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带头先跑,东吴大小官员和士兵也跟着进城。
此时吊桥和城门挤满了人,守军在城上急得团团转,既不敢拉起吊桥,更不敢放箭,甚至大多数人还不明所以。
于禁领军直杀入城中,他们穿的都是柴桑吴军的铠甲,趁乱夺了城门。
赵云随后直取府衙,城内一片大乱,几乎无人阻挡,所过之处,吴军纷纷跪地投降。
“就这?”
刘禅都觉得有些意外,甚至不用关羽出手,已经攻破建业。
虽说东吴主力大多数被消灭,但也不至于如此不堪一击吧?
这比当年刘备入蜀还容易,起码川中还有王累、张任这样的忠烈,江东这……
“二叔,看来你是白跑一趟了。”
关羽轻抚长髯,看着高大的建业城,缓缓道:“不入虎……鼠穴,焉得鼠子?”
“哈哈,二叔你也学会幽默了。”
关羽抚须大笑道:“某征战数十年,从未曾如此轻松痛快过。阿斗深谋远虑,可比孔明矣!”
“嗳,不能比不能比!”
刘禅谦虚摆摆手,和关羽下船,心中却想,这才哪到哪啊?
要是换了其他穿越者来,这时候火药枪支都造出来了,说不定打到洛阳去了,我给大伙儿拖后腿了。
走到城门口,霍弋押着张昭和严畯来见,老头子须发虽乱,但看起来一片慷慨赴死的神态。
关羽抚须斜睥着张昭,眼睛都不曾睁大,微微侧身站在刘禅背后。
不管是碍于身份关系,还是看不起他刚才狼狈的模样,反正没有开口对话的意思。
刘禅似笑非笑看着张昭:“方才看老先生跑得很快啊!”
“哼,老夫不过是被关将军威风所慑。”
张昭硬气得梗着脖子解释道:“如麋鹿见于猛虎,飞鸟见于蛟龙,本性使然,情不自禁而已!”
关羽卧蚕眉微微一挑,瞥了一眼张昭,身上的杀气明显减弱几分。
我尼玛,拍马屁还得是古人啊!
刘禅道:“那为何为何又不逃了?”
“吾本吴臣,受命辅佐吴侯,留守江东。”
张昭朗声道:“今主公蒙难,建业不保,吾自当忠于职守,与城共存亡。”
“二叔,这个就叫专业!”
刘禅回头看向关羽,笑指张昭。
这话说得多漂亮,既提高了二爷的身份,又保住了自己的面子。
怪不得张昭一个徐州人,能在江东立足,而且还成为文士之首,托孤之臣。
张昭轻咳一声,问道:“不知吴侯现在何处?”
刘禅道:“吴侯正在柴桑休息,他已经悔悟偷袭荆州之事。自觉无颜再回江东,故而托付我等接管江东。”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张昭挥舞着衣袖,咆哮道:“孙氏历经三世,方有江东基业,吴侯承父兄基业,绝不会弃之不顾,必是尔等威逼利诱,淫威逼迫。老夫要见吴侯,亲自问他。”
刘禅明白,张昭如此大声叫喊,不过是让周围人见识他的忠烈罢了!
不过张昭虽然一直主降,但对待君臣问题上,确实还算尽职。
晚年时多次顶撞孙权,甚至被撸了管制,颇有几分魏征的意思。
可能站在他的角度上,对外打不过硬打不是明智之举,但对内处理政务方面,却挑不出毛病来。
算了,看在你父子提供情况,你一把年纪还做带头大哥的份上,我就成全你吧!
遂问道:“江东已亡,我父王矢志匡扶汉室,明公本也是汉臣,可愿与我一同抗曹?”
“曹贼欺天子、杀忠良,堪比莽卓,天下人当共诛之!”
张昭凛然道:“但老夫守讨逆将军托孤之重,先为孙氏客,才是汉家臣。不见吴侯,绝不投降。”
刘禅无奈吩咐道:“将张昭关进大牢,等候发落。”
严畯被张昭的忠烈感动,二话不说,直接跟着一起去坐牢了。
关羽看着一路大叫要见吴侯的张昭,蹙眉道:“阿斗莫非看出老贼故作忠良?若教某祭出青龙刀,他必又是另一幅嘴脸。”
“他父子毕竟于我们有功,我保住张家的体面,就算是对他们的奖励,不过是一笔交易罢了。”
刘禅笑了笑,经此一事就算扯平了,省了一份赏赐,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关羽微哼一声:“当年孙权若使张昭统领水军,强于周瑜十倍。”
“嗯?”刘禅一愣:“二叔何出此言?”
难道顿悟之后的二爷,发现了什么华点?
关羽抚须道::“张昭见风使舵的本事,恐江东无人能及啊!”
“呃……二叔又开玩笑了。”
刘禅摇头失笑,一向威严的二爷,怎么到了江东像是换了个人,风格大变。
难道是江南的细雨柔风,泡软了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
不过由此可见,关羽傲上并非生性使然,实在是真的被恶心到了。
士族大多都如张昭这般见风使舵,如何能让忠义千秋的二爷高看一眼?
历史上留下痕迹,做出评价的都是这些士人,对关羽的印象可不就是矜骄自傲吗?
就像世家对秦始皇的抹黑,大清对朱元璋的污蔑。
真正感念他们的普通兵卒百姓,是无法发声的,他们的呐喊早消失在历史尘埃之中。
刘禅回望四周,钟山伫立,牛首山巍峨,北面江涛滚滚。
从地形上来看,南京确实易守难攻,尤其北方的铁骑到了这里没有用武之地。
这次成功全靠孙权的“帮忙”,整个江东,刘禅估计也就陆逊能识破此计。
但现在的陆逊已经下野,更没有夷陵之战的背书,还只是个书生,说了也没人相信他。
踏过吊桥,站在城门前,望着“建业”两个字,刘禅忽觉得有些好笑。
孙权的两次改名,建业和武昌,都在历史上确实留下了痕迹,但与他的初衷却相去甚远。
想建功立业,结果一事无成,想以武而昌,却每战必输。
忽然想起了网上流传的“字画梗”:缺什么,炫什么;没什么,摆什么。
一个人炫耀的,往往是内心缺少的,越在意的就是最令他越自卑。
缺德的挂“厚德载物”,懒惰的挂“天道酬勤”,心狠的挂“上善若水”,狭隘的挂“荡妇”。
还是改回金陵吧,待将来平定天下,再兴大汉,重建京都,再改名南京!
嗯,西京、北京、南京……还差一个东京。
也不知道这个时代的东京/热不热。
此时吊桥和城门挤满了人,守军在城上急得团团转,既不敢拉起吊桥,更不敢放箭,甚至大多数人还不明所以。
于禁领军直杀入城中,他们穿的都是柴桑吴军的铠甲,趁乱夺了城门。
赵云随后直取府衙,城内一片大乱,几乎无人阻挡,所过之处,吴军纷纷跪地投降。
“就这?”
刘禅都觉得有些意外,甚至不用关羽出手,已经攻破建业。
虽说东吴主力大多数被消灭,但也不至于如此不堪一击吧?
这比当年刘备入蜀还容易,起码川中还有王累、张任这样的忠烈,江东这……
“二叔,看来你是白跑一趟了。”
关羽轻抚长髯,看着高大的建业城,缓缓道:“不入虎……鼠穴,焉得鼠子?”
“哈哈,二叔你也学会幽默了。”
关羽抚须大笑道:“某征战数十年,从未曾如此轻松痛快过。阿斗深谋远虑,可比孔明矣!”
“嗳,不能比不能比!”
刘禅谦虚摆摆手,和关羽下船,心中却想,这才哪到哪啊?
要是换了其他穿越者来,这时候火药枪支都造出来了,说不定打到洛阳去了,我给大伙儿拖后腿了。
走到城门口,霍弋押着张昭和严畯来见,老头子须发虽乱,但看起来一片慷慨赴死的神态。
关羽抚须斜睥着张昭,眼睛都不曾睁大,微微侧身站在刘禅背后。
不管是碍于身份关系,还是看不起他刚才狼狈的模样,反正没有开口对话的意思。
刘禅似笑非笑看着张昭:“方才看老先生跑得很快啊!”
“哼,老夫不过是被关将军威风所慑。”
张昭硬气得梗着脖子解释道:“如麋鹿见于猛虎,飞鸟见于蛟龙,本性使然,情不自禁而已!”
关羽卧蚕眉微微一挑,瞥了一眼张昭,身上的杀气明显减弱几分。
我尼玛,拍马屁还得是古人啊!
刘禅道:“那为何为何又不逃了?”
“吾本吴臣,受命辅佐吴侯,留守江东。”
张昭朗声道:“今主公蒙难,建业不保,吾自当忠于职守,与城共存亡。”
“二叔,这个就叫专业!”
刘禅回头看向关羽,笑指张昭。
这话说得多漂亮,既提高了二爷的身份,又保住了自己的面子。
怪不得张昭一个徐州人,能在江东立足,而且还成为文士之首,托孤之臣。
张昭轻咳一声,问道:“不知吴侯现在何处?”
刘禅道:“吴侯正在柴桑休息,他已经悔悟偷袭荆州之事。自觉无颜再回江东,故而托付我等接管江东。”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张昭挥舞着衣袖,咆哮道:“孙氏历经三世,方有江东基业,吴侯承父兄基业,绝不会弃之不顾,必是尔等威逼利诱,淫威逼迫。老夫要见吴侯,亲自问他。”
刘禅明白,张昭如此大声叫喊,不过是让周围人见识他的忠烈罢了!
不过张昭虽然一直主降,但对待君臣问题上,确实还算尽职。
晚年时多次顶撞孙权,甚至被撸了管制,颇有几分魏征的意思。
可能站在他的角度上,对外打不过硬打不是明智之举,但对内处理政务方面,却挑不出毛病来。
算了,看在你父子提供情况,你一把年纪还做带头大哥的份上,我就成全你吧!
遂问道:“江东已亡,我父王矢志匡扶汉室,明公本也是汉臣,可愿与我一同抗曹?”
“曹贼欺天子、杀忠良,堪比莽卓,天下人当共诛之!”
张昭凛然道:“但老夫守讨逆将军托孤之重,先为孙氏客,才是汉家臣。不见吴侯,绝不投降。”
刘禅无奈吩咐道:“将张昭关进大牢,等候发落。”
严畯被张昭的忠烈感动,二话不说,直接跟着一起去坐牢了。
关羽看着一路大叫要见吴侯的张昭,蹙眉道:“阿斗莫非看出老贼故作忠良?若教某祭出青龙刀,他必又是另一幅嘴脸。”
“他父子毕竟于我们有功,我保住张家的体面,就算是对他们的奖励,不过是一笔交易罢了。”
刘禅笑了笑,经此一事就算扯平了,省了一份赏赐,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关羽微哼一声:“当年孙权若使张昭统领水军,强于周瑜十倍。”
“嗯?”刘禅一愣:“二叔何出此言?”
难道顿悟之后的二爷,发现了什么华点?
关羽抚须道::“张昭见风使舵的本事,恐江东无人能及啊!”
“呃……二叔又开玩笑了。”
刘禅摇头失笑,一向威严的二爷,怎么到了江东像是换了个人,风格大变。
难道是江南的细雨柔风,泡软了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
不过由此可见,关羽傲上并非生性使然,实在是真的被恶心到了。
士族大多都如张昭这般见风使舵,如何能让忠义千秋的二爷高看一眼?
历史上留下痕迹,做出评价的都是这些士人,对关羽的印象可不就是矜骄自傲吗?
就像世家对秦始皇的抹黑,大清对朱元璋的污蔑。
真正感念他们的普通兵卒百姓,是无法发声的,他们的呐喊早消失在历史尘埃之中。
刘禅回望四周,钟山伫立,牛首山巍峨,北面江涛滚滚。
从地形上来看,南京确实易守难攻,尤其北方的铁骑到了这里没有用武之地。
这次成功全靠孙权的“帮忙”,整个江东,刘禅估计也就陆逊能识破此计。
但现在的陆逊已经下野,更没有夷陵之战的背书,还只是个书生,说了也没人相信他。
踏过吊桥,站在城门前,望着“建业”两个字,刘禅忽觉得有些好笑。
孙权的两次改名,建业和武昌,都在历史上确实留下了痕迹,但与他的初衷却相去甚远。
想建功立业,结果一事无成,想以武而昌,却每战必输。
忽然想起了网上流传的“字画梗”:缺什么,炫什么;没什么,摆什么。
一个人炫耀的,往往是内心缺少的,越在意的就是最令他越自卑。
缺德的挂“厚德载物”,懒惰的挂“天道酬勤”,心狠的挂“上善若水”,狭隘的挂“荡妇”。
还是改回金陵吧,待将来平定天下,再兴大汉,重建京都,再改名南京!
嗯,西京、北京、南京……还差一个东京。
也不知道这个时代的东京/热不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