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集:新兵驰援-《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暮色像一块浸了墨的破布,慢悠悠地盖下来时,林缚正站在西城墙的箭垛后,望着远处被烽火染得发红的天际。风裹着沙砾打在甲胄上,发出细碎的噼啪声,像是在提醒他这场仗已经拖了太久——从初秋的蝉鸣到初冬的霜气,三个月里,城西的防线被撕开了三道口子,又用血肉填了回去。

  “将军,城南粮仓的布防图改好了。”副将赵括捧着一卷竹简跑过来,甲胄上沾着干涸的血渍,“刚从伤兵营那边绕过来,老周说……剩下的草药只够撑三天。”

  林缚没回头,手指在冰冷的城砖上划过一道裂缝。那是上个月敌军投石机砸出来的,至今没来得及修补。“让辎重营把库房里的旧布都撕了,煮过之后先顶替绷带。”他的声音有些沙哑,“至于药……等。”

  “等?”赵括愣了一下,“可那些伤兵……”

  “等援军。”林缚打断他,目光终于从远方收回,落在城下蜿蜒的战壕里。那里每隔几步就躺着一个裹着草席的身影,有的还没凉透。“三天前收到的飞鸽传书,新兵营的人该到了。”

  赵括的眉头拧成了疙瘩。新兵营?他想起半年前见过的那些半大孩子,扛着比自己还高的长矛,走三步能摔两跤。“将军,那些娃娃顶什么用?连弓都拉不开,来了怕是……”

  “顶用。”林缚的语气不容置疑,他从箭袋里抽出一支箭,搭在弓上。远处的荒原上,几只乌鸦正落在一具无人收殓的尸身上,他抬手,弓弦嗡鸣,一只乌鸦扑棱着翅膀栽了下来。“至少,能让战壕里少添几具咱们的人。”

  话音刚落,城楼下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一个哨兵扯着嗓子喊:“是旗号!是咱们的人!”

  林缚和赵括同时探头望去。只见荒原尽头扬起一道长长的烟尘,烟尘里隐约能看到一面残破的“秦”字旗,正歪歪扭扭地朝着城墙移动。速度很慢,像是负重的老牛,旗帜下的人影稀稀拉拉,远看还没一队正规军的人数多。

  “这就是……援军?”赵括的声音里带着失望。他数了数,能看清的队列还不到十排,队列里的人高矮不齐,有的穿着浆洗得发白的旧甲,有的干脆就裹着粗麻布,手里的兵器更是五花八门——有生锈的戈,有断了尖的矛,还有人扛着把豁了口的柴刀。

  林缚却笑了。他认出了队伍最前面那个骑着瘦马的身影——那是新兵营的校尉,陈默。半年前送这批新兵去训练营时,这小子还跟他拍着胸脯保证,定能练出一支锐士。

  “开城门,迎他们进来。”林缚拍了拍赵括的肩膀,“别瞧着不起眼,陈默带出来的人,骨头硬。”

  城门吱呀作响地打开时,陈默正从马背上跳下来。他比半年前黑了不少,颧骨高高凸起,左臂用布条吊在脖子上,显然是受了伤。看到林缚,他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声音却嘶哑得像破锣:“将军,人给您带来了!一千二百三十七名,一个不少!”

  林缚的目光扫过他身后的队伍。孩子们大多十七八岁,脸上还带着稚气,冻得发紫的手里紧紧攥着兵器,不少人的草鞋磨破了,露出的脚趾在泥地里冻得通红。但没人说话,也没人抱怨,只是挺直了腰板,用一种混杂着敬畏和倔强的眼神望着城墙。

  “路上遇袭了?”林缚注意到陈默的伤。

  “嗯,在黑石岭碰到一股散兵,抢了咱们两车干粮。”陈默满不在乎地摆了摆没受伤的右手,“不过弟兄们给力,把他们揍跑了,还捡了十几匹战马。”他朝队伍后面喊了一声,“石头,把战马牵过来!”

  一个虎头虎脑的少年应声出列,手里牵着三匹瘦骨嶙峋的马。少年脸上有道新疤,从眉骨一直划到下巴,他咧开嘴笑的时候,那道疤就跟着抽动:“将军,还有九匹在后面,马腿受了点伤,走得慢。”

  林缚看着少年冻裂的嘴唇,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蛰了一下。他想起自己刚从军时,也是这么个年纪,第一次上战场,吓得握刀的手都在抖。“赵括,”他扭头喊,“带弟兄们去东营房,先烧两锅热汤,让他们暖暖身子。”

  “将军,”陈默突然开口,声音沉了下来,“不用麻烦了。我们带了干粮,吃完就可以上城墙。”他指了指队伍后面的几辆牛车,车上堆着麻袋,“里面是咱们自己磨的麦饼,还有……”他顿了顿,“还有五十副担架,能帮着抬伤兵。”

  林缚看着他,突然明白了。这些孩子不是来享福的,他们知道城里缺人,缺粮,缺一切能打仗的东西。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喉咙里的哽咽:“不行。今晚必须休息,明天卯时,我在演武场看你们操练。”

  陈默还想说什么,却被林缚的眼神制止了。“服从命令。”林缚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东营房里,篝火噼啪地烧着。新兵们围着篝火,小口小口地喝着热汤,没人敢说话。石头坐在最角落,偷偷打量着对面一个缩成一团的少年。那少年看起来比他还小,顶多十六岁,怀里紧紧抱着一支短矛,矛杆上刻着歪歪扭扭的“阿禾”两个字。

  “你叫阿禾?”石头凑过去,把自己的汤碗递过去一半,“我叫石头,城南铁匠铺的。”

  阿禾怯生生地点点头,接过汤碗,手指抖得厉害。“我……我是从陈村来的。”他的声音细若蚊蝇,“村里被兵匪烧了,爹娘让我来投军,说跟着大秦的军队,能活下去。”

  石头摸了摸脸上的疤:“我也是。我爹是铁匠,被抓去给敌军打兵器,他不从,就……”他没再说下去,只是把麦饼掰了一半递给阿禾,“吃吧,吃饱了才有劲打仗。”

  这时,陈默走了进来。他的左臂已经重新包扎过,脸色还是有些苍白。“都听着,”他拍了拍手,“明天卯时操练,谁要是跟不上,就去抬担架。但我告诉你们,”他的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的脸,“抬担架不丢人,丢人的是让城里的百姓替咱们死。”

  没人说话,但篝火映着的那些眼睛里,好像多了点什么。

  第二天卯时,天还没亮透,演武场就响起了整齐的脚步声。林缚站在高台上,看着新兵们列阵。动作确实生涩,转个弯能踩掉前面人的鞋,举矛的时候有人胳膊抬得高,有人抬得低,像一片歪歪扭扭的芦苇。

  “出列!”林缚突然喊了一声。

  队伍顿时乱了,所有人都低着头,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

  “那个叫阿禾的,出列。”

  阿禾愣了一下,慌慌张张地跑出来,手里还紧紧攥着那支短矛。“将……将军?”

  “你这矛,是谁给你的?”林缚指着他手里的矛。

  “是……是我爹。”阿禾的声音发颤,“他说这矛跟着他打了十年仗,让我……让我别给秦家军丢人。”

  林缚接过矛,掂量了一下。矛杆是普通的枣木,却被磨得光滑发亮,矛尖虽然锈了,却依旧锋利。“好东西。”他把矛还回去,“但打仗光靠好东西不行,得靠胆子。”他突然提高声音,“赵括,带一队老兵,给他们演示一下刺杀!”

  赵括应了一声,带着十个老兵出列。一声令下,老兵们举矛、前刺、收势,动作干净利落,矛尖划破空气的声音让人头皮发麻。

  新兵们看得目瞪口呆,阿禾手里的矛差点掉在地上。

  “看到了吗?”林缚的声音在演武场上回荡,“这就是你们要学的。三天,我只给你们三天时间。三天后,城西的防线,你们顶上。”

  石头突然喊了一声:“将军,我们能行!”

  他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颗石子投进水里,激起了涟漪。“我们能行!”越来越多的人跟着喊,声音从杂乱到整齐,最后像一阵风,卷过整个演武场。

  阿禾也跟着喊,喊着喊着,眼泪就掉了下来。他想起爹娘送他走的时候,站在村口,一直望着他的背影,直到再也看不见。

  接下来的三天,演武场成了最热闹的地方。老兵们轮流来教刺杀、格挡、列阵,新兵们学得拼命。阿禾的胳膊练得抬不起来,晚上睡觉的时候,一沾枕头就打呼噜,但天不亮就爬起来,对着树干练刺矛。石头把自己的麦饼省下来一半,塞给阿禾,说:“多吃点,不然没力气。”

  陈默的伤还没好,却整天泡在演武场,嗓子喊哑了,就用手势比划。林缚偶尔会来看,不说话,只是看着那些年轻的身影在尘土里摔打、爬起,眼里的稚气一点点被坚毅取代。

  第三天傍晚,赵括匆匆跑来,脸色凝重:“将军,敌军集结了,看样子明天要攻城。”

  林缚点点头,看向演武场。新兵们正在进行最后的演练,虽然还是有些生涩,但队列已经整齐了许多,刺出的矛尖也带着一股狠劲。“让他们今晚好生休息。”他说,“明天,城西的三号阵地,交给他们。”

  赵括愣住了:“将军,三号阵地是最险的地方,敌军每次攻城都从那里突破……”

  “我知道。”林缚打断他,“但我们没人了。老兵们守了三个月,该喘口气了。”他顿了顿,“再说,我相信他们。”

  那天晚上,东营房里异常安静。没人说话,也没人打鼾。石头摸黑找到阿禾,把自己的旧甲脱下来,往阿禾身上套:“我爹给我打的,比你的麻布结实。”

  阿禾推回去:“那你怎么办?”

  “我皮糙肉厚,不怕疼。”石头咧嘴一笑,把甲塞给他,“明天你跟在我后面,我挡着你。”

  阿禾没再说话,只是把矛抱得更紧了。

  天刚蒙蒙亮,攻城的号角就响了。敌军黑压压的一片,像潮水一样朝着城墙涌来,投石机的巨石呼啸着砸在城砖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

  林缚站在指挥台上,手里握着令旗,目光紧紧盯着城西的三号阵地。那里,一千多名新兵正趴在战壕里,握着兵器的手因为紧张而发白。

  “放箭!”赵括的吼声响起。

  城墙上的箭雨倾盆而下,敌军倒下一片,但后面的人踩着尸体继续往上冲。很快,第一个云梯搭上了城墙,敌军士兵像蚂蚁一样往上爬。

  “刺!”陈默的吼声从三号阵地传来。

  阿禾闭着眼,猛地将矛刺出去,感觉矛尖撞到了什么东西,他睁开眼,看到一个敌军士兵捂着胸口摔了下去。他的手在抖,却不敢停,跟着身边的石头一起,一下又一下地刺出矛去。

  石头比他勇猛,嘴里喊着“杀”,矛尖上已经沾满了血。他时不时回头喊一句:“阿禾,别怕!”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当敌军的号角再次响起,撤退的信号传来时,所有人都瘫倒在地上,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了。

  战壕里到处是尸体和血迹,新兵们有的在哭,有的在吐,还有的呆呆地坐着,眼神空洞。阿禾看着自己沾满血的手,胃里一阵翻江倒海,却吐不出来——他早上根本没吃东西。

  石头凑过来,脸上添了道新伤,却笑得开心:“阿禾,你看,我们守住了!”

  阿禾看着他,突然也笑了,笑着笑着,眼泪又掉了下来。

  林缚走过来的时候,脚步很轻。他看着战壕里的新兵们,看着那些年轻却沾了血的脸,突然对着他们行了个军礼。

  “将军!”陈默挣扎着站起来,想要回礼,却因为脱力差点摔倒。

  林缚扶住他,摇了摇头。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最后落在阿禾身上,看到了他身上那件不合身的旧甲。“好样的。”他说,声音有些哽咽。

  风又起了,卷起地上的尘土和血腥味。远处的天际,乌云正在散去,露出一小块湛蓝的天。

  “赵括,”林缚喊,“让伙房多烧点肉,给弟兄们补补。”

  “是!”

  “还有,”林缚补充道,“告诉辎重营,把新到的甲胄,先给新兵营的弟兄们换上。”

  阿禾摸了摸身上的旧甲,突然觉得,这或许就是爹娘说的“活下去”——不是苟活,是像个男人一样,守着脚下的土地,守着身后的人,好好地活下去。

  石头碰了碰他的胳膊:“想什么呢?走,吃肉去!”

  阿禾点点头,跟着他站起来。阳光透过云层照下来,落在他们带血的脸上,像是镀上了一层金。远处,有人在唱秦地的歌谣,歌声有些跑调,却很响亮,顺着风,飘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