿子才生气的!”
冯智彧神色倔强,抬头来仰视着父亲。
这锅,自己可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的就背上了。
林邑的两个使者,实在是太卑鄙了!
无耻至极!
赌博输了,人品也输了!
这帮狗东西!根本就没有人品,番邦蛮子,不曾开化!
冯智彧心里也将林邑的人骂了个遍,各种难听的词汇,都在心里问候了一遍。
冯盎闭上眼睛,叹息一声。
“这件事,我会去查一查的。”冯盎说道:“若是真像你说的这般,为父会去宫中,求见陛下,将事情的真相跟陛下说清楚。”
林邑使者......若是当真如此卑鄙无耻,冤枉自己的儿子,那他也断然不会就此忍气吞声。
自己好歹是大唐的耿国公!
即便是谦卑,也是在陛下面前谦卑。
而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要上来踩一脚。
林邑!!!
冯盎心里将这笔账记下了。
也不能让自己的儿子,受这小小番邦使者的冤枉气。
“儿啊,上元节当日,长安城里这么多人。”
“你也应该知道,这长安城里,有多少双眼睛盯着的。”
冯盎伸手将儿子拉了起来。
就事论事,若是自家儿子做错了,当然要训斥,训斥完了,也要教导,如果自家儿子没错,那也是要去讨个公道的。
“既然事情是发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有人看着的,那就不算难办,离开长安之前,你且在家中,这件事,为父去办。”冯盎说道:“父亲也不会让你平白受委屈的。”
冯智彧低头,应了一声。
他不怕父亲责骂自己,父亲责骂自己倒是没什么,就是担心给父亲和二哥添麻烦。
二哥留在长安,已经是代冯家受委屈了。
自己若是因为这件事,耽误了二哥,那.......
被父亲温柔的言语一安慰,冯智彧心里更是过意不去了。
“二哥呢?”冯智彧问道。
或许,自己也应该跟二哥说一声抱歉。
“你二哥出门了,他也要在长安城转转,毕竟往后.......”
次子留在长安,或许一年到头见不到一面,冯盎心里滋味儿也不好受。
官邸之中,林邑的使者忐忑。
这件事,陛下如果要过问,势必是要召见那冯家三郎,或者是冯盎。
到时候,事情真相大白,自己下毒的事情被陛下知道了,哪怕自己本意不是那般,可是下毒,也是事实。
多隆眉头皱的能夹死一只苍蝇。
该怎么办.......
到底是哪里蹦出来的言官,竟然这样多事。
本来西市的事情,双方都各退一步,放下了就完事儿了。
现在倒好,反而闹大了,闹到朝廷上,当面拿出去说!
该死!简直该死!
多隆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想到这些,心中气急,直接一脚踹翻了青铜灯架,火星溅到地毯上,烧出几个焦黑的窟窿。
傍晚时分,官邸的仆从来问晚膳,多隆着急上火,吃不下东西,便随意将人打发了。
等到那人退下之后,多隆来到屋外廊下,顺着游廊往花园走。
走到一处萧墙跟下,隔着牖窗听到有人在墙根底下窃窃私语。
“这回林邑的使者,惨咯,对上岭南冯家。”
“谁说不是,不过,倒也不是完全没有路子,你想,林邑国来的使者,朝廷好歹也要顾全藩国颜面不是?”另外一个人低声说道:“更何况,你想想,岭南冯家,自冯盎的爷爷那一辈就开始盘踞岭南,百年不倒,在岭南声望极高,我都听说了,冯家在岭南,统帅千族呢。”
“好家伙,冯家这么厉害吗?那岂不是,林邑更没法子了。”
“不不不,可不是没法子,你想,岭南冯家这么厉害,而且,那地方天高皇帝远的,离着长安千里之遥,朝廷不好管啊,就这样一个冯家,朝廷会不忌惮吗?”
“听说耿国公这次来长安,带了两个儿子来,走的时候,得留下一个呢,朝廷要是不忌惮岭南冯家,又何必留下耿国公的一个儿子在长安?”
“也是.......”
两个人窃窃私语,多隆就站在墙根底下静静的听着。
说的,也挺有道理啊。
朝廷还忌惮冯家呢,自己虽然得罪了冯家,可是如果朝廷借着这个机会,打压一下冯家,让冯家在岭南不要那么肆无忌惮,那么,得罪人的事儿,就不算什么事了。
冯家要有什么行动,也要顾忌长安这边不是。
另外,冯家三郎在长安行事乖张,这是上赶着给皇帝送了个拿捏他们的把柄........
多隆越想越是觉得有道理。
“哎呀,我觉得,冯家被忌惮,那是一回事,但是林邑的使者得罪人,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听说了吗?这件事是林邑的使者不占理啊。”
“嗨呀,想要脱身,什么是机会?浑水摸鱼才是机会,这你就不懂了吧?”
“你懂,你说。”
“啧,多简单,什么叫浑水摸鱼,那就得先把水搅浑,再走一步看一步,不然连眼前这一关都过不去,还想要安然无恙离开长安?且不说离不开长安,就算是离开了,下毒这事儿,一来都闹到宫中了,宫中势必要追究,二来,得罪了冯家三郎,岭南冯家不会咽下这口气,事情就大条了。”
“那岂不是后果很严重?”其中一人语气惊讶:“都到这地步了,还有机会?”
“有。”另外一人笑道:“当然有机会,把水搅浑嘛,朝廷不是忌惮冯家?那就把这件事当成朝廷拿捏冯家的把柄呗?朝廷得了机会,哪怕是偏颇,只要对朝廷有好处,那么就会有人如此提议。”
“那,怎么才能将水搅浑?这事儿发生在西市,这么多人都看见了,占理不占理,自有那么多人评判呢。”
“嘿嘿,多简单,那就.......顾左右而言他呗,不拿着赌博下毒的事儿说,朝廷害怕什么,就说什么,吓唬人嘛。”
“朝廷忌惮冯家在岭南的势力,那就说,岭南赋税,冯家自己就截下三成,这查证起来,可就难了,而且,朝堂那么多官员,三成的赋税,他们能放过冯家?”
“嘿嘿,就跟你说,老哥留在这官邸里,接待这些番邦人,都屈才了。”
“对对对,老哥实在是有宰相之才啊。”另外一个人赶忙吹捧着。
多隆算是听明白了,这是两个官邸里的仆从搁这儿吹牛逼呢,对朝廷大事,长安时时事侃侃而谈。
倒是还真不缺这种人。
可转念一想,人家说的,也未尝没有道理。
而且,好像,还真的......有一定的......可行性。
多隆陷入了沉思之中。
这俩人,怎么开始互相吹捧了,甚至幻想将来发达以后如何如何了?
倒是多说一些啊。
岭南冯家,还有什么事情?
要是朝廷跟岭南冯家对上,冯家哪儿还有心思管这鸡毛蒜皮的小事?
“唉?你听说邕州去年发生的事情,刺史在邕州病故什么的.......”
“这也跟冯家有关系?”
另外一个人摇了摇头:“那就不知道了,反正朝廷派去岭南的官员,都得跟冯家打交道。”
一阵夜风突然卷过游廊,多隆打了个哆嗦,不小心蹭到萧墙,发出一点声响。
"谁?!"
多隆赶忙离开。
等到那两人穿过月亮门来到这边之后,多隆早就已经不见了身影。
两人相视一眼,歪了歪头,嘴角微微掀起。
“走吧,这里没人了。”
另外一人点点头,两人结伴离开。
多隆回到了房间,仔细的思索着方才的人说的话。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要自保,要冯家顾不得林邑,那就........
多隆虽然心里有这个想法,但是还是很担心冯家在岭南的势力。
万一朝廷没有对冯家........
也不对,自己都有这个想法,更何况朝廷忌惮冯家的情况下呢?
多隆心里纠结了良久,心里还是朝着秤杆子的另一侧倾斜过去。
若是狠不下心来做决定,或许,如同那人说的,林邑的使者团,都难以离开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