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星河文艺范(叁)-《众生芸:王者浴血》

  第六章:星河文艺范(叁)

  1.汪泽民:靠一部春秋吃遍天下

  有时候,技法不用太多,尤其是在乱世。

  有一技傍身,就可以混得风生水起。

  其余的都只是点缀而已,否则就会累死在多才多艺上。

  汪泽民靠一部《春秋》,就赞誉文坛数十载。

  靠的就是一招鲜,吃遍天下全无敌。

  说到《春秋》,那是先秦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

  所谓,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相当的牛逼轰轰,相当的具有迷惑性。

  而此时大部分的元朝官员,文化程度并不高。

  他们为了掌控汉人,学习汉文化的热情,尤其强烈。

  所以,但凡有些文化的汉人。

  都被视作珍宝,拉到朝堂来做官。

  汪泽民当官,也是走得这么一条路。

  当时,朝堂里讲《春秋》的学者并不多。

  汪泽民入仕,可谓鹤立鸡群,非常有优越感。

  他在任最长时间的职务,叫推官。

  推官的工作,就是负责案件的裁定。

  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做推官那算是相当对口的。

  除了当推官,他还参与了辽、金、宋诸史的修订。

  搞文字工作,四处搬砖,总有相通之处。

  更何况,他是研究《春秋》的第一人,怎能不喊上呢。(完)

  2.王冕:梅花香韵留待竹枝词

  千里江山,独爱一枝梅。

  那份爱,刻在东吴的山川湖河之中。

  这是王冕,穷极一生的追求,也是他一生的所爱。

  是啊,人活在世,总要找个吃饭的行当干干。

  但如果吃饭,能够和爱好结合,那便是大圆满。

  昔日热衷功名的王冕,一夕顿悟之后。

  果断放弃博考仕途的想法,选择了画画维生。

  并将卖画,当作自己的职业来干。

  当官是给政府打工,高级打工仔一枚。

  自己给自己打工,才能更快实现名利双收。

  为了寻找创作灵感,抢占书画市场。

  他买舟下东吴,来到富庶的江南旅居。

  千里远游,博览名山,极大地开拓了视野和胸怀。

  在潭山,他问道梅隐庵,寻梅以观雾海。

  青芝、长岐、聚坞拱围,蔚为壮观。

  在玄墓山,他踏雪寻梅,临轩作画数日。

  春燕啼鸣,而浑然不绝于耳。

  在穹窿山,他拾红枫,赏秋菊,与友醉酒欢歌。

  碾墨作画,求画者络绎不绝于道。

  生逢乱世,唯独诗画可历万古而长青。

  就让那梅花和香韵,留在一首首的竹枝词之中吧。(完)

  3.王实甫:西厢的故事很有味道

  这是一个关于秋天,又关于爱情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张君瑞。

  故事的女主角,叫崔莺莺。

  张君瑞是什么人,嗯,他是寒门学子,凡夫俗人。

  崔莺莺是什么人,嗯,她是相国子女,一代天骄。

  两个人有什么样的故事,还要从普救寺的一面之缘说起。

  当时,俊朗帅气的张君瑞,进京赶考。

  路过普救寺,便入寺祈祷。

  虔诚的三拜九叩,只希望能高中入仕。

  遇见为父亲之死,苦心操持丧事的崔莺莺。

  那的大方得体举止,梨花带雨的面容。

  瞬间,让爱情小白张君瑞丢了三魂七魄。

  连续几天,茶不思,饭不想,赶考的心思,都荡然无存。

  同乡的王某,实在看不下去,于是便找来红娘。

  红娘告诉张君瑞,崔家是有礼数的人家。

  崔家女莺莺,可是相国夫人的掌上明珠。

  想要成其姻缘,非要出人头地不可。

  为了爱情而奔赴事业,这股劲头可撼动天地。

  最终,张君瑞靠功名,抱得了美人归。

  同乡王某回乡之后,便把故事告诉了族人。

  族中后辈有编剧叫王实甫的,把故事整理,取名《西厢记》。(完)

  4.吴当:历史学知识的搬运工

  吴当的国子助教一职,是承袭了父辈的福荫获得的。

  当然,父辈的福荫是很重要的先决条件。

  自身的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毕竟在大元朝,汉人要出人头地,还是比较难。

  家族福荫与血脉之力,根本没办法比。

  无法突破阶层,至少要守住阵地。

  所以,吴当很清楚自己的境况。

  年纪稍长一点,就以侍奉祖父的名义到京城。

  在祖父的运作下,补了个国子生的名额。

  每日刻苦用功,博学强记。

  如今,他分配在崇志堂,顺利做起了国子助教。

  主要的任务,就是讲授儒家经典。

  顶着祖父吴澄大学士的高帽,加上文学底蕴深厚。

  幽默风趣的教课模式,让许多学生都翘课到他的班级。

  无非就是听他吹一排牛逼,讲一些笑话。

  其他的蒙古教员,起初并不在意。

  后来有了绩效考核,吴当莫名成了“卷王”。

  和蒙古同僚的关系,也就日益紧张起来。

  最终,上头来了一纸调令。

  让吴当,参与《辽史》、《金史》、《宋史》等书的编写。

  书成,直接丢到了翰林院,成为一名历史学知识的搬运工。(完)

  5.吴镇:卖卜之中最会画画的

  人生要精彩,必须活在跨界。

  吴镇,生性喜欢梅花,故自号梅花道士。

  梅花道士爱画梅,也爱画竹和山水。

  但仅此一项技能,在当下不足以谋生。

  卖卜算卦,才是吴镇的主责主业。

  国泰民安,老百姓要求神问卜。

  问的是财富,问的是前程,问的家庭和睦。

  兵荒马乱,老百姓还要求神问卜。

  问的是命途,问的是安危,问的家人平安。

  凭借扎实的业务能力,吴镇收割了许多虔诚信徒。

  当然,其中不乏有爱好书画的人士。

  一传十,十传百,卜卦画师的名声就这么传了出去。

  一时间,画师协会的邀请函纷至沓来。

  卜卦协会,也专门请他去做客讲学。

  更有女粉丝,寄来女红刺绣,希望吴镇收下。

  但吴镇为人低调,不喜欢应酬,更不喜欢瞎掰扯。

  宁愿窝在小小的魏塘,做个隐君子。

  也有些达官贵人,慕名而来,递上些纸条子。

  希望能够与吴镇结交,并把他举荐给朝廷。

  他都一一谢绝,安身茅庐之中。

  像这样的人,他的人生之卦,或许就是自得圆满。(完)