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5章 上行下效-《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玄成,寺庙的问题,的确是需要朝廷好好考虑考虑。”李世民说道:“虽然发现了问题所在,但是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却是不容易啊。”

  “不管是朝廷官员还是民间百姓,信佛供佛者,多不胜数。”

  魏征应声。

  “是这样的,佛教兴盛,‘寺观户’众多,历朝历代,因为朝廷信奉尊崇佛教,上行下效,随之而来的,就是与日俱增的出家僧侣人数。”

  “不管是朝廷,还是官员,又或者是地方豪绅,动不动就以祈福为名,修建寺庙,或者是赏赐捐赠寺庙多少田产财货,此等行径,比比皆是。”

  大兴善寺怎么来的?怎么发展到如今这般规模的?

  那可是前隋的皇家寺院,寺殿崇广,为京城之最。

  这个京城之最,是一天就有这个名头的吗?

  非也,依旧是经年累月。

  大兴善寺最初是叫遵善寺来着,始建于晋武帝司马炎泰始至太康年间。

  北周宇文毓在原址为岳父建造陟岵寺。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这就是皇室祈福,寄托思念。

  连皇室都如此了,此为上行,百姓而下效,没那么多钱去建造寺庙寄托什么,捐赠香火,跪拜上香,总是能做到的吧?

  隋文帝开皇二年,诏建大兴城,敕令迁寺于新都,命为国寺。

  杨坚在北周的时候,为大兴郡公,所以国都才叫大兴城,寺庙迁到了靖善坊内。

  大兴善寺的名头,就这样落定下来。

  前隋的国寺,皇家寺院,长安城内的百姓,冲着这个名头就去了,香火能不旺盛吗?

  李世民和魏征两人都知道,借着寺庙免税这种事,也不是从武德元年开始的。

  这事儿,牵扯到的时间,还早呢。

  听过魏征的言论,李世民也是愈发地觉得,自己这一趟出宫去大兴善寺,真是去着了。

  依旧是那句话,这还只是长安城内的一处寺庙而已。

  虽然是规模最大的寺庙。

  可是,规模最大,也最显眼。

  若是想要借着寺庙避税,岂不是要找一些,不怎么冒尖的?

  毕竟,前隋的皇家寺庙,长安城里规模最大的寺庙,翻译经文的主持还是自己亲自指派的,风头无两,但也过于显眼了。

  李世民觉得,佛家的事情,寺庙的事情,现在虽然不能拿到明面上去说,可是暗地里,总该有一些动作的,比如说他已经让李五去查了。

  而与魏征说了这么多,李世民更想知道,李复所讲述的故事的后续了。

  因为这件事,可是因他而起。

  即便是故事,那又怎么样呢?

  没有这次的故事来折射,他这个皇帝,还没有意识到,寺庙的买卖,竟然能如此“挣钱”。

  那他们挣的钱,哪儿去了?

  前两年旱涝灾害的时候,好像没有太大的动静吧?

  出家人不是慈悲为怀吗?

  施粥,施了多少?

  那时候,皇后所带领的慈善会,可是忙里忙外,长安城的各家贵妇,也是出钱出人出力气的。

  回想起功德簿的事情。

  长安城的官眷们,有的也是真一心向善,信奉这个。

  因为信奉,出手也大方。

  她们知道她们出手大方,最后这些善意,都流到哪里去了吗?

  李世民心里有个念头,说不准,这些善意,最后化成了拍卖会上的一盒茶叶呢。

  说不准,送到永安坊之后,落到谁家手里,又成了谁家贵妇人的一套头面......

  两日后的夜晚,李五怀揣着一本册子,秘密来到了两仪殿。

  “陛下,大兴善寺的情况,属下已经查明。”

  一边说着,一边双手奉上了册子。

  “大兴善寺名下隐田就达三千顷,挂单的佃户三百余户,皆未造册...“

  “寺内碑文中,前朝赏赐田产千顷,未算入其中。”

  “另外,还有一些人,自愿将田产献给寺庙,这些事明账。”

  “有的百姓,为了一个出家的僧额,不仅仅是田产,一辈子的积蓄,也都给了寺庙,换得出家为僧。”

  “另外,长安城内,多有世家富户,以供养田的名义,将一部分土地田产,挂在了寺庙名下。”

  “主要是富户豪绅,世家的话,挂供养田的数量不多。”

  李世民一边翻看账本,一边冷笑。

  世家挂供养田,当然不多,因为家中有当官的,自然用不着把田地全都挂在寺庙名下避税。

  供养田,无非是个名头。

  是他们站在寺庙背后的名头。

  好一个'出家人不蓄财物'!

  “这些挂着'供养田'名头的土地,背后都是谁家?“

  李五抱拳行礼,小心翼翼的说着。

  “都有。”

  “都有?!”李世民瞪大了双眼。

  “即便不是在大兴善寺,也是挂在其他寺庙名下。”

  “百骑司仔细查来,大兴善寺下挂的供养田,不是最多。”

  “砰!“李世民一拳砸在案上,震得笔架上的紫毫笔齐齐一跳。

  顺了口气。

  这倒是跟他想的一样。

  毕竟,大兴善寺,目标太过于明显了。

  自己时不时的还会带着官员去一趟。

  但是也不少了!

  好得很,当真是好的很啊。

  朝廷不管是赈灾还是打仗,都是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甚至从内廷中补贴钱粮出去。

  而长安城,世家豪族,借着寺庙,避税,避徭役,甚至是敛财!

  “寺庙的事情,按照朕说的,继续查!”李世民下令。

  “是。”李五应声。

  他心中也明白,越是往下查,牵扯的就越多,事情就越大。

  但是这跟他没关系,他是陛下的家仆,百骑司是陛下的家仆。

  陛下想要知道什么,百骑司就去查什么。

  李五走后,李世民脸上的怒意才彻底显露出来。

  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啊。

  好一个普度众生!

  此刻,再想想寺院里那些大殿门匾上挂着的,柱子上挂着的那些字,简直讽刺!

  “王德,着人去泾阳县送信,召泾阳郡王来长安,入宫见朕。”

  “是。”王德拱手应声。

  李世民目光凛冽。

  曾经想到过寺庙当中有问题。

  但是未曾想过,问题竟然严重到这般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